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微思考_第1页
地理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微思考_第2页
地理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微思考_第3页
地理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微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微思考泉州市泉港区三朱中学 陈文锋摘要:“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当“微”风轻轻吹进我们的课堂,“微动力,广天地”,微课程带给我们的是一片广阔的思想天地。面对新挑战,在当前大力普及微课技术、使用微课转型课堂的进程中,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发与实践地理微课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冷静思考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检验成效,从而提高微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地理 微课程 开发 微思考微博、微信、微故事、微电影今天,我们已经步入“微时代”的“微生活”,“

2、微课程”也随之应运而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倡导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肖川.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优秀的微课程,基于课程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认知规律,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五分钟的学习模式”让学习变得更简单而有趣,有利于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3、面对微课程的“微革命”,我们一度彷徨,也曾质疑,当从最初的惊奇和神秘中走出,认真对微课程进行重新审视时,笔者开始对微课程走进中学地理课堂的思考。思考一:绝知此事要躬行微课程有何优势?微课程不是多媒体课件,也不是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不等同于课堂过程中的一个切片。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具有短、小、精、活等特点。地理微课程是根据课程目标,基于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设计思想和多媒体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结构化微型综合性的学习载体。选题往往围绕地

4、理教学或学习中有代表性,或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逻辑思维问题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主线清晰,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解决能力点、易错点、易混点及重难点等问题。微课程可以实现制作者展现自我教育思想和典型经验,可供教师专业学习和培训,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家上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依照个性化需求反复观看,互动平台方便生本、生生和师生的多向沟通。翻转课堂的课前导学形式由传统的纸质学案变成当今的网络微课,学生通过一个微小的视角,体验到的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思考二:领异标新二月花怎样的微课程更吸引人?微课资源开

5、发的理念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的学习差异需求,故一定不能把课堂讲课的习惯与模式照搬到在线课程中。地理微课程主要包括五“微”:微教学设计、微视频、微练习、微反思、微课件等。与传统单纯的录屏式微课相比,学生更愿意面对可汗风格(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话筒、一个ppt课件的一对一辅导的录制方式)的视频学习,教师在课件上同步勾画出强调的内容,这种情境更像一对一授课的模式,从而实现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微课程的呈现方式,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要正确规范使用专业术语讲解分析教学内容,也要注重合理使用承接和过渡,让学生在观看时有如临其境之感。微课程视频要求教师富有激情且有感染力,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解

6、精炼。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微课程同样需要充分运用地图学习,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地图展示学习结果。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提供一个背景提出一个问题收集一些材料组织一些活动得到一点启示。例如对某个地理区域特点的判断(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如何让学生从地图上“读”出这些判断?指导学生先阅读地图,看看非洲大陆有哪些地形、哪种地形面积最大,然后由学生归纳结论。思考三:莫望浮云遮望眼如何使用微课程?微课程的使用者目前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教师利用微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利用微课程自主学习。微课程可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可以

7、用于课堂教学穿插。传统课堂“先教后练”,通过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因此只有对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才能发挥微课程的真正价值。“翻转课堂”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巩固过程调转过来。五分钟的微课视频能从行为上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学习资源可以提供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轻松复习旧的知识点。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将微课程应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活动,是知识与技能、过程

8、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统一。思考四:衣带渐宽终不悔微课程怎样更好地服务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在线教育和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融合。在传统课堂上,教学过程是预设的,教师有预案;在“翻转课堂”上,教学过程是生成的。顾柳敏.基于“微课程”理论的地理合作课堂初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为例j.地理教学,2013.5微课程是把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录制好放上公共资源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他们的困惑被进一步明确,课堂上有可能对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新课堂的翻转。“翻转

9、课堂”并不仅仅是前置性微课加上师生交流互动,其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微课程让学生直接面对新知识、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具、语言表达等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的分配,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辅助媒体,使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形成整体。思考五:春江水暖鸭先知微课程究竟是“减负”还是“增负”?不可否认,电子课本、电子书包、云端学

10、校的应用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微课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在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阻力和怀疑。微课程肯定应该由优秀教师来制作,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制作,这样才有价值和意义。教师本身对微课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可能要花5个小时来录制一个5分钟的微课,建议组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艺术较高的教师来制作,以团队的力量共同开发微课程,逐步完善微课程资源库。微课程教学体现着“先学后教”的教学取向。如何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为学生随时随地提供查漏补缺知识的平台,“翻转课堂”正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对于学生而言,“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又没有减少,确实会给人以加重学习负担

11、的感觉。实际上,我们可以按照“校内翻”的模式,加之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在课后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巩固练习,总体上来看,学生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科任教师要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利用微课和依赖微课的现象,正如前些年出现的滥编滥印“学案”,结果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效果却适得其反。思考六:千磨万击还坚劲怎样理性面对微课程?微课程不受时空限制,可重放,可暂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在微课程实践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一人完成,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缺乏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和动手实践等。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核心意义不仅仅在于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更在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

12、互动,这才是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的必要过程。杨波. 地理微课程如何开发与使用j.地理教育,2013.11课程改革十多年了,“最后一公里”还没有走完。在微课程的开发中,很多时候过多依赖于行政推进,老师很是被动和无奈。有的学校和老师单兵作战,微课程质量无法保证、内容出现重复、使用率不高,造成海量的资源浪费。高效地理课堂应该提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注意利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自然推进学习的进程,重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态。“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表现形式,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翻转,更是一种变革。当“微”风轻轻吹进我们的课堂,“微动力,广天地”,带给我们的是一片广阔的思想天地。面对新挑战,在当前大力普及微课技术、使用微课转型课堂的进程中,我们应冷静思考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检验成效,从而提高微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使微课程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肖川.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