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眼科基础知识_第1页
神经眼科基础知识_第2页
神经眼科基础知识_第3页
神经眼科基础知识_第4页
神经眼科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神经眼科是一门研究眼部神经性疾病的专门学科, 涉及神 经科和眼科两个领域的边缘学科。包括: 视觉传入系统 视觉传出系统 瞳孔 眼球运动及其反射、协调系统 相关的脑部疾病 目前国际神经眼科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在纵向、横向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神经眼科处于起步阶段,在眼科、神经科的专业人员 中已渐受到重视,急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本讲座目的在于对年轻的眼科医生普及神经眼科的基础知 识。 神经眼科的特点: 人脑约45% 与视觉系统有关,神经眼科包含多种神经 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牵涉神经科和眼科两个领域,需要有眼科和 神经科的两个专业的知识和训练。 多种视觉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

2、确诊和治疗,后果 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神经眼科医生的特点: 在已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和神经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对相关眼科疾病进行诊治。 神经眼科医生弥补了眼科医生对神经学不精通的缺陷, 可大大降低脑部疾病的误诊,并对相关眼科的神经性 疾病提供更准确的诊治。 视力 色觉 视野 对比敏感度 光抑制恢复试验 视觉电生理(VEP、P-ERG) 亮度对比试验 瞳孔(RAPD) 眼球位置与运动 3要素:炎症性、血管性、占位性(炎症、外伤、肿瘤) 青年人多考虑炎症性 中老年人多考虑血管性 常见病因 炎症性 感染性 自身免疫性 血管性(循环性) 外伤性 中毒性 药物性 酒精性 毒物性 肿瘤性 先天性和退化

3、性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 “一般一般”神经神经:脊髓和脑干中性质、功能一致的核团相关的神经。这 些核团在脑干和脊髓中可互为延续;支配范围广泛(或为全身)。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 一般内脏感觉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特殊”神经神经:仅见于脑干,与特殊感觉器和鳃弓衍化组织有关的核 团。 特殊内脏运动-咀嚼肌;面肌;腭、咽、喉、食管肌、心肌。 特殊内脏感觉-味觉 特殊躯体感觉-听觉、平衡觉 两种更为两种更为独特独特的的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嗅觉、视觉均不经过脑干。而后10对 脑神经和所有躯干的感觉神经均要经丘脑再上传到皮层。(12对脑神 经:嗅入端脑视入间,余下10对2、4、4) 脑干由灰质、白质和网状

4、结构构成。灰质的细胞核断续地存在于白质 之间,但仍保持着有规律的节段性排列。 灰质即神经细胞所在 脑神经核:后10对脑神经核 传入纤维的终止核(感觉核) 传出纤维的起始核(运动核); 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不相关的脑干中固有的核团,主要在上、 下行通路中起中继站的作用,或与各级脑部、脊髓有广泛的联 系(如顶盖前核、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 网状结构核:脑干网状结构中。 白质:由脊髓与间脑、大脑、小脑间的上、下行神经纤维束组成。 网状结构:纵横走行的纤维相互交织成网状,一部分神经元散在 其中或聚集成核团而形成,脑干中的网状结构比较发达。 大部分位于第四脑室底(相当 于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 上起中

5、脑上丘和第三脑室后部, 下亦达第四脑室前,长约 10mm)。以内、外关系排列, 以界沟分界。 内侧:运动性核团 外侧:感觉性核团 对照:脊髓灰质以腹背关系 排列。 前角:躯体运动 侧角:自主神经 后角:躯体浅感觉 第四脑室由中央管逐渐背移并 敞开过渡成一腔室。 性质相同的脑神经核不论位置高低均在脑干同轴层面上, 上下排列成相同的机能柱。 各机能柱由内向外排列顺序为: 一般躯体运动柱:肌节衍化的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柱:支配由腮弓演化的咀嚼肌,表情肌、咽喉 肌。 一般内脏运动柱:支配头、颈、胸腹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一般内脏感觉柱:接受心血管、脏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特殊内脏感觉柱:接受味觉的

6、初级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的初级感 觉纤维。 特殊躯体感觉柱:接受听和平衡感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脑神经核团有7种,比脊髓核团(4种)多 3种特殊功能的核团: 一般躯体运动 特殊内脏运动-疑核-咀嚼肌; 面肌;腭、咽、喉、食管肌、心肌。 一般内脏运动 一般内脏感觉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味觉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躯体感觉-核-听、平衡 觉 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是同一个核团(孤 束核),因此脑干中实际仅有6种核团 机能柱。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的上端-味 觉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的其余部分 -所有内脏的感觉。 最内侧邻近正中线,支配骨骼 肌,由上而下: 动眼神经核

