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三章 道家的文学观道家的文学观 老子老子及老子成书及老子成书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中国道家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中国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0570年左右,卒年没有年左右,卒年没有 记载记载 。关于老子的生平,由于历史记载非。关于老子的生平,由于历史记载非 常简略,至今没有定论常简略,至今没有定论。 老子老子及老子成书及老子成书 老子老子,又称,又称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的语录,是老子的语录, 经过老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整理,大约成书经过老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整理,大约成书 于战国中期,基本反映了老子的思想。于战国中期,基本反
2、映了老子的思想。 史记史记“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老子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 多有。多有。” 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哲学思想 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道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有: 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道是世界的本原和本体;道是万物运行 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的规律、法则和必然;道是事物内在的 规定性和本质;道是人类社会最合理的规定性和本质;道是人类社会最合理的 准则和规范;道是准则和规范;道是真真理和最深邃的认识;理和最深邃的认识; 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道是公正、善、高尚;道是美,是艺术
3、的真谛;道是人们生存和取胜的依据。的真谛;道是人们生存和取胜的依据。 (一)何谓道(一)何谓道 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哲学思想 儒家:道德本体论框架,道主要是指儒家:道德本体论框架,道主要是指 人道、仁道,为人伦道德之本。在先秦人道、仁道,为人伦道德之本。在先秦 时期缺少本体论环节,后经汉儒董仲舒时期缺少本体论环节,后经汉儒董仲舒 和宋明理学发展,才将道德伦理及其规和宋明理学发展,才将道德伦理及其规 范与宇宙、天道相联系。范与宇宙、天道相联系。 道家:自然本体论框架,道的特点是道家:自然本体论框架,道的特点是 合乎自然,是合乎自然,是“无为无为”“”“无己无己”的自然的自然 之道,具有本体论意义
4、。之道,具有本体论意义。 (一)何谓道(一)何谓道 老子说:老子说:“有物混成,有物混成,先先天地生,寂兮廖兮,天地生,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又说: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庄子说: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可传 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自本自根,未 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5、生天生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 地。地。” 道家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哲学思想 (一)何谓道(一)何谓道 (二)道如何?(二)道如何?(“道道”的主要特的主要特 征)征) 1、“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可以为天下母可以为天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道”具有抽象性和超验性。具有抽象性和超验性。“道之为物,道之为物, 惟恍惟忽惟恍惟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非常名名”。“道隐无名道隐无名”。 3 3、“道道”是不断运动的。是不断运动的。 老子老子2525章章 说:说:“大曰逝
6、,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 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 一。一。”40”40章又说:章又说:“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 ” “逝逝”,是指道的周流不息;,是指道的周流不息; “ “远远”是是 指道无所不穷及;指道无所不穷及;“反反”,一是指返回到,一是指返回到 原点,二是指相反相成。原点,二是指相反相成。 (二)道如何?(二)道如何?(“道道”的主要特的主要特 征)征) 4、“道道”以自然为法则。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老子将老子将“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用之于社会政治,主张用之于社会政治,主张 “无为而无不为
7、无为而无不为”,强调顺应自然。,强调顺应自然。 老子的老子的“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用于文学,主要是在言用于文学,主要是在言 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辞表达上要合乎自然。 (二)道如何?(二)道如何?(“道道”的主要特的主要特 征)征) 老子的文学思想老子的文学思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自然自然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社会。社会。 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情采:情采:“老子疾伪,故称老子疾伪,故称 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老子的文学思想老子的文学思想 一是对一是对“象象”的论述的论述 “大音希声,大象大音希声,大
8、象 无形无形” 从审美的角度对艺术创造的客体所要达从审美的角度对艺术创造的客体所要达 到的标准的描述到的标准的描述 二是对二是对“虚静虚静”的论述的论述 “致虚极,守静致虚极,守静 笃笃”。 从心理的角度对审美主体所提出的要求从心理的角度对审美主体所提出的要求 对对“象象”的论述的论述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象象”这个概念,可能是老子最先引这个概念,可能是老子最先引入入哲学领域的。哲学领域的。 甲骨甲骨文:文:象形字,本意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大型动象形字,本意为自然界中的一种大型动 物。商代中原地区本有象,但周代以后象在中原物。商代中原地区本有象,但周代以后象在中原 消失。消
