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技术措施(新版)_第1页
统一技术措施(新版)_第2页
统一技术措施(新版)_第3页
统一技术措施(新版)_第4页
统一技术措施(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 言 经过多年来流水作业的实践,收获颇丰。流水作业模式能迅速培养一支协作的团队,能有效地控制图纸的质量,能加强团队内部技术交流,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为流水作业配套的结构技术统一措施是对流水作业的重要支撑。由于新规范的实施,原技术统一措施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习惯做法也需补充到技术统一措施中。现组织院内结构设计人员,对原结构专业技术统一措施进行修订,升级为第二版。本措施主要是针对设计中常见问题所作的技术性总结。暂不涉及预应力结构,木结构,型钢组合结构、加固改造等。主要起草人:杨韬、黄彩云、倪炜、吴吉、张冬生、纪海涛、马德利、李伟伟。审核人:江泽韦

2、、胡泓一。在修订的过程中得到了同行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编者 2012年6月目 录第一篇 技术统一措施及作图要求第一章 一般规定3第二章 结构计算9第三章 模板18第四章 基础21第五章 竖向构件29第六章 梁35第七章 板43第八章 板式楼梯46第二篇 流水作业步骤及要求第九章 流水作业步骤及具体要求48第十章 与流水作业相配套的工作50附录a 结构设计规范、规程目录大全52附录b 结构设计图集目录大全57附录c 结构相关行政法规及管理条例目录大全60第一章 一般规定一、 结构主材:1. 混凝土:1) 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不应大于c40;

3、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两级。2) 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应提出耐久性要求、外加剂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等等,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应进行试配试验,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要求,在设计文件中需明确膨胀率要求和干缩率要求。3) 竖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刚度和轴压比控制为条件,沿高度逐步变化,且截面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在同一层处变化。4)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性能要求:补偿收缩混凝土(与水土接触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超长结构、加固):限值膨胀率水中14d应1.5x10-4;限制干缩率水中14d,空气中28d应3.0x10-4;填充用膨胀混凝

4、土(后浇带):限值膨胀率水中14d应2.5x10-4;限制干缩率水中14d,空气中28d应3.0x10-4;混凝土硬化后,蓄水或浇水或贴湿麻袋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5) 掺防水剂的混凝土性能要求:应加强早期养护,潮湿时间不应少于7d。6) 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混凝土构件厚度800mm时,宜按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设计和施工。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35,距离较长时宜留收缩后浇带(后浇带间距宜控制在30m以内),施工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入适当的粉煤灰和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并应作好养护和温度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

5、25。初凝前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7) 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55时,混凝土内宜掺加抗裂纤维。2. 钢筋:1) 对于钢筋强度等级,受力筋、板筋以及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均采用hrb400级,箍筋直径12采用hrb335级、直径10及以下可采用hpb300级。2) 钢筋直径不宜25,以保证钢筋连接接头质量和方便采购。3) 对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受力钢筋应提出强度实测值要求,即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4) 钢筋连接:不提倡绑扎搭接,钢筋的对

6、接宜采用闪光对焊,当直径20时宜选用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只适用于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于水平钢筋的连接。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需满足限值,机械连接限值相对最松,其次是焊接接头,搭接接头限制相对最严。5) 现场施工中,受力钢筋不应与其他钢筋采用十字交叉形焊接。6) 吊钩、吊环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7) 同一构件内纵筋直径相差不宜超过两级。3. 承重砌体材料: 因“禁粘”,各地出现了烧结粘土砖的替代产品,类型较多。设计时应选择当地生产的或甲方指定的承重块体。4. 填充砌体材料:砌体填充墙,应说明砌块和砂浆的类别及强度等级要求,并注明和主体结构(混凝土墙或柱)的连接措施。0.000以上采

7、用空心砌块或煤矸石空心砖(容重9kn/m3),0.000以下采用混凝土实心砖或煤矸石实心砖。二、 一般要求。1. 结构施工图中应明确结构标高和建筑标高的对应关系。结构标高较建筑面层标高低3cm。2. 对超长结构采取的抗裂具体措施:1) 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宜c30c40。宜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2) 采用掺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3) 设置后浇带,一般30m40m一道后浇带。4) 梁增加超长方向配筋。5) 端部两跨双层双向配筋,中间约1/3长度纵向板面钢筋拉通(或一通一断)。6) 建筑专业需加强顶层保温隔热措施。7) 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其抗裂性能。8) 施工中切实加