7、()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 支配由鳃弓衍化而来的骨骼肌, 由上而下: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 面神经核-面肌; 疑核-腭、咽、喉、食管、心肌; 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位于一般躯体运动柱外侧, 靠近界沟,支配平滑肌、 心肌、腺体。由上而下: 动眼神经副核E-W()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位于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上端达 桥脑下部、下端到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特殊内脏感觉 一般内脏感觉 舌前2/3、软腭、会厌味觉舌神经(三叉神 经下颌支的分支)-鼓索神经-面神经(膝神经 节)孤束核上端; 舌后1/3、颈、胸、腹内脏-

8、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下神经节)-孤束核大部分 舌感觉神经分布:舌根苦、舌尖甜、舌背两 侧尝酸咸;尖体面、根舌咽、三叉舌咽管一 般。(把舌头等分成“尖、体、根”。前2/3 的特殊感觉(尖体味觉)由面神经管,后1/3 的特殊感觉(根味觉)由舌咽神经管,前2/3 的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管,后1/3的一般感觉 由舌咽神经管) 位于内脏感觉柱的腹外侧。自上 下: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位于内脏感觉柱外侧,接受听觉 和平衡觉的一级感觉纤维。包括: 前庭神经核-有前庭内侧、外侧、 下、上核。接受前庭神经(位于内 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轴突,其 树突止于前庭和半规管的囊斑及 壶腹嵴)的

9、平衡觉感觉冲动(一级 神经元),并发出五条通路纤维: 前庭脊髓束:提高伸肌张力 内侧纵束:转眼、转头的协调运 动,眼肌的前庭反射(眼球震 颤)、双眼同向水平运动。 前庭小脑束:前庭神经-前庭神 经核-小脑下脚-小脑-全身运动 协调 至脑干网状结构纤维:是导致晕 动病的解剖学基础。 至丘脑腹后核的纤维:再投射到 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平衡觉 冲动上升为意识。 蜗神经核-由蜗背、腹侧核组成, 分别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和腹外 侧。接受耳蜗神经(双极细胞轴突: 胞体位于耳蜗中心部的螺旋神经节, 其树突连接内毛细胞)的听觉感觉 冲动,为第一神经核。 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蜗神 经核-外侧丘系-下丘核-内

10、 侧膝状体-皮层听觉中枢。 顶盖前核(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交界区、上丘上 端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 上丘核:在中脑上部背侧,呈灰、白质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神经元成 层排列。是眼球垂直运动中枢。 接受来自视网膜经视束-上丘臂的视觉纤维,发出纤维止于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完成瞳孔 对光反射。 同时也接受下丘核的纤维,然后由上丘核发出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下丘核:在中脑下部背侧。是听觉通路上的重要中继站。 接受外侧丘系的纤维,发出纤维组成下丘臂到达内侧膝状体。 下丘核也发纤维到上丘核,然后由上丘核发出顶盖脊髓束,参与完成视、听反射。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至间脑尾侧平面、黑质的背内侧。新

11、鲜时呈 浅粉红色的卵圆形核团。 脑桥核:大量散布于桥脑基底部纵横纤维之间的大小不等 神经元群。是传导大脑皮质运动信号的中继站。接受同侧 大脑皮质发出的皮质脑桥纤维(额桥束、顶枕颞桥束), 发出脑桥小脑纤维,交叉-越过中线组成小脑中脚进入对 侧小脑。 上橄榄核:位于桥脑中下部,面神经的腹侧、脊髓丘脑束背侧。呈 “S”形,主要接受双侧蜗神经核(腹侧核)纤维,发出上行纤维加入 至双侧的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由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 组成。这些纤维大部分在脑桥中下部,经被盖的腹侧横行交叉到对侧, 形成斜方体(其外侧部被上行的内侧丘系纤维纵行穿过),然后在上 橄榄核的背外侧转折

12、向上,构成外侧丘系,走行于被盖腹外侧边缘部; 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加入同侧外侧丘系上行;在中脑下部进入下丘, 大部分在下丘核换元(小部分不换元穿过下丘),下丘出来的纤维组 成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耳的听觉冲动。 下橄榄核:位于延髓上部橄榄深面,呈袋口向背 侧的囊袋形,人类特别大,发出橄榄小脑纤维越 过中线至对侧延脑背外侧边缘聚集,和脊髓小脑 后束一起共同组成小脑下脚。 薄束核、楔束核:分别位于延髓下部的薄束结节 和楔束结节深面。是传递躯体、四肢深感觉(本 体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性核团。接受来自薄 束和楔束的纤维。 内侧丘系:薄、楔束核发出绕中央灰质的内弓状 纤维,在延髓腹侧中

