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分类模拟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选择题问题: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A.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不能再分B.HCl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裂成H原子和Cl原子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体积、质量都比原子大D.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后生成的粒子 A B C D答案:B问题:2.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16O2与18O2

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O2和1.12L 18O2均含有0.1NA个氧原子 A B C D答案:D解析 A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故B错:16O与18O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标准状况下1.12L O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故D正确。问题:3.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_。A.苯和四氯化碳B.酒精和汽油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A B

3、C D答案:C解析 A中苯和四氯化碳可利用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密度加以区分;B中酒精和汽油可利用气味加以区分;D中碘和高锰酸钾固体可利用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溶液颜色加以区分。问题:4.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_。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A B C D答案:A解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中甘油稀释后仍具有吸湿性,可做护肤剂,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B中明矾溶于水后,发生反应Al3+3H2O=Al(OH)3+3H+,产生了Al(OH)3胶体,从而可净化水;C中

4、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该过程中发生反应C2H3OH+,产生了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D中烧菜用过的铁锅,由于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Fe最终被氧化成Fe2O3nH2O而出现红棕色斑迹。后三者都涉及化学变化。问题:5.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A B C D答案:A解析 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SiO2=Na2SiO3+H

5、2O,故A正确;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除生成Na2CO3外,还生成O2,故B错;NO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问题:6. 下列物质按不同类别分组,所得组合最不合理的是_。 (1)糖类 (2)塑料 (3)石油 (4)蛋白质 (5)合成纤维 (6)棉花 (7)陶瓷 (8)玻璃 (9)天然气 (10)水泥 (11)合成橡胶 (12)煤 (13)油脂 (14)羊毛 A.(1)、(4)、(13)B.(2)、(5)、(11)C.(7)、(8)、(10)、(14)D.(3)

6、、(9)、(12) A B C D答案:C解析 A所涉及的都是基本营养物质,分类合理:B所涉及的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分类合理;D所涉及的都是有机燃料,分类合理。而C中(7)、(8)、(10)属于传统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1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问题:7. 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B.该粒子是阳离子C.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D.该粒子具有稳定的结构 A B C D答案:A解析 由所给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该原子核内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为铝离子,结构稳定。其原子的原核外有3个电子层。问题:8.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7、_。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 A B C D 答案:C解析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注:在分析电子排布式的对错时,可以首先写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一一对照,得出答案:也可以依次验证电子数目的正误、填充顺序的正误、填充电子数的正误进行判断。 问题:9.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

8、023个分子B.0.012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D.1mol Ne含有6.021024个电子 A B C D答案:AC解析 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如NaCl、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刚石等),所以A叙述错误;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所以B叙述正确;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不能用名称表示,C叙述错误;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mol Ne也应含有106.021023

9、个电子,所以D叙述正确。问题:10.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在18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C.1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D.含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A B C D答案:A解析 A中18g 18O2正好是0.5mol,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A正确:B中空气是混合物;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mol Cl2就只转移NA的电子,C错误;D中所得溶液中含NA个Na+,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这时候溶液不

10、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问题:11. 已知,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_倍。A.26.3B.13.2C.19.8D.无法计算 A B C D答案:B解析 假设NH4HCO3为1mol,则其质量为79g,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mol,故有:;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故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倍。问题:12.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物质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_。 A B C D A B C D 答案

11、:A问题:13.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B.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C.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 A B C D答案:B解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

12、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3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2.24L不是0.1mol,D错。问题:14.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16g CH4中含有4NA个C-H键B.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C.1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 A B C D答案:A解析 每个CH4中含有4个C-H键,故16g CH4(1mol)中含有4NA个C-H键,A正确;没有溶液的体积,无法知道Na+的物质的量,故B错;根据关系式,故C错;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不是1mol。问题

13、:15.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1mol CnH2n+2中含有(2n+1)NA个共价键B.1mol石墨中含有0.5NA个六碳环C.常温常压下,31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含有NA个磷原子D.将1molNO2气体进行加压。加压后气体的分子数将少于NA A B C D答案:A解析 1mol CnH2n+2中含有n-1个碳碳共价键和2n+2个碳氢共价键。因此1molCnH2n+2中共含有n-1+2n+2=3n+1个共价键,A错误;在石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同时属于三个六元环,因此每个六元环含有2个碳原子,所以1mol石墨中含有0.5NA个六碳环,B正确;白磷和红磷的相对原

