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流程设计_第1页
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流程设计_第2页
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流程设计_第3页
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流程设计_第4页
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流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3000吨/年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设计摘 要本设计为年产3000吨聚氯乙烯聚合工艺设计,整个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两部分组成。在设计说明书中,简单介绍了聚氯乙烯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性能和主要用途,着重介绍以悬浮聚合法作为聚合的工艺生产方法。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和聚合釜计算,对设备进行了工艺计算和选型,同时对整个装置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评价。绘制了相应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包括工艺流程图、聚合釜装配图。关键词: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干燥, 单体,生产工艺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3,000

2、 tons of pvc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esign throughout the design file is composed by two part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design drawings. in the design manual,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vc production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performance, and the main purposes highlighted by suspension polyme

3、rization as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roduction methods. in the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task book to conduct a more detailed material balance and heat balance and the the polymerizer calculation process calculation and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 simple techno-eco

4、nomic evaluation of the entire device . drawing of the design drawings, design drawings including process flow diagram of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or assembly drawing.keywords: pvc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dry, monomer ,production process6目录前言1第1章 产品及原料说明21.1 产品性质及质量标准21.1.1 名称及其结构21.1.2 产

5、品性能21.1.3产品质量标准31.2 单体氯乙烯(vcm)的性质51.3聚氯乙烯配方6第2章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72.1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简述72.2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72.2.1 聚合单元72.2.2 汽提、干燥工序82.2.3 vc回收工序8第3章 物料衡算103.1 车间物料衡算103.1.1主要工艺参数103.1.2 生产任务的计算103.1.3投入单体的计算113.2 聚合釜的物料衡算123.2.2 聚合釜的生产计算12第4章 热量衡算144.1 聚合釜热量衡算144.1.1 参数设定144.1.2 混合热和搅拌热的考虑154.2 回流冷凝器热负荷的考虑154

6、.3 物料带入聚合釜的热量154.4 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164.5 物料带出聚合釜的热量164.6 反应过程需要加入的热量164.7 加热水的用量:164.8 冷却水的用量:164.9传热面积17第5章 设备工艺设计195.1 聚合釜的设计195.1.1 生产周期或生产批数195.1.2 根据年产量确定每批进料量195.1.3 选择反应器装料系数195.1.4 计算反应器体积195.1.5 聚合釜壁厚的计算205.2 汽提塔205.3 混料槽205.4 离心机215.5 干燥器21参考文献22前言聚氯乙烯(pvc)是由氯乙烯单体(vcm)均聚或与其他多种单体共聚而制得的合成树脂,聚氯乙烯再配以

7、增塑剂、稳定剂、高分子改性剂、填料、偶联剂和加工助剂,经过提炼、塑化、成型加工成各种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pvc的生产和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关注!本设计是以氯乙烯单体为原料,对年产能力为3000吨的pvc聚合工艺设计,以株化集团pvc厂为理论资料,并收集有关的化工设计资料作参考,按课程设计大纲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本设计的内容是在简要介绍聚氯乙烯发展状况及其性质、用途,工艺方法选择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pvc的工艺过程,产量为年产3000吨。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产品及原材料说明;2.生产方案的比较与选择;3.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8、4. 聚合釜计算;5.附属设备的设计及选型;5.经济效益分析。设计图纸包括1张工艺流程图;1张聚合釜装配图。本设计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熟悉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掌握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的计算、选型,对参考文献的查阅与学习等的方法。由于设计者的理论知识有限,设计经验的缺乏,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评指正。 第1章 产品及原料说明1.1 产品性质及质量标准1.1.1 名称及其结构名称 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 简称pvc (polyiny chloride)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 结构式为:其中n为平均聚合度,一般为35

9、08000 分子量 300001000001.1.2 产品性能 典型的物理性质 外观 白色粉末 密度 1.351.45g/cm3 表观密度0.40.65 g/cm3 比热容1.0451.463j/(g.) 热导率2.1kw/(m.k) 颗粒大小悬浮聚合60-150m 本体聚合3080m 糊树脂0.1-2m 掺混20-80m 热 性 能无明显熔点 85以下呈玻璃态,85-175呈弹态,175-190为熔融状态,190-200属粘流态,软化点75-85,加热到130以上时变成皮革状,同时分解变色,长期加热后分解脱出氯化氢。燃烧性能 pvc在火焰上能燃烧,并降解释放出hcl,co和苯等低分子量化合物

