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6章:电路参数计算_第1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6章:电路参数计算_第2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6章:电路参数计算_第3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6章:电路参数计算_第4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6章:电路参数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 第六章第六章 电路参数计算电路参数计算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 第一节第一节 信号传输延迟信号传输延迟 数字电路的延迟由四部分组成: 门延迟 连线延迟 扇出延迟 大电容延迟 一、一、CMOS门延迟:门延迟: 门延迟的定义 本征延迟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3 上升时间上升时间tr:输出信号波形从“1”电平的10%上升到 90%需要的时间。即:V0:10%90%Vdd。 下降时间下降时间tf:输出信号波形从“1”电平的90%下降到 10%需

2、要的时间。即:V0:90%10%Vdd。 延迟时间延迟时间td:输入电压变化到50%Vdd的时刻到输出电压 变化到50%Vdd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V i Vo td ftd r 5 0 % V d d 2 d rd f d tt t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4 1、下降时间:、下降时间: 设:输入波形为理想脉冲 Cl上的电压从0.9Vdd下降到Vdd-Vtn过程中,N管工作在饱和区 Cl上的电压从Vdd-Vtn下降到0.1Vdd过程中,N管工作在线性区 根据放电电流的瞬态方程: Vi Vdd Vo Cl Io dt dV CI l 0 0 2021-7

3、-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5 CMOS反相器下降时间为: 设:Vtn=0.2Vdd Vdd=5v 2、上升时间: 由充电电流的瞬态方程: ) 2019 ln( 2 11 .0 )( 2 21 dd tndd tndd ddtn tnddn l fff V VV VV VV VV C ttt ddn l f V C t 4 Vi Vdd Vo Cl I0 S d d S dt dV CI l 0 0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6 CMOS反相器的上升时间为: 设:|Vtp|=0.2Vdd 如果两管尺寸相同: 时, 有: ) |2

4、019 ln( 2 1 |1 . 0 1 . 0| |)|( 2 21 dd tpdd tpdd ddtp tpddn l rrr V VV VV VV VV C ttt ddp l r V C t 4 p p n n L W L W p p n n ff p n r ttt5.2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7 3、延迟时间:通常假设输入信号为理想的阶跃信号的 情况下,计算门的平均延迟时间平均延迟时间: 22 224 f r t t d rd frf d tttt t tf/2 tr/2 Vi Vo 50%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5、6章:电路参数计算 8 二、连线延迟二、连线延迟 在计算连线延迟时,我们用最简单的RC网络模型。考察节 点Vi的时间响应: 11 1 iiiii ii dVVVVV ICII dtRR C R Vi-1 Ii-1 Vi Vi+1 Ii I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9 当网络节点分得很密时,上式可写成微分形式: 式中:r为单位长度电阻,c为单位长度电容。 通常信号在连线上的传播延迟时间可以用下式估算: 其中:l为连线长度,由于 ,l在连线延迟中起主要作用。 为了减小延迟时间,可行的策略是在连线中加若干个Buffer。 2 2 rcl t l 2 ltl

6、2 2 dx Vd dt dV rc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0 三、电路扇出延迟三、电路扇出延迟 逻辑门的输出端所接的输入门的个数称为电路的扇出:Fout 对于电路扇出参数的主要限制是: inout II Vi Iout VoIin Iin Iin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1 扇出端的负载等于每个输入端的栅电容之和: 在电路设计中, 如果一个反相器的扇出为N,即Fout=N。 其驱动能力应提高N倍,才能获得与其驱动一级门相同 的延迟时间。否则它的上升及下降时间都会下降N倍。 Fout i gl iCC 1

7、 )(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2 四、大电容负载驱动电路四、大电容负载驱动电路 问题:一个门驱动非常大的负载时,会引起延迟的增大。 要想在允许的门延迟时间内驱动大电容负载,只有提 高 ,即增大W,将使栅面积LW增大,管子的输 入电容(即栅电容)Cg也随之增大,它相对于前一级又 是一个大电容负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Mead和Conway论证了用逐级放大反相器构成的驱动电路 可有效地解决驱动大电容负载问题。 )( L W K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3 例如:设一个标准反相器: 如果不增加反相器的驱动能力

8、,其延迟时间将增大27倍,即 T=27tpd。 81 l C 3 1 1 3 i V dd V 负 驱 R 9 R (倍)27 3 81 3 81 g l g l C C WLC C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4 逐级放大方法:为了保证输出低电平Vol不变,而维持 标准反相器的 不变的条件下,逐级放大驱动管和负载 管的宽长比,使每级放大的比例因子f相等。 R i V g C 3 1 1 3 3 3 1 9 3 9 1 27 81 l C 1 l C 2l C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5 第二节第二节 功功 耗

9、耗 CMOS电路的功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静态功耗:由反向漏电流造成的功耗。 2、动态功耗:由CMOS开关的瞬态电流和负载电容的充放 电造成的功耗。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6 一、一、CMOSCMOS功耗功耗 1、静态功耗 CMOS在静态时,P、N管只有一个导通。由于没有Vdd到GND 的直流通路,所以CMOS静态功耗应当等于零。但在实际当 中,由于存在反向漏电流: 静态功耗: 其中:n为器件个数。 n ddis VIP)(电流电压)反向电流(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7 2、动态功耗 (1)假设输入

