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上午试卷真题题2003年单项选择题1、如果以标准贯入器作为一种取土器,则其面积比等于下列( )项数值。 (A) 177.8% (B) 146.9% (C) 112.3% (D) 45.7%2、软土层某深度处用机械式(开口钢环)十字板剪力仪测得原状土剪损时量表最大读数Ry=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g=20(0.01 mm);重塑土剪损量表最大读数Ry=64(0.01 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g=10(0.01 mm)。已知板头系数K=129.4 m-2,钢环系数C=1.288 N/0.01 mm,土的灵敏度应接近下列( )数值。 (A
2、) 2.2 (B) 3.0 (C) 3.6 (D) 4.53、在稍密的砂层中作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方形,面积0.5 m2,各级荷载和对应的沉降量如下表和题3图所示。 P/kPa255075100125150175200225250275S/mm0.881.762.653.534.415.306.137.058.5010.5415.80 砂层承载力特征值应取下列( )项数值。 (A) 138 kPa (B) 200 kPa (C) 225 kPa (D) 250 kPa4、某工程场地进行多孔抽水试验,地层情况、滤水管位置和孔位见题4图,测试主要数据见4表:试用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含水层的平均
3、渗透系数最接近下列( )项数值。 题4表降深/m流量Q(F)/d抽水孔与观测孔距离/m含水量厚度H/m次数SS1S2r1r212.34第一次3.180.730.48132.194.309.95第二次2.330.600.4392.45第三次1.450.430.3157.89 (A) 12 m/d (B) 9 m/d (C) 6 m/d (D) 3 m/d5、某公路桥台基础宽度4.3 m,作用在基底的合力的竖向分力为7620.87 kN,对基底重心轴的弯矩为4204.12 kNm。在验算桥台基础的合力偏心距e0并与桥台基底截面核心半径相比较时,下列论述中( )是正确的。 (A) e0为0.55 m
4、,e00.75 (B) e0为0.55 m,0.75e0 (C) e0为0.72 m,e00.75 (D) e0为0.72 m,0.75e06、某公路桥台基础,基底尺寸为4.3 m9.3 m,荷载作用情况如题6图所示。已知地基土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为270 kPa。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验算基础底面土的承载力时,得到的正确结果应该是下列论述中的( )。 (A)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底面最大压力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 (B)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底面最大压力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 (C)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底面
5、最大压力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 (D)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基础底面最小压力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7、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 m2 m,基底附加压力P0=185 kPa,基础埋深2.0 m,地质资料如题7图所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5 kPa。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4.5 m内地基最终变形量最接近下列( )。 通过查表得到有关数据见附表。 (A) 110 mm (B) 104 mm (C) 85 mm (D) 94 mm8、柱基底面尺寸为3.2 m3.6 m,埋置深度2.0 m。地下水位埋深为地面下1.0 m,埋深范围内有两
6、层土,其厚度分别为h1=0.8 m和h2=1.2 m,天然重度分别为1=17 kN/m3和2=18 kN/m3。基底下持力层为黏土,天然重度3=19 kN/m3,天然孔隙比e0=0.70,液性指数Il=0.6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0 kPa。问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 )。(注:水的重度w=10 kN/m3) (A) 285 kPa (B) 295 kPa (C) 310 kPa (D) 325 kPa9、港口重力式沉箱码头,沉箱底面受压宽度Br1=10 m和长度Lr1=170 m,抛石基床厚d1=2 m,受平行于码头宽度方向的水平力,抛石基床底面合力标准值在基床底面处的有
7、效受压宽度和长度方向的偏心距分别为eB=0.5 m、eL=0.5 m,问基床底面处的有效受压宽度Bre和长度Lre为下列( )。 (A) Bre=14.5 m,Lre=174 m (B) Bre=14.0 m,Lre=174 m (C) Bre=13.5 m,Lre=174 m (D) Bre=13.0 m,Lre=174 m10、某筏板基础,其地层资料如题10图所示,该4层建筑物建造后两年需加层至7层。已知未加层前基底有效附加压力P0=60 kPa,建筑后两年固结度Ut达0.80,加层后基底附加压力增加到P0=100 kPa(第二次加载施工期很短,忽略不计加载过程,Es近似不变),问加层后建
