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登革热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一、登革热一、登革热 dengue fever (一)简况(一)简况 v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病毒引起 v伊蚊传播伊蚊传播 v发热性急性传染病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v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 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痛、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二)病原学(二)病原学 v结构:结构: 单股正链单股正链RNA RNA 核衣壳核衣壳 包膜包膜 v培养:培养: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v抵抗力: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不耐热及消毒剂 v抗体:抗体:3 3种种 (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 v传染源:患
2、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v传播媒介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东南亚、海南省 白蚊伊蚊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太平洋岛屿、广东、浙江浙江 v易感性:易感性: 新流行区:均易感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v免疫力:免疫力: 同型:长期同型:长期 异型:异型:1 1年年 伊蚊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v 地理分布地理分布 北纬北纬2525度到南纬度到南纬2525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度的热带和亚热带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香港、澳门
3、 v 季节季节 夏秋、雨季,夏秋、雨季,3 31111月月 v 流行方式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发病率高由市镇向农村蔓延,突发性,发病率高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v病毒在单核病毒在单核- -巨噬细胞中复制,形成两次病巨噬细胞中复制,形成两次病 毒血症。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毒血症。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 起各种病变。起各种病变。 v病理:多个脏器的退行性变和出血病理:多个脏器的退行性变和出血。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潜伏期:4 48 8天。天。 典型:典型: 1.1.发热发热急起(急起(80%80%),不规则热和双峰热,),不规则热和双峰热, 热
4、程热程2 27 7天,伴天,伴“三痛三痛”(头、眼、骨关节及肌(头、眼、骨关节及肌 肉),肉),“三红三红”(颜面、颈、胸背),极度疲乏,(颜面、颈、胸背),极度疲乏, 消化道症状,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淋巴结肿大 2.2.皮疹皮疹第第3 36 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 猩红热样,多从躯干开始,不脱屑,持续猩红热样,多从躯干开始,不脱屑,持续3 34 4天天 3.3.出血出血25%25%50%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同部 位出血位出血 4.4.肝肿大肝肿大 皮疹皮疹 轻型:短期发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轻型:短期发热,疼痛轻,皮疹少,淋巴 结肿大
5、,病程短,常被忽视。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 35 5天后突天后突 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严重出血。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v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第2天开始降低, 45天至最低,至退热后数天才恢复正常 v血小板减少 vHCT升高 v肝功能异常等 项目项目 病例数病例数 % WBC减少减少 611 62.47 PLT减少减少 609 62.26 Hb减少减少 52 5.32 T Bili升高升高 33 3.37 ALT升高升高 708 72.39 AST升高升高 853 87.21 CK升高升高 29
6、8 30.47 LDH升高升高 434 44.38 血清血清K+减少减少 171 17.48 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 登革病毒感染与检测 7071421 天天 IgM 90天天 IgA 45天天 IgG 潜伏期潜伏期 病毒血症病毒血症 发热期发热期 急性期急性期恢复期期恢复期期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核酸检测核酸检测 NS1NS1抗原检测抗原检测 IgMIgM抗体检测抗体检测 病毒中和实验病毒中和实验 IgGIgG抗体检测抗体检测 病毒中和实验病毒中和实验 PLoS Negl Trop Dis 5(9): e1309.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登革登革NS1NS1抗原抗原RT-PCRRT-PCR病毒分离病毒
7、分离登革登革IgMIgM抗体抗体登革登革IgGIgG抗体抗体 发病天数1-6天1-5天1-5天5天以后3天以后 确诊标准检出NS1抗原检出病 毒核酸 检出病毒检出IgM抗体,双份 (间隔期不少于7天) IgM阳转或抗体滴度4 倍升高 继发感染出现 高水平IgG抗 体(捕获法) 世界卫生组织登革防控指南世界卫生组织登革防控指南2009 (六)并发症(六)并发症 v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血管内溶血 v心肌炎心肌炎 v精神神经异常精神神经异常 v肾损害肾损害 v眼部病变眼部病变 (七)鉴别诊断(七)鉴别诊断 v流感流感 v麻疹麻疹 v猩红热猩红热 v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v药物疹药物疹 (八)预后(
8、八)预后 良好良好 (九)隔离治疗(九)隔离治疗 1.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 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2.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高热: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高热: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 脱水:及时补液,但不滥用脱水:及时补液,但不滥用 严重毒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毒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出血:止血药,输新鲜血出血:止血药,输新鲜血 脑型:脱水,激素脑型:脱水,激素 3.3.抗病毒治疗:在起病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 35 5天内(病毒血症期)天内(病毒血症期) ,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
9、毒药物。,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十)预(十)预 防防 v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 v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v 预防接种:疫苗在研究阶段预防接种:疫苗在研究阶段 二、登革出血热二、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一)概概 述述 v登革热的严重类型,多见于儿童。登革热的严重类型,多见于儿童。 v临床特征:发热、出血、休克、血临床特征:发热、出血、休克、血 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 (二)病原学:(二)病原学:2 2型常见型常见 (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登