13、线交叉(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在中线两侧转折上行称为内侧丘系。 神经节神经节: :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外集合成的结节状 构造。解剖学上是一生物组织丛集,是神经细胞体的集合。 神经节是感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所特有的。运动神经无。 神经节表面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与相应神经的外膜、束膜相 连,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网状支架。 神经节的节前纤维节前纤维:来源于脊髓和脑干。 神经节内突触突触连接连接:节前纤维与节内神经元的连接形式。 神经节的节后纤维节后纤维:由神经节细胞发出,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 神经节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种: 脊神经节(感觉性):位于椎管内刚出脊髓的脊神经后根处。 植物

14、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位于锥旁锥旁-交感链;锥前锥前-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腹腔神经 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盆丛。 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附近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器官壁内:睫状神经节;翼腭神 经节(泪腺);耳神经节(腮腺);下颌下神经节(颌下腺、舌下 腺);壁内神经节(消化道)。 属于解剖学排序:神级核从高到低-嗅入端脑视入间,余下10对2、4、4(中 脑-2:、;脑桥-4:、;延髓-4:、)。靶 器官靶组织细胞一般也是从上到下-鼻顶、眼、面、耳、舌咽、颈部。 -端脑-额叶-嗅球-纯感觉神经,是唯一不在丘脑换元的脑感觉神经。是唯一不在丘脑换元的脑感觉神经。

15、 -间脑-丘脑下部-外侧膝状体-纯感觉神经 -中脑-顶盖前(四叠体上丘水平)-纯运动神经 -中脑-顶盖前(四叠体下丘水平)-是最细且唯一在下运动神经元交叉的是最细且唯一在下运动神经元交叉的 脑运动神经脑运动神经。 -脑桥-四脑室底前-核群-混合神经。含有两种神经成分: 感觉:是最长的脑神经核(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脊束核)-支 配从头顶到颈上部的广范围感觉。 运动-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 -脑桥-脑桥中下部面神经丘深面-纯运动神经 -脑桥-脑桥下部网状结构腹外侧-混合神经 运动-面神经运动核-面部表情肌 感觉-孤束核-伴随面神经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膝神经节)。 -延髓上外侧-小脑下脚水

16、平-位、听神经-纯躯体特殊感觉神经 -混合神经-含五种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下泌涎核:延脑橄榄上部,迷走神经背核头 端附近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节前纤维舌咽神经耳神经节换元节 后纤维腮腺。 特殊内脏感觉-脑干孤束核-接受下神经节(位于颈静脉孔处)中央突纤维, 其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 一般内脏感觉-脑干孤束核-也接受下神经节中央突纤维,其周围突分布 于舌后1/3、咽、咽鼓管、鼓室等处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上神经节(位于颈静脉孔处)中枢突, 其周围突分布于耳后皮肤。 -延髓-混合神经,是行

17、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含四种纤维成分: 特殊内脏运动-起于延髓的疑核-喉返神经-支配咽、喉 的横纹肌。 一般内脏运动-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此核发出的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器官旁或壁内神经节换神经 元后,发出副交感节后纤维,分布到颈、胸、腹脏器, 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结肠左曲以下消化 管及盆腔脏器除外)。 一般内脏感觉-延髓的孤束核-接受胞体位于颈静脉孔 下方的下神经节中枢突,其周围突分布于胸、腹腔的 脏器。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胞体位于颈静脉 孔内的上神经节中枢突,其周围突分布于硬脑膜以及 耳廓和外耳道的皮肤,纤维数量最少。 -延髓-纯运动神经 副神经颅

18、根-源于疑核-入迷走神经-咽支-喉返神经-咽喉肌。 疑核:延髓橄榄上部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三叉神经脊束核和 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的轴突自上而下依次加入舌 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颅根()。 上端的神经元舌咽神经茎突咽肌; 大部分神经元迷走神经软腭、咽、喉和食管上部骨骼 肌; 下端的神经元副神经颅根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咽支、 喉返神经咽喉肌。 副神经脊髓根-源于副神经核及颈髓6以上前角外侧-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舌下神经三角深面-纯运动神经。发出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 内侧、外侧肌。 感觉传导路:均经3级神经元到皮层。神经节- 脑干神经核-间脑-皮层。 上行中都要交叉到对侧,