8、筑物基础中点的最终沉降量最接近( )。 (A) 94 mm (B) 108 mm (C) 158 mm (D) 180 mm11、某工程钢管桩外径ds=0.8 m,桩端进入中砂层2 m,桩端闭口时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Ouk=7000 kN,其中总极限侧阻力Qsk=5000 kN,总极限端阻力Qpk=2000 kN。由于沉桩困难,改为敞口,加一隔板(如题11图)。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规定,改变后的该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接近下列( )。 (A) 5600 kN (B) 5900 kN (C) 6100 kN (D) 6400 kN12、某工程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9、要求达到Quk=30000 kN,桩直径d=1.4m,桩的总极限侧阻力经尺寸效应修正后为Qsk=12000 kN,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土,极限端阻力qpk=3000 kPa。拟采用扩底,由于扩底导致总极限侧阻力损失Qsk=2000 kN。为了要达到设计要求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其扩底直径应接近于( )。端阻尺寸效应系数 (A) 3.0 m (B) 3.5 m (C) 3.8 m (D) 4.0 m13、某桥梁桩基,如题13图所示,桩顶嵌固于承台,承台底离地面10 m,桩径d=1 m,桩长L=50 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25 m-1。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一1994)计算该桩基的压曲稳
10、定系数最接近于( )。 (A) 0.95 (B) 0.90 (C) 0.85 (D) 0.8014、一个山区钢筋混凝土引水渡槽采用高承台桩基础,承台板长3.9 m,宽2.0 m,承台下为2根800 mm钻孔灌注桩。承台板底距地面5 m,桩身穿过厚8 m的黏质粉土层,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粗砂,如题14图所示,在承台板底标高处所受荷载为:竖向荷载N=1066.36 kN,弯矩M=37.56 kNm,水平力H=18.33 kN。已知桩的水平变形系数=0.6486 m-1,MH=0.965710-5rad/kN,HM=0.965710-5m/(kNm),HH=2.23710-5m/kN,MM=0.6749
11、10-5rad/(kN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计算该高承台桩基在地面处的桩身变位,其结果与( )最为接近。 (A) x0=0.55 mm、0=-0.4210-3rad (B) x0=0.65 mm、0=-05210-2rad (C) x0=0.83 mm、0=-05210-3rad (D) x0=1.20 mm、0=-08510-2rad15、一钻孔灌注桩,桩径d=0.8 m,长l0=10 m。穿过软土层,桩端持力层为砾石。如题15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 m,地下水位以上软黏土的天然重度=17.1 kN/m3,地下水位以下它的浮重度=9.4 kN/m3。现在桩顶
12、四周地面大面积填土,填土荷重p=10 kN/m2,要求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计算因填土对该单桩造成的负摩擦下拉荷载标准值(计算中负摩阻力系数n取0.2),其计算结果最接近于下列( )。 (A) 393 kN (B) 316 kN (C) 264 kN (D) 238 kN16、某厂房地基为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 kPa。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40 kPa。拟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处理地基,桩径设定为0.36 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340 kN计,基础下正方形布桩,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80
13、,问桩距应设计为( )。 (A) 1.15 m (B) 1.55 m (C) 1.85 m (D) 2.25 m17、某建筑场地为第四系新近沉积土层,拟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处理,桩径为0.36 m,桩端进入粉土层0.5 m,桩长8.25 m。根据下表所示场地地质资料,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规定,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最接近( )。 题17表地层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qp/kpa桩周土的侧阻力特征值qs/kpa厚度/m层 新近沉积粉土26.04.50层 新沉积粉质黏土 18.00.95层 新近沉积粉土 28.01.20层 新近沉积粉质黏土 32.01.10层
14、 粉土 130038.05.00 (A) 320 kN (B) 340 kN (C) 360 kN (D) 380 kN18、有一厚度较大的软弱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 kPa,采用水泥搅拌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桩径设计为0.5 m。若水泥搅拌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50 kN,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210 k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公式计算,若桩间土折减系数取0.75,面积置换率应该最接近下列( )。 (A) 0.11 (B) 0.13 (C) 0.15 (D) 0.2019、某粉土地基进行了振冲法地基处理的施工图设计,采用振冲桩桩径1.2 m,正
15、三角形布置,桩中心距1.80 m。经检测,处理后桩问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 kPa,单桩载荷试验结果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450 kPa,现场进行了三次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编号为Z1、Z2和Z3),承压板直径为1.89 m,试验结果见题19表。问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最接近( )。压力P/kPa沉降s/mmZ1Z2Z3502.04.05.51005.07.510.51508.512.215.520013.016.521.025018.021.527.830025.328.035.235034.836.045.840046.844.555.845060.355.068.050075.867.584.
