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囱求X6也曲关郑堂大牵XCAIM UNIVERSITY OF FOSTS & TE L E COMM U NIC ATI OhTS电子工程学院光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姓名:系 部:光电子技术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地 点:2号实验楼234时 间:2015/12/21-2015/12/31光波偏振态的仿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两相互垂直偏振态的合成1 .掌握圆偏振、椭圆偏振及线偏振的概念及基本特性;2 .掌握偏振态的分析方法。任务与要求:对两相互垂直偏振态的合成进行计算,绘出电场的轨迹。要求计算在中=0、 中=B4、中=”2、中=3兀/4、9二冗、9=5兀/4、中=3兀/2、9=7兀/4时,在E
2、x=Ey及Ex=2Ey 情况下的偏振态曲线并总结规律二、实验原理平面光波是横电磁波,其光场矢量的振动方向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一般情况下,在垂直平面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光场振动方向相对光传播方向是不对 称的,光波性质随光场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将这种光振动方向相对光传播方向不对称的性质,称为光波的偏振特性。它是横波区别于纵波的最明显标志。 1)光波的偏振态根据空间任一点光电场 E的矢量末端在不同时刻的轨迹不同,其偏振态可 分为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设光波沿z方向传播,电场矢量为E = E0 cos( t。kz %)为表征该光波的偏振特性,可将其表示为沿 x、y方向振动的两个独立分量的
3、线 性组合,即E =iEx jEy其中Ex = Eoxcos( t -kzx)Ey = E0yCOS( t Z y)将上二式中的变量t消去,经过运算可得EyII -2E0xjgy)ExEycosE0x E 0ysin2 :式中,(I)=卜依。这个二元二次方程在一般情况下表示的几何图形是椭圆,如图 1-1所示。图1-1椭圆偏振诸参量在上式中,相位差小和振幅比Ey/Ex的不同,决定了椭圆形状和空间取向的不同, 从而也就决定了光的不同偏振状态。图1-2画出了几种不同小值相应的椭圆偏振 态。实际上,线偏振态和圆偏振态都可以被认为是椭圆偏振态的特殊情况。图1-2不同中值相应的椭圆偏振(1)线偏振光当Ex
4、、Ey二分量的相位差(|=m tt m=0, 1, 2,)时,椭圆退化为一条 直线,称为线偏振光。此时有Ey E0y E0y 总=e = eEx EoxEox当m为零或偶数时,光振动方向在I、m象限内;当m为奇数时,光振动方向在H、IV象限内。由于在同一时刻,线偏振光传播方向上各点的光矢量都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又叫做平面偏振光。通常将包含光矢量和传播方向的平面称为振动面。(2)圆偏振光当 Ex、Ey 的振幅相等(Eox=Eoy=E。),相位差(|=m tt /2(i= 1, 3, 5)时, 椭圆方程退化为圆方程2 2 2ExEy - E0该光称为圆偏振光。用复数形式表示时,有邑JEx式中,正负号
5、分别对应右旋和左旋圆偏振光。所谓右旋或左旋与观察的方向有关, 通常规定逆着光传播的方向看,E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称为右旋圆偏振光,反 之,称为左旋圆偏振光。(3)椭圆偏振光在一般情况下,光场矢量在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它的末端轨迹是椭圆,故称为椭圆偏振光。在某一时刻,传播方向上各点对应的光矢 量末端分布在具有椭圆截面的螺线上(图1-3)。椭圆的长、短半轴和取向与二分 量Ex、Ey的振幅和相位差有关。其旋向取决于相位差小:当2m兀(|) (2m+1)冗时,为右旋椭圆偏振光;当(2m-1)血() 2m冗时,为左旋椭圆偏振光。图1-3椭圆偏振光三、程序流程图开始*=0 y口 二/2=