14、子质量为31gmol-1,C正确;因为存在,将1mol NO2气体进行加压后,平衡向右移动,因此所含的气体分子数肯定少于NA。问题:16. 1.2mol氯气与元素A的单质完全反应生成0.8mol氯化物AClx,则x值为_。A.1B.2C.3D.4 A B C D答案:C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氯化物AClx中含有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2mol=2.4mol,则x=2.40.8=3。问题:17.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_。A.胶体微粒能发生电泳B.胶体微粒的大小在1100nm之间C.胶体微粒带有电荷D.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A B C D答案:B

15、解析 根据定义,分散系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微粒大小。问题:18. 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A B C D答案:B解析 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等于20时,肯定

16、会有溶质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问题:19.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D.2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加热到40时,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A B C D答案:D问题:20. 现有物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若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A.加入氢氧化钠固体12.5gB.将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半C.再加入100g10%

17、的氢氧化钠溶液D.蒸发掉50g水 A B C D答案:AD解析 若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1)加入原溶液中的溶质的方法:设再加入质量为x的氢氧化钠固体 则20%。解得:x=12.5g (2)蒸发溶液中溶剂的方法:设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 则。解得:y=50g (3)向稀溶液中加入浓溶液的方法 因为此题中只有再加入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而没有加入更浓的溶液,所以不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问题:21. 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_。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

18、盐析出固体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D.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污染 A B C D答案:C解析 A项人体的血液为血红蛋白胶体,血液透析即为胶体的渗析:B项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发生皂化反应,加入食盐便发生聚沉:C项是两种离子的双水解反应:D项运用的是胶体的电泳。问题:22. 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_。A.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B.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C.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条D.电子的势能将升高 A B C D答案:BC解析 电子从高能量的能级向低能量的能级跃迁,会放出能量,故为发射光谱;比2p能级低的能级有2s和1

19、s,所以可以产生两条放射谱线。问题:23. 科学研究证明: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的数目有关。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A B C D答案:C解析 不同元素基态原子的相同能级(如1s)上的电子能量是不相同的,跃迁时吸收的光的波长也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区分不同元素了。根据带电体的库仑作用力大小与电量乘积成正比可知,核电荷数越大

20、,最外层电子越多,电性引力越大,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越近,能量越低。问题:24. 下列原子轨道的n相同,且各有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在x轴方向可形成键的是_。A.pxpxB.pxpyC.pypzD.pzpz A B C D答案:D问题:25. 已知A、B是第一周期以外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在此化合物中,所有离子均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若A的核电荷数为a,则B的核电荷数不可能是_。A.a+8-m-nB.a+18-m-nC.a+16-m-nD.a-m-n A B C D答案:B解析 AmBn,一般情况下,a-n为2,10;b+m为10,18,也就是b=a-n

21、+16-m,或a-n+8-m或a-n-m都对。也就是A,C,D都有可能,因此选B。问题:26.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氢化物分别为XH3、H2Y、HZ,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原子半径ZYXB.Z的非金属性最强C.氢化物还原性XH3H2YHZ,稳定性XH3H2YHZD.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3XO4酸性最强 A B C D答案:B解析 由氢化物中X、Y、Z三种元素的负化合价可知,三种元素分别位于A、A、A族,又知是同周期元素,故X、Y、Z三种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问题:27.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

22、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A B C D答案:AD解析 由X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推知X为氧,由于X、Y属同主族短周期元素,所以Y为硫。又因Z与Y同周期,且核外电子数比Y少1,故Z为磷。问题:28. 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结构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到达了八个电子的结构。在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_。A.7B.8C.9D.12 A B

23、C D答案:C解析 三硫化四磷结构如下图,可见共有共价键9个。 问题:29. 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_。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金属晶体 A B C D答案:B解析 由题意可知a+b=8,又因为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可知b=2,a=6,因此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即A是0,B原子核外电子数位14,B为Si,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是原子晶体。问题: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分子晶体

24、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A B C D答案:C解析 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共价键,A错;原子晶体中如SiO2也存在Si-O极性共价键,B错;在铵盐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C正确。金属汞的熔点很低,D错。问题:31. 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是_。 A.ZXY3B.ZX2Y6C.ZX4Y8D.ZX8Y12 A B C D答案:A解析 化合物的化学式确定的方法为均摊法。X处在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上,其个数为:;Y处在正方体的1

25、2条棱上,其个数为:;Z处在正方体的体心上,其个数为1。问题:3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含金属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失电子越多的物质其还原性越强 A B C D答案:A解析 A项,含金属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B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也可以做还原剂,例如C+,其中的C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C项,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例如Cl2+2Br=2Cl-+Br2;D项,元素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能力有关,与得电子多少无关,如在易错知

