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形图测绘)_第1页
第7章(地形图测绘)_第2页
第7章(地形图测绘)_第3页
第7章(地形图测绘)_第4页
第7章(地形图测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是按照一定的是按照一定的,使用专门符号,经过测绘,使用专门符号,经过测绘 综合,将地球表面缩综合,将地球表面缩绘绘在平面的图件;或者是存储在数据库在平面的图件;或者是存储在数据库 中的地理数据模型。中的地理数据模型。 地物:各种天然或人工的固定物体地物:各种天然或人工的固定物体 地貌:地球表面有高低起伏的形态地貌:地球表面有高低起伏的形态 地物要素地物要素( (房屋、道路、河流、线路房屋、道路、河流、线路) ) 地貌要素(山地、丘陵)地貌要素(山地、丘陵) 文字注记(坐标、高程、控制点号、地物、地貌名称等)文字注记(坐标、高程、控制点号、地物、地貌名

2、称等) 图廓整饰注记图廓整饰注记( (图名,图号,图幅结合表,坐标、高程图名,图号,图幅结合表,坐标、高程 系统系统) ) 地形地形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的含义:与地面上与地面上 之比。之比。 MD d1 等 25000 1 10000 1 5000 1 2000 1 1000 1 500 1 , 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的分类: (用分子为(用分子为 1 1 的分数形式表示)的分数形式表示) 如实用的比例尺有:如实用的比例尺有: 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 (分数值的大小);(分数值的大小); 上述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上述数字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3、: 1:500、1:1000、1:2000、1:5000、 1:10000、1:25000等 4020 0 4080120160200 117 ? 1:2000 斜线比例尺(复式比例尺)斜线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A2 0 0 1 0 002 0 0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4 8 1 2 1 6 2 0 pq s t C E F B DG 1 : 1 0 0 0 0 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 概念:相当于图上概念:相当于图上0.1mm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的实地水平距离。 有两件事可参考决定:有两件事可参考决定: 确定测图精度。确定测图精度。 确定测图比例尺;确定测图

4、比例尺; 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下表为几种比例尺的比例尺精度: 根据比例尺精度,一方面可以确定在根据比例尺精度,一方面可以确定在 地形图测绘时量距可以准确到何种程度,地形图测绘时量距可以准确到何种程度, 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实际所需的量距精度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实际所需的量距精度 来确定测图比例尺的大小。来确定测图比例尺的大小。 7.2 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 一、概念一、概念 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订并颁发的在地形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订并颁发的在地形 图中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专门符号规定。图中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专门符号规定。 目前在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为:目前在用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为: 1:5

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 二、地物符号二、地物符号 地物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图地物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图 式中地物符号占有最多的内容。式中地物符号占有最多的内容。 (见(见P P130 130图 图7-47-4) 例:地物符号(一)例:地物符号(一) 天 文 点 4.0275.31 三 角 点 3.0 凤 凰 山 394.468 导 线 点84.465 24 2.0 图 根 点 T16 1.546.78 水 准 点 32.804 京 石 5 2.0 建 破 5 一 般 房 屋 在 建 房 屋 破 坏 房 屋 棚 房 地物符号(二)地物符号(二)

6、2 .0 I - 16 8 4. 46 1 .5 2 .0 4 .0 1 .0 2 .0 1 .0 4 .0 2 . 0 I 1 6 8 4 . 4 6 1 . 5 2 . 0 4 . 0 1 . 0 2 . 0 1 . 0 4 . 0 地物符号(三)地物符号(三) 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形状大小可按比例尺缩绘在图上; 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注在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注在 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长度可按比例表示长度可按比例表示 宽度不按比例表示;宽度不按比例表示; 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为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

7、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数字或特特征等,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数字或特 有的符号有的符号 在地形图上地面高低起伏变化常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在地形图上地面高低起伏变化常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 是最常见的地貌符号。是最常见的地貌符号。 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 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自然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自然 界中,水库里静止的水边线界中,水库里静止的水边线 就是一条等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 为等高距,用为等高距,用h h表示。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 离称为等高线离称为等高线。根据平距。