10、革热地方性流行区多发生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多发于儿童,我国以青壮年为主多发于儿童,我国以青壮年为主 (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三种假说:三种假说: 二次感染二次感染 病毒变异病毒变异 抗体增强作用抗体增强作用 (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 v1.1.前驱期前驱期2 25 5日日 v2.2.中毒症状重中毒症状重 v3.3.出血表现出血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多器官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多器官出血, 束臂试验阳性束臂试验阳性 v4.4.部分病例出现休克部分病例出现休克 v5.5.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 升高升高 v 6.6.血液浓缩血液浓缩 (六)诊(
11、六)诊 断断 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多器官较大量出血多器官较大量出血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肝肿大肝肿大 血小板血小板10010010109 9/L/L 血细胞容积增加血细胞容积增加20%20%以上以上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诊断标准休克登革出血热诊断标准休克 (七)鉴别诊断(七)鉴别诊断 v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 v 败血症败血症 v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八)治(八)治 疗疗 v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v 抗休克抗休克 v 皮质激素皮质激素 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重症登革热高危人群 v1. 二次感染患者二次感染患者 2. 伴有基础疾病者伴有基
12、础疾病者 v3. 儿童儿童 4. 65岁以上的老人岁以上的老人 v5营养不良者营养不良者 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 v近两周疫区旅游史、急起发热、头痛等近两周疫区旅游史、急起发热、头痛等 v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 v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 vAST及及ALT水平升高水平升高 v血小板下降,血小板下降,1/23/4病例减少病例减少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v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v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v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类型诊断类型 v疑似病例疑似病例 v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
13、病例 v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v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v1、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 革热流行区),且具备急性起病,发热 (24h36h内达39oC40oC,少数为双 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 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一般临 床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结膜充血。 疑似病例 v2、无流行病学史,但同时具备上述一般临床症状和以下症 状者: v1)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 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 35天。 v2)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
14、病程第58日皮肤 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 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临床诊断病例 v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v1)有登革热一般临床症状,且有流行病学史 ,即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 住、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并具备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低 于100109L)者。 v2)无流行病学史,但具备皮疹、出血倾向, 且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者 。 登革出血热(DHF) v典型登革热伴以下临床症状之一:出血倾向 ,明显的出血表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 腔、颅内出血),肝肿大、胸腹腔积液;且 实验
15、室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 L)、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 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 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和低白蛋白血症者 。 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SS) v登革出血热患者出现皮肤湿冷、烦躁,脉搏 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 )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者。 实验室诊断病例 v具备以下实验室结果之一的临床诊断病例: v(1)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 到登革病毒。 v(2)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 列。 v(3)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 v(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 临床标本采集 v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分 装2份,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 后低温保存。 v1.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及疑似病例,每次采集血液标本5mL 。 v2.登革热临床诊断和疑似的住院病例(包括初筛阴性),应 采集双份血液标本,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一份。 v3.疫点首发病例,必要时应采集第二份血标本,距第一份血 样采集日期间隔在7天以上。 标本保存、运送 v标本应-70以下保存,血液标本可-20以 下保存,但不超过1周。 v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 样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笔顺的课件
- 汉字的构造及分类课件
- 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工厂车间承包合同(5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二中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史记》的当代价值转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年度个人先进工作总结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到智慧树答案
- 能源环保产业前景分析报告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一起做游戏 教学课件
- 2024版标准性二手车贷款合同模板(含车况鉴定)3篇
- 孕期阴道炎的健康宣教
- DB32-T 4467-2023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 31个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完整版
- 管道承诺质量保证书范本
- 门窗订购电子合同模板
- 渠道衬砌施工方案(渠道预制混凝土块)
- 台州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达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