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条文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质量,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 金合理使用,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编制指南、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耕地 占补平衡考核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分为总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类型区和工程和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 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共8章30节和2个附录,内容 覆盖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涉及的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农田防护 与生态坏境保持工程等方面。本标准
2、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和标准的组成部分。本标准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负贵管理和解释。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张延华副组长:鲁建平、洪盛腾、罗进荣成 员:翁祖荣、黎增锋、张佳、王援高、严政编制单位:浙江省土地整理中心浙江人学主要起草人:黎增锋、童菊儿、沈志勤、汪晖、吴宇哲、许红卫、王珂、沈掌泉、郭忠 楼、章岳峰、张艳彬、何佑勇、黄文贵、朱儒颂、陈祝炉、吕朝阳、朱晚芸、彭毅、吴家胜、 马鹰击、奕永庆、徐祖煌、朱锦尉、陈新明11总则11.1日的11.2适用范围11.3基本原则11.4引用标准11.5基本术语32建设目标52.1总体目标52.2具体日标53建设条件63.1合法性63.2自然资源条件63.
3、3社会经济条件63.4基础设施条件63.4其他条件64类型区和工程布局84.1类型区84.2工程布局105土地平整工程125.1 一般规定12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13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156灌溉与排水工程176.1 一般规定176.2水源工程226.3输配水工程246.4喷微灌工程286.5排水工程316.6渠系建筑物工程346.7泵站及输配电工程377田间道路工程407.1 一般规定407.2田间道407.3生产路418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428.1 一般规定428.2农田林网工程428.3岸坡防护工程458.4沟道治理工程468.5坡而防护工程47附录A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4、类型区分布图50附录B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表5211总贝I1.1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决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划分土 地开发整理工程一级类型区和二级类型区,构建不同工程类型区下的工程模式与工程体系, 合理确定工程等级、工程内容及具体建设标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投资, 引导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合理使用,切实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町持续利用,制定 本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以增加耕地面枳、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为 主要目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同时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标准(包括设计规范、施工规 范、监理规范
5、、验收规范、概预算定额、可研和设计文件编制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1.3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项目工程类型区和规模,确定工程模式和工程建设内容。2)技术先进和实用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确 保工程可实施,确保工程实用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3)综合整治原则。“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主要 内容,各项目工程建设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应充分体现工程 建设的综合性、协调性和整体性。4)效益统一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应有利于土地资
6、源的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结 构优化,应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应有利于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 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5)充分协调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应与当地自然条件、水土资 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体现工程建设的衔接性、协调性和前瞻性。6)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应坚持公众参与,确保项目选址、 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及权属属调整等符合群众的意愿,确保群众的利益。1.4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组成部分,与本标准中 的条文具有同等效力。本标准岀版时,卜列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
7、都会被修订,使用 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引用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4.1引用的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J85-8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土壤坏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防洪标准GB 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