8、根据平距 可判断可判断大小。平距小,坡大小。平距小,坡 度陡;平距大,坡度缓。度陡;平距大,坡度缓。 为充分表示出地貌特征和用图方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为充分表示出地貌特征和用图方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 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上,按规定的等高距() 描绘的等高线,它是宽度为描绘的等高线,它是宽度为0.15mm0.15mm的细实线。的细实线。 (5 5米注记)加粗(米注记)加粗(0.3mm0.3mm)。为了读图方便,凡是)。为了读图方便,凡是 高程能被高程能被5 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为计曲线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

9、加粗描绘为计曲线. .如如1010米,米, 1515米。米。 ;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的特征时按1/21/2基基 本等本等 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如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如 11.511.5米,米,13.513.5米。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米。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按1/41/4基本等高基本等高 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山脊、山谷等高线的表示形式山脊、山谷等高线的表示形式峭壁等高线的表示形式峭壁等高线的表示形式: 鞍部等高线的表示形式:

10、鞍部等高线的表示形式: 盆地等高线的表示形式盆地等高线的表示形式: (1 1)同一等高线上)同一等高线上各各点的高程都相等。点的高程都相等。 (2 (2)等高线应是闭合曲线,若不在本图幅内闭合,)等高线应是闭合曲线,若不在本图幅内闭合, 就必在邻幅或经几个图幅后闭合。就必在邻幅或经几个图幅后闭合。 (3 (3)除了悬崖和绝壁处,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除了悬崖和绝壁处,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 重合。重合。 (4 (4)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即山脊线和)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即山脊线和 山谷线应垂直于等高线转折点的切线。山谷线应垂直于等高线转折点的切线。 (5 (5)在同一幅图上

11、等高距相同。因此等高线密)在同一幅图上等高距相同。因此等高线密( (平平 距小距小) )表示地面坡度陡;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陡;等高线疏( (平距大平距大) ),则地面,则地面 坡度缓。坡度缓。 五、地形图的图外注记五、地形图的图外注记 N真 X N磁 一、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与编号:一、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与编号: 图廓由经纬线构成。适合较大区域的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廓由经纬线构成。适合较大区域的较小比例尺的地 图分幅。图分幅。 (一)国际(一)国际1:100万比例尺的分幅和编号万比例尺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统一的规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统一的

12、规 定。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定。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南北半球 各分为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横列,依次编号A、B、. V;以两极为中心,以经以两极为中心,以经 度度88为界的圆编号为为界的圆编号为Z;由经度;由经度180西向东每西向东每6一列,一列, 全球全球60行,以行,以1-60表示,如北京所在表示,如北京所在1:100万图在第万图在第10横,横, 第第50列,其编号为:列,其编号为: (N)J-50。 淄博市张店区的地理位置为淄博市张店区的地理位置为: : 东经东经 1181180000 11811804.904.9,北纬,北纬 363643.743

13、.7 363649.649.6。 则该地区则该地区的的1:100万图的编号是第万图的编号是第10行,第行,第50列,其编号列,其编号 为:为: (N)J-50。 7-3 地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北半球东侧北半球东侧1:100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二)(二)1:50万、万、1:25万、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我国我国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万地 形图为基础,延伸出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万、1:25万、万、1:10万,再以万,再以1: 10万为基础,延伸出万为基础,延伸出1:5

14、万、万、1:2.5万及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万三种比例尺。 1:100万地形图用行列式编号法(列号在前、行号在万地形图用行列式编号法(列号在前、行号在 后),其他比例尺地形图均在其后再叠加行列号。后),其他比例尺地形图均在其后再叠加行列号。 在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纬差2分成四幅分成四幅1:50万万 地形图,编为地形图,编为A、B、C、D,如,如 J-50-A ;按经差;按经差130纬差纬差 1分成分成16幅幅1:25万地形图,编为万地形图,编为1、.16,如,如 J-50-2; 按经差按经差30纬差纬差20分成分成144幅幅1:10万地形图,编为万地形图,编为1、.