8、强养护以减少收缩变形。3. 结构中后浇带应区分沉降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采用不同的阴影填充。1) 后浇带平面宜避开竖向构件,避免梁平行置于后浇带中。2) 收缩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不少于两个月,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注。3) 施工期间后浇带两侧构件应妥善支撑,以确保构件和整体结构在施工阶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4) 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用填充用膨胀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5mpa。5) 后浇带处钢筋应采取措施防治钢筋锈蚀,一般办法是刷水泥浆,后浇带封闭时,应用钢丝刷去除钢筋表面水泥浆。6) 高规中建议沉降后浇带的位置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实际操作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在第

9、一跨内。4. 设置转角窗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1) 转角处洞口应上下对齐,洞口宽度不宜过大,转角梁高度不宜过小,通长配筋,配筋适当加强并应配置抗扭钢筋(抗扭钢筋直径不小于14),箍筋全长加密。2) 与洞口相连的剪力墙应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和一字剪力墙,墙厚宜适当加大(墙厚不小于250),角窗洞边的暗柱应按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截面适当加大且配筋适当加强;3) 转角窗处楼板宜局部加厚,比正常跨度下楼板厚度增加10mm,但最小厚度不小于120;配筋需加大,采取双层双向配筋,并设置连接两侧墙体的暗梁(400宽,414; 414,板厚度小于150mm时不配箍筋)。4) 结构电算时,转角梁的负弯

10、矩调幅系数、扭矩折减系数均应取1.0。5. 端窗洞边端柱设置规定:一二级抗震时端柱设置为不小于2倍的墙厚,三四级抗震端柱采用300x300。6. 混凝土结构中构造柱布置原则:1) 楼梯间四角及电梯井四角;2) 墙长超过8m或层高的两倍时;3) 外围一字型墙端部。但当墙长不超过0.8m且一段有竖向构件与之拉结,可不在端部设置构造柱。4) 外围砌体阳角部位。5) 入户门洞边。6) 填充片墙双洞口或多洞口时洞口之间宜布置构造柱。注意设备箱体形成的洞。7) 厂房当门洞宽度达到2m时,洞边宜设构造柱。7. 当选用的标准图集中构造措施不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时,应补充详图,有时还应进行必要的选用计算。 8. 对

11、不需要进行抗浮计算的地下室结构应提出施工期间的抗浮措施。9. 当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应明确施工要求,以确保高强混凝土结构质量。10. 对设计时未选定的设备应提出设备定货与土建的关系:电梯定货必须符合图纸中提供的尺寸要求和机房设计要求;地下室设备基础待设备定货后再行设计施工。应明确二次设计范围。11. 施工图应提出预埋件的设置要求。12. 对宽度较大的洞口顶部不方便设置过梁时应提醒施工单位洞口上方与梁(板)整浇。13. 对结构进行补充计算时应注意所选用软件的使用范围及限制条件。14. 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0版)对超限结构的范围认定,符合要求的超限高层应进

12、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15. 设计回复要求:1) 答复意见及须补充计算书和修改图应由原设计、校对及专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出图章,注明日期。2) 答复意见宜按建筑、结构(抗震)、水、电、暖等专业分别答复和签字,不得串签,严禁代签。3) 答复意见应有针对性,与审查意见一一对应。答复意见书应正规、清晰,不得随意涂改。16. 梁、柱配筋应特别注意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的构造区别。17.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地下室应进行防水设计,图纸中应明确防水等级,一般车库的防水等级为二级。2)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3)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5,且不得有贯穿裂缝。4) 迎水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

