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饮食文化_第1页
洛阳的饮食文化_第2页
洛阳的饮食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洛阳的饮食文化洛阳的餐饮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洛阳水席。从菜肴搭配,到上菜次序,都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大饱了 眼福。八宝饭把江米与什锦果脯、白糖混合拌匀 ; 用碗盛起来,上笼蒸至软糯 ; 最后,把碗内的成品倒扣在海碗内,浇上糖汁即可。连汤肉片猪瘦肉切片、上浆、滑油备用,以木耳、笋片、水发金针、水发大绿豆为配料,混合熟肉片烩制而成,味道咸香酸辣。焦炸丸子汤先把红薯粉条煮透剁碎,掺入面粉、高汤,调入盐、料酒、酱油、味精、葱末、姜末、香油,拌成稀稠适度的馅,挤成小丸子炸至干焦捞出备用 ; 以番茄丁、蒜苗段、水发大绿豆加高汤、调料制成酸辣汤,放入炸焦的丸子即可。浆面条:微酸味独特就

2、好这一口民谚说: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浆面条也称浆饭,在洛阳历史悠久,妇孺皆知,老少爱吃,老洛阳人基本上都会做。相传,刘秀被王莽追杀,在逃亡途中数日没有进食,行至洛阳附近,向一户人家讨食。主人家贫,把家中仅有的干面条、烂菜叶放入酸绿豆浆水做成饭,刘秀竟吃得津津有味。今年已年近古稀的陈芳秀家住西工区解放路附近, 20 世纪 70 年代,她从上海来到洛阳。初到此地,她去同事家吃饭。当时,味道“怪怪”的浆面条让她食不下咽。后来,浆面条竟征服了她的味蕾甚至“过段时间不吃还想得很”。现在,她做浆面条也有一手。陈芳秀为我们介绍了浆面条的做法。制作浆面条的浆以绿豆浆为上。浆水不应太酸

3、或太淡,太酸则倒牙,过淡则无味,理想的浆水应是白中透绿,豆香味清醇,口感微酸。面条最好选用绿豆面与白面混合的手擀面。和面时要分次加水,把面和出韧劲。切出的面条要粗细匀称,带适量面粉。配菜可选用胡萝卜丝、芹菜、小白菜等时令蔬菜,芹菜因为可使浆香更浓而必不可少。此外,葱花加胡椒粉、香油、精盐稍炒一下,用来调味最好。制作浆面条时要先用中火,等到锅内的浆水开始起沫时,加入少许香油,同时一手拿筷子把浆沫朝一个方向搅动,让浆沫散尽,这个过程叫“打沫” ; 浆沫散开后,用大火使浆水升温至90左右,下面条入锅,这时要不断搅动,防止面条粘连; 面条将熟时,加入切好的蔬菜、油煎豆腐丁等,用猛火催起; 最后倒入炒好的葱花,在锅内青菜保持碧绿色时端锅。好的浆面条应是面条筋道而不断,汤浓而不糊,味香而微酸。小街锅贴:味美又实惠今人多追捧在西工区有一条食铺林立的小街,写着“小街锅贴”的西工饭庄前顾客盈门。这家店前身是1956年从上海迁到洛阳的野味香饭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锅贴从一种普通食品变成了该店的招牌食品。据传,北宋建隆年间,因皇太后丧事刚完,宋太祖茶饭不思,午后散步时,忽然一股香气从御膳房飘来,但见御厨正将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宋太祖尝了几个饺子,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就随口为其取名“锅贴”。后来锅贴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又经过历代厨师的不断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今天的锅贴。西工饭庄董事长刘永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