15、144, 如如 J-50-1。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万地图的图 号联系。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纬差10分成四幅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万地形图, 编为编为A、B、C、D,如,如 J-50 -1-A J-50 AB 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0 38 36 11411712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3 25 37 49 61 73 85 97 109 121 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 1421431

16、44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132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万图上每经差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纬差5分成四幅分成四幅1:2.5万,编为万,编为 1、2、3、4,如,如 J-50 -1-A-1 1:10万图上每经差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纬差230分成分成64幅幅1:1万地万地 形形 图,编为图,编为(1)、.(64),如,如 J-50 -1-(1) 1:1万图上万图上 每经差每经差152纬差纬差 115分成四幅分成四幅1: 5000地形图,地形图, 编为编为a、b、c、d, 如如 J-50 -1-(1)-a 1:100万 1

17、:50万 1:25万 1:20万 1:10万 1:2.5万1:5万 1:50001:1万 4 16 36 144 4 9 4 64 4 4 4 A、B、C、D 1、2 16 A、B、C、D 1、2、3、4 (1)、()、(2 )(64 ) a、b、c、d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系统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系统 1、2 144 由原来的由原来的“列列-行行”式变为式变为“行列行列”式,把行号放在前式,把行号放在前 面,列号放在后面,中间不用连接号。同旧的系统相比,面,列号放在后面,中间不用连接号。同旧的系统相比, 列和行对换了,新系统中横向为行、纵向为列,因此其结列和行对换了,新系

18、统中横向为行、纵向为列,因此其结 果没有大的变化。果没有大的变化。 这这7种比例尺地图的编号都是在种比例尺地图的编号都是在1:100万地图的基础万地图的基础 上进行的,它们的编号都由上进行的,它们的编号都由10个代码组成,其中前三位是个代码组成,其中前三位是 所在的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行号(万地图的行号(1位)和列号(位)和列号(2位),第位),第4位位 是比例尺代码,如下表所示,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是比例尺代码,如下表所示,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 码。码。 后面的后面的6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数字码,后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数字码,后 三位是图幅的列号数字码。行号和

19、列号的数字码编码方法三位是图幅的列号数字码。行号和列号的数字码编码方法 是一致的,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顺序编排,不足是一致的,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顺序编排,不足 三位时前面加三位时前面加“0”。如下页图所示:。如下页图所示: D006011 C002003 E018016 1 :1 0 0 万图幅行号码 1 :1 0 0 万图幅列号码 比例尺代码 图幅行号数字码 图幅列号数字码 行 列序 序 001 002 001 002 003 004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20、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01 001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2 002 002 012024048 013025 049 024048 096 025049097 036 072 144 037073 145 048096192 012013024025 036037048 024025048049 072073096 048049 096097144145 192 003 004005 006 007008 009010011

21、012 024 1 50万 1 25万 1 10万 1 5万 1 2.5万 1 1万 1 5千 比 例 尺 比 例 尺 5万 25万 50万 1 10万 1 1 2.5万 1 1 1万 1 5千 1 经 差 6 纬差 4 003004 1:5千 -1: 50万 地 形 图 的 行 、 列 划 分 和 编 号 D006011 C002003 E018016 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相邻图幅是以直线划分的。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相邻图幅是以直线划分的。 图幅的图廓线平行于纵、横坐标轴线的直角坐标格网线。一般图幅的图廓线平行于纵、横坐标轴线的直角坐标格网线。一般 适合较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