26、识点中的分析。问题:33.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FeS2只作还原剂 D产物中的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A B C D 答案:D解析 转移21e-。Cu2S只是还原产物,所以A错;5mol FeS2发生反应,有21mol电子转移,所以B错;FeS2中硫7个变-2价、3个变+6价,所以既作还原剂又作氧化剂,C错;-1价硫有10mol,最后变成-2价的有7mol,还有3mol被氧

27、化成,所以D对。问题:34. 对于反应(未配平),若有0.1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其转移电子0.5molB.生成Cl20.5molC.参加反应HCl为16molD.Cl2是还原产物 A B C D答案:A解析 配平该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Mn由+7+2,得到5电子,则0.1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为0.8mol,转移的电子为0.5mol,生成的Cl2为0.25mol,故A正确,B、C不正确;Cl2是氧化产物,故D不正确。问题:35.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

28、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A.1:1:1B.2:2:1C.2:3:1D.4:3:2 A B C D答案:B解析 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氧气,反应过程中O由-2价转化为0价,而用过氧化氢制氧气,O则由-1价转化为0价。现要制得相同的O2,所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只有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的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的一半。问题:36. 已知在25,101kPa下,1g辛烷C8H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_。 A;H=-48.40kJ/mol B;H=-5517.6kJ/mol C;H=+5

29、517.6kJ/mol D2C8H18(1)+25O2(g)=16CO2(g)+18H2O(1);H=+11035.2kJ/mol A B C D 答案:B解析 1mol C8H18燃烧放出热量48.40kJ/g114g=5517.6kJ。2mol C8H18放热为11035.2kJ,但是一定要注意符号是“+”还是“-”。问题:37.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

30、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推知反应:CO2(g)+2H2(g)的H-192.9kJmol-1 A B C D 答案:D解析 本题以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燃烧热和热化学方程式。CH3OH燃烧热应指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题中电池反应甲醇生成氢气,不符合定义,因此A错。反应是吸热反应,而上图所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应是放热反应,因此B也错。由反应可知,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C错。液态甲醇能量低于气态甲醇,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少,因H为负,所以H-192.9kJmol-1,选D。问题:3

31、8.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在纯氧和空气中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为Q2,则关于Q1和Q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判断是_。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 A B C D答案:C解析 相同的反应物具有相同的能量,相同的生成物具有相同的能量,同种条件下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差别也是相同的。但能量是守恒的,这些能量并不一定完全以热量形式放出,第一种情况下反应剧烈,产生的“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较第二种情况下产生的“微弱淡蓝色火焰”以光能形式释放的能量要多,所以以热量形式放出的能量就较在空气中放热要少些。问题:39.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

32、好,用氢做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_。 原料来源广 易燃烧、热值高 储存方便 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B.C.D. A B C D答案:A解析 水是广泛的氢来源,但是氢气储存不方便,制备时候要消耗大量能源。问题:40. 某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0.15mol/(Ls);v(B)=0.6mol/(LS);v(C)=0.4mol/(Ls);v(D)=0.45mol/(Ls)。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_。A.B.C

33、.D. A B C D答案:D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将四种情况下的反应速率统一到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上来如v(D),即可求解。 因为v(A):v(D)=1:2,即0.15mol/(LS):v(D)=1:2, 所以v(D)=0.3mol/Ls 因为v(B):v(D)=3:2,即0.6mol/(Ls):v(D)=3:2, 所以v(D)=0.4mol/Ls 因为v(C):v(D)=2:2,即0.4mol/(Ls):c(D)=2:2, 所以v(D)=0.4mol/(Ls) v(D)=0.45mol/(Ls) 比较的数据知,答案为D。 问题:41. 恒容下的

34、反应SO2与O2反应生成SO3,H0,达到平衡后,下列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_。 将SO3分离出一部分 充入少量N2,增大压强 升温 充入少量SO3气体 A.B.C.D. A B C D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选项,恒容下将SO3分离出一部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增加N2加大压强,体积不变,参与反应的各物质浓度都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充入SO3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本题选D项。问题:42. 若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度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两个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35、1和v2的变化情况_。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A B C D答案:A问题:43. 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下,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_。A.恒温恒容时通入H2S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C.容积不变,充入氮气D.充入氮气,保持压强不变 A B C D答案:BC问题:44. 恒温下,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且达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从0.1molL-1增大到0.19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ab+cB.ab+cC.a=6+cD.a=b=c A B C D答案:A解析 假设缩小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则X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从0.1molL-1增大到0.2molL-1,而此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9molL-10.2molL-1,则在缩小体积的过程中消耗了X,由此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减少的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问题:45. 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H0,达到平衡。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_。 A.当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