8、技术GB/T16453. 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 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 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砂GB/T1&153. 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 5-1996:国家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 2-2001;蓄滞洪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GB 50181-93:1.4.2引用的相关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9、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95;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 4-1999;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机井技术规范SL 256-20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2004;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2006: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 319-2005;碾压式土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全国耕地
10、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 309-1996;1.4.3引用的地方标准浙江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DB32/T026. 1-1993:浙江省小流域治理标准(浙水政(1998);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DB33/T 5582005;浙江省准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试行)DB33/T440-2003;1.5基本术语1) 土地开发整理land consolidation是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建设废弃地、未利用地进行田、水、路、林、 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坏境的活动。 土地开发整理包扌舌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2)土地开发
11、整理工程类型区(简称类型区) typical zone of land consolidation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目标、工程内容、工程组合地域特征一致性原则,划定的体现 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3 )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简称模式)engineering pattern of land consolidation是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4 )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关键指标(简称关键指标):engineering key mdicator of land consolidation是表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参数。5)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
12、系engineering system of land consolidation是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坏境保持等土地开发整理工程 类型与工程等级系列的集合。6)工程等级 engineering grade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和引水建筑物、泵站、灌排渠沟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级别的统称。7)土地平整工程 land levelling engineering是指为使田面平整后的土地满足农田灌排及耕作需要而进行的土方挖、填与调配等田块 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的总称。8)地力保持工程 land productivity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是指为充分利
13、用原有耕地的熟化土层和建设新增耕地的宜耕土层而采取的工程、生物等 措施总称。9 ) 田间道路工程farmland road engineering是指为满足项目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修筑田间道、生产路等工程措施总称。10)田间道 farmland road是指项目区内连接村庄与村庄、村庄与田块,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 的道路。11)生产路 farmland footway是指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与田间道,为田间作业服务的道路。12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conserv
14、ation engineering是指为保护项目区土地利用活动的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而 采取的工程和生物措施。13) 农田林网工程 farmland shelter forest engineering是农田防风林、梯田(地)坝坎防护林和护路护沟林的统称。72建设目标2.1总体目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依据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 农业生产现有条件,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通 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5、,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具体目标2. 2.1项目建设目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安全有效使用期达到20年以上。2.2.2工程建设等别项目区内引水、提水工程等别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 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2.2.3耕地数量增加目标通过分析耕地质量与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相关关系,构建合理的工程体系,引导土地开 发整理工程更加合理地规划各种农业基础设施,节约占用土地比例,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2.2.4耕地质量提高目标耕地的单位面枳