10、,离火自熄。电性能pvc耐电击穿,它对于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绝缘能力可与硬橡胶媲美,其介电性能与温度,增塑性,稳定性等因素有关。老化性能较耐老化,但在光照(尤其光波长为270-310nm时)和氧化作用下会缓慢分解,释放出hcl,形成羰基,共轭双键而变色。化学稳定性在酸,碱和盐类溶液中较稳定。耐溶剂性除了芳烃(苯,二甲苯),苯胺,二甲基酰胺,四氢呋喃,含氯烃(二氯甲烷,四氯化碳,氯化烯)酮,酯类以外,对水,汽油和酒精均稳定。机械性能聚氯乙烯抗冲击强度较高,常温常压下可达10mpa。11.1.3产品质量标准pvc生产中所需主要原料的规格表1-1 pvc的物理性能性能指标结晶数据/mm工业pvc 单晶结

11、晶度/%聚合后熔体密度(未复配)(g/3)总体晶体泊松比(硬pvc)折射率玻璃化温度/线膨胀系数(未增塑)/-1比热容/(j/g)硬pvc235080120增塑的pvc(50份dop)235280120热导率(未增塑)/j/(s)介电强度/(kv/mm)溶解度参数/(j/3)0.5正交晶系,每个晶胞两个单体a b c1.06 0.54 0.511.024 0.524 0.5081.9 4.9 1.391.530.411.5483710-30.921.051.451.631.881.541.671.751.8817.510-4201.2 单体氯乙烯(vcm)的性质 纯度 99.98%(wt) h

12、cl含量 1 ppm(wt) 铁含量 1 ppm(wt) 水含量60 ppm(wt) 醛含量5.0 ppm(wt) 压力为0.6mpa,温度为常温。 vcm 主要性质氯乙烯分子式为c2h3cl,分子量62.51,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带有甜香味气体,易燃易爆,遇到空气可形成燃烧爆炸,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422%,有毒,性质活泼,能起加成反应和易起聚合反应。沸点(0.1mpa)为-139,熔点为-159.7。聚合放热量1554kj/kg.m,聚合时的体积收缩率为35%。导热系数0.17956j/(.s.k )。液体导热系数:(20)0.142j/(.s.k)。1表1-2 vcm物理性质温度密度kg/m

13、3比热容kj/(kg. )201.352501.53578371.57701.63表1-3 水的物理性质温度密度kg/m3比热容kj/(kg. )导热系102w/(m.)粘度105/pa.s普兰德数pr10999.74.19157.45130.779.5230995.74.17461.7680.0740992.24.17463.3865.604.3257986.64.17565.1349.31.3聚氯乙烯配方表1-4 聚氯乙烯生产配方3原 料 名 称相对分子质量摩 尔 比质 量/kg投 料 量/kg氯乙烯62.501.062.5100软水18.026.9125.0200聚乙烯醇0.751.2i

14、pp(引发剂)206.191.2110-30.250.4抗鱼眼剂由于用量较少,故可忽略不计防粘釜剂丙酮缩氨基硫脲(终止剂)第2章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设计2.1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悬浮聚合过程是向聚合釜中加入无离子水和悬浮剂,加入引发剂后密封聚合釜, 真空脱除釜内空气和溶于物料中的氧,然后加入单体氯乙烯之后开始升温、搅拌、反应开始后维持温度在50左右,压力0.881.22mpa,当转化率达到70%左右开始降压,在压力降至0.130.48mpa时即可停止反应。聚合完毕后抽出未反应单体、浆料进行气提,回收氯乙烯单体。抽出气体后的浆料进行离心分离,使氯乙烯含水25%,再进入干燥器干燥至含水0.

15、3%0.4%,过筛后即得产品。聚合釜中,使用表面张力和用量均较小的分散剂,聚合的中后期采用高速搅拌,有利于生成体积较大、表面膨胀、表皮多孔、内部疏松的树脂颗粒疏松型树脂。反之,则生成紧密型树脂。2.2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步骤2.2.1 聚合单元首先将加热到48左右的去离子水由泵计量后加入到聚合釜中,分散剂配成一定浓度溶液,在搅拌下由泵经计量后加入聚合釜内(也可由人孔直接投入),其他助剂配制成溶液通常由人孔投加,然后关闭人孔盖,通入氮气试压及排除系统中氧气,或借抽真空及充入氯乙烯方法。最后将新鲜氯乙烯与回收后经处理的氯乙烯依一定比例(回收的vcm占总量的10%),送入计量槽内计量,再经单体