10、波形为理想的阶跃波形 CMOS电路在“0”和“1”的转换过程中,P、N管会同 时导通,产生一个窄脉冲电流,由Vdd到GND。同时, 对负载电容充电也需要电流。 平均功耗为: 2 ddpLd VfCp 1 p p f t 输入信号的频率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8 (2)输入为非理想的波形 另一种动态功耗称为交变功耗PA,它是在输入波形为非 理想波形时,反相器处于输入波形上升沿和下降沿的瞬 间,负载管和驱动管会同时导通而引起的功耗。 交变电流 的峰值,tr,tf为输入信号的上升及下降 延迟时间。 总功耗: P=PP=Ps s+P+Pd d+P+PA A

11、 )( 2 1 maxfrddpA ttIVfP max I I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19 二、漏源截止电流二、漏源截止电流 对于增强型的MOS管,VgVt时,由于PN结反向 漏电流等原因造成的电流称为截止电流,以 Ioff表示。 引起漏电的原因很多,下面仅介绍形成截止电 流的几个组成部分,以N管为例: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0 1、PNPN结反向饱和电流结反向饱和电流I I0 0 结, 其中:A为PN结面积, D电子扩散系数, Ln电子扩散长度, 本征载流子浓度. 2 2、耗尽层产生电流耗尽层产生电流

12、IgIg 其中:Xd为耗尽层宽度, 为少数载流子寿命。 An in NL nAqD I 2 0 PN AD NN i n n di g XAqn I 2 n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1 3、场开启漏电流场开启漏电流 MOS管的结构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在 有源区我们利用此结构来做MOS管。在场区,同样 也有可能存在这种结构,从而形成寄生的晶体管。 例如:一条Al引线如果跨越了两个相邻的扩散区, 那麽就会形成场开启现象,产生场开启电流。 N+ N+ Al 寄生沟道 P-Si N+ N+ SiO2 Al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

13、电路参数计算 22 三、栅源直流输入电阻三、栅源直流输入电阻 对于结构完整的热生长SiO2,厚度在1500 左右 时,电阻可达 以上。这样高的输入阻抗, 使MOS电路具有很可贵的特性: (1)当一个MOS管驱动后面的MOS电路时,由于 后面不取电流,所以静态负载能力很强。 (2)由于输入阻抗很高,使栅极漏电流很小。 在室温下,Vds为零时,栅极漏电流一般只有 左右。这样可以将信息在输入端的栅电容 上暂存一定时间,这就为MOS动态电路创造了条 件。 12 10 o A A 14 10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3 四、直流导通电阻四、直流导通电阻 漏源电

14、压Vds与漏源电流Ids的比值称为直 流导通电阻Ron,即: 1 1、非饱和区的直流导通电阻非饱和区的直流导通电阻 当Vds趋于零时, ds ds on I V R 2 1 2 2 ds tgs ds dstgs ds on V VV V VVV V R 线 tgs Von VV R ds 1 | 0线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4 2、饱和区的直流导通电阻饱和区的直流导通电阻 临界饱和点: Vds=Vgs-Vt, 即在临界饱和点的直流导通电阻为线性区 Vds=0时的直流导通电阻的两倍: 2 2 tgs ds on VV V R 饱 2 1 | tgs

15、 VVVon VV R tgsds 饱 0 |2| dstgsds VonVVVon RR 线饱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5 五、栅源击穿电压五、栅源击穿电压BVgsBVgs 对于热生长的SiO2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为 ,对于栅氧化层厚度 , 理论上允许的最大电压为: cmV 6 1085 Atox1500 VtEV ox 12075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6 六、漏源击穿电压六、漏源击穿电压BVBVdsds 晶体管出现沟道夹断后,工作在饱和区,其电流Ids不 随Vds发生变化,出现恒流现象,但此时Vds不

16、能任意 加大,否则会发生漏源击穿现象。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7 第四节第四节 CMOSCMOS电路的闸流(电路的闸流(Latch-upLatch-up)效应效应 一、闸流效应的起因一、闸流效应的起因 在CMOS芯片结构中, 存在一条由Vdd到Vss 的寄生的P+/N/P/N+ 的电流通路。 这PNPN通路包含了 三个PN结,形成了 交叉耦合的一对PNP 和NPN的双极型晶体管。 Rs Rw T2 T1 Vdd Vss 105 .0 50050 700500 KK201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8 阱内有一个纵向NPN管,阱外有一个横向NPN管, 两个晶体管的集电极各自驱动另一个管子的基 极,构成正反馈回路。 P阱中纵向NPN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约为50-几百, P阱外横向PNP管的大约为0.5-10。PNP管发射 极P+与P阱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值越大。 Rw和Rs为基极寄生电阻,阱电阻Rw的典型值为 1K-20K之间,衬底电阻Rs的典型值在500-700。 如果两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和基极寄生电 阻Rw、Rs值太大,则很容易在外部噪声的作用 下,触发闸流效应。 2021-7-1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导论第 6章:电路参数计算 29 二、闸流效应的控制二、闸流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