9、失。 “象象”:引申出想象的意思。韩非子引申出想象的意思。韩非子喻老篇喻老篇 说:说:“人希见生象,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象人希见生象,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象 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韩非并以此来解释老子所谓韩非并以此来解释老子所谓“象象”的概念及其的概念及其 与道的关系。与道的关系。“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 功以处见其形,故曰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象象”与与“道道”的关系的关系 “道之为物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
10、恍兮惚兮,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其中有物。窈兮。窈兮 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 信。信。” 不同之不同之“物物” “道之为物道之为物”:抽象的指称性概念,指哲学抽象的指称性概念,指哲学 意义的某种本体、实体意义的某种本体、实体 “其中有物其中有物”:指称具体存在的名词指称具体存在的名词 “象象”则介乎二者之间,它既不是抽象的则介乎二者之间,它既不是抽象的 “道道”,也不是具体的物,而是抽象的具象,也不是具体的物,而是抽象的具象 或具象的抽象,或具象的抽象, 既是外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概括的反映,既是外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概括的反映, 也是人的主观心灵
11、对外部世界的感性把握也是人的主观心灵对外部世界的感性把握。 王弼注意到王弼注意到“象象”在中国哲学思维中的重要在中国哲学思维中的重要 意义,周易略例意义,周易略例明象指出:明象指出:“夫象者,夫象者, 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依存意,得意而忘象。象者所依存意,得意而忘象。” 王弼在这里强调言与意的关系,即象与
12、人王弼在这里强调言与意的关系,即象与人 的主观思维的关系,但并不是就否定了的主观思维的关系,但并不是就否定了“象象” 与客观事物的联系。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现在对现在对“大音希声大音希声”的理解:的理解: 1 1、韩非子、韩非子喻老最早解释了老子。楚庄喻老最早解释了老子。楚庄 王与右司马谈论一种鸟,右司马问楚庄王:王与右司马谈论一种鸟,右司马问楚庄王: “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 嘿然无声,此为何名?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王曰:“三年不翅,三年不翅, 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将以长羽
13、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 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巨大巨大 的声音需要长时间的积聚才能够发出,故而,的声音需要长时间的积聚才能够发出,故而, 人们难以听到。人们难以听到。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2 2、王弼、王弼老子注老子注认为,大音是最完美的声认为,大音是最完美的声 音,是各种声音的根本,所以,它不可能被音,是各种声音的根本,所以,它不可能被 演奏,也不可能被听见。王弼说:演奏,也不可能被听见。王弼说:“听之不听之不 闻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闻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 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
14、,故有声者,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 非大音也。非大音也。” ”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3 3、钱钟书认为,、钱钟书认为,“大音大音”是是“此时无声胜此时无声胜 有声有声”。“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聆乐时,每有听于无声之境,乐 中音声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中音声作与止,交织辅佐,相宣互衬。 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寂之于音,或为先声,或为遗响。当声之无, 有声之用。有声之用。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静故曰希声,虽希声而蕴响 酝响,是谓大音。酝响,是谓大音。”(管锥编)(管锥编) 4 4、蒋孔阳认为、蒋孔阳认为“大音大音”是指音乐
15、本身,是音是指音乐本身,是音 乐之道。乐之道。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5 5、顾易生、顾易生先秦文学批评史先秦文学批评史:“大音大音”是是 自然完美的声音。它蕴蓄宏深,变化多端;自然完美的声音。它蕴蓄宏深,变化多端; 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杳渺,莫辨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杳渺,莫辨 宫商,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宫商,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 也不胜听。也不胜听。 王振复王振复中国文化的文脉历程中国文化的文脉历程 “大大”决非决非“大小大小”的的“大大”,而是指原朴、,而是指原朴、 原始之意,可作本原意义理解。原始之意,可作本原意义理解。