6、3兀/40=元7=9B4N循环计算:12Fy=0:pi/4:7*pi/4;Ex=Eox*cos(w*t-k*z);Ey=Eoy*cos(w*t-k*z+Fy);循环计算;旧=5兀/4 %画出三维图像:subplot(4,4,i);i=i+1;plot3(Ex,Ey,z);定义 c、lamd、w、k、Eox=5、Eoy=10、t、z、i=1、n=9显示图像,结束程序Fy=0:pi/4:7*pi/4Ex=Eox*cos(w*t-k*z);Ey=Eoy*cos(w*t-k*z+Fy);画出二维图像:subplot(4,4,n);n=n+1;plot(Ex,Ey);四、结果分析由理论知识可以知道光的偏
7、振态的合成与振幅和相位差有关,即相位差 也 和振幅比Ey/Ex的不同,决定了椭圆形状和空间取向的不同, 从而决定了光的不 同偏振状态。如上图取得是2Ex=Ey的不同相位时的偏振合成,当二者的相位差巾=m:t(m=0, 1, 2,)时合成为线偏振光,即第一幅图和第五幅图为线偏振光 的图像,可以看出合成图为一条线。而椭圆的长、短半轴和取向与二分量Ex、Ey的振幅和相位差有关,其旋向取决于相位差 山:当2m冗 巾(2m+1)冗时,为 右旋椭圆偏振光;(2m-1)冗 巾2m九时,为左旋椭圆偏振光。第二种方法:迎 着光的传播方向看,若光矢量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称为右旋椭圆偏振光,反之称 为左旋的,这个方法
8、也可以判断圆偏振光的旋向。如果把振幅改为Ex=Ey进行仿真会发现只要相位差W=m:t/2(m=1, 3, 5,)时,偏振合成为圆偏振光。 此时也值仿真结果会出现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的合成图像。思考题1 .说明偏振的定义;答:光场的振动方向相对光的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光的偏振。 为什么圆偏振2 .椭圆和线偏振是完全偏振光?答:应为它们3 .如何确定光的左右旋?答:规定逆着光传播方向看, E 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称为右旋圆偏振光,反之,称为左旋圆偏振光。4 .如何区分圆偏振和自然光?答: 通过 1/4 波片, 再通过偏振片, 然后旋转偏振片, 若光强不变化, 为自然光;若光强有变化,出现两次消
9、光,为圆偏光。5 .如何区分椭圆偏振和部分偏振光?答:通过 1/4 波片,并且最大或最小方向与波片光轴方向一致或垂直,再通过偏振片,并旋转偏振片 有消光现象为椭圆偏振,无消光的为部分偏振光。6 .根据仿真结果总结左右旋的规律。答:?二m九时候为线偏光,m=0/偶数时,在一、三象限;m二奇数时,在二、四 象限;?=m:t/2时,为圆偏振光;其它为椭圆偏振光。五、仿真小结这是仿真的第一个题目, 而且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matlab, 因此也很快的仿真出结果。但这是我头一次使用 matlab 来仿真物理现象,这让我对matlab 有了新的认识。 在仿真过程中还学了不少实用的语法以及指令, 总之仿真实习
10、不仅巩固了我光学的基础,还帮助我提高了 matlab 的编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附录:clear all;c=3e+8;%光速lamd=5e-7;%波长T=lamd/c;t=linspace(0,T,1000);z=linspace(0,5,1000);w=2*pi/T;k=2*pi/lamd;%波数Eox=5;Eoy=10;i=1;for Fy=0:pi/4:7*pi/4;Ex=Eox*cos(w*t-k*z);Ey=Eoy*cos(w*t-k*z+Fy); subplot(4,4,i);i=i+1;plot3(Ex,Ey,z);axis equal;axis normal;zlabel(z)
11、;xlabel(x);ylabel(y);endn=9;for Fy=0:pi/4:7*pi/4Ex=Eox*cos(w*t-k*z);Ey=Eoy*cos(w*t-k*z+Fy); subplot(4,4,n);n=n+1;plot(Ex,Ey);ylabel(y);xlabel(x);axis equal;end光波场的时域频谱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色光、复色光的概念;2 .掌握准单色光的概念及光波频谱宽窄的影响因素。任务与要求:对常见光波无限长等幅振荡持续有限时间的等幅振荡,持续时间为 1ns、1ms、1s、10s、100s指数衰减振荡 E(t)=e-0e-i2*(t冷),P=0、1、