13、0,内配6200防裂钢筋网片。5)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部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18. 抗震缝的一般规定:最小为100mm,框架结构超过15米时6、7、8、9度分别每增高5、4、3、2米加宽20mm,框剪结构为按框架计算结果的70%,剪力墙结构为按框架计算结果的50%,且均不小于100mm。两侧高度不同时按低高度计算,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的体系计算。第二章 结构计算主体计算以pkpm系列软件为主要计算软件,局部小构件可采取其他计算软件或工具箱,设计说明中应明确计算软件类型及其版本号。一、 模型输入部分(pmcad):1. 按构件原型输入

14、:建模时应尽量按结构原型输入。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内梁当跨高比5时,按洞口输入;跨高比5时,按梁输入,此时洞口边应设置节点。斜撑输入需注意节点的输入顺序。没有楼板的房间,要将其板厚改成0mm(对于电梯间、风井等无荷载的房间可采用楼板开洞)。2. 模型中荷载应与建筑图一致,有集中荷载处不宜采用面载或线载替换。一般楼面面层恒载按1.5kn/计算,底层及装修要求高的建筑楼面面层恒载按2.0kn/计算。填充墙体容重按11kn/m计算,填充墙粉刷荷载应区分内外墙,内墙粉刷荷载按0.8kn/计算,外墙粉刷荷载按1.0kn/计算,填充墙荷载应考虑门窗空口的因素进行折减,当填充墙净高相差200时应区分梁线载。对

15、于剪力墙结构,墙体开洞时填充墙的荷载也应输入,设计中这一点容易疏忽。3. 轴网输入:清理各层无用的网点,利用偏心布置构件功能,消除节点距离较小的问题。pmcad的数据检查要通过。satwe数据报告提示的问题尽量消除。4. 斜屋面可按节点升降的方法实现,但配筋仍需复核按平屋面计算的模型(坡屋面高度取一半转换为平屋面高度),两者配筋宜取大值。5. 对于剪力墙,长墙高厚比8,所以模型输入时长墙的长度应8倍墙厚50mm。当剪力墙长度超过8m,中间需输入洞口。二、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1) 底部剪力法:用于高度不超过40m规则结构,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常用。在satwe和pms

16、ap中能实现。3)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具体规定详见抗规p32页第5.1.2条。在satwe和pmsap中能实现。主要为寻找薄弱部位用,避免大震结构倒塌,配筋仅作参考。4) 弹塑性时程分析:在epda中能实现。寻找薄弱层及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变形验算。5) 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静力推覆分析方法,在push中能实现,寻找薄弱层及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变形验算。三、 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 地下室顶板为不小于180厚现浇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

17、0。2. 地下室顶板避免开大洞,相邻板高差不应超600mm。3. 顶板配筋双层双向,钢筋规格不小于12200。4. 地下一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地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计算时地下室可带出两跨计算。5. 地下室柱纵筋每侧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弯承载力的1.3倍。梁顶面和底面实配钢筋应大于计算配筋的1.1倍。6. 地下一层抗震墙边缘构件配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边缘构件。四、 地下室各构件计算方法及规定:1. 顶板:计算消防车荷载和人防荷载,可采用塑性板模型验算强度,按正常使用荷载弹性板模型验算裂缝。消防车荷载按

18、填土厚度及板跨进行折减(详见朱丙寅资料)。地下室顶板模型柱网间宜采用整板结构,不宜设次梁。顶板也可采用密肋楼盖。主楼范围地下室顶板可按180厚设计。2. 墙柱:外墙厚度宜为层高的1/101/12,且厚度不宜小于300。外墙配筋宜采用分离式配筋,钢筋断点高度在墙身高度一半的位置。无上部结构范围的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水平构件同。3. 顶板梁:高度宜取跨度1/81/10。当跨度达到8m或配筋较大(超过1025)时,宜采用加腋构造措施,高差处梁不加腋。顶板梁宽度不宜小于350。4. 裂缝宽度统一按0.25控制,建筑需做好各构件的外防水措施。5. 地下室顶板覆土容重按20kn/m3取。6. 抗震等级:

19、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主楼范围及主楼外12跨)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位,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7. 后浇带:主楼周圈设沉降后浇带(通常在第二跨设置,特殊情况下也可在第一跨设置),其余每隔3040m设置收缩后浇带。8. 洞口栏板:厚度可取150200厚。9. 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结构时,地下室外墙不设置暗梁,仅在顶部附加34根加强筋。五、 前处理部分(satwe):1. satwe前处理- 依用户手册中说明确定合理的

20、参数,可以改变构件的强度等级、抗震等级、铰结情况、连梁、弹性板,可以定义温度荷载、吊车荷载、多塔等。此部分应准确,直接关系到电算的精度和正确性。2. 对于超长结构需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3. 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应与wzq.out文件中的第一周期相同。4. 全楼应选择活荷载不利布置。5. 对于多层可选择模拟施工加载1,高层选模拟施工加载3。6. 对于计算配筋信息时不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周期位移时需采用。7. 双向地震必选,偶然偏心当为高层建筑或位移比大于1.2的多层建筑时需要选择。8. 当刚重比小于2.7时需考虑p-效应。9. 当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超过0(180)或90(-90)正负15

21、时需增加该方向的附加地震力。六、 计算结果的判定:1. 从wmass.out中检查参数的正确性,查看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刚度,抗剪承载力,抗倾覆,整体稳定等是否满足要求。2. 从wzq.out中查看周期,周期比(一般结构为0.9,b级高度及复杂高层为0.85),剪重比(调整层数不宜超过总楼层的15%),质量贡献系数(90%)是否满足要求。3. 从wdiss.out中查看位移角,位移比是否满足要求。当高层建筑物位移比达到1.4时,需报超限审查,应尽量避免。位移比大的,首先找到该处节点号,在此部位或邻近部位加强薄弱方向的刚度。4. 从wgcpj.out中查看超配筋信息。5. 从wvo2q.out

22、中查看0.2q调整系数和倾覆力矩比例。6. 从sat-k.out中查看薄弱层验算结果。在满足轴压比要求的前提下,竖向构件布置宜周边化,特别是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端山墙应有较大刚度。设计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工程设计要点,合理设定计算参数;计算中根据出现的情况灵活处理,调整计算流程和方式;计算后对计算结果做出正确性判断。七、 补充细则:1. 各结构模型需统计计算含钢量和混凝土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 网格中节点最小间距应150,偏心构件不应布置于网格(节点)外。3. 构件布置应与建筑图协调一致。梁布置应结合房间布局,不得破坏建筑功能分区。对于跨度较小(2.4m内)的1

23、20厚填充墙,墙下可不设梁,当填充墙一侧降板时,另一侧也降板,通过建筑面层加厚的措施来调整建筑标高。4. 采用合适的楼板假定来考虑楼板刚度。在satwe软件提供的几种弹性楼板假定中,弹性楼板6适用于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弹性楼板3适用于厚板转换层结构,弹性膜适用于空旷的工业厂房和体育场馆结构、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以及平面弱连接结构。对于量大面广的普通工程,其楼板一般都不特殊,都可以简单地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摘自陈岱林等主编的多层及高层结构cad软件高级应用。对于整体性能参数计算分析,应强制刚性楼板假定。5. 混凝土容重:隐含值25。构件自重计算梁板、梁柱重叠部分都未扣

24、除,宜取27(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或26(框架结构)。6. 活荷载折减:对于柱、墙设计活荷载,勾选不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勾选折减。 7.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不采用。8. 墙元细分控制最大控制长度: 墙元长度太大则计算精度无法保证,宜采用低值。9.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一般工程选“出口”,剪力墙数量多的高层结构宜选“内部”。10. 基本风压: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为50年一遇,高规3.2.2条规定:对于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将风荷载放大系数1.1,;对于高度大于30米的结构要考虑风振影响,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取10年一遇的风荷载。11. 高层需考虑偶

25、然偏心,计算单向地震时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不同时考虑,但pkpm系列软件中可双选,程序考虑的是两者的不利情况。12. 计算振型个数:一般应大于9,不超过层数x3,以振型参与质量系数是否达到0.9为准。 13. 周期折减系数:高规第3.3.17条有具体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框架结构可取0.60.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0.95; 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14. 楼层刚度比选用: 1) 层刚度比计算:a. 剪切刚度:配合刚性楼板选用。

