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1页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2页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3页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4页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摘 要探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与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安全感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安全感量表和儿少心理健康量表,对316名小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头胎儿童的认知维度,思维维度,个性维度,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个性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3)头胎儿童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4)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部分中介变量。【关键词】

2、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安全感;中介效应 Effects of childhood quality of life on mental health of first child: mediating effect of sense of security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an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first child and its sense of security in which play a mediati

3、ng role.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16 pupils using the Children and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 Scale, the Safety Scale and th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dimension, dimension of mind, personality

4、dimension, will and mental health of first child,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dimension and mental health score; (3)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first chil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nse of safety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sense of safety and mental health were s

5、ignificant.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first child Positive correlation; (4) sense of security is a mediator factor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 mental health, sense of security, intermediary effect目录1 引言11.1

6、研究背景11.2 概念界定11.2.1生活质量11.2.2心理健康21.2.3安全感21.2.4中介效应21.3 研究的现状31.3.1 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31.3.2 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31.3.3 安全感的研究现状31.3.4 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31.3.5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41.3.6 安全感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41.3.7 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42 研究方法52.1 被试52.2 测验工具52.2.1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52.2.2儿少心理健康量表62.2.3安全感量表73 结果73.1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73.1.1 差异情况73

7、.2头胎儿童安全感的现状93.2.1 差异情况93.3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现状103.3.1 差异情况103.4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123.5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检验124 讨论144.1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144.2 头胎儿童安全感的现状分析144.3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144.4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144.5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分析155 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9附录20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安全感的中介作用1 引言1.1 研究

8、背景独生子女政策向二胎政策的转变,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将消除独生子女的过度保护造成的儿童极端自我中心理念,极大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但是,要注意二胎政策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忧虑。中国已经实行了近四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了中国基本国情,父母和儿童已经习惯了独享。在二胎政策下,头胎儿童不免感到弟弟或妹妹的到来侵占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被父母所忽视,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者可能酿成家庭惨祸。比如有报道称,一位44的母亲怀上二胎之后,但头胎的女儿百般不愿意,以“逃学”,“离家出走”等手段相威胁,最终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腕自杀的时候,这位已经怀孕13周的母亲不得已含泪到医院中

9、止妊娠。 大量研究表明,生活质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质量较高有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水平,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生活质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自尊、心理控制源等心理变量,最终影响心理健康。但在以往有关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很少将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本文欲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本课题旨在探究了解儿童生活质量对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可以让父母重视对头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了解关心头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二胎家庭的家庭氛围。1.2 概念界定1.2.1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又被称为

10、生存质量或者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一种概念,通常指社会政策和计划发展的一种结果。生活质量不同于生活水平的概念,生活水平回答的是指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必须、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指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必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则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的是对人的精神文化等一些高级需求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的评价。1.2.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性格完美、智力正常、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个体能够适应于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

11、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个体可以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说明该个体已经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2.3 安全感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与可控感。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主观方面,想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

12、让对方相信自己,让对方相信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言谈举止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第三,物质上的安全感。1.2.4 中介效应 中介变量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概念,如果自变量X通过某一变量M对因变量Y产生一定影响,则称M为X和Y的中介变量。研究中介作用的目的是在已知X和Y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产生这个关系的内部作用机制1。而中介效应是通过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XYce1XacYMe2e3b 中介变量的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经过中介变量M的中介效应,c是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c+ ab2。 图1 中介变量示意图1.3 研究的现状1.3.1

13、 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已有的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谢涛,郑梅钦3研究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度、家庭管理方式综合得分是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主要影响因素。刘建榕,刘金花4的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1.3.2 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对于儿童生活质量,绝大多数的研究者是从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的。而对

14、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陈静仪,方耀华,姜轶5的研究发现,在“精力与睡眠”、“活动能力”、“同伴关系”等方面,男生认为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负性情绪”方面认为不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城乡儿童各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在生活质量水平分布构成方面存在差异。胡明月,李嫱,王文蔚6的研究发现,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生活质量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低年级学生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家庭关系、睡眠时间、运动时间、学习成绩、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教育方式等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1.