16、过滤器过滤后加入釜内,开启多级往复泵将引发剂计量后加入釜中。加料完毕后,于釜夹套内通入热水将釜内物料升温至规定的温度(57)。当氯乙烯开始聚合反应并释放出热量时,夹套内改通冷却水以及时移除反应热,并使反应温度控制在570.2,直至反应结束。当釜内单体转化率达到85%以上,这时釜内聚合压力为0.5 mpa,由计量泵向釜内加入一定量的终止剂,未反应的氯乙烯单体经自压回收后,当压力降至2.9 kpa时,将釜内浆料升温至70左右,进行真空回收,真空度为500 mmhg550mmhg,最后浆料中的氯乙烯含量在700g/g。然后进入放料操作。2.2.2 汽提、干燥工序由聚合釜排出的浆料,为降低残留在其中的

17、氯乙烯和减少氯乙烯对环境的污染,用泵打入出料槽除去其中的大块物料,再将其送入汽提塔,在塔内与由塔底上升的蒸汽在塔板上进行逆流传质过程。该塔为真空操作,用真空泵维持塔顶的真空度,并以此来保证塔顶的温度。塔顶逸出的含氯乙烯气经冷凝,未凝的氯乙烯含氧量在1%以下时,经真空泵送至氯乙烯气柜备用。塔釜之浆料含氯乙烯约400g/g,经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混料槽,再送往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后pvc滤饼含水量为23%27%,经滤饼分散器机械分散并均匀地加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干燥器内带有内加热和内冷却。第15室为干燥室,用热水盘管和热风干燥,第6室为冷却室。干燥后的氯乙烯树脂含水量为0.3%0.4%。经过

18、筛除去大颗粒,再由气流输送至贮料仓,最后由包装单元进行包装。122.2.3 vc回收工序vc回收工序包括vc气体回收至气柜、vc气体压缩、精馏等部分。自压回收的氯乙烯,经vc气体洗涤塔以除去气体飞沫中夹带的pvc,然后经气体冷却器进入气柜,真空回收的vcm,用回收风机抽至气柜。由气柜出来的vc气体送至脱湿塔,用5的冷冻盐水进一步冷凝,两个冷凝器所冷凝的vc送至精馏塔进行精馏,所得的精氯乙烯经过滤后,按比例送入氯乙烯计量槽与新鲜氯乙烯混合供聚合使用,未凝的气体送至焚烧炉处理,塔釜的高沸物排放至塔底液罐中,加热以进一步回收部分氯乙烯。图2-1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9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3

19、章 物料衡算3.1 车间物料衡算3.1.1主要工艺参数产品类型:选用疏松型。聚合反应时间:5h聚合温度:57 oc操作周期:9h3.1.2 生产任务的计算年产3000吨聚氯乙烯,以300个工作日计,每年工作8000小时,假设各单元操作都连续进行,采用倒推法根据收率或损失率计算出原料投料,然后按单元操作顺序对各单元操作进行物料衡算。聚氯乙烯小时生产量(8000h)计:80000.9980.9610008000=72.3287(kg/h)(以1小时为计算基准,以下计算中不再写h_1)聚合物转化率为83%83%x=72.3287x=86.9864(kg) 即每小时要 生产纯vcm 86.9864kg

20、产物气冷凝,精馏等收率为96.6%进入精馏系统的vcm的量:86.986496.6%=90.1267(kg)90.126762.5=1.44 (kmol)表2-1 乙烯悬浮聚合操作周期工序设计值/min1、水相加料302、抽真空153、加vcm154、加热到570c305、恒温聚合时间300 6、回收单体 60 7、出料308、清釡60聚合周期540(9h)3.1.3投入单体的计算投入单体的计算:投料系数为0.80 、釡的体积为20m3、在20摄氏度时,vcm=911 kg/m3 h2o= 997.7kg/m3 设每次投入单体的质量为 x 则 x/911+ 1.8x/997.7=200.80