16、粮食生产能力是表征耕地质量的终极指标。浙江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成 果和浙江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折算报告按粮衣产量水平对耕地进行了分等,本标 准规定经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耕地质量应在原等级基础上至少提高一个等级。 2.2.5综合效益提高目标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提高项目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实现综合效益 最佳。3建设条件3. 1合法性1)符合土地、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环保、建设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2)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要求,并与相关 专项规划相协调。3)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天然草场、退耕 还
17、林区以及坡度人于25的山地、提供地区性居民饮用水源的河湖水面及其缓冲区等生态环 境敏感区域。4)当地政府认可,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3.2自然资源条件1)具有充分的光热资源,并与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方向相适应。2)水文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等生长的需要。3)水资源基本平衡,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符合农田灌溉等的需水量和水质要求。3.3社会经济条件1)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人,当地农民群众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程度高。2)劳动力资源丰富,物资条件充裕,具备一定的财力条件。3)土地开发整理总体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新增耕地面枳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潜力。3.4基础设施条件1)具备较完善的蓄水
18、、引水、输水、排水等灌排系统骨干设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做 到灌溉有保证,排水有出路,防洪有保障。2)具备较完整的交通道路系统。项目区对外交通比较便利,能够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工 程建设对外交通的需要。3)具备可靠的输、变电等电力设施条件。可以解决灌溉、排水及施工用电。4)具备必要的农田防护林网、防洪堤坝等农田防护设施。3.4其他条件1)土地权属清晰条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界线、地类、面枳等土地利用现状清楚,地类认定真实,各类土 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清楚。2)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生态环境较能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得到保护和改善。3)自然灾害改善条件存在旱灾、涝灾、风害、水土流失和土壤潜育化
19、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能通过土地整理达 到减少灾害威胁、改善局部小气候条件的目的。4)其他条件项目区具有人I、科学技术、地理位置等条件的优势,利于搞好土地整理,达到增地、 增产、增收、增效,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水平。4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 1类型区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为五个一级类型区、8个二级类型区。一、二级类 型区分布与划分情况详见附录A、Bo4. 1. 1 一级类型区1)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属于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区域范闱包括杭州 市区、湖州市区、长兴县、德清县、嘉兴市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 宁波市区、余姚市、慈溪市、绍兴市区、绍
20、兴县、上虞市。本区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 低平河网纵横密布,湖荡众多,另外分布有少量的丘陵岗地以及波状、倾斜平原。本区气候 的主要特征是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本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土层深厚。2)浙西山地丘陵类型区浙西山地丘陵工程类型区处于浙江省的西北部,区域范围包扌舌桐庐县、临安市、淳安 县、建德市、富阳市、安吉县、开化县。区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较为高峻,地形切 割较深,起伏变化较大,并有不少丘陵盆地,河谷小平原错落分布。本区为冬寒小区,是我 省口照年辐射总量低值区,也是越冬条件最差的地区:本区的年降水量比较丰富,暴雨、热 雷雨较多。本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潴育型水稻土为主。
21、3)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浙中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位于钱塘江、曹娥江上游,是浙江省最人的丘陵、盆地集中分 布区。区域范围包扌舌金华市区、浦江县、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衢州市区、常 山县、龙游县、江山市、武义县、磐安县、噱州市、新昌县、诸暨市、天台县。境内山间盆 地分布广泛,山丘坡地面积人。本区盆地气候特征明显,水资源相对不足,夏秋季少雨,丘 陵山区伏秋干旱较为严重,是本省干旱集中区。本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红壤、紫色土为主。4)浙西南山地类型区浙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区域范闱包扌舌泰顺县、永嘉县、文成县、丽水 市区、庆元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景宁县、
22、仙居县。本 区山岭起伏,山峰林立,是浙江省山地面枳最大的区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本区冬次冷夏 秋半干燥、干燥。本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5)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工程类型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东面濒海,西面背山。 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区、平阳县、苍南县、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台州市区、三门县、 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象山县、宁海县、奉化市、舟山市区、岱山县、噱泗县。本区地 貌以平原为主,平原、港湾、丘陵交错,海涂资源丰富,其中舟山群岛以丘陵为主,地貌特 点是丘陵岛屿和海域相间分布,岛屿型滩涂面积广阔。本区气候受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较深, 温暖湿润。本区土