19、且均在第2级神经元轴突 纤维处交叉。即,在到达第3级-间脑前交叉,但 交叉层面高低、组成神经束、上行路径不一。 (浅交脊髓深交延;脊髓丘脑内丘系;三叉丘系 头面部;三元二交到间端): 躯干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脊神经节-脊髓后角-脊髓交叉- 脊髓丘脑束(痛温-侧束;粗触-前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 核-中央后回。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脊神经节-薄束核(T4及以下, 下半身)、楔束核(T5及以上,上半身)-延髓交叉-内侧丘系 -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 头颈部感觉路传导通路: 12对脑神经中有7对具 有感觉性质。其中纯感觉性有3对(、)。 混合性有4对(、)。纯运动性有

20、5对 (、)。(3/4/5) 嗅觉传导路(唯一不经丘脑的特殊感觉通路):嗅细胞-嗅球、 嗅束-前穿质嗅三角-初级嗅觉皮质(梨状皮质或梨状叶、前梨状区、 前嗅区、杏仁周区和内嗅区)-次级嗅觉皮质(包括眶额皮质、丘脑 背内侧核、下丘脑、杏仁核、海马)。嗅球与初级嗅觉皮质之间的 往返纤维联系在气味的主观识别方面起着主要作用,眶额皮质、 岛叶皮质通过丘脑背内侧核将嗅觉冲动与味觉、内脏感觉甚至视 觉和一般躯体感觉整合在一起。由于存在这些丰富的神经网络, 因此嗅刺激会引起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 视觉传导路:双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胞-视交叉-视束-下丘 脑外侧膝状体-枕叶距状裂。 头面部感觉传导路:三叉神经节-

21、三叉神经核延髓、脑桥交 叉-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中央后回。 躯体特殊感觉位听觉 听觉传导路:涡神经节-涡神经核-脑桥 交叉-外侧丘系-下丘核-下丘脑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多一级)。 位平衡觉传导路(连接广泛) :前庭神 经节- 前庭神经核(5个分支) -脑桥交叉后: 前庭脊髓束(肌张力);内侧纵束(头眼转 动);前庭小脑束(运动协调);前庭网状束 (晕动病);至丘脑腹后核-上升为意识。 一般躯体运动下行通路从上到下分2级核团 上运动神经元-皮层中枢 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神经核+脊髓前角 行程中都要交叉到对侧,一般交叉部位均在上运动神经元轴突纤维。即,在到 达下运动神经元之前交叉,

22、交叉部位在不同平面。 : 躯体部运动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交叉部位在延髓椎体交叉。 头颈部运动传导通路:皮质脑干束,12对脑神经中有9对具有运动性质,其交叉部位 均在脑神经核平面之上(是唯一特殊的,在下运动神经元纤维交叉),其中属 于非随意的自主运动神经。9对中有5对属于纯运动性(、);有4对 属于运动、感觉混合性(、);只有3对属于纯感觉性(、)。 8对随意运动性脑神经核中有6对半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纤维,即受双侧运动中枢的支配(、 、;、)。 核上性损伤(皮质及皮质核束)-不出现症状。 核下性损伤(脑神经核、脑神经)-同侧出现瘫痪症状。 8对随意运动性脑神经核中有1对半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纤

23、维,即仅受对侧运动中枢的支配 (下半部、 )。 核上瘫: 皮质及皮质核束损伤引起的瘫痪,对侧出现症状。只出现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对侧舌肌 瘫痪。 核下瘫: 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引起的瘫痪,同侧出现症状。 内脏的一般和特殊感觉两种上行传导通路走行复 杂,但终点一致孤束核,再经丘脑到皮层。 与一般躯体感觉传导通路一样,亦分3级。 头颈部内脏一般和特殊感觉传导通路:随、 脑神经走行-膝、上、下神经节-脑干孤束核-丘 脑-皮层; 颈、胸、腹、盆部内脏一般和特殊感觉传导通路:随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走行- 脊神经节- 脑干孤束核- 丘脑-皮层。 内脏一般运动下行传导通路较一般躯体运动传导 路多一级,分3级