12、5、10、100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并绘出频谱图,总结影响频谱宽窄的因素。等时间进行计算,二、实验原理实际上,严格的单色光波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能得到的各种光波均为复色波。 所谓复色波是指某光波由若干单色光波组合而成,或者说它包含有多种频率成 分,它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波列。 复色波的电场是所含各个单色光波电场的叠加, 即NE = E01 cos( it -Kz) l 4在一般情况下,若只考虑光波场在时间域内的变化,可以表示为时间的函数E(t)0 通过傅里叶变换,它可以展成如下形式:E(t) = FE(v) = :E(v)e,2%v即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光波场振动 E(t),可以视为许多单频成分简谐振荡的
13、叠加,各成分相应的振幅E(,并且E( 9按下式计算:E(v) =FE(t) = : E(t)ei2vtdt|E(M2表征了 丫频率分量的功率,称|E(92为光波场的功率谱。一个时域光波场E(t)可以在频率域内通过它的频谱描述。下面,给出几种经常运用的光波场E(t)的频谱分布。(1)无限长时间的等幅振荡E(t) = E0e20t- 二::二二它的频谱为E(v)=上心阁e2%t = E0 本2皿Edt = E6(v -v。)表明,等幅振荡光场对应的频谱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电,称其为理想单色振动。lT)F网图3-1等幅振荡及其频谱图(2)持续有限时间的等幅振荡E(t)= :0eg”0t e-T/2Mt
14、MT/2其他E(v)=产/2二 T(v-v0)(3)衰减振荡E(v)二eq%tei2dt =图3-2有限正弦波及其频谱图_t上2也0tE(t)= e e0t -0t :二0i2二(v -v0)|E(v)=E(v)E*(v) =14 二 2(v-论)22图3-3衰减振荡及其频谱图三、程序流程图四、结果分析X = t, V =舛伍 t (-2 i)421 0-2-4wwwwwwvwvww510-1-102 x abs(dirac(2 x + w)0-55100 wx =t, y = -expfi I (-2 Q) (heaviside(t - 2) - hem曲可能缸2辩 i + sin(2 w)
15、y(2 a + w) - (cos(2 w) i - sin(2 w)/(2 j, +1/abs(z (2 i) + w i 4 1/2)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光波为无限长等振幅时它的频域为一冲击函 数,表明该光波为单色波只包含一种频率。而有限长等振幅光波场的频域包含多 种频率。最后的衰减振荡的频域有一个中心频率V0并且具有一定谱宽,随着衰减因子B的减小其频谱宽度越来越小,逐渐趋于单色波。实际上第二种光波与单色波的不同是, 单色波是无限延伸的,而第二种波只 是单色波的一段,通常称为波列。根据公式:2九=J2L表明波列长度2L和波列所包含的单色分波的波长范围成反比关系,波列越 短,波列所包
16、含的单色波的波长范围就越宽;相反,波列越长,波列所包含的单色分波的波长范围就越窄。当波列长度等于无穷大时,九等于零,这就是单色思考题1. 如何获得准单色光?答:对于一个实际的表观频率为U0的振荡,若其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比振荡本身 缓慢很多,则这种振荡的平率就集中于 U0附近的一个很窄的频段内,可认为是 中心频率为U 0的准单色光。4 . 影响光的单色性的因素有哪些?答:B和频率,振幅。5 .衰减震荡中B的含义?答:衰减因子。五、仿真小结本次实验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编写完后无论如何也调试不出来,检查了好几遍没没发现究竟什么地方有错误,感觉是matlab 里面的傅里叶变换和阶跃函数之间存在bug