23、壤类型多样,以水稻土、红壤、盐土、灰潮土为主。4.1.2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1)水网坏田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地势低平、水网密集、涝渍灾害严重等水网坪田工程类型区。该模式的主 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河流或湖泊为水源;灌溉方式为提水或自流灌溉; 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采用自排为主,抽排为辅排水方式;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 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护路护沟林。2)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地势高低起伏、工程建设难度人、生态环境脆弱等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 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为条田形式或梯田(地)形式;以山塘
24、水库、河流、塘堰 (坝)为水源:采用自流或提水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水方 式;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 程为梯田(地)境坎防护林和护路护沟林。3)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地面坡度较人、地势较高、水源不足,灌溉比较困难等山地丘岗工程类 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扌舌:田块以梯田(地)为主;以山塘水库、塘堰(坝)、河 流为水源:采用自流或提水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水方式; 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由于地形的自然坡度大,变化复 杂,山地的道路弯曲;农
25、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可依据实际情况建设,不作硬性要求。 山地丘岗以旱地为主,可结合当地实际,有条件的尽量修筑山塘水库、堰(坝)坝等水利设 施,条件不足的可通过修建蓄水池的方式保证灌溉。4)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濒临东海、水质矿化度高、土壤盐渍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台风频繁 等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河 流为水源:采用提水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 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农田 生态林和护路护沟林。5)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
26、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土壤偏碱性等滨海脱盐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 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河流为水源;采用提水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 管道布置: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合排水方式;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 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为农田生态林和护路护沟林。106)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土质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等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 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根据需要修筑梯田(地);以山塘水库、塘堰(坝)或河流 等为水源:采用提水或自流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或低压管道布置;排水采用自排与抽排结
27、合排水方式: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坏 境保持工程为梯田坝坎防护林或护路护沟林。7)河谷冲枳平原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濒临滨海、江河、冲积土质、洪水侵袭潜在危险人等河谷冲积平原工程 类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扌舌: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以水库、河流为水源;采用自 流或提水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采用自排为主,自排与抽排结合的排水方式;田 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坏境保持工程为护 路护沟林。8)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本模式适用于从冲头至垄II田块作高阶梯或鱼鳞状排列、田块规模较小、形状不
28、规则 等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该模式的主要工程特征包括:田块以条田形式为主,根据需要修筑 梯田(地);以山间溪流、塘堰(坝)为水源:采用自流灌溉: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 采用自排方式;田间道泥结石或碎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夯实或碎石路面:农田林网及生态 环境保持工程为梯田塡坎防护林或护路护沟林。4.1.3项目工程类型确定1)项目区选定后,应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特征、气象水文特征和对应的 工程组合特征,对应附录B确定工程类型区。2)在项目区跨越二个及其以上工程类型区时,应按主导工程类型区确定。4. 2工程布局4. 2. 1工程布局原则1)综合利用原则。工程布局应有利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提高
29、,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2)因地制宜原则。工程布局应切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等客观实际,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3)可实施性原则。工程布局应切合工程类型区特点,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体现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特点。C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节水、节土、园田化、高标准的总体思路,工程布局应做到 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同步进行,有利于土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4.2.2工程布局要求工程布局应合理配置田间配套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做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 相连、旱能灌、涝能