22、;图幅大小见下表适合较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图幅大小见下表: 3 2 - 5 6 - 3 2 - 5 63 2 - 5 6 3 2 - 5 6 - - - 3 2 - 5 6 - - - - 3 2 - 5 6 - 3 2 - 5 6 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编号: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编号: 自然序数式编号法自然序数式编号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行列式编号法(行号行列式编号法(行号-列号,如:列号,如:、J54);); 行列行列自然序数式编号法自然序数式编号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编号。 x-y 单位:单位:

23、km 1:500取至取至0.01km,1:1000、 1:2000取至取至0.1km,1:15000取至取至 1km. 也可以如右图所示的方式也可以如右图所示的方式 地物和地貌的测绘是以控制点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测地物和地貌的测绘是以控制点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测 图之前首先在测区要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每幅图中控制图之前首先在测区要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每幅图中控制 点应具有一定的密度点应具有一定的密度, ,要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复杂的程度而要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复杂的程度而 定定. .当测区内已有的控制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以在控制当测区内已有的控制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以在控制 点的基

24、础上加密图根点,加密图根点的方法有导线测量,经点的基础上加密图根点,加密图根点的方法有导线测量,经 纬仪交会及视距导线等方法增设测站纬仪交会及视距导线等方法增设测站. . 测图比例尺测图比例尺 每幅图图根点数每幅图图根点数 每平方公里图根点数每平方公里图根点数 1 1:50005000 20 20 5 5 1 1:20002000 15 15 15 15 1 1:10001000 1213 1213 50 50 1 1:500500 910 910 150 150 测图前需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测图前需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 平面及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情况。检查和矫正仪平

25、面及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情况。检查和矫正仪 器。准备工具材料,拟订作业计划及准备图纸,绘制器。准备工具材料,拟订作业计划及准备图纸,绘制 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等工作。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等工作。 1 1、图纸准备、图纸准备: : 目前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脂薄膜目前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脂薄膜, ,其厚度为其厚度为0.07-0.07- 0.1mm,0.1mm,聚脂薄膜具有透明度好聚脂薄膜具有透明度好, ,伸缩性小伸缩性小, ,不怕潮湿不怕潮湿, , 牢固耐用等优点牢固耐用等优点. . 2 2、绘制坐标格网、绘制坐标格网 为了准确地将图根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要在图纸上为了准确地将图根控制点展绘在图纸

26、上首先要在图纸上 精确地绘制精确地绘制10101010厘米地直角坐标格网厘米地直角坐标格网. . 绘制坐标格网可用绘制坐标格网可用: :绘图仪绘图仪, ,坐标仪坐标仪, ,坐标格网尺等专用工坐标格网尺等专用工 具具. . (1 1)坐标格网尺介绍)坐标格网尺介绍: :是一种带有防眼的金属直尺是一种带有防眼的金属直尺, ,尺上尺上 有间隔为有间隔为1010厘米的六个小孔厘米的六个小孔, ,每孔有一斜面每孔有一斜面, ,起始孔斜面边缘起始孔斜面边缘 为一直线为一直线, ,其上刻有一细线表示该尺长度的起始点其上刻有一细线表示该尺长度的起始点(0(0点点).).其其 各孔以及末端的斜面是以零点为圆心各

27、孔以及末端的斜面是以零点为圆心, ,各以各以1010厘米厘米,20,20厘厘 米米,.50,.50厘米以及厘米以及70.71170.711厘米为半径的圆弧厘米为半径的圆弧.70.711.70.711是边是边 长为长为5050厘米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厘米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 ,可以用它直接绘制可以用它直接绘制50505050 厘米的正方形厘米的正方形, ,以及以及10101010厘米的方格网厘米的方格网. . A B CD 70.711 cm 10cm (2 2)使用坐标格网尺)使用坐标格网尺 绘制方格网绘制方格网 在图之下方绘一条直线在图之下方绘一条直线, ,左端取一点左端取一点A A使使 格网