26、高规确定的方法。用于转换层为1层的底部大空间结构计算及对大底盘的地下室刚度计算(判断是否满足嵌固要求)。b. 剪弯刚度:配合弹性楼板、错层结构选用。有限元施加单位力法。 转换层在一层以上时需采用“剪弯刚度”来计算。c. 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有抗震设防工程选用。抗规确定的方法。 2) 配筋计算: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15.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1) 侧刚分析方法:配合刚性楼板选用。2) 总刚分析方法:配合弹性楼板、错层结构选用。 16. 线性方程组解法: 1) vss向量稀疏求解器:速度快优先选用。2) ldlt三角分解:原项保留。 八、 计算书部分:(全部打印,不得手工涂改)

27、。1. 计算书应有封面,注明设计单位、工程名称、所采用程序的名称、版本、计算日期、设计、校对、专业负责人等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及注册章。2. 大型复杂工程应有目录。3. 砼结构计算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 结构总信息文件;2) 质量、风力、各层刚度和刚度比文件;3) 周期、振型、地震力、剪重比和位移输出文件;4) 薄弱层计算文件;5) 结构平面及几何数据图;6) 荷载(板载、梁载、墙载)图;7) 板配筋计算量图;8) 梁、柱、墙配筋量图;9) 构件裂缝和挠度计算图;10) 部分构件补充计算书;11) 轴压比图;12) 底层最大轴力标准组合图、基本组合图(在jccad中生成);13) 基础计算文件

28、。4. 砖混结构计算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 总信息;2) 荷载图(板载、梁载);3) 板配筋计算量图;4) 墙体抗震承载力图;5) 墙体受压承载力图;6) 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图;7) 梁配筋图;8) 底层轴力标准组合图、基本组合图;9) 基础计算文件。5. 轻型钢结构计算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 总信息文件、计算结果文件;2) 结构计算简图、荷载图、内力图、应力图及挠度图;3) 钢结构连接计算书;4) 檩条、柱间支撑、墙梁、吊车梁、牛腿计算书;5) 基础计算书(包括柱脚)。6. 以上内容应打印清晰,装订成册。不允许计算书手写。 第三章 模 板 部 分一、 选择大小合适的图框,填写完整的图签栏。采

29、用大小合适的最新图框(与其他专业尽可能统一),图签栏中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子项名称、图名、审定、审核、工程主持人、专业负责人、校对、设计/制图、工程编号、设计阶段、日期、专业、图号等栏需填写完毕。同一套图中不应采用三种以上图框,宜一种图框。二、 模板需表达的方面:图名,梁,板,墙、柱,构造柱,线条,轴线,定位,标高,索引,大样,文字说明,其他。需按实际比例画图,尺寸标注严禁不按比例调整。1. 梁:梁实线,梁虚线,梁宽,梁定位,梁偏心,梁标高,梁高差。2. 板:板厚,板标高,板高差。3. 墙、柱:墙柱实线,下层墙柱实线,下层墙柱虚线,墙宽,柱尺寸,墙柱偏心定位,墙柱填充(阴影置后)。4. 线条:

30、周边线条尺寸,内部洞口线条,永久洞口阴影(阴影置后),楼梯交叉线。5. 大样应采用合适的比例,内容包括:大样边界线,钢筋,钢筋标注,标高,尺寸,剖断线等方面。部分大样做法可参考图库中大样。特别提醒防水反梁大样宜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表示。要注意建筑专业提供的墙身大样并不是大样的全部,结构往往需要增加建筑专业未剖到的大样。画结构大样时,建筑的墙身大样还应结合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来分析,这样既可以充分了解建筑大样做法,还可以校对建筑大样的正确性,避免施工时出错。6. 大样配筋需计算,特别是悬挑构件。7. 文字说明:板厚,(平面图中)板配筋,洞口说明,标高说明,定位说明,预埋件及预留洞口说明,弧轴线说