15、3.3 安全感的研究现状 关于安全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安全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刘永刚7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安全感与亲子依恋安全性上均有显著差异;一年中亲子相处的时间,替代养育方式,分离时间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及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影响;亲子依恋安全性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姜圣秋,谭千保和黎芳8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1.3.4 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在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郭敏,林明方,蒋湘玲9的研究结果发现,公立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私立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

16、水平稍高,公立与私立学校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强迫,人际,偏执和敌对,与男生比较,女生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问题。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多是研究成人,如外企员工,老年人等,周晓琴,方兰琴,蒋武,程灶火10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与一般市民相当,但年轻人和技术人员的心理问题较多、生活满意度较低。1.3.5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在陈萌阳,刘晓芹,李功迎11的研究中,在短时期内,集中居住农民心理健康状况和确定控制感优于自然村居住农民,并且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有密切联系。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12对留

17、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安全感的关系的研究中,也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堪忧,不同安全感水平下心理健康差异显著;生活事件、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安全感在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1.3.6 安全感与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安全感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杨淑香,李志华,景睿,陈会波,李向云在研究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时,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社会学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13。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在探讨华侨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应激、安全

18、感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时指出华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生活事件,保护因素是安全感14。1.3.7 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的研究中,指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安全感呈负相关; 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华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生活事件,保护因素是安全感14。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安全感和心理健康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将安全感作为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研究结果均表明安全

19、感在它们之间起中介作用。而生活事件是测量生存质量的一种指标,它与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生活质量低的个体,其心理健康较低,因此,可以推测安全感在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也有类似的作用路径,即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2 研究方法2.1 被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地级市小学的350名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16份,其中男生162人,女生154人;城镇户口231人,农村户口85人;四年级109人,五年级101人,六年级106人;独生子女197人,非独生子女119人;全部为头胎儿童。表2-1-1 被试情况一览表项目类别人数性别男生162女生154生源地城镇231

20、农村85年级四年级109五年级101六年级106是否独生独生197非独生1192.2 测验工具2.2.1 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一般是由儿童少年自己阅读并填写,但对于小学1-2年级儿童,应由主试为被试读出条目,既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团体施测。1.负性条目转换: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1=从不这样 2=很少这样 3=经常这样 4=总是这样),均用低分表示生活质量水平低,高分表示生活质量水平高。量表共包含13项负性条目。这些条目的原始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低,与一般条目相反,故称为负性条目。为保证记分的一致性,需要对负性条目原始分进行转换,其实际评分为5减去该条目原始分。量表包含13个维度:同伴关系

21、、亲子关系、运动能力、自我满意度、师生关系、作业态度、活动机会性、生活便利性、躯体感受、学习能力与态度、自我概念、负性情绪及其他。 在信度方面,该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r)是0.82,整个量表校正信度系数是0.90,总量表的重测信度是0.5543-0.7684,各项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验学对量表信度的要求。在效度方面,内容效度比是0.43-1.00,说明本量表能够反映儿童少年生活状况主要方面的相关内容,能够通过此量表对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在结构效度方面,该量表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13个维度,各条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值均大于0.40,对13个维度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最

22、大正交旋转后根据特征值1的标准提取了3个共性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10%。这与原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生活环境几个领域的构想基本一致。2.2.2儿少心理健康量表是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评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心理测量学原理编制的,从24个方面去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既反映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过程,也反映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量表内容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问卷结构,结合临床和实践经验,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预实验,最后确定了24个反映儿童心理过程和特征的条目,每个条目分 7个等级 ,计分采用 1, 2, 3, 4, 5分 5个等级正向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