17、,最后用了 fft函数才解决这个问题。本次实验不仅锻炼我们的书本知识,也磨练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而且这次试验也告诉我结束们往往在你想放弃的时候, 也许就在成功路上的 90%, 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了。附录:clear all;syms t ;Eo=1;f=1;T=2;b=0.5;E=Eo*exp(-2i*pi*f*t);subplot(3,2,1);ezplot(t,E,-10,10);F=fourier(E);subplot(3,2,2);ezplot(abs(F),-10,10);E2=Eo*exp(-2i*pi*f*t)*(heaviside(t+T)-heavis
18、ide(t-T);F2=fourier(E2);subplot(3,2,3);ezplot(t,E2,-6,6);subplot(3,2,4);ezplot(abs(F2),-15,5);axis equal;E3=Eo*exp(-b*t)*exp(-2i*pi*f*t)*(heaviside(t);F3=fourier(E3);subplot(3,2,5);ezplot(t,E3,-2,10);subplot(3,2,6);ezplot(abs(F3),-15,0); axis equal;双光束干涉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光的相干条件;2 .掌握分波阵面双光束干涉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双缝干
19、涉进行计算,分别绘出单色光和复色光(白光)的干涉条纹,总结 双缝干涉的特点。二、实验原理1.两束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在空间相遇时,在重叠区内形成稳定的强弱强度分布的现象。例如,图5-1所示的两列单色线偏振光E =曰8$(4-匕 r oi)E2 二E02cos(2t -卜2 r 02)图5-1两列光波在空间重叠在空间P点相遇,E1与E2振动方向间的夹角为9,则在P点处的总光强为I =I1 I2 2 1112 coscos;:T1 I2 2I12式中,11、I2是二光束的光强;小是二光束的相位差,且有=k2 r -匕 r 01 - ;2 : t:) f 1 - 2I12= 1112
20、 cos cos由此可见,二光束叠加后的总强度并不等于这两列波的强度和,而是多了一项交叉项I12,它反映了这两束光的干涉效应,通常称为干涉项。干涉现象就是指这 两束光在重叠区内形成的稳定的光强分布。 所谓稳定是指,用肉眼或记录仪器能 观察到或记录到条纹分布,即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相对稳定的条纹分布。显然, 如果干涉项I12远小于两光束光强中较小的一个,就不易观察到干涉现象;如果 两束光的相位差随时间变化,使光强度条纹图样产生移动,且当条纹移动的速度 快到肉眼或记录仪器分辨不出条纹图样时,就观察不到干涉现象了。在能观察到稳定的光强分布的情况下,满足华=2mn m=0, 1, 2;的空间位置为光强极
21、大值处,且光强极大值 Im为Im = Ii I2 2 I1I2 COSi满足(|=(2m+1)兀m=0, 1, 2的空间位置为光强极小值处,且光强极小值 Im为Im = 11 12 - 2 . I1I2 cosu当两束光强相等,即Il = l2=l0时,相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 Im=2I0(1+cos。Im=2l0(1-COS 0)2.产生干涉的条件首先引入一个表征干涉效应程度的参量 干涉条纹可见度,由此深入分析 产生干涉的条件。1)干涉条纹可见度(M比度)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i 一 iV 二二 JJM_IJmI M I m当干涉光强的极小值lm=0时,V=1,二光束完全相干,条纹最清晰;