30、排、渍能降,达到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的目的。相 应的单项工程布局时应遵循以下要求:1)要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耕作田块布局要有利于作物生产和产量,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机械效率提高。2)要有利于旱涝保收。根据灌溉水源、排水承泄区的位置,合理布置灌排渠系,做到 水灌得进、排得出、降得下,合理确定灌排水利工程的数量和级别。3)要便于交通。结合沟渠、村庄布局情况,合理布置田间道路,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兜得转,合理确定田间道路类型、路网密度和道路级别。4)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林网与生态坏境保持要做到抗灾防灾、因害设防,合 理确定农田防护工程类型和结构。4. 2. 3
31、分区布局根据本标准所构建的8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确定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 分区布局的建设内容和工程组合,详见附录B表3。115 土地平整工程5. 1 一般规定土地平整工程内容包括以平田整地为重点的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以保持或提高地力为 目标的地力保持工程。5. 1. 1耕作田块布置1)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地确定耕作田块类型。浙江省平 原地区宜修建条田,山地丘陵地区宜修建梯田(地)。2)耕作田块布局必须与灌溉水源、排水承泄区、沟渠、道路、农田林网、村庄的布局 相协调。3)耕作田块应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还应满足规模经营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土地规 模化、集约化经营,
32、尽可能做出具有弹性的规划,以减少将来重新调整规划所需的成本。4)耕作田块建设应尽量保持行政乡(镇)、村、村民小组农田原有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 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权属争议;同时还应尽量满足稳定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 方便土地经营管理和作业。5)耕作田块设计要确定田块方向、田块长度、田块宽度、田面高程和田块高差。田块 设计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尽量减少机械作业中所产生的漏耕与 重耕,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项目区防洪排涝、田间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 理。田块的形状要力求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6)耕作田块高程要依沟渠的走势从高到低变化,相邻田
33、块之间的高差应满足沟渠的水 位衔接要求。7)耕作田块土壤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地平 整要保持土壤剖面完整土层厚度不低于60cm,以利作物生长。5.1.2平整度1)水田平整程度在建设过程中高差控制在10cm以内,通过耕作后达到3cm以内。2)旱作平整程度在建设过程中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通过耕作后达到5cm。5. 1.3田面坡度1)平整后的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不同的灌水技术要求的坡度不同,但绝不能有 倒坡的情况。顺灌水方向田面坡度为1/8001/400,最少不应小于1/1000,最人不应大于 1/300。一般畦灌要求的地面坡度以1/5001/150为宜;水
34、稻格田要求的坡度更小,近于水 平,纵向坡度不应大于l/lOOOo2)为灌排要求目的,梯田(地)的纵向还应保留1/3001/500的比降。5.1.4 土地平整单元土地平整单元一般以条田或内部一条毛渠所控制的灌溉面枳为一个平整单元。如地形起 伏较人,还可将毛渠控制面积分为几个平整区,以垄沟控制的面枳为平整单元。水稻田或有 洗盐要求的平地范怜I,可以以条田或一个格田的面积为平整单元。丘陵地区,应以一块梯田 (地)为平整单元。5.2耕作田块修筑工程5.2. 1条田5.2. 1.1条田方向为保证条田长边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人,条田宜选用南北向布置:滨海平原有 风害地区,条田长边方向应与主害风向垂直
35、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5.2. 1.2条田长度条田长度应满足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工作效率、节省土地平整工程量、灌水均匀和排水 通畅的要求,同时还要适应地块形状和沟、渠、路的布局。机械化程度和灌溉面积较人的平原灌区,条田长度以400800m为宜;机械化程度和灌 溉面枳中等的平原灌区,条田长度以300500m为宜:机械化程度较低、灌区面枳较小的灌 区或山丘地区,条田长度以200300m为宜。表5. 2.1.2不同工程类型区适宜条田建设标准二级工程类型区条田方向条田长度(m)条田宽度(m)田块规模(hnT)格田长度(m)格出宽度(m)格田规模(hm:)水网坏田工程类型区南北向3006
36、0060 1201.80-7. 2060 12030 500. 18 0.60滨海脱盐平原工程类型区南北向30060060 1201.80-7. 2060 12030 500. 18 0.60滨海盐化平原工程类型区南北向20060040 800.80-4.8040 8020 40008032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南北向或等高线20050060 10012050060 10020 300. 12 0. 30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南北向或等高线20050060 10012050060 10020 400.120. 40我丘冲陇工程类型区南北向或等高线20040030 800.60-3. 2030 80
37、20 300060245.2. 1.3条田宽度条田宽度应与农沟间距及沟渠布置形式、农田防风林的有效防护距离相一致,同时还应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不同工程类型区的条田宽度宜按表5. 2. 1. 3确定。表5. 2.1.3不同工程类型区适宜农沟间距工程类型区条田宽度(m)沟渠布置型式农沟间距(m)水网坏田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20灌排相间120240滨海脱盐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20灌排相间120240灌排相邻60 120滨海盐化平原工程类型区40 80灌排相间80 160灌排相邻40 80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60 100灌排相间120200灌排相邻60 100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60 100灌排