28、尺的零点对位格网尺的零点对位A,A,并使尺上各孔的斜面中并使尺上各孔的斜面中 心通过该直线心通过该直线, ,然后沿孔斜线画短弧与直线相然后沿孔斜线画短弧与直线相 交定出交定出5 5个点个点, ,最右端点为最右端点为B B 将尺子零点对准将尺子零点对准A,A,并使尺子大致与并使尺子大致与ABAB 直线垂直直线垂直, ,在沿各孔画短弧在沿各孔画短弧, ,定尺子各点定尺子各点. . 将尺子零点仍对准将尺子零点仍对准B,B,使尺子末端斜边缘使尺子末端斜边缘 与左边最上短弧线相交与左边最上短弧线相交, ,得得D D点点, ,连接连接ADAD定出各点定出各点. . 将尺子零点对准将尺子零点对准B B点点,

29、 ,使尺子大致与使尺子大致与ABAB线垂直线垂直, ,再沿各孔画短弧线再沿各孔画短弧线. . 将尺子零点对准将尺子零点对准A A点并使尺子末端斜边缘与右边最上短弧线相交点并使尺子末端斜边缘与右边最上短弧线相交, ,得得C C点点, , 连接连接BCBC定出各点。连接定出各点。连接DCDC即得即得5050厘米厘米5050厘米的正方形。厘米的正方形。 将上下左右相应的各点相连得将上下左右相应的各点相连得1010厘米厘米1010厘米的坐标格网。厘米的坐标格网。 A D B C 检查方法:将直尺边沿方格的对角线方向放置。检查方法:将直尺边沿方格的对角线方向放置。 各方格的角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

30、于各方格的角点应在一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于0.20.2 毫米;毫米; 再检查各个方格的对角线,长度应为再检查各个方格的对角线,长度应为14.1414.14厘厘 米,容许误差为米,容许误差为0.20.2毫米;毫米; 50505050厘米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为厘米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为70.71170.711厘厘 米,容许误差为米,容许误差为0.30.3毫米;毫米; 线粗线粗0.10.1毫米毫米, ,各个方格边长容许误差各个方格边长容许误差0.20.2毫毫 米。米。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展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展绘。 4 4、 控制点的展绘控制点的展绘 确定控制点所在方格(依据确定控制点所在

31、方格(依据 坐标系统)分别从坐标系统)分别从M M,K K向上量向上量 取取X X坐标差,从坐标差,从M M,N N向右量取向右量取Y Y 坐标差。连接坐标差。连接abab,cdcd两直线,两直线, 交点即为控制点交点即为控制点A A在图上位置,在图上位置, 按上述方法将其它各控制点按上述方法将其它各控制点 都展绘在图纸上。控制点展绘检查。相邻两控制点之都展绘在图纸上。控制点展绘检查。相邻两控制点之 间距离和实际测量距离相比较,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不间距离和实际测量距离相比较,其最大误差在图纸上不 应超过应超过0.30.3毫米,否则应重新展绘。注控制点符号,毫米,否则应重新展绘。注控制点符号,

32、点号,高程。上述工作是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完毕点号,高程。上述工作是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完毕 开始测图。开始测图。 ab c dm k n l 6 . 0 A B 5 . 5 8 . 59 . 0 5 . 5 8 . 5 碎部测量的几个概念:碎部测量的几个概念: 图根点:图根点: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碎部测量依据、基准点。碎部测量依据、基准点。 碎部点:碎部点:碎部特征点碎部特征点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 地物特征点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形状、性质等;地物特征点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形状、性质等; 地貌特征点也称地形点,主要体现地貌形态、性质地貌特征点也称地形点,主要体现

33、地貌形态、性质 等。等。 碎部测量的几种方法:碎部测量的几种方法: 经纬仪测绘法(光学速测法)经纬仪测绘法(光学速测法), ,光电测距仪测绘光电测距仪测绘 法法,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 ,全站仪测绘法、大全站仪测绘法、大 平板仪、数字测图等。平板仪、数字测图等。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 :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 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以知点方向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以知点方向之 间