16、0 (A) 204 kPa (B) 260 kPa (C) 290 kPa (D) 320 kPa20、某港陆域工程区为冲填土地基,土质很软,采用砂井预压加固,分期加荷: 第一级荷重40 kPa,加荷14 d,间歇20 d后加第二级荷重; 第二级荷重30 kPa,加荷6 d,间歇25 d后加第三级荷重; 第三级荷重20 kPa,加荷4 d,间歇26 d后加第四级荷重; 第四级荷重20 kPa,加荷4 d,间歇28 d后加第五级荷重; 第五级荷重10 kPa,瞬时加上。 问第五级荷重施加时,土体总固结度已达到( )。(加荷等级和时间关系见题20图) 已知条件见题20表所示:加荷顺序荷重Pi/kP
17、a加荷日期/d竖向固结度Uz径向固结度Ur14012017%88%2309015%79%3206011%67%420307%46%510000 (A) 82.0% (B) 70.6% (C) 68.0% (D) 80.0%21、某处厚达25 m的淤泥质黏土地基之上覆盖有厚度h=2 m的强度较高的亚黏土层,现拟在该地基之上填筑路堤。已知路堤填料压实后的重度为18.6 kN/m3,淤泥质黏土的不排水剪强度cu为8.5 kPa,请问用一般常规方法估算的该路堤极限高度最接近( )。(注:取稳定系数公式的稳定系数Ns=5.52,并设上覆h=2 m厚的亚黏土层的作用等效于可将路堤高度增加0.5h0) (A
18、) 1.5 m (B) 2.5 m (C) 3.5 m (D) 4.5 m22、0 m,安全等级二级,重要性系数0=1.0,无地下水,采用悬臂排桩。从上至下土层为: 填土 =18 kN/m3,c=10 kPa,=12,厚度2.0 m 砂 =18 kN/m3,c=0 kPa,=20,厚度5.0 m 黏土 =20 kN/m3,c=20 kPa,=30,厚度7.0 m 层黏土顶面以上范围内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引起的支护结构净水平荷载标准值的最大值约为下列( )。 (A) 19 kPa (B) 53 kPa (C) 62 kPa (D) 65 kPa23、岩体边坡稳定性常用等效内摩擦角d来评价。今有一高
19、10 m水平砂岩层的边坡,砂岩的密度为2.50 g/cm3,内摩擦角35,黏聚力16 kPa,计算得出的岩体等效内摩擦角等于下列( )。 (A) 3520 (B) 4140 (C) 4420 (D) 623024、路堤剖面如题24图所示,用直线滑动面法验算边坡的稳定性。已知条件:边坡坡高H=10 m,边坡坡率1:1,路堤填料重度=20 kN/m3,黏聚力c=10 kPa,内摩擦角=25。直线滑动面的倾角等于( )时,稳定系数k值为最小。 (A) 24 (B) 28 (C) 32 (D) 3625、已知基坑开挖深度10 m,未见地下水,坑侧无地面超载,坑壁黏性土土性参数为:重度=18 kN/m3
20、,黏聚力c=10 kPa,内摩擦角=25。问作用于每延米支护站构上的主动土压力(算至基坑底面)最接近于( )。 (A) 250 kN (B) 300 kN (C) 330 kN (D) 365 kN26、已知悬臂支护结构计算简图(未按比例绘制)如题26图所示,砂土土性参数:=18 kN/m3,c=0,=30,未见地下水,图中Ea1、Ea2和Ep,分别表示净主动土压力和净被动土压力,ba1、ba2和bp。分别表示上述土压力作用点的高度。 支护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可按下式验算:,验算结果符合( )。 (A) (B) (C) (D) 所给条件不够,无法进行计算27、一位于干燥高岗的重力式挡土墙,如挡土
21、墙的重力W为156 kN,其对墙趾的力臂Zw为0.8 m,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垂直分力Ey为18 kN,其对墙趾的力臂Zy为1.2 m,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水平分力E为35 kN,其对墙址的力臂Zx为2.4 m,墙前被动土压力忽略不计。问该挡土墙绕墙趾的倾覆稳定系数K0最接近( )。 (A) 1.40 (B) 1.50 (C) 1.60 (D) 1.7028、一铁路路堤挡土墙墙背仰斜角a为9。(见题28图),墙后填土内摩擦角为40,墙背与填料间摩擦角为20,当墙后填土表面为水平连续均布荷载时,按库仑理论其破裂角应等于( )。 (A) 2052 (B) 3108 (C) 3222 (D) 4
22、50029、陇东陕北地区的一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一口代表性探井土样的湿陷性试验数据(见题29图),对拟建于此的乙类建筑来说,应消除土层的部分湿陷量,并应控制剩余湿陷量不大于200 mm,因此从基底算起的下列地基处理厚度中( )能满足上述要求。 (A) 6 m (B) 7 m (C) 8 m (D) 9 m30、某段铁路路基位于石灰岩地层形成的地下暗河附近,如题30图所示。暗河洞顶埋深8 m,顶板基岩为节理裂隙发育的不完整的散体结构,基岩面以上覆盖层厚2 m,石灰岩体内摩擦角为60,计算安全系数取1.25,按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2)或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013199
23、5),用坍塌时扩散角进行估算,路基坡脚距暗河洞边缘的安全距离L最接近( )。 (A) 3.6 m (B) 4.6 m (C) 5.5 m (D) 30 m31、一铁路隧道通过岩溶化极强的灰岩,由地下水补给的河泉流量Q为50万m3/d,相应于Q的地表流域面积F为100 km2,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A为10 km3,年降水量W为1800 mm,降水入渗系数为0.4。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年版),用降水入渗法估算,并用地下径流模数(M)法核对,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经常涌水量Q最接近( )。 (A) 2.0104m3/d (B) 5.4104m3/d (C) 13.5104m3/d (D