23、好。该量表 5个分量表分别为: 认知 ,思维与语言, 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条目分别是按七个等级记分,即对被试选择的状态描述进行等级记分。健康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为0.713,5个领域分的重测信度为认知(0.517),思维与语言(0.633),情绪(0.446),意志行为(0.611)个性特征(0.477)。全量表的系数为0.847,分半信度为0.800。结构效度:各领城间有中度相关,相关值为0. 38-0. 58,各领域分与总分的相关值在0.502-0.745,即各分量表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相关,分量表分与总分有较好的相关。实证效度:正常样本与异常样本在量表总分和各领域上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

24、P0.001),常模样本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常样本的得分。2.2.3 安全感量表共包括16个项目,分成两个因子。人际安全感因子(因子),八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体验。确定控制感因子(因子),八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该量表和自我接纳、人际信任、个人评价以及马斯洛的安全不安全量表(S-I)的相关系数是0.2350.682,表明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人际安全感因子和确定控制感因子和总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是0.1857和0.1870,这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安全感量表及其因子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该量表对区别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有较好的

25、实证效度。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与重测信度分别是:0.857和0.870,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3 结果3.1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3.1.1 差异情况3.1.1.1 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头胎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表1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比较(MSD)男(N=162)女(N=154)tP认知维度15.303.5716.143.84-2.020.045思维维度15.612.9516.643.54-2.800.005个性维度18.773.8119.673.80-2.110.036情绪维度8.862.519.342.37-1.770.078意志行为15.803

26、.2616.902.97-3.130.002总分74.3310.6778.6911.88-3.430.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情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头胎儿童的认知维度,思维维度,个性维度,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女生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生。3.1.1.2 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头胎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表2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城镇(N=231)农村(N=85)tP认知维度15.793.6715.493.870.630.529思维维度16.233.3415.803.121.020.

27、309个性维度19.253.7119.094.130.310.754情绪维度9.042.539.252.21-0.670.504意志行为16.413.2016.123.060.730.466总分76.7111.5175.7511.390.660.510 从表2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3.1.1.3 是否独生差异 通过对不同独生情况头胎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表3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独生(N=197)非独生(N=119)tP认知维度15.783.7915.613.630.400.692思维维度16.303.

28、4215.793.051.350.178个性维度19.173.7919.263.89-0.200.843情绪维度9.162.508.992.370.580.561意志行为16.293.0616.403.34-0.270.785总分76.7111.1876.0411.980.500.619 从表3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1.1.4年级差异通过对不同年级头胎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表4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四(N=109)五(N=101)六(N=106)FP认知维度15.393.9015.873.6415.9

29、03.620.640.528思维维度15.903.2915.773.1216.653.402.210.111个性维度18.614.2019.123.5419.903.593.100.101情绪维度8.792.159.012.739.492.422.310.255意志行为15.933.1516.523.2716.573.071.370.047总分74.6112.3376.3011.1278.5010.613.140.045表4显示:在个性维度和总分上,不同年级的头胎儿童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认知、思维、情绪和意志行为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结果如下:表5 不

30、同年级头胎儿童个性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的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I)年级(J)年级均值差(I-J)P个性维度四五-0.500.337六-1.28*0.014五六-0.780.142心理健康总分四五-1.680.286六-3.89*0.013五六-2.200.165 经过事后检验,个性和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四年级与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3.2头胎儿童安全感的现状3.2.1 差异情况3.2.1.1 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头胎儿童安全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6:表6 头胎儿童安全感的性别差异比较(MSD)男(N=162)女(N=154)tP人际安全感27.917.3

31、727.926.72-0.020.985确定控制感27.347.2126.997.300.420.672安全感总分55.2513.7354.9213.250.220.828 从表6可以看出,头胎儿童安全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3.2.1.2 生源地差异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头胎儿童安全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表7 头胎儿童安全感的生源地差异比较较(MSD)城镇(N=109)农村(N=227)tP人际安全感28.067.2827.526.420.610.545确定控制感27.387.3126.607.080.850.396安全感总分55.4413.8554.1212.460.7