16、所谓所谓“大音大音”“”“大象大象”,就是原朴之音、,就是原朴之音、 原朴之象,指自然、生命之初始的混沌状原朴之象,指自然、生命之初始的混沌状 态,即态,即“惟恍惟惚惟恍惟惚”“”“昏昏默默昏昏默默”的原朴的原朴 状态,这是原始先民对状态,这是原始先民对“道道”的一种体悟,的一种体悟, 是老子对是老子对“道道”所做的一种勉为其难的描所做的一种勉为其难的描 述述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所谓所谓“大音大音”“大象大象”,即音乐与形象的,即音乐与形象的“道道”。 老子说过:老子说过:“有物混成有物混成无不知其名,无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17、强名之曰大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可见,可见“大大”为为“道道” 的同义语。老子认为现实的音乐虽然有声的同义语。老子认为现实的音乐虽然有声 音,现实的形象虽然有形状,但是它们的音,现实的形象虽然有形状,但是它们的 “道道”却不在这物质性的声音和形状上。相却不在这物质性的声音和形状上。相 反的,音乐和形象的最真实的反的,音乐和形象的最真实的“道道”是无声是无声 无形的。最美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最美无形的。最美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最美 的形象是没有实际形状的。的形象是没有实际形状的。 王弼在这两句下注道:王弼在这两句下注道:“听之不闻名听之不闻名 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曰希,不可得闻之
18、音也。有声则有分, 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 故有声者,非大音也。故有声者,非大音也。”“”“有形则有有形则有 分,有分者,不温则凉,不炎则寒。分,有分者,不温则凉,不炎则寒。 故象而形者,非大象。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事物的最高境界常隐于事物的最高境界常隐于“无名无名”之中。之中。 “大音希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象无形”的思想,意味的思想,意味 着将顺应自然,体味艺术的最高境界着将顺应自然,体味艺术的最高境界 视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视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如何体会
19、如何体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呢?的境界呢?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老子老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总是要有的境界,总是要有 某种具体的某种具体的“声声”和和“形形”来暗示、引导、来暗示、引导、 象征,方能使人联想和体会到。象征,方能使人联想和体会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0、的境界体现了绝弃人的境界体现了绝弃人 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一个有无相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一个有无相 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与与中国艺术虚中国艺术虚 实相生的审美本体论完全沟通实相生的审美本体论完全沟通。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对对“虚静虚静”的论述的论述 “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虚虚”是一种虚空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虚空的心理状态,即“竭力去掉主观偏竭力去掉主观偏 见,使作家以客观的态度处理进入大脑的各种各见,使作家以客观的态度处理进入大脑的各种各 样
21、的物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先样的物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先入入为主为主 的心理方式,从而可以深入地探寻物象的真谛,的心理方式,从而可以深入地探寻物象的真谛, 做到做到“虚其心虚其心”,方可以观,方可以观“道道”。 “静静”是一种清静、静止的心理状态,人心受客观是一种清静、静止的心理状态,人心受客观 环境的影响而容易浮躁,从而影响人的判断力和环境的影响而容易浮躁,从而影响人的判断力和 思维力,只有清静下来,方可以观察到客观事物思维力,只有清静下来,方可以观察到客观事物 的真实面貌的真实面貌。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涤除玄览,能无疵 乎乎?” 主体的审
22、美心胸只有达到了主体的审美心胸只有达到了“涤除玄览涤除玄览” 的境界之后,方能使艺术创造完全合乎自的境界之后,方能使艺术创造完全合乎自 然而具有然而具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妙。之妙。 因此,虚静、玄览乃是老子所倡导的一种因此,虚静、玄览乃是老子所倡导的一种 特殊的审美观照方式。特殊的审美观照方式。 对对“虚静虚静”的的论述论述 对对“虚静虚静”的论述的论述 老子的老子的“虚静虚静”说揭示出创作心理中的一说揭示出创作心理中的一 条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美学产条重要规律,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美学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生了重要的影响。 荀子荀子“虚一而静虚一而静” 刘勰刘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宗炳宗炳“澄怀味象澄怀味象 ” ” 结束语结束语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 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 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 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银行2025酒泉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楚雄彝族自治州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医疗设备制造
- 2025年3D打印的3D打印技术
- 建设银行2025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衡水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驻马店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江西地区
- 农业银行2025淮南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网页设计的交互设计研究-洞察分析
- 微信零钱被冻结的保全复议申请书
- 《矿山安全技能培训》课件
- 小学生班级安全小卫士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入罪标准解读
- 2025年江苏南京市国企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司管理安全奖惩制度(4篇)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 三角函数性质与解三角形(解答题10种考法)
- 《怎样画科幻画》课件
- 体育行业体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