21、以20m3釡为例,每次投入单体5513.7kg。因转化率为90%,则反应得到树脂g1=5513.790%=4962.4kg, 回收时损失的vcm为0.25%则g2=4962.40.25%=12.4kg放空时损失为0.51%,则g3=4962.40.51%=25.3kg浆料损失为0.05%,则g4=4962.40.05%=2.5kg汽提损失为0.1%,则g5=4962.40.1%=0.5kg离心干燥损失为0.38%,则g6=4962.40.38%=18.9kg精馏时损失为3.5%,则g7=4962.43.5%=173.7kg包装时损失为0.21%,则g8=4962.40.21%=10.4kg反应

22、前物料g=5513.7kg,根据物料平衡原理: g=g1+g2+g9 =4962.4+12.4+25.3+2.5+0.5+18.9+173.7+10.4+307.6=5513.7kg3.2 聚合釜的物料衡算3.2.1釡数及投料系数的台数的确定因为每台釡年平均要工作8000小时,而每生产一次的周期为9小时,年投料量(vcm)为40602.9吨,每釡的出料量为19.9吨,选择投料系数为0.8,先用80 m3的标准釡, vvcm=40602.91000/837=48510.0 m3 v水=1.840602.91000/997.7=73253.7 m3所需要釡的台数为 (48510.0 +73253.

23、7)/(800.8(8000/9)= 2.378 台,取整数为3台。调整后的投料系数为0.63实际的投料系数计算: (48510.0 +73253.7)/( 803800)=0.63 可取 0.63每个釡所需的vcm的体积为: 48510.0/(3(8000/9)=20.2 m3每釡所需的水的体积为:73253.7/(3(8000/9)=30.5 m3根据表1-2原料的配方得表3-2 原料配方原料vcm水引发剂分散剂其他助剂重量,kg5513.79924.6220.548441.096适量3.2.2 聚合釜的生产计算 以20 m3釡生产为例,分述如下:(1)投料 投料温度为20,单体4.53m

24、3,水6.97m3,投料体积4.53+6.97=11.5m3 ; 空余(气相)体积=20-11.5=8.5m3(2)升温 升温到期60,单体重度d依温度t变化d=0.9471-0.001746t-0.00000324t2得: 20时 d=0.910 ; 57 时 d=0.83单体在57时体积增加到:4.530.91/0.83=4.97m3物料总体积:4.97+6.97=11.94 m3空余(气相)体积:20- 11.94=8.06m3(3)反应结束:转化率为90%,树脂真实密度为1.4 kg/m3 则此时树脂体积:4.5390%0.83/1.4=2.417m3未聚合单体体积:4.530.1=0

25、.453m3物料总体积:6.97+2.417+0.453=9.840m3空余(气相)体积: 20-9.840=10.160m3表3-3物料衡算汇总表损失损失率 / %损失前的重量 / t筛分0.213006.3干燥0.133010.2离心0.253017.7混料0.013018.0汽提0.13021.0出料0.0013021.3聚合0.793045.213 第4章 热量衡算4.1 聚合釜热量衡算4.1.1 参数设定qt设备或系统内物料与外界交换热量之和(传入热量为正,传出热量为负),kj;q1由于物料温度变化,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升温为正,降温为负),kj;q2由于物料发生各种变化,系统与外

26、界的交换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kj;q3由于设备温度改变,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设备升温为正,设备降温为负),kj;q4设备向外界环境散失的热量(操作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为正,操作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为负),kj。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得 qt=q1q2q3q4其中 q1=q2= whrx/m q3=wi cpi tmq4=3.6aii (tit0)t 固体和液体热容可以采用柯普定律5计算 c(kj/kg.)=4.184can/m式中 ca基团的比热容,kj/(kg.)n分子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数m化合物的分子量, kg/kmol单体的热容可以采用missenard法基团贡献值6计算表4-1 miss

27、enard法基团贡献值基团ch3choo=coc=o贡献j/molk9.555.77.013.810.2则ipp的比热为:c1=4.184(9.554+5.72+7.0+13.82+10.22)/206.19=2.12 kj/(kg.)经查有关资料知: 氯乙烯的比热为:c3=1.59kj/(kg.)水的比热为:c4=4.18 kj/(kg.)聚乙烯醇比热为:c5=1.67 kj/(kg.)聚氯乙烯的比热为:c6=0.9675 kj/(kg.)表4-2 物料比热表(kj/(kg.))物料种类比热kj/(kg.)ipp2.12氯乙烯1.59水4.18聚乙烯醇1.67聚氯乙烯0.9675氯乙烯的聚合