31、明,后浇带,沉降观测点,框架中电梯说明,水箱,超长建筑措施等等。8. 其他:标高表,后浇带,对称符号,构造柱,材料填充符号,给后续工序的文字说明等等。三、 模板重点表现在与建筑图的一致性、合理的结构做法、模板表达完整性等方面,模板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1. 线统一:虚线、点划线线型比例统一,pl线线宽统一。2. 字统一:图名、图签、图纸说明及文字标注的字高,字宽统一。3. 标注类型统一。4. 图层统一,各图层宜采用统一的颜色。5. 保持与建筑图,电算有高度的一致性。四、模板中的注意问题 1.嵌固端或避免错层时梁板降标高不宜超过600mm,当降梁时周边梁要满足梁、板的搭接关系。 2.地下室等当

32、有梁上翻时应考虑是否走设备管线,当须在梁上预埋过水管时梁高不宜小于500mm,且宜在1/32/3梁高范围内预埋。 3.当楼层及屋面有收进时在卧室、客厅等上方设梁时次梁上翻。 4.厨房、卧室、客厅等房间上方有卫生间,此卫生间应做下沉式,一般降板300400,并考虑回填材料的重量。 5.消防电梯一般不下地下室,应有集水井,此集水井一般不小于2立方,深度不小于1m(从电梯基坑底面起算)。6.机房层注意机房是否扩大,是否有剪力墙取消。7.主楼与地下室相近时,主楼基础基底标高不宜高于地库基底标高。8.对于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洞口周边需补充挡土墙。9.出屋面洞口周边应设置混凝土栏板。第四章 基 础 根据建筑

33、结构形式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选择的基础类型有多种,常见的基础类型有以下几种: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独立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基),柱下交叉梁基础(不常用),筏板基础(分肋梁式筏板和平板式筏板),桩基础(大直径人工挖孔桩、钻孔扩底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夯扩桩、phc管桩等)。部分基础施工前还涉及到地基处理,我们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回填法,注浆法,石灰桩,灰土桩、低强度混凝土桩(cfg桩)等。基坑开挖有时还涉及到井点降水,坑壁防护,临时维护桩等措施。一、 一般规定:1. 基础底板受力钢筋保护层:有垫层时40,无垫层时70。2.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底层柱同,当基础混凝土强度等

34、级低于底层柱时,应验算基础局部受压承载力。3. 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4. 基础埋深根据以下条件确定:冻深,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条件,相邻基础埋深,高层建筑物高度等等。5. 基础机械大开挖后,需预留200300mm厚土人工开挖。6.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立即浇注混凝土垫层。7. 基槽验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无排水沟2) 基础底面范围外30cm是否平整,无浮土。3) 基坑应到达设计标高,表面是否平整。4) 基础平面尺寸和定位是否和设计图纸吻合。5) 是否到达持力层。6) 深基坑施工问题。7) 相邻基础有高差时,基础净距应大于高差的2倍。8)

35、基础超深的处理:加大基础埋深并复核,或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当超深大于300mm时,宜采用c15毛石混凝土回填。9) 桩基础验收时应查看桩承载力检验报告和桩身质量检验报告。同时让施工单位提供桩偏位数据。8. 部分小隔墙下优先采用次梁,也可采用元宝基础:高300,底宽500,倒倾角为45。9.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宜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10. 当新建建筑物的基础深于相邻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时,其基础之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高差的两倍。此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11. 天然地基及基础和桩基础,在特定条件下可不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具体详见抗规p21页第4.2.1条和p28页第4

36、.4.1条。12. 沉降观测:建筑物的变形测量等级通常为二级。1) 沉降观测的建筑物类别:a)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b) 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c) 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d) 加层、扩建建筑物。e) 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f) 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g) 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2) 沉降观测点布置原则:a.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b.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c.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

37、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d.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观测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e.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f.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g.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h.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i.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3) 观测时间间隔:a.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38、民用建筑可每加高3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b.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可在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二、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砌体房屋,一般采用3004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其上采用大方脚,大方脚边至垫层边距离200mm。大方脚台阶宽度为60mm,高度为120和60交错排列。基础总宽度不宜小于600mm。当基础埋深较深(4m)或层数6层时,埋置于室外底面以下的承重墙宜改为3

