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8)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8)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8)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8)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学写导游词。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课件1-3) 2、(课件3)揭题:

2、(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我国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已经通过课文认识了长城,现在再跟随作者去游览颐和园。4、看颐和园简介。(课件4)二、初读课文,感受景物美。 1、(课件5)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课件6-9)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课件10)(板书:美丽、大)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

3、叫什么?(首尾呼应) 思考:读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句话点明了颐和园的特点(美丽、大),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文),是课文的(总起句)。读结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这句话也点明了颐和园的特点(美丽、大),在文中起到( 总结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总结句)。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好处是强调了颐和园景色的(美丽、大)的特点,还使全文结构完整。本文结构是(总)(分)(总)。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按游览顺序)三、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

4、语句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圈出景物名称。 讨论交流所画句子,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课件10)(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句子,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和表达方法。(课件11)小结:在这些句子中,作者抓住动词,把读者从上一处美景中,很自然地引入下一处美景,过渡连接自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采用了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两个词。 2、

5、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课件1)出示课题导入,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1、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生字词。(课件2)2、课文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课件3)课文用了不少过渡句,点明了景点的变换,使课文过度连接自然。齐读这组句子。板书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二、细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2自然段:课文开头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颐和园,感受它的美丽吧! (1)(课件4)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2)交流:你觉得长廊怎么样?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a

6、、(课件5)“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圈出写颜色的词语,引读:长廊的颜色很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还很长“一眼望不到头”。b、“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课件5)作者从颜色和长度方面,写出了长廊的美和长的特点。如果去掉表示颜色和数字的词语,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男孩试读,感受(蓝色的部分)。女生读原句。师小结:我们可以从颜色、数量等方面,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c、(课件6)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7、?(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课文拓展阅读:(课件7)长廊横槛上的图画可能画着什么?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d、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你从哪里体会到长廊的美?(“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衬托了长廊的美。) e、(课件8)“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点明了长廊在昆明湖的什么方向?(右边)请闭上眼睛想象:(师描述)游客们悠闲地在长廊上走着,抬头看可以欣赏一幅幅

8、精美的图画,向外望可以看花开花谢,走累了还可以坐下来休息,享受昆明湖上吹来的微风,顿觉神清气爽,真舒服啊!(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5)学习写法: 看,作者抓住长廊又美丽又长的特点,从整体的印象、局部的图画、两旁的花木和游玩的感受等多个角度观察,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就把景物写具体了。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6)学法指导,提出自学要求:刚才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品读文段的方法,读懂了这段话。我们还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景物的美。下面我们也用这些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课件9)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 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看见什么景物?用“”画出有关句子。 (1)抬头一看

9、,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见什么景物?(板书:佛香阁和排云殿)它们是怎样的?(学生汇报句子。)指导朗读:佛香阁很高:你看,它建在半山腰上,还三层,作者从山脚下抬头望去,感觉那是多高大的一座楼阁呀!请你读出“高”的感觉从哪个词语还能感受到它的高?(耸立)请你读出更“高”的感觉 佛香阁是八角宝塔形的,还闪闪发光,多么雄伟壮丽呀!读出雄伟壮丽的感觉排云殿也很雄伟壮丽,你看,“一排排”的,还“金碧辉煌”,还真是又大又雄伟壮丽呀!用朗读表现出来写法指导:作者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表现出建筑

10、物的高大和雄伟壮丽。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方向望。请在第4自然段中,圈出表示方向的词语。(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作者向不同的方向望去,分别看到了什么?请你和老师合作,按要求读出有关语句: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向正前面望作者向东远眺 小结: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作者从什么方面的特点来写景物? 用“”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和( ),写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用“”画出文段中的动态描写的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

11、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比较句子,感悟“滑”字的特有情味:(课件10)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a、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用“滑”字好,还是用“划”字好?为什么?b、师小结:我们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悟出了“滑”字的妙处。4、学习“昆明湖”部分(1)快速阅读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景物名称。(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 在这些景物中,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子的?请用“”画出描写十七孔桥的语句。“

12、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齐读句子。读了这句话,很容易使人想到了一个字:多。你感受到什么多?(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 小狮子多) 石柱上雕刻着许多的狮子,课文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狮子?(姿态不一)a、“一”字常用的意思有: “一”:1. 数名;2. 全,满;3. 相同。“姿态不一”的“一”字,应选哪种解释?“姿态不一”是什么意思?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什么?(千姿百态;姿势不同;姿态万千;形态各异)(反义词:千篇一律)b、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描述一下吗?c、小结:这些石狮子多美啊

13、!简直是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造型新颖、巧夺天工、 雕梁画栋 、 别出心裁 d、古代的工匠们雕刻了几千只狮子,却“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你感受到什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3) 再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5、 其实,颐和园里每一处美景,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看课件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课件12-21)6、颐和园的景物真美啊!难怪作者说(课件22)齐读课文结尾。你最喜欢颐和园里哪一处景物?请你当个小导游,带领大家去游赏一下好不好?请你先写好介绍这一处景物的导游词吧!(学生写练笔)三、总结全文,学以

14、致用。 北京颐和园,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使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们来学习游记的一些写法:(课件23)四、作业: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小练笔写完,然后给你家长当小导游,介绍颐和园的一处美景。备选:3、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佛香阁 (高、雄伟壮丽) (大、美) 排云殿 (大、金碧辉煌 ) 昆明湖:湖水( 静、绿) 游船、画舫:滑过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描写园林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教学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