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痿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痿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痿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痿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定义: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定义: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cough) 吐浊唾涎沫吐浊唾涎沫(spit)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 疾患。疾患。 肺痿首见于肺痿首见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 治治“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 何?师曰:为肺痿之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 凡现代医学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凡现代医学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 维化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 肺硬变、肺肺硬变、肺

2、不张不张(pulmonary atelectasis)、硅沉着病、硅沉着病 等,临床表现为肺痿特征者,等,临床表现为肺痿特征者, 均可参照本均可参照本 节辨证论治。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因 (一)久病损肺(一)久病损肺 1、咳嗽、肺痨、肺痈、消渴、热病、咳嗽、肺痨、肺痈、消渴、热病日久不愈日久不愈 耗伤阴津耗伤阴津虚热内生虚热内生消灼肺津,变生涎沫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肺燥 津伤津伤(dryness),肺失润养,肺失润养日渐枯萎日渐枯萎 2、大病久病、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大病久病、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 虚热肺痿日久虚热肺痿日久肺气日耗,渐伤阳气肺气日耗,渐伤阳气肺气虚冷肺气虚

3、冷 (lung Qi deficiency),气不化津,气不化津津化为涎沫津化为涎沫肺肺 失濡养,肺叶渐萎失濡养,肺叶渐萎 (二)误治津伤(二)误治津伤 误治:滥用汗、吐、下法误治:滥用汗、吐、下法重亡津液,肺津大亏重亡津液,肺津大亏 肺失濡养肺失濡养肺痿肺痿 总属:肺脏虚损,津气亏损,失于濡养,以致肺叶总属:肺脏虚损,津气亏损,失于濡养,以致肺叶 枯萎。枯萎。 病理性质:病理性质:肺燥津伤肺燥津伤和和肺气虚冷肺气虚冷 (虚热、虚寒)(虚热、虚寒) 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有关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有关 脾气亏虚脾气亏虚不能生化、布散津液不能生化、布散津液 胃阴耗伤胃阴耗伤胃津不能上输养肺胃津不

4、能上输养肺土不生金土不生金肺燥津枯,肺失肺燥津枯,肺失 濡养濡养 久病及肾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气不化津;肾阴亏耗,肺失濡养肾气不足,气不化津;肾阴亏耗,肺失濡养肺痿肺痿 一、一、诊断诊断 (一一)临床以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沫稠粘,为主症,唾呈细沫稠粘, 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不咳,气短或动则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不咳,气短或动则 气喘。虚热者痰可粘稠易咯血,虚冷者痰清稀。气喘。虚热者痰可粘稠易咯血,虚冷者痰清稀。 (二二)常伴有面色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常伴有面色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神疲,头晕, 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三)有多种

5、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三)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四)胸部(四)胸部X 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线、肺功能、血气分析、CT、MRI、 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有助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有助诊断。 1、肺痈、肺痈 两者都有咳嗽、咳痰。肺痈以咳而胸痛,两者都有咳嗽、咳痰。肺痈以咳而胸痛, 咳吐腥臭或脓血痰为主症,发病急,病程短,病咳吐腥臭或脓血痰为主症,发病急,病程短,病 性属实属热。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可有性属实属热。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可有 浊痰但不臭,发病缓,病程长,属于虚证(虚热、浊痰但不臭,发病缓,病程长,属于虚证(虚热、 虚寒)。虚寒)。 2、肺痨为痨虫蚀肺所

6、致,以咳嗽、咯血、潮热、肺痨为痨虫蚀肺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 盗汗为主症,具传染性。肺痨后期也可转化为肺盗汗为主症,具传染性。肺痨后期也可转化为肺 痿。痿。 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 辨虚热与虚寒:辨虚热与虚寒: 虚热证虚热证易于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易于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虚寒证虚寒证肺中虚冷,上不制下,小便频数肺中虚冷,上不制下,小便频数 或遗尿或遗尿 虚热肺痿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虚热肺痿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 或出现寒热夹杂现象。或出现寒热夹杂现象。 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补肺生津总的治疗原则:补肺生津 虚热虚热清热生津,以润其枯清热生津,以润

7、其枯 虚寒虚寒温肺益气而摄涎沫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兼表证兼表证兼以解表:疏风、散寒、清热兼以解表:疏风、散寒、清热 兼痰浊兼痰浊祛痰、化痰;祛痰、化痰; 兼咳喘兼咳喘止嗽、平喘止嗽、平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时刻注意保护津液,无论寒热,不可妄投燥热之时刻注意保护津液,无论寒热,不可妄投燥热之 品,以免助火伤津,即使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品,以免助火伤津,即使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 甘合用的原则。甘合用的原则。 重视调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重视调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 土有助于生金。土有助于生金。 阴虚者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