39、70厚,当基础埋深超过5米时,中间加一层圈梁。0.000处圈梁可以代替防潮层,当此处没有圈梁时,应在-0.060处设置防潮层(6cm厚掺防水剂的1:3水泥砂浆)。三、 柱下独立基础:1. 单柱独立基础长度与宽度比宜小于等于1.5。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2. 阶梯形基础台阶高度宜为300500;锥形基础边缘高度取200,坡度一般不大于1:2,宜1:3。尽可能采用锥形基础。3. 当基础底面边长2.5米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该方向长度的0.9倍,并交错布置。4. 联合基础,除变形缝处双柱外,其余基础承台顶面应设钢筋网片或基础承台内设暗梁(当柱连线平行于基础边时宜设暗梁,暗梁跨度为锥形上平

40、台宽度)。5. 独立基础配筋率计算时采取的高度为垂直于钢筋方向的中截面高度的加权平均值。6. 独立基础埋深大于5m时宜设基础拉梁,拉梁截面宽度可取l/35l/20,高度可取l/20l/12。基础拉梁全部贯通纵筋强度需满足柱轴力较大者的1/10。四、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通常设计成带肋梁条形基础,肋梁高度取跨度的1/61/8,梁配筋可采用pkpm系列软件jccad中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条基承台边缘宽度取200,坡度一般不大于1:3。肋梁宽度为墙厚+100mm,当局部柱宽大于梁宽时,应在柱位置水平加腋,加腋边应超出柱边50mm。水平加腋配筋水平和竖向均为12200。肋梁内下部保证四根纵筋拉通,上

41、部钢筋可靠锚固在支座(上部竖向构件或支撑次梁的主梁)内,箍筋间距可不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五、 筏形基础1. 平板式筏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300mm(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竖向构件间距较小且荷载不大时,可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当竖向构件间距较大或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或采用柱墩加筏板基础。2. 筏板挑出墙外的长度横向不宜大于1.5m,纵向不宜大于1m。双向悬挑的筏板应在阳角设置放射筋。放射筋规格同板底面钢筋(两个方向配筋不同时取大值)。3. 筏板纵横向支座钢筋应有总量12连通,跨中钢筋按实际配筋率全部通过。4. 平板式筏板厚度通常

42、取层数x4050mm;梁板式筏板厚度可适当减少。平板式筏板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荷载的要求(当柱荷载较大,等厚度筏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柱墩等措施调整),梁板式筏板需验算肋梁范围内矩形板的抗冲切要求。5. 当筏板厚度大于2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6. 筏板边钢筋封边做法通常采用11g101-3图集第84页(b)做法,分布筋采用16200。7. 筏板钢筋间距宜150200。当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时,宜采用并筋方法。8. 梁板式筏形基础梁配筋宜平法表示。9. 梁板式筏板上层钢筋在支座处应从基础梁上层纵筋下穿过。六、 桩基础1. 灌注桩混凝

43、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强度同桩身。2. 灌注桩配筋率: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3. 灌注桩桩身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基桩成桩工艺系数。4. 布桩原则:桩的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宜墙下,柱下集中布桩。5. 抗拔桩应全长配筋,在底部1/3长度范围内纵筋可减半。抗拔桩全部纵筋应能抵抗其影响范围内的浮力。抗拔桩除了应满足正截面受拉承载力以外还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裂缝控制要求。6. 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扩大头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合肥市地方规定为人工挖孔桩扩大头直径不宜大于桩身直径的2倍且不宜大于3米,扩高比不宜大于

44、2,入土深度不宜超过25m。)7. 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周圈扩孔直径可增大600800mm。扩大头直径宜小于2.2m。8. 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250d800)不宜小于50mm,对大直径桩(d800)不宜小于100mm。9. 灌注桩纵筋间距宜为150200mm,抗拔桩纵筋间距可适当加密。桩端5d范围内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应每隔2m设置加劲箍(1220,大直径桩取大值)。当桩身直径大于1.4m时,内部设置三角形内撑。10. 预应力管桩的布桩原则:桩中心距宜4d;剪力墙转角宜布桩;墙下布桩;桩承载力与上部荷载匹配;合理的单方承载力。11. 桩基础检测:1) 静荷载试验