38、相间120200灌排相邻60 100注丘冲陇工程类型区30 80灌排相邻30 805. 2. 1.4田面高程在满足末级固定沟渠对其控制范闱内的条田内部实行自流灌排的条件下,条田田面高程 应根据土地平整单元范用内原地面平均高程确定,相邻条田间的田块高差应能满足控制其灌 排的末级固定沟渠的上下游水位衔接的要求。5.2. 1.5 格田1)格田长度应视条田宽度而定,格田规模一般以0. 25hm2为宜,以满足承包经营的要求, 格Fl FU更高度宜为20cm30cm,,更顶宽宜为20cm30cm,田坝应用土修筑。2)若条田宽度人于100m时,应在条田内部垂直于农渠、农沟方向修建临时毛渠和临时 毛沟,田,更
39、间距宜为20m40m。5.2.2梯田(地)5. 2. 2.1梯田(地)类型1)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宜以修建水平石坎梯田(地)为主,局 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且石材较难运输的可适当考虑修建水平土质田坎,但必须夯实、无 塌方、不漏水,同时考虑防止水土流失,在梯田(地)最低一级必须筑石坎。2)田坎高度超过1米的须采用块石田坎,田坎高度在1米以卞的,可采用块石或水泥制 品等护坎,高度要求在三分之二以上。要求达到坎面结实、平整,防止水土流失。5. 2. 2. 2梯田(地)布局梯田(地)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和灌排条件,结合沟渠和道路的布局,以道路和沟 渠为骨架划分耕作区,耕作区形状宜为
40、矩形或正方形,四面或三面通路,路旁与渠道、农田 防护林网结合,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在耕作区内布置梯 田(地),梯田(地)田块沿等高线布局,即长边方向顺等高线布置;梯田(地)田面长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而定,人弯就势,小弯取直,以便利耕作,对于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 的扇形耕作区,梯田(地)坎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线。5. 2. 2. 3田面苑度梯田(地)田面宽度设计主要考虑地形坡度和土层厚度。为尽量减小挖填方量,地形坡 度人、土层较薄时,则田面宽度宜小,地形坡度小、土层较厚时,则田面宽度可人一点,同时也要考虑施工和机耕的要求。适宜梯田(地)田面宽度见表522
41、.3。表5. 2. 2. 3不同地形坡度水平梯田(地)断面适宜参数地形坡度( )田面宽度5出坎高度(m)田坎坡度()1510 300. 51585 905106150.7 1.880 90108515 203.0 8122.575 8020 252.5 6122.570 805. 2. 2.4 梯田(地)田坎梯田(地)质条件相适应,田坎高度、田坎侧坡以及田坎底宽应该与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土 田坎高度还必须与田面宽度相对应,田坎坡度必须满足稳定要求。具体见表梯田(地)5. 2. 2. 3。田坎顶部应采用碗压顶,顶宽一般为30cm40cm:梯田(地)外侧应修蓄水
42、坝,蓄水顷高度宜为10cm25cm,顶宽宜为30cm40cm.蓄水坝原则上用土修筑;梯田(地) 内侧应修建导渗沟(也叫坎下沟或截水沟),截水沟底宽2030cm,深度为3050cnu5. 2. 2. 5田面长度梯田(地)田面长度主要根据地形地貌条件而定,兼顾机械耕作的要求,田面长度宜为 25m200m。5.3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土地平整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表土层的破坏,要视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有效土层 厚度,改善表土结构,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地力保持和改善的工程措施一般包扌舌表土处理、 客土回填、土地翻耕等。土地平整后形成的耕地耕作层应满足以下标准:1)土地整理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生态系统,耕作层
43、土壤回填率应达或超过90%,确保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必须保证一定厚度的有效土层,耕作层中的碎石必须清除 完毕。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保证旱地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水田有20cm以上的耕作层或熟 土层,15cm以上的犁底层。同时,要求熟土利用率达100%。3)耕作层土壤质地较好,以砂壤至壤土为佳,基本无人的砾石,表土疏松,土壤通气 性好,心土紧实,保墻保肥。4)耕作层或表土层土壤无污染,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g/kg, pH值在5.58.5之间,含盐量不高于3g/kgo176灌溉与排水工程6. 1一般规定6.1.1工程级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指田间配套的水利工
44、程,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 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泵站及输配电工程等,属于小型水利工程等级。本标 准采用水屋指标确定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等级。工程设计和工程投资控制应以此 为基础依据,其它技术标准应与此衔接。6.1.1.1水源工程等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中的水源工程主要指蓄水量在10万以卞的塘堰(坝)、蓄水池、 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本标准仅对10万曲以卞的塘堰(坝)、小型拦河坝工程进行分 级。1)塘堰(坝)(10万m3以下)工程等级应符合表6.1.1.1-1的级别指标。表6.1.1.1-1塘堰(坝)(10万nf以下)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总蓄水容积(ioh)1
45、055112)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应符合表6.1.1.1-2的级别指标。表6.1.1.1-2小型拦河坝(闸)工程等级工程等别大型中型小型引水流呈m7s)522113)堤上修筑的水源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6.1.1.2输、排水工程等级输水工程.排水工程应符合表6.1.1.2的级别指标。表6.1.1.2 输水工程、排水工程及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工程等级工程类型大型中型小型灌溉流量m7s)农渠/0.5/511排水流量m7s)农沟/511斗沟20 1010226.1.1.3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1)渠系建筑物工程应符合表6.1.1.3的级别指标。表6.1.13渠系建筑物工程等级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
46、型过水流量(m7s)1055112)在堤上修筑的渠系建筑物,其级别不得低于堤的级别。3)渠系建筑物与公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的级别6.1.1.4泵站工程等级泵站应符合表6.1.1.4的级别指标。表6.1.1.4灌溉、排水泵站工程等级划分表工程等级大型中型小型装机流呈(m/s)102211装机功率(10lkw)0. 10010. 01 0 0050. 005注:1.装机流星、装机功率是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单站指标:2、当泵站按分等指标分屈两个不同等级时,则按高等级确定。6.1.2灌溉标准6. 1.2.1灌溉设计保证率1)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应符合表61.2. 1的规定。表6.