34、的夹角,然后根据测定资料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间的夹角,然后根据测定资料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 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 高程,在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高程,在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此法操作简单,灵活, 适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适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 (1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 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控 制点)上,量取仪器制点)上,量取仪器 高,填入手簿中。高,填入手簿中。 (2 2)定向:)定向:置水平度盘置水平度盘 读数为读数为0 000000000 后视另一控制点,后视另一控制点, (3 3)

35、立尺:)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 点,点, 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东 大 街 坚5 5.40 5.35 (1 1) “ “地物地物”取取“轮廓转折点轮廓转折点”。 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4 4)观测:)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的标尺,读视距间隔转动照准部,瞄准点的标尺,读视距间隔l l, 中丝读数,竖盘读数中丝读数,竖盘读数 L L 及水平角及水平角。 (5 5)记录:)记

36、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依次填入手簿。依次填入手簿。 (对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应在备注外加以说明)(对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应在备注外加以说明) (6 6)计算:)计算:依视距依视距ll,竖盘读数或竖角,竖盘读数或竖角,用计算器,用计算器 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7 7)展绘碎部点)展绘碎部点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9 0 1 0 0 1 1 0 1 2 0 1 3 0 1 4 0 1 5 0 1 6 0 1 7 01 9 0 2 0 0 2 1 0 2

37、 2 0 2 3 0 2 4 0 2 5 0 2 6 0 2 7 0 2 8 0 2 9 0 3 0 0 3 1 0 3 2 0 3 3 0 3 4 0 3 5 0 A B 1 1 包括地物、地貌的绘制,图幅的拼接及图面的整饰等。包括地物、地貌的绘制,图幅的拼接及图面的整饰等。 (1 1)地物绘制)地物绘制 若干碎部点测好之后,应随即用铅笔勾绘起来,若干碎部点测好之后,应随即用铅笔勾绘起来, 地物的勾绘是简单的,如房子就随测随绘。道路,河地物的勾绘是简单的,如房子就随测随绘。道路,河 流的弯曲部分则要逐点连成光滑曲线;水井,独立树流的弯曲部分则要逐点连成光滑曲线;水井,独立树 等地物可在图上标

38、明,其中心位置,画个记号待将来等地物可在图上标明,其中心位置,画个记号待将来 整图时再用规定符号表示。整图时再用规定符号表示。 (2 2)地貌绘制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绘制用等高线表示, 绘制等高线常用的方法有:绘制等高线常用的方法有:目估法,图解法目估法,图解法 就是用目估的方式取头,定尾,中间等分,具体作就是用目估的方式取头,定尾,中间等分,具体作 法:确定图上等高距为法:确定图上等高距为m m,例对,两点进行目估,例对,两点进行目估, 两点在图上平距两点在图上平距28mm28mm。相应高差为。相应高差为5.4m5.4m。按再同一坡度线上高。按再同一坡度线上高 差与平距成正比例的关系内插,先

39、定出差与平距成正比例的关系内插,先定出44m44m,48m48m首尾等高线的首尾等高线的 位置,因位置,因b b点和点和44m44m等高线的高差为等高线的高差为0.9m0.9m,则,则0.9:5.40.9:5.4d:28d:28。 即即d=4.7mmd=4.7mm。从。从b b点向点向a a点方向量点方向量4.7mm4.7mm即得即得44m44m等高线位置。同等高线位置。同 理定出理定出48m48m等高线的位置。等高线的位置。 图解法图解法 图解内插等高线是利用一组在透明纸上绘出的等高线间隔并行线来进行的。图解内插等高线是利用一组在透明纸上绘出的等高线间隔并行线来进行的。 取小块透明纸在上面绘