22、当lM=Im时, V二0,二光束完全不相干,无干涉条纹;当iMWlmWO时,0V1,二光束部分 相干,条纹清晰度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2)产生干涉的条件由上述二光束叠加的光强分布关系可见,影响光强条纹稳定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二光束频率;二光束振动方向夹角和二光束的相位差。(1)对干涉光束的频率要求由二干涉光束相位差的关系式可以看出,当二光束频率相等,A=0时,干涉光强不随时间变化,可以得到稳定的干涉条纹分布。当二光束的频率不相等,AcoWO时,干涉条纹将随着时间产生移动,且 八愈大,条纹移动速度愈快,当 A大到一定程度时,肉眼或探测仪器就将观察不到稳定的条纹分布。因此,为 了产生干涉现象,要求
23、二干涉光束的频率尽量相等。(2) 对二干涉光束振动方向的要求当二光束光强相等时V=cos 0因此,当 40、二光束的振动方向相同时,V=1,干涉条纹最清晰;当9=兀/2二 光束正交振动时,V=0,不发生干涉;当0V 8兀/2寸,0V1,干涉条纹清晰 度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 所以, 为了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 要求二光束的振动 方向相同。(3) 对二干涉光束相位差的要求由式可见,为了获得稳定的干涉图形,二干涉光束的相位差必须固定不变,即要求二等频单色光波的初相位差恒定。 实际上, 考虑到光源的发光特点, 这是 最关键的要求。可见,要获得稳定的干涉条纹,则: 两束光波的频率应当相同; 两束光波在相
24、遇处的振动方向应当相同; 两束光波在相遇处应有固定不变的相位差。这三个条件就是两束光波发生干涉的必要条件,通常称为相干条件。三、程序流程图四、结果分析864JO 246co 1O Qo.5 H 0000.* J u J3-O从仿真结果可以得知,单色光的相干性非常好,在无限远处仍可以看见明暗 相间的干涉条纹,而复色波随着光程差的增大其条纹对比度逐渐下降,最后降为 零,完全看不清条纹。这是由于复色波有一定的光谱宽度 A九,这实际上是限制 了所产生清晰条纹的光程差。对于光谱宽度为九的光源,能产生干涉条纹的最大光程差称为相干长度。假定在某一光程差下,波长为 九十五的第m级条纹和波长为九的第m+1级条纹
25、 重合,即这两种波长条纹的相对移动量达到一个条纹, 那么波长为九十 九的第m 级和第m-1级条纹之间便充满入范围内其他波长的条纹,因而该处各点强度相 等,条纹对比度降为零,无法看到条纹。故可以求得相干长度为Dmax=7%九表明能够发生干涉的最大光程差与光源的光谱宽度成反比。另外相干长度实际上 等于波列长度。这说明利用波列长度和光谱宽度的概念来讨论问题完全等效。光波在一定光程差下能够发生干涉的事实表明了光波的时间相干性。我们 把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相干时间。思考题1光的相干条件?答:在相遇的地方,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有恒定的相位差。2试讨论光源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的相干性并说
26、明如何用非相干光源获得相答:分波面法是将一个波列的波面分成几部分,由这每一部分发出的波再相遇时,必然是相干的;分振幅法是利用透明薄板的第一,第二表面对入射光的依次 反射,将入射光的振幅分解成若干部分,将这些不同部分的光波相遇时将产生干 涉;要获得相干光,要把一个波列的光分成两束或几束光波,然后令其重合而产生稳定的干涉效应,这样的方法可以使相干光束初相位差保持恒定。3为什么双光束干涉是分波阵面法 ?答:一束光透过两个缝,分成两束光在观察屏上叠加,有恒定的相位差。4解释干涉的时间相干概念并用复色光的仿真进行解释?答:实际光源都包含有一定的光谱宽度,在干涉试验中,AK范围内的每一种波长的光都生成各自
27、的一组干涉条纹,因此,光源的光谱宽度限制了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复色光在Ak宽度内各光谱分量产生的总光强为1 sinpV?12I =2I0Ak|1+ A:、cos(kA) I-12 J1对于一定的,可见度V随着 仅增大而下降;当Ak=0时,光源为单色光,V=1;当 0Ak2n/时,0V 1;当 Ak=2n/A 时,V=0。5假如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长度的测量,试分析光源用宽谱还是窄谱的精度 高?答:用窄谱近似于单色光,单色性更好;用宽谱时,干涉的光强分布集中,精度 更高。五、仿真小结通过本次光学仿真,使我对书本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来在光学实验室 已经做了关于干涉的实验,如果说那个是宏观的话,那