47、1.2.1不同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二级工程类型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水网好田平原工程类型区80 95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70 90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70 85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70 90滨海脱盐平原低地工程类型区70 85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75 85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75 95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75 95喷港口、微灌85 952)以抗旱天数为标准设计灌溉工程时,单季稻灌区可用3050d,双季稻灌区可用5070d经济发达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20d。6. 1.2. 2灌水延续时间作物灌水延续时间应根据当地作物品种、灌水条件、灌区规模与水源条件,以及前茬 作物收割期等因素确定。也
48、可按表6. 1. 2. 2确定灌水延续时间。表6. 1.2.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灌水延续时间表作物播前(d)生育期(d)水稻5735小麦10 201015 (拔节前后灌水)棉花10 20815 (花铃期、吐絮期)玉米7155106. 1.2.3灌溉用水定额1)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按表6. 1. 2. 3-1确定。表6.1.2. 3T 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作物名称保证率栽培方式灌潦方式灌溉分区(mV亩)I区II区m区IV区V区VI区早稻50%露地淹灌185180180220175210薄露灌溉16515515019514518575%露地淹灌220210205270200255薄露灌溉19518
49、017024016522590%露地淹灌275260255310250295薄露灌溉240220205275205260晚稻50%露地淹灌240220215260210245薄露灌溉21519017522517021575%露地淹灌280260255305250290薄露灌溉24522520526520525590%露地淹灌320290285345280330薄露灌溉280245230305230290单季稻50%露地淹灌280255280295250270薄露灌溉25022023026020524075%露地淹灌340330350355320335薄露灌溉300285280315265295
50、90%露地淹灌380370400395370385薄露灌溉335315320350305335小麦50%露地地面灌5*刑5-5-刑5*75%35353010304090%451510501050大麦50%露地地面灌5*刑5-5-刑5*75%35353010304090%451510501050玉米50%露地地面灌5*刑5-5-刑5*75%30303035253590%401010151045注:(1)表中灌溉分区I为杭嘉湖平原区、II为萧绍甬平原区、III为浙东沿海平原区、IV为山区、V为海甜地区、VI浙中丘陵盆地区。(2)定额中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值指进入田间的净定额。2)作物灌溉分区与土地开发
51、整理类型区的对应关系见表6.1.2. 3-2o表6.1.2. 3-2 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区与用水定额灌溉分区的对应关系一级类型区用水定额灌溉分区浙北水网平原类型区杭嘉湖平原区(I浙西山地丘陵类型区山区(IV)浙中丘陵盆地类型区浙中丘陵盆地区(VI)浙西南山地类型区山区(IV)浙东南沿海岛屿丘陵港湾平原类型区箫绍甬平原区(1【)、浙东沿海平原区(III)海岛地区(V)6. 1.2.4泡田定额水稻泡田定额根据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按表6.124确定6. 1.2.4水稻泡田定额収值表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m)泡田定额(m*亩)泡田定额折合水深(mm)粘土、粘壤土50-8075-120中壤土、沙壤土2S0-
52、120120-180轻壤土2100160150-2406.1.3排水标准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 素,经过技术经济等论证确定;排渍标准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当地作物的实际要求,同时结 合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6. 1.3. 1排渍标准1)对于无盐碱化威胁的地区,小麦、油菜、玉米的种植区地卞水位控制在0.8m以下, 棉花种植区地卞水位控制在1. 2m以下。2)对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除满足防渍要求外,还应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 临界深度以下。棉花种植区地下水位应能够控制在1.5m (蕾期以后)以下,小麦、玉米种植 区则控制在1. 0m以卞。低山丘陵区可不考虑排渍要求。3)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应符合表6. 1. 3的规定。表6.1.3不同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表二级工程类型区降渍标准(m)水网坏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0低山丘陵工程类型区0.77.5山地丘岗工程类型区0.8-15滨海盐化低地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滨海脱盐平原低地工程类型区0.6-1.2丘陵盆地工程类型区0.81.2河谷冲积平原工程类型区0.6-1.2浅丘冲陇工程类型区0.81.26. 1.3. 2排涝标准以设计暴雨重现期Id降雨量,旱作物从作物受淹起2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田从作物受 淹起2d排至耐淹水深为标准。浙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充电式工具电池组合装配工工作改进提案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采油地质工工艺技术规程
- 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投诉处理能力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压成套设备装配配线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执行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泰和县上圯水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4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编外人员招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Peptide-P2-2-生命科学试剂-MCE
- pCR8-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Ostruthol-生命科学试剂-MCE
- 经济与社会 思维导图式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金融体系培训
- 变频器基础知识培训
- 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认识地球 测试卷(含答案)
- 我爱你中国 女声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谱
- 智慧树知到《星期音乐会(同济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联合体施工协议书
- 居家无障碍知识讲座
- 照片档案整理规范
- 糖尿病胰岛素泵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新能源集控中心及智慧电厂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