8、输以养肺; 气虚者气虚者补脾气以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补脾气以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 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可以助肺纳气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可以助肺纳气 慎用祛痰峻剂:慎用祛痰峻剂: 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1、虚热虚热 症状症状: 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 肺阴亏虚,虚火肺阴亏虚,虚火 内炽,灼津为痰内炽,灼津为痰 或咳痰带血或咳痰带血 阴虚肺燥,咳伤肺络阴虚肺燥,咳伤肺络 咳声不扬,甚则音哑咳声不扬,甚则音哑 肺津不足,金破不鸣肺津不足,金破不鸣 气息喘促气息喘促 肺

9、失滋润,宣降失职,肺气上逆肺失滋润,宣降失职,肺气上逆 口渴咽干,午后潮热,口渴咽干,午后潮热, 虚火内盛,阴亏津伤,虚火内盛,阴亏津伤, 皮毛干枯皮毛干枯 皮毛失荣皮毛失荣 舌红而干,脉虚数舌红而干,脉虚数 阴虚火盛,肺津不足之象阴虚火盛,肺津不足之象 病机病机: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 治法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 代表方代表方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太子参太子参15g、甘草、甘草6g、大枣、大枣10g、粳米、粳米10g、 桑叶桑叶10g、石膏、石膏30g、阿胶、阿胶10g、麦冬、麦冬10g、 胡麻仁胡麻仁1

10、0g、杏仁、杏仁10g、半夏、半夏10g、枇杷叶、枇杷叶10g 方解:太子参、甘草、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方解:太子参、甘草、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 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 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加减:加减: (1) 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加知母、川贝、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加知母、川贝、 天花粉清热化痰;天花粉清热化痰; (2)津伤甚加沙参、玉竹;)津伤甚加沙参、玉竹; (3)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 (4)火

11、盛出现虚烦、呛咳、呕逆去大枣,加竹茹、)火盛出现虚烦、呛咳、呕逆去大枣,加竹茹、 竹叶清热和胃降逆。竹叶清热和胃降逆。 2、虚寒、虚寒 症状症状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 肺气虚寒,气不化肺气虚寒,气不化 津,津反为涎津,津反为涎 口不渴口不渴 肺虚有寒肺虚有寒 短气不足以息短气不足以息 肺气亏虚肺气亏虚 头眩,神疲乏力,头眩,神疲乏力, 脾气亏虚,运化无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 食少食少 精微不足,形体失养精微不足,形体失养 形寒肢冷,面白虚浮形寒肢冷,面白虚浮 肺脾虚寒肺脾虚寒 小便数,或遗尿小便数,或遗尿 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肺虚不能通调水道 舌质淡,脉虚弱舌质淡,脉虚弱

12、 肺气虚寒肺气虚寒 病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病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 治法治法 :温肺益气:温肺益气 代表方代表方 : 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 甘草甘草20g、干姜、干姜10g、人参、人参10g、白术、白术10g、茯、茯 苓苓10g大枣大枣10g 方解:甘草、干姜温肺脾;人参、大枣、白术、茯方解:甘草、干姜温肺脾;人参、大枣、白术、茯 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加减:肺虚唾沫多而尿频,加益智仁;肾虚不能纳加减:肺虚唾沫多而尿频,加益智仁;肾虚不能纳 气,喘息短气,加钟乳石、五味子气,喘息短气,加钟乳石、五味子 预防预防 1、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原发疾患,防止其向

13、肺痿转变;、积极治疗咳喘等肺部原发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 2、改善环境卫生,消灭烟尘等空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消灭烟尘等空气污染。 3、加强体育锻炼,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变化随时增、加强体育锻炼,慎起居,生活规律,视气候变化随时增 减衣服。减衣服。 4、时邪流行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病人、时邪流行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病人 调护调护 1、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肺卫功能、注意耐寒锻炼,适应气候变化,增强肺卫功能 2、戒烟,减少对呼吸道刺激、戒烟,减少对呼吸道刺激 3、饮食清淡,忌寒凉油腻、饮食清淡,忌寒凉油腻 4、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临证要点临证要点: 1、重视调补脾胃、重视调补脾胃培土生金。培土生金。 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 气虚者宜补脾气以温养肺体,使脾气升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