40、出一些等间距的并行线,在每条并行线的两端注上取小块透明纸在上面绘出一些等间距的并行线,在每条并行线的两端注上0 0到到 1010的数字,把这块透明纸复在图纸上。使高程为的数字,把这块透明纸复在图纸上。使高程为43.143.1米的米的b b点对准并行线上点对准并行线上 的的3.13.1,然后以,然后以b b点为圆心,转动透明纸并使高程为点为圆心,转动透明纸并使高程为48.548.5米的米的a a点对准并行线点对准并行线 上的上的8.58.5。沿直线与并行线的交点,。沿直线与并行线的交点,4 4、5 5、6 6、7 7、8 8点,用圆规尖刺到图上,点,用圆规尖刺到图上, 即得即得4444米,米,4

41、545米,米,4646米,米,4747米,米,4848米等高线经过处。最后对照实际地貌将相米等高线经过处。最后对照实际地貌将相 邻的等高程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便是等高线。邻的等高程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便是等高线。 (一)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一)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 数字化测图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成图方法,与图解法测图数字化测图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成图方法,与图解法测图 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迈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迈向 信息化时代不可缺少的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时代不可缺少的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测

42、图系统是以计算机、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 在硬件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在硬件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 成图、管理的测绘系统。成图、管理的测绘系统。 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就是通过采集有关地物、地貌数字化测图的基本成图过程就是通过采集有关地物、地貌 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或直接传输给计算机),的各种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或直接传输给计算机), 然后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对然后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对 数据进行处理而形成绘图数据

43、文件,绘制并输出地形图。数据进行处理而形成绘图数据文件,绘制并输出地形图。 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见下页图。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见下页图。 野 外 数 据 采 集 属 性 信 息 数 据 传 输 数 据 处 理 地 物 模 型 地 貌 模 型 屏 幕 编 辑 绘 图 文 件 存 盘 几 何 信 息 地 形 图 原 图 数 字 化 , 航 片 数 据 采 集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方法有:数据采集方法有: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 对现有地图进行数字化法对现有地图进行数字化法 野外地面测量法(野外地面测量法(全站仪、全站仪、RTKRTK)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在数据采集到成果输出之间要进行的各

44、种处理在数据采集到成果输出之间要进行的各种处理 (3)成果输出成果输出 生成的图形文件存贮在磁盘上生成的图形文件存贮在磁盘上 通过自动绘图仪打印出纸质地图通过自动绘图仪打印出纸质地图 (1)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自动记录存储,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图,自动记录存储,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图, 由计算机建立数据和图形数据库,生成数字地图,便于成果应由计算机建立数据和图形数据库,生成数字地图,便于成果应 用和信息管理工作。用和信息管理工作。 (2)精度高精度高 精度取决于对地物和地貌点的野外数据采集的精度。精度取决于对地物和地貌点的野外数据采集的精度。 (3)使用方便使用方

45、便 测量成果的精度均匀一致,与绘图比例尺无关,分层绘制测量成果的精度均匀一致,与绘图比例尺无关,分层绘制 ,实现了一测多用,同时便于地形图的检查、修测和更新。,实现了一测多用,同时便于地形图的检查、修测和更新。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主要分为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主要分为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数据获数据获 取取、数据输入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输出等五个阶段。等五个阶段。 在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在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 图准备等,与传统地形测图一样。现以实际生产中图准备等,与传统地形测图一样。现以实际生产中 普遍采用的全站仪加绘制观测草图模式为例,从数普遍采用的全站仪加绘制观测草图模式为例,从数 据采集到成图输出介绍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据采集到成图输出介绍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 程。程。 1)野外碎部点采集)野外碎部点采集 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测量碎部点三维坐标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测量碎部点三维坐标 (x x,y y,H H )及其绘图信息。在采集碎部点时要)及其绘图信息。在采集碎部点时要 及时绘制观测草图。及时绘制观测草图。 2 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 用数据通讯线连接电子手薄和计算机,把野外观用数据通讯线连接电子手薄和计算机,把野外观 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每次观测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