32、70.440 从表7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的安全感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3.2.1.3 是否独生差异 通过对不同独生情况头胎儿童安全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8:表8头胎儿童安全感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独生(N=197)非独生(N=119)tP人际安全感27.557.2128.526.77-1.190.235确定控制感26.647.3928.056.93-1.680.094安全感总分54.1913.8456.5712.79-1.530.128 从表8可以看出,头胎儿童安全感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2.2.4 年级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级头胎儿童安全感进行

33、方差分析,结果如表9:表9 头胎儿童安全感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四(N=109)五(N=101)六(N=106)FP人际安全感27.557.1227.727.0428.477.030.510.600确定控制感27.366.8026.587.7427.547.240.500.606安全感总分54.9113.0654.3113.9356.0113.540.430.654 表9显示:头胎儿童安全感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3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现状3.3.1 差异情况3.3.1.1 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头胎儿童生活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0:表10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性别差

34、异比较(MSD)男(N=162)女(N=154)tP社会心理功能61.259.7762.6411.14-1.180.239生理心理健康33.706.2736.045.73-3.450.001生活环境22.794.6222.485.510.540.590生活质量满意度25.124.2124.884.430.480.630生活质量总分142.8617.61146.0522.02-1.420.156从表10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在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

35、.05)。3.3.1.2 生源地差异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头胎儿童生活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11:表11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城镇(N=231)农村(N=85)tP社会心理功能62.3110.8160.919.461.060.292生理心理健康34.416.3636.025.25-2.100.037生活环境22.885.0421.985.101.410.159生活质量满意度25.084.4124.804.050.510.612生活质量总分114.6820.36143.7118.720.380.702从表11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

36、异(p0.05),城镇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农村儿童。在社会心理功能,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3.3.1.3 是否独生差异 通过对不同独生情况头胎儿童生活质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2:表12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独生(N=197)非独生(N=119)tP社会心理功能61.5410.5462.5810.36-0.860.392生理心理健康34.995.7734.596.660.570.568生活环境23.385.0123.085.15-1.190.235生活质量满意度24.864.3725.244.2

37、2-0.740.458生活质量总分143.7720.20145.4819.45-0.740.461 从表12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3.1.4 年级差异 通过对不同年级头胎儿童生活质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3:表13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四(N=109)五(N=101)六(N=106)FP社会心理功能61.3410.3761.4810.6562.9710.430.790.454生理心理健康35.255.9934.636.0634.626.340.370.694生活环境22.285.5622.645.0823.014.500.560

38、.570生活质量满意度25.004.5724.924.2125.084.170.370.963生活质量总分143.8619.79143.6719.91145.6920.160.330.721 表13表明: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4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两两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4所示。表14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r)心理健康总分安全感总分安全感总分0.310*生活质量总分0.278*0.486*从表14可知: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

39、关。3.5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检验以生活质量为自变量 X,心理健康为因变量 Y,安全感为中介变量 M,进行中介作用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5,对生活质量影响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安全感,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影响心理健康作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5所示。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生活质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 c 是否具有显著性。 结果显示,决定系数 R2=0.074, =0.278,t =5.12,P0.01。 以安全感为因变量,生活质量为自变量时,检验回归系数 a 是否具有显著性。 结果显示,决定系数 R2=0.234,=0.48

40、6,t=9.87,P0.01。 以心理健康为因变量,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生活质量的回归系数 c和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b 是否具有显著性。 结果显示,R2生活质量=0.074,R2安全感=0.112,即生活质量和安全感分别可以独立解释心理健康 7.4%和 11.2%的变异量;回归系数 c,=0.166,t=2.73,P0.01; 回归系数 b,=0.230,t=3.78,P0.01。表15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步骤因变量自变量R2标准化回归系数t第一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0.0740.2785.12*第二步安全感生活质量0.2340.4869.8

41、7*第三步心理健康生活质量0.0740.1662.73*安全感0.1120.2303.78*引入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时,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系数下降为 0.166。而且下降后的回归系数仍显著,因此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即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二分之一左右。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一个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即生活质量一方面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对于安全感对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可以用图2表示:生活质量心理健康=0.278安全感生活质量=0.166=0.486=0.230 心理健康

