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_第1页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_第2页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何种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交通肇事罪和危险驾驶罪的证据之一, 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和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八种证据类型 , 在不同的刑事案件 中, 不同种类的证据对事实的证明力存在差异 , 不同种类的证据 审查方式亦不相同 , 采用法律规定的审查书证的方法去审查鉴 定意见 , 可能出现产生因为证据审查不合法进而对影响定罪 量刑。故区分交通事故认定书刑事证据种类具有重要意义。一、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何种刑事证据存在分歧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何种刑事诉讼证据 , 司法实践中有两 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属于鉴定意见。持此种观点人认为交通事故认

2、 定书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交通警察结合其专业知识, 并根据现场勘验情况及其他证据得出来的结论 , 具有专业性。这一观点主 要被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所接受 , 交通警察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 书时, 认定书中事故形成原因分析栏中直接写明“鉴定意见”, 且在对涉嫌交通肇事罪或者危险驾驶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 , 交通事故认定书也放在鉴定意见中。第二种观点认为属于书证。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以其记载的内容 来证明案件的有关事实 , 属于公文书证 , 与其他书证相比证明力 更强。大部分公诉人持此观点 , 在审查案件事实时会以审查书 证的方式来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但为了避免引起争议 , 在移 送起诉时起诉书中没有将其放入书

3、证中 , 而是在鉴定意见后作 为证据单列出来。二、交通事故认定书刑事证据种类分析1. 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主体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主体不具有鉴定人资质。根据道路交通 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条、第三条规定 , 交通事故认定书只 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特定人员作出。特定人员必须是 具有 2年以上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经历 , 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 , 获得交通事故处理资格等级证 书的交通警察。虽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具有一定 的专业性 , 但并不能以此认定其为鉴定人。鉴定人必须是具有 法定资格并依法登记、在一定的鉴定组机构中从事鉴定业务的 人员。鉴定人分为以下

4、三种 :(1) 在公安司法机关内专业设置的 从事专职鉴定的人员 ;(2) 在公安司法机关外专门鉴定机构工作 的人员 ;(3) 临时受公安司法机关聘请就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定并写出鉴定意见后 , 仍然从事自己本职工作的人。 例如精神病医生。而具有交通事故处理资格等级证书的交通警 察不属于上述三种人中的任何一种。 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之所以对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警察提出特 殊要求 ,是希望其作出的认定书更加符合真实情况。正如要求 法官、检察官具有一定的资质资格一样。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 中 , 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大多又是案件的侦查人员,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 , 侦查人员可以

5、成为证人 , 但这 并代表着侦查人员亦可以成为该案件的鉴定人参与刑事诉讼活 动中。2. 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不同于鉴定意见的内容。交通事故认定 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基本情况 ;(2) 事故发生经 过 ;(3) 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 ;(4)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 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1) 事故形成原因 在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中 , 交通警察先列举事故证据 , 再写 根据事故证据得出“鉴定意见”。作出此“鉴定意见”的证据 主要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现场勘查、其他关于伤情、 尸检报告等鉴定意见 , 对这些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事故发生 的原

6、因。整个证明过程与真正的鉴定意见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异。 鉴定意见要求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业性问题作出的意见 , 不具 有该专业知识的人无法作出。而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正常 人亦能够分析 , 只是分析结果可能没有具有经验的交通警察那 样更符合事实情况。(2) 事故认定责任依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的认 定结果决定了其不具有鉴定意见的特点。交通警察认定当事人 负何种责任依据的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 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是国家为了规范交通行为而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 , 是统治阶级 意志的体现 , 其中必然存在主观意识。而鉴定意见必须以一定 的科学成果、客观规律或客观存在的事

7、实为依据 , 不以人的主 观意识而转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 , 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 任” ,这一条体现了这一点 , 立法者主观对“逃逸行为”的负面 评判, 为了遏制逃逸行为 ,在法律法规中规定不论事故原因 ,只 要有逃逸行为 , 均应承担全部责任。这与鉴定意见依据的客观 性是不相符的。3. 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性质分析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这一行为是否是具 体行政行为 ,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 其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行政确认 ; 也有人认为其只是行政机关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看法 , 对当事人不具有拘束力

8、。立法者对交 通事故认定书行为性质的认定也发生变化 ,1992 年施行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已废止 )第二十二条 规定: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 , 可以在接到交通事 故责任认定书后十五日内 , 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而 2009 年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一条 规定: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 , 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从 30日到 3日的异议期 , 交通事故认 定书的效力在弱化 , 且上一级机关也对认定书也具有法定职权 同时过了该期限 , 当事人无法再对

9、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 而在鉴定意见中 , 对于鉴定意见不服的 , 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 重 新鉴定的单位与原鉴定单位之间必然不是行政上的从属关系 , 且申请重新鉴定的时间只要在生效判决前即可。无论制作交通 事故认定书的行为是否是具体行政行为 , 交通事故认定书都不 是鉴定意见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案件的证明力 根据前文的分析 ,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应属于书证的 一种, 因其制作机关的特殊性属于公文书证 ,相较其他书证证明 力更高 , 但在认定事实时也必须依据审查书证的方式进行进行 审查。在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交通事故认定书

10、认定的责任是否直接是定罪量刑的责任 交通肇事罪包含两个情节要件 : 重大人身或者财产损失和负事 故责任。这一点在 2000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 罪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确规定 , 但 是该解释的表述中“负事故主要责任”并没有直接指向交通事 故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在实践中 , 部分案件审查人将交通事 故认定书中认定的责任结果直接认定为该司法解释中的责任 , 并据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这种做法显然违反了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证据审查的相关规定。且 2012 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11、门制 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 , 人民法院应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 明力, 但有相反证据推翻的除外。”在民事诉讼中尚且要审查 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 , 何况在对证据审查更为严格的刑事诉 讼中。故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不能直接作为交通肇事 罪和危险驾驶罪中的定罪责任和量刑责任。2. 审查起诉时如何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 全面审查所有证据排除合理怀疑。交通警察制作交通事故认定 书的过程与公诉人审查起诉过程具有相似性 , 都是利用自己的 专业知识分析各种证据作出相应的结果 , 交通警察是认定事故 责任, 公诉人是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只是要求和依据不同 , 公 诉人审查起诉应更加谨慎严格 , 且依据的是

12、刑事法律法规。但 在认定责任这一事实时所依据的证据上基本一致 , 只是由于程 序不同称呼不同而已 , 例如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是当事人 , 而在审 查起诉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将公诉人认定的责任结果用C代替,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结果用B代替,其所依据的证据用 A代替,交通警察得出结果的过程是是A得出B,公诉人得出责任结果的过程是A+B得出C,在得出责任结果后,公诉人在结合 其他的证据 , 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否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等 , 得出犯 罪嫌疑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因此要求在办理涉嫌交 通肇事罪案件时应进行全面审查。首先 , 先审查除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外的全部证据。根据犯罪嫌 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及证人证言中提到的事故经过与现场 勘验、检查中公安机关制作的现场图进行对比 , 还原事故的发 生过程,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其次 , 将分析结果与交通事故认 定书中事故原因进行对比。如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