《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教学课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3、增强诵读水平的培养。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5、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教学重点1、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2、寓情于景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唐宋八大家”都知道吧?学生回答。今天就来学习其中一位唐代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

2、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二、整体感知课文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1、示范背诵课文。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为kan 俶 尔远逝 往来xi 忽 yi 然不动 参 差 披拂 悄怆 幽s

3、ui 2)解释加点的字。伐竹取道 蒙络摇缀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3)填空。作者是按 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 ,后见 。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 、 、 、 ,后远望 ,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好!我们对这篇游记的思路内容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实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探讨研究。三、探讨质疑课文这篇文章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课文中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第二、从写作角度实行亮点探究。一)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着力渲染

4、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讨论,弄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归纳答案)1、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能够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2、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能够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3、写潭四周环境的凄清与人有什么关系?写环境的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说明:问题下面的文字仅仅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宜引导学生

5、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上自主建构,千万不要用这些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小结: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郁闷心情。总来说之,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二) 研究性学习:亮点探究1、关于写景的角度: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的?(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交流)1)绘声。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为比喻绘

6、声。作者以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了流水的清脆悦耳。2)绘色。如“青树翠蔓”,是采用近义的色彩词直接着色。“ 青”与“翠”皆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3)绘形。如“全石以为底为岩”,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再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或长或短,变化万千;又如“斗折蛇行”是绘水形,“犬牙差互”是绘岸形,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 4)绘影。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透亮,日光艳丽明朗,鱼影便越发鲜灵滋润。5)绘神。如“似与游者相乐”,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

7、的神韵。2、探究:关于情感的启示。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文中的暗示,即两“乐”关情,一“清”明心。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加以体会。(讨论、交流)两“乐”是指课文开篇的“心乐之”及第2段的“似与游者相乐,”两“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与快慰。一“清”是指课文第4段的“以其境过清”,一“清”表现了环境的凄清给作者心情带来的幽凉。好!探讨研究就到此结束。下面我们实行第三个步骤的学习课外拓展。四、课外延伸1、“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中的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现代破坏污染严重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所在的政府要开发小石潭为旅游区,从环保的角度让你给他们提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请写下来。(学生畅所欲言)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全班交流)五、板书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绘声:隔篁竹一闻水声 绘色:青树翠蔓 绘形:石形木形溪身岸势绘影:影布石上绘神:似与游者相乐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两“乐” 心之乐 似与游者相乐 轻松与快慰一“清” 以其境过清 幽凉六、作业1、试着翻译课文2、背诵全文。教学反思:教完小石潭记,我的感受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一反以往学文言文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