24、) 54.0104m3/d32、一小流域山区泥石流沟,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占80%,固体物质的密度为2.7103kg/m3,洪水没计流量为100 m3/s,泥石流沟堵塞系数为2.0,按铁路工程地质手册(1999年版),用雨洪修正法估算,泥石流流量Qc应等于( )。 (A) 360 m3/s (B) 500 m3/s (C) 630 m3/s (D) 1000 m3/s33、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基土层的剪切波速如题33表所示。按50年超越概率63%考虑,阻尼比为0.05,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40 s的地震水平影响系数与下列(
25、 )最为接近。 题33表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深度/m剪切波速Vs/(m/s)1填土5.01202淤泥10.0903粉土16.01804卵石20.04605基岩800 (A) 0.14 (B) 0.16 (C) 0.24 (D) 0.9034、某15层建筑物筏板基础尺寸为30 m30 m,埋深6 m。地基土由中密的中粗砂组成,基础底面以上土的有效重度为19 kN/m3,基础底面以下土的有效重度为9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00 kPa。在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抗震承载力faE最接近( )。 (A) 390 kPa (B) 540 kPa (C) 840 kPa (D) 1
26、090 kPa35、某7层住宅楼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在地面下2 m,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典型地层条件如题35表所示,拟建场地地下水位深度为1.00 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场地液化指数最接近( )。 题35表成因年代土层编号土名层底深度/m剪切波速/(m/s)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m标准贯入击数/(击/30cm)黏粒含量pcQ41粉质黏土1.50901.0216%2粉质黏土3.001402.5412%3粉砂6.00160452.0%5.571.5%Q34细砂113507.0120.5%8.5101.0%10
27、.0152.0%岩层750 (A) 4.5 (B) 7.0 (C) 8.2 (D) 9.6答案:单项选择题1、C解析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计算如下,标准贯入器外径为51 mm,内径为35 mm,据第二篇第六章第一节,面积比为 答案(C)正确。2、C解析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第三篇第五章第三节式3.5.13、式3.5.15和式3.5.16计算如下 Cu=KC(Ry-Rg) Cu=KC(Rc-Rg) 答案(C)正确。3、A解析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附录C第C.0.5条和C.0.6条计算如下。 作图或分析曲线各点坐标可知,压力为200 kPa之前曲线为通过圆点的直线,其
28、斜率为 自225 kPa以后,曲线为下凹曲线,至275 kPa时变形量仅为15.8,这时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为 这与判断极限荷载的s/b=0.06有较大差距,说明加载量不足,不能判定出极限荷载,为安全起见,只好取最大加载量的一半作为承载力特征值。即 答案(A)正确。4、C解析 据潜水完整井有两个观测孔时,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答案(C)正确。5、B解析 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一1985)第3.2.4条计算如下 答案(B)正确。6、A解析 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第3.2.2条计算如下 答案(A)正确。7、B解析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29、500072002第5.3.5条计算如下 答案(B)正确。8、C解析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4条计算如下 答案(C)正确。9、D解析 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01998第4.1.4条计算如下(如下图所示) 答案(D)正确。10、A解析 据地基沉降计算及附加应力计算的相关知识计算如下。 土层界面处的附加应力系数为 加层后土层界面处的附加应力分别为 Pz1=1P0=0.833100=83.3 Pz2=2P0=0.5100=50 加层前地基最终变形量S1 在加层后附加压力作用下的地基最终沉降量S1(不考虑加层前的沉降): 加层后的最终沉降量S: S=S2-
30、UtS1=180.5-0.8108.3=93.86(mm) 答案(A)正确。11、C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第5.2.10条计算如下 闭口时,s=1,p=1 敞口时, 查表5210得s=1.0 hb/ds=hb/de=2000/565.7=3.545 敞口时钢管柱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Quk=sQsk+pQpk=1.05000+0.5662000=6132(kN) 答案(C)正确。12、C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第5.2.9条计算如下 扩底后桩端的极限阻力Qpk Qpk=Quk-(Qsk-Qsk)=30000-(12000-2000)=200