45、:主要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适用于承载力较低的桩,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1,不应少于3根;当桩总根数不超过50时,可取2根。静荷载试验加荷方法可采用堆载法和反力架法。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应进行静载试验。2) 载荷箱法:当单桩承载力较大时,可采用载荷箱法代替堆载试验,桩身直径不应小于800mm。3)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4) 高应变法检测: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不宜少于总数的5,并不少于5根。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不能完全采用高应变法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

46、力,但可作为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的验收检测的补充。5) 低应变法检测: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其他桩基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并不少于10根,对端承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抽检桩数范围内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复检桩身完整性,复检数量不应少于桩数的10。6) 钻芯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形状。7) 声波透射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

47、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8) 当存在桩检验有异样时,应扩大检测和验证。七、 抗拔锚杆1. 对于全长非预应力锚杆,土层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米,且不宜大于10米;岩石锚杆的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3米,且不宜大于45d和6.5米;锚杆的间距除必须满足锚杆的受力要求外,尚需大于1.5m。所采用的间距更小时,应将锚杆段错开布置。2. 锚杆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水泥砂浆强度不宜低于30mpa,细石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灌浆前应将锚杆孔清洗干净。八、 相邻建筑物基础注意事项1. 各基础图应拼装在一起,校核边界是否重合,两基础高差是否能满足施工要求,当不满足时,应在图纸中注

48、明对施工的要求。2. 当基础边界重合且在同一标高时,应设计成联合基础。第五章 竖向构件一、 柱1. 矩形框架柱截面的边长不宜小于300mm(四级抗震或二层以下)及400mm(其他情况),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四级抗震或二层以下)及450mm(其他情况)。2. 矩形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2。3. 柱剪跨比宜大于2,小于2时应按短柱进行设计,控制柱剪跨比小于1.5。当柱剪跨比小于1.5时,可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芯柱。4. 柱截面可沿竖向改变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但不宜在同一楼层同时改变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层框剪结构或框筒结构顶层柱边长不宜小于600mm。5.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框

49、架柱的轴压比的限值不宜超过下表。当超过表中数值不多时,可根据规范采取合适构造措施,以提高轴压比限值,详见抗规p62页第6.3.6条规定。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0.650.750.850.90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框架-核心筒0.750.850.900.95部分框支剪力墙0.60.76. 框架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设置:1) 宜对称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圆柱中纵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且不小于8根。2) 抗震与非抗震设计,纵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3) 纵向钢筋总配筋率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6%,不宜大于5%;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一级抗震等级

50、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4) 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规范要求。5)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形截面的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中的最大值。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全高加密箍筋。对高层建筑尚符合下列要求:a. 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b.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柱全高范围。c. 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d. 楼梯处柱应注意短柱的情况。需要时应全高加密。e.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51、6) 框架柱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此外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7) 抗震设计时,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筋量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箍筋的间距:一级、二级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8) 高层建筑中,柱子承受很大荷载,由于轴压比的限制,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均为或大部分为剪跨比的短柱,抗震设计中应慎重对待,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a. 应适当设置较强的剪力墙,不宜采用纯框架结构。b. 条件许可宜采用高强混凝土,减小柱子截面,从而加大剪跨比。c. 采用螺旋箍等方式。d. 应限制短柱的轴压

52、比。二、 剪力墙:1. 抗震设计时底部加强部位规定: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 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两层的较大者。当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可取底部一层。3) 转换结构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顶高度算至转换层上两层。4)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和一级、二级、三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轴压比达到规定值时,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条件下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b级高度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需注意以下几点:1) 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的2倍时,视为无翼墙或无端柱。2) 约束边缘构件应区分阴影区域和非阴影区域。3) 框筒结构核心筒角部边缘构件与普通剪力墙规定有很大差别: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其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宜按普通剪力墙结构一样设计约束边缘构。4) 转角墙中墙阳角水平筋连接应在边缘构件范围以外。5) 墙的一肢如果全部按边缘构件画图,则外围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墙体水平筋。6) 约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