28、么这次仿真就是很好的微 观教学,本来书本上的东西时间久了容易混淆,这次实验那些仿真图十分生动形 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仿真的第三个实验,刚开始接触觉得还是很有 难度,但随着理解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 最终我们还是出色完成了这个实验, 给 人很大的成就感。附录:clear all;lamd=5e-7;d=0.005;D=1;x=1;k=1e-3;%干涉场长度y=linspace(-k,k,1000)for n=1:1000;r1=sqrt(y(n)-d/2)A2+DA2);r2=sqrt(y(n)+d/2)A2+DA2);phase=2*pi*(r2-r1)/lamd;I(n,:)=4*c
29、os(phase/2)A2;endcolormap(gray);subplot(1,4,1)imagesc(x,y,I);subplot(1,4,2);plot(I(:),y)for n=1:1000;s=0;r1=sqrt(y(n)-d/2)A2+DA2);r2=sqrt(y(n)+d/2)A2+DA2);dl=linspace(0,0.2,5);for N=1:5;%各个频点在干涉场上的光强叠加lamd1=lamd*(1+dl(N);phase2=2*pi*(r2-r1)/lamd1;s=s+4*cos(phase2/2)A2;endI(n,:)=s;endsubplot(1,4,3)im
30、agesc(x,y,I);subplot(1,4,4);plot(I(:),y)光的圆孔衍射一、实验目的1 .掌握近场和远场的概念;2 .掌握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特点及艾里斑的概念;3 .掌握菲涅尔圆孔衍射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利用教材3.1-15式对圆孔衍射进行计算,其中入射波长为632.8nm,圆孔半 径为1mm,光源位于系统的轴线上。改变光源位置及观察屏位置,观察远场衍 射图案及艾里斑,近场观察距离改变衍射图案的变化;对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二、实验原理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所发生的偏离直线传播的现 象。光的衍射,也可以叫光的绕射,即光可绕过障碍物,传播到障碍物的几何阴 影
31、区域中,并在障碍物后的观察屏上呈现出光强的不均匀分布。通常将观察屏上的不均匀光强分布称为衍射图样。如图9-1所示,让一个足够亮的点光源 S发出的光透过一个圆孔 与照射到 屏幕K上,并且逐渐改变圆孔的大小,就会发现:当圆孔足够大时,在屏幕上 看到一个均匀光斑,光斑的大小就是圆孔的几何投影 (图3-1(a);随着圆孔逐渐 减小,起初光斑也相应地变小,而后光斑开始模糊,并且在圆斑外面产生若干围 绕圆斑的同心圆环(图3-1(b),当使用单色光源时,这是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环 带,当使用白色光源时,这是一组色彩相间的彩色环带;此后再使圆孔变小,光 斑及圆环不但不跟着变小,反而会增大起来。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32、。 5-口 $图9-1光的衍射现象由于光学仪器的光瞳通常是圆形的,因而讨论圆孔衍射现象对光学仪器的应 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讨论方法与矩形孔衍射的讨论方法相同, 只是由于圆孔 结构的几何对称性,采用极坐标处理更加方便。如图 9-2所示,设圆孔半径为a, 圆孔中心Oi位于光轴上,则圆孔上任一点 Q的位置坐标为仍、与相应的直 角坐标xi、yi的关系为图9-2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光路xi= picos 1yi= pi sin 由类似地,观察屏上任一点P的位置坐标p、小与相应的直角坐标的关系为x = P cosy = ;sin :由此,P点的光场复振幅在经过坐标变换后为(P*=C 0a