31、00(kN) 设扩底直径为D,则有 Qpk=pqpkAp 解得D=3.774 m。 答案(C)正确。13、B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1994第5.5.3条计算如下 l0=10m,h=L-l0=50-10=40(m) h=0.2540=10 桩顶固接,桩底支于非岩石土中,h4, lc/d=13/1=13 查表5531得 答案(B)正确。14、C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TJ 941994)附录(B)计算如下 x0=H0HH+M0HM=9.61562.23710-5+64.610.965710-5 =0.829(mm) 0=(H0MH+M0MM) =-(9.1650.965710-
32、5+64.610.674910-5)=0.52510-3(rad) 答案(C)正确。15、C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第5.2.16条计算如下 答案(C)正确。16、D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9.2.5条计算如下 答案(D)正确。17、D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9.2.6条计算如下 4.5+0.95+1.2+1.1+0.5=8.25(m) 桩顶位于地表,桩端位于8.25 m处,Ra为 答案(D)正确。18、A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1.2.3条计算如下 答案(A)正确。19、A解析
33、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7.2.8条及附录A进行计算。 施工图设计阶段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从表中可看出,载荷试验的3条P-S曲线均为平缓的光滑曲线,对于粉土层中的振冲桩复合地基应取s/d=0.01时的压力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s/d=0.01 s=0.01d=0.011.89=0.0189(m)=18.9(mm) 不能取Pkm作为承载力特征值。 从P-S曲线上可看出,尾部陡降段起点分别为450 kPa、500 kPa和450 kPa,分别取其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即:Pu1=400 kPa,Pu2=450 kPa,Pu3=400
34、 kPa, 答案(A)正确。20、B解析 据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 250一1998)第7.3.13条和第2.3.14条计算如下 urzi=1-(1-uri)(1-uzi) urz1=1-(1-0.17)(1-0.88)=0.90 urz2=1-(1-0.15)(1-0.79)=0.82 urz3=1-(1-0.11)(1-0.67)=0.71 urz4=1-(1-0.07)(1-0.46)=0.50 答案(B)正确。21、C解析 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FB 100382001)第5.2.3条及条文说明计算如下。 不考虑亚黏土层的作用下路堤的临界高度 He=5.52Cu/=5.528.
35、5/18.6=2.52(m) 路堤极限高度Hc为 Hc=Hc+0.5h=2.52+0.52=3.52(m) 答案(C)正确。22、解析 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一1999)第3.4.1条计算如下(无地下水)。 基坑深6 m,计算点为7.0 m则有 答案(B)正确。23、C解析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4.5.5条及其条文说明计算如下。 设边坡直立,取单位宽度坡体,破裂角为,如下图所示,则有 边坡高度AC=h,不稳定块体宽度AB=b,破裂面长度BC=c。 设等效内摩擦角为d,则有 答案(C)最接近。 该题如直接利用有误。24、C解析 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5.2.4条计算如下 当=24时 当=28时 当=32时 当=36时 答案(C)正确。25、A解析 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一1999)计算如下。 坑底水平荷载eajk 土压力为零的点距地表的距离h0 答案(A)正确。26、A解析 据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题酒店经营规划方案(3篇)
- 装饰装修项目进场方案(3篇)
- 退件外包处理方案(3篇)
- 足浴店管理经营方案(3篇)
- 高速桥梁施工计划方案(3篇)
- 电梯维修现场管理方案(3篇)
- 顶楼屋面响声处理方案(3篇)
- 教师节快乐英文作文(8篇)
-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协议书
- 一天的垃圾课件
- GB/T 21837-2023铁磁性钢丝绳电磁检测方法
- 15D500-15D505 防雷与接地图集(合订本)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 MBA培训进修协议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LY/T 2501-2015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GB 15763.1-200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