28、热为:95.88kj/mol=1534kj/kg4.1.2 混合热和搅拌热的考虑由于溶质的量很少,混合热可忽略不计。搅拌设备中的物料为低黏度流体,搅拌热也可忽略不计。4.2 回流冷凝器热负荷的考虑由于反应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恒定,冷凝器中的回流量极少,所以对冷凝器热负荷不予考虑。4.3 物料带入聚合釜的热量以0的一批物料为基准,设进料温度为20,则物料带入聚合釜的热量为:q1=2.1231.312820+1.59104375.95720+4.18146126.3420+1.6722.962720=1.5537107kj4.4 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以一批物料为基准,则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q2=2

29、4.6486632.0443=2.135106kj4.5 物料带出聚合釜的热量以一批物料0为基准,物料流出的温度为60,则物料升温所需要的热量为:q3=(2.1231.3+0.967586632.0443+4.18146126.34+1.6722.9627+1.5917743.9127)(60-0)=4.34107kj4.6 反应过程需要加入的热量根据热量衡算进入系统的热量=出系统的热量,则反应过程所需加入的热量为(设热损失为10%):q=(q3+ q2-q1)/(1-10%)=(4.34107+2.135106-1.5537107)/90%=3.318107kj4.7 加热水的用量:根据式:

30、 q=mcpt 得 m=q/ cpt热水进口温度为99,出口温度为60。水cp=4.22kj/kg.km=3.318107/4.2239 =2.02105kg4.8 冷却水的用量: 根据式: q= mcpt 得 m=q/ cpt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26。水cp=4.22kj/kg.km=2.14106/4.223 =1.69105kg表4-3 整套装置的热量衡算表:传入热量(105kj )传出热量(105kj)物料带入聚合釜的热量q1155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q219.6物料带出的热量q3434反应过程需要加入的热量q4331.778损失热量q533.1778 486.778 486

31、.778加热水用量冷却水用量 2.02kg 1.69kg4.9传热面积最高热负荷qmaxqmax=330gr/t57时 t1/2(ehp)=2h 查表得热负荷分布指数 r=1.4qmax=33052.510001.051.4/4.5=7835.7kw平均温差tt=(47-17)/in(47/17)=30总传热面积f f=q/kt=7835.71000/(20030)= 1305.95m2表4-4热量衡算汇总表物料带入热量 q1/(kj/h)1.03105 聚合热 q2水/(kj/h)5.3106 搅拌热 h/(kj/h)586800 物料升温吸热 q3/(kj/h)1.64105 物料带出热

32、q4/(kj/h)3.4105 釜表面散热 q5/(kj/h)2.65106冷却水带走热 q6/(kj/h) 2.84106循环水用量 w/(kj/h)2.310418第5章 设备工艺设计5.1 聚合釜的设计5.1.1 生产周期或生产批数2pd-1 5.1.2 根据年产量确定每批进料量w=250556.5725kg/p5.1.3 选择反应器装料系数=vr/vt7 (取0.85)vr反应液体积,m3vt反应器实际体积,m35.1.4 计算反应器体积氯乙烯密度121=0.831103kg/ m3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密度122=1.08103kg/ m3聚乙烯醇密度123=1.0002103kg/

33、m3水密度124=1.00103kg/ m3算得m=0.9393103kg/ m3m反应液混合密度,kgm-3vr=w/m=250556.5725/0.9393103=266.748 m3vt=266.748/0.85=313.821m3vti= vt/ntvti=313.821/10=31.38 m3取聚合釜vn=32 m3取d=2650mm,则直边高h=5000mm每一米圆筒容积vt=32/5=6.4m3釜体实际高度h1=h+2d/4=5+22.65/4=6.4 m 5.1.5 聚合釜壁厚的计算由公式15s=得:式中:pc计算压力,取pc=1.1mpa;di=2650mm;=0.9;设计温度为150查8得16mnr在150的t=170mpas=1.12650/(21700.9 -1.1)=9.58mm取腐蚀余量c2=1.1mm,钢板厚度负偏差c1=0.8mm,则 sn=s+c1+c2=9.58+0.8+1.1=11.48mm圆整后取sn=12mm。复验sn6%=120.06=0.72 mm0.8mm,故不能取c1=0.8,取c1=0.7重新计算:sn=s+c1+c2=9.58+0.7+1.1=11.38mm,圆整后取sn=12mm。复验,sn6%=120.06=0.72 mm0.7mm,故最后取c1=0.7 mm。该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