33、 广 e*做。s&叱%式中是衍射方向与光轴的夹角,称为衍射角。 根据零阶贝塞尔函数的积分表示式在这里,已利用了sing。的近似关系。1 Jo(x)=2Ti2ixcos .e d:0可将P点的光场复振幅变换为E(:, ) =C 0 2二Jo(k):id:i可得2二C k 二E(,)=衍 0*: MJ0(k nd)=式中,Jl(x)为一阶贝塞尔函数。因此,P点的光强度为222、22 | 2J1 (ka)2J1 (: J ) II( ) (7:a ) |C|I0 一:一ka J” J由上式,可以得到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如下特点:(1)衍射图样由于Q=ka8,夫朗和费圆孔衍射的光强度分布仅与衍射角8有关
34、(或者,由于kp/f,仅与p有关),而与方位角小坐标无关。这说明,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 样是圆形条纹(图9-3)。图9-3圆孔夫朗和费衍射图样图9-3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光强度分布(2)衍射图样的极值特性由贝塞尔函数的级数定义,可将 P点的光强度表示为二中2=1一二+二一2I0 I - .| 2!22 2!3!24该强度分布曲线如图9-3所示。当0=0时,即对应光轴上的Po点,有I=Io, 它是衍射光强的主极大值。当 满足Ji()=0时,1=0,这些值决定了衍射暗 环的位置。在相邻两个暗环之间存在一个衍射次极大值,其位置由满足下式的 值决定:d JiC:) _ J2(:J)_nd9 中 _这些次极大
35、值位置即为衍射亮环的位置。上式中,J2()为二阶贝塞尔函数。表 9-1列出了中央的几个亮环和暗环的 值及相对光强大小。表9 -1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条纹序数皿9)/到光能分布中央亮纹01限78%第一暗纹1. 220?! 3. 83200第一亮纹1. 63加=5.1360, 01? 57.22%第二暗纹2* 2337r=7. Olfl00第二亮纹2.679朽氏4170. 004 152. 77%第三暗纹3, 23gH0* 17400第三亮纹3. 699n工11. 6200, 001 61.也5%(3)爱里斑由表9-1可见,中央亮斑集中了入射在圆孔上能量的83.78%,这个亮斑叫爱里斑。爱里斑的半径
36、阳由第一光强极小值处的值决定,即10ka%f= 1.22 :因此:0 =1.22f =0.61f 2aa或以角半径0表示u0 = 0 =0.61 f a爱里斑的面积为c(0.61-f)2S0=-式中,S为圆孔面积。可见,圆孔面积愈小,爱里斑面积愈大,衍射现象愈明显。只有在S=0.61 f入时,S0=So三、程序流程图四、结果分析衍射屏形状200 -200衍射后的图样衍射屏形状衍射后的图样10020030050100150200250300光的衍射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所发生的偏离直线传播的现 象。光的衍射,也叫光的绕射,即光可绕过障碍物,传播到障碍物的几何阴影区 域中,并在障碍物后
37、的观察屏上呈现出光强的不均匀分布。上图是菲涅尔圆孔衍射图样,根据圆孔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到衍射中心有明暗变换。本次程序的原理是由傅里叶光学内容推出。菲涅尔衍射的傅里叶变换表达式表明除了积分号前面的 一个与x1、y1无关的振幅和相位因子外,菲涅尔衍射的复振幅分布是孔径平面 的复振幅分布和一个二次相位因子乘积的傅里叶变换。根据采用的距离近似的不同,衍射区还有另一种划分方法:衍射效应可以忽 略的几何投影区,衍射效应不能忽略的菲涅尔衍射区(包括在几何投影区以后的 所有区域),以及衍射图样基本形状保持不变的夫琅禾费区。这种衍射区的划分方法认为,夫琅禾费衍射只是菲涅尔衍射的特殊情况。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是傍轴近似下的两种衍射情况,二者的区别条件是观察屏到衍射屏的距离 z1与衍射孔的线度x1, y1之间的相对大小。思考题1什么是近场,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