42、图2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示意图4 讨论4.1 头胎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除情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头胎儿童的认知维度,思维维度,个性维度,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生。 本研究发现,在年级方面,个性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四年级与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心理健康在生源地方面差异不显著,同时在是否独生上也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现在青少年生活质量普遍较好有关。 4.2 头胎儿童安全感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看来,头胎儿童的安全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

43、直接研究安全感的比较少,在姜圣秋,谭千保,黎芳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中,初二和初三年级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感明显高于初一,男生的自信感水平高于女生8。这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正常儿童的安全感情况不存在较大的性别,年级等差异。4.3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发现,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镇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农村儿童。在已有的研究中,陈静仪,方耀华,姜轶研究广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现况调查发现,在精力与睡眠、活动能力、同伴关系等方面,男生认

44、为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负性情绪方面认为不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城乡儿童各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在生活质量水平分布构成方面存在差异5。精力与睡眠,负性情绪方面属于生理心理健康维度,男生低于女生,与本研究结果比较符合,可能跟男生精力旺盛,睡眠质量较差的缘故。4.4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头胎儿童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安全感就越高,心理健康也越高。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等人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安全感呈负相关14。

45、来自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对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陈萌阳,刘晓芹,李功迎在研究中也指出心理健康状况与安全感有密切联系11。生活事件的影响越小,生活质量越高,会使他们的积极情绪增加,增加对生活的满意度,使其心理健康增强。而较高的生活质量也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4.5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安全感是生活质量作用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即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生活质量以安全感为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最初的假

46、设。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说明生活质量高的个体,心理健康高。通过对安全感的中介效应验证,发现安全感在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的观点,这与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等人的研究结果亦是一致的14。黄成毅等人对华侨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安全感呈负相关; 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安全感在生活事件作用于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安全感作为重要的个体变量,在来自生活环境与青少年的身体运动、心理状态等关系中扮演重要的中介作用。 所以即儿童生活质量越高,安全感就越高,心理健康状

47、况越好。5 结论5.1 头胎儿童的认知维度,思维维度,个性维度,意志行为和心理健康总分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方面,个性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四年级与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四年级。5.2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城镇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农村儿童。5.3 头胎儿童生活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健康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安全感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5.4 安全感在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

48、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1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105-111.2卢谢峰,韩立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与协变量:概念、统计检验及其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4):934-936.3谢涛,郑梅钦.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15(1):82-85.4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5陈静仪,方耀华,姜轶.广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47-648.6胡明月,

49、李嫱,王文蔚.温州市儿童少年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10,39(6):776-778.7刘永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70-75.8姜圣秋,谭千保,黎芳.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85-386.9郭敏,林明方,蒋湘玲.海口市公立与私立学校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42-45.10周晓琴,方兰琴,蒋武,程灶火.外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34-35.11陈萌阳,刘晓

50、芹,李功迎.集中居住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安全感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368-371.12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5,(3):88-97. 13杨淑香,李志华,景睿,陈会波,李向云.肥胖儿童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多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11):1302-1304.14黄成毅,廖传景,徐华炳,胡瑜,陈庆健,杜红芹.华侨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 安全感的作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1):102-104.15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

51、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16丛中,安莉娟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17张雪丽.“单独二胎”新计生政策下儿童同胞关系及相关因素研究D.四川:四川医科大学,2015.18陈斌斌,王燕,梁霁,童连.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6):863-873.19蒋红斌,肖晓娟.有助于儿童安全感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9):63-66.20徐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51-552.21张晓娟.

5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959-961.22BRADFORD R,RUTHERFORD D L,JOHN A. 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people:ratings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adolescent versionJ. J Adolesc Health,2002(25):261-274.23Mikulincer,M. & ShaverP,R.Boosting attachment security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prosocialvalues,andinter-grouptolerance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7,18(3):139-156.24Tor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