24、核团-增加了器官旁或器官壁神 经节。边缘系统-副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核E-W()-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 睫状肌 上泌涎核-面N-翼腭N节-泪腺; 上泌涎核-面N鼔索支-舌N-下颌下N节-舌下、下颌下腺 (非眼部) 下泌涎核-舌咽N-耳N节-腮腺(非眼部) 迷走神经背核()-器官壁N节-颈、胸、腹、盆脏器 (非眼部) 特殊内脏运动下行传导通路-支配由鳃弓衍 化而来的骨骼肌,和一般躯体运动传导路 一样,分2级:皮层-脑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伴随3神经-咀嚼肌(非眼部); 面神经核-面部表情肌-眼轮匝肌、皱耸眉肌; 疑核-伴随、神经-咽、喉、颈部肌(非眼部) 副神经核-

2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非眼部) 高级中枢: 边缘系统:植物神经最高级中枢在边缘叶 (包括扣带 回、海马旁回和钩回、齿状回和海马回)和一些皮质 区域及皮质下核。 间脑的体温、摄食水、平衡中枢 脑干的生命中枢 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系统:脊髓T1L3节段灰质侧角的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系统: 脑干副交感核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迷走神经 背核。 骶副交感核 脊髓S2S4节段的中间外侧核。 交感神经的功能:面白冷汗寒毛竖,瞪眼散瞳心跳速;口干舌燥唾液粘, 大喘胃肠蠕动缓;内脏血管均收缩,横纹肌肉供血忙。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低级中枢(脊髓灰质侧角),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交感神 经节(椎旁节或椎前节

26、)。 第一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为节前纤维(白交通支,有髓鞘呈白色)的走向: 由脊髓T1L3灰质侧角的中间外侧核发出。伴躯体运动纤维一道离开脊髓,进入脊 神经前根,随之行走进入相应的第二级神经元-交感神经椎旁节(19-24个),在脊 柱两侧串联形成交感链。颈节3个;胸节10-12个;腰节3-5个;骶节2-3个;尾节1 个。 穿过椎旁节后,纤维上、下行,止于相邻几个锥旁节; 穿过椎旁节后,纤维止于脊柱前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 节;肠系膜下神经节;盆丛。 少部份纤维直达肾上腺髓质。 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为节后纤维(灰交通支,无髓鞘呈灰色)的走向 : 返回相应的脊神经并随之分布(

27、随颈脊神经分布头、颈及上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 肌。其余部位略) 襻附动脉管壁,随之分布(形成颈内、外动脉丛,并随之分布。其余部位略)。 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肾上腺) 脑干副交感神经分布: 动眼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 状肌。 上泌涎核面神经翼腭神经节泪腺。 上泌涎核面神经鼓索支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 舌下腺、下颌下腺。 下泌涎核舌咽神经耳神经节(位于卵圆孔的下方, 贴附于下颌神经内侧)腮腺。 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脏器壁内节颈、胸、腹部 脏器 骶副交感神经(盆神经):由骶2骶4副交感核发出 纤维,加入骶神经前支,出骶前孔后离开骶神经,形成盆 内脏神经,加入盆丛,主要分布结肠左曲以下部消化

28、道和 盆腔器官。 颅神经:有六对(6/12,占颅神经的一半:、 、) 一般躯体感觉上行传导通路:有3级核团:三叉神经节- 脑干三叉神经核-三叉丘系-丘脑-皮层中枢 一般躯体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仅有2级核团: 皮层- 脑干运动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双极细胞为第一级神经元(相当于脊 神经节);节细胞为第二级神经元(相当 于脊髓后角神经元);间脑丘脑下部 外侧膝状体为第三级神经元(所有感觉的 次中枢);枕叶距状裂皮层为神经中枢, (相当于顶叶中央后回)。视细胞为视觉 通路中的感觉器。 左图:视乳头炎 右图:视盘血管炎 左下图:

29、AION 中下图:水肿 右下图:视乳头肿 瘤 视交叉前病变:单 眼盲 视交叉病变:双颞 侧偏盲 视交叉临近结构: 上方:第三脑室 下方:脑垂体 两侧:颈内A 周围:海绵窦 前方:大脑前动 脉、前交通动脉、 鞍结节 视交叉后病变特征: 同侧偏盲;同侧象 限盲; 视神经病变:单眼盲 视交叉病变:双颞侧偏盲 视束及以上病变:同侧偏盲; 同侧象限盲; 黄斑回避:黄斑虽然位于颞侧 视网膜,但其纤维亦有交叉。 黄斑束在视神经和视束位于中 央,在视放射偏于外侧,投射 到枕叶的偏后方。 -核位于中脑上丘中脑定 盖部(四叠体上丘水平) 中脑导水管腹侧、内侧纵束 背侧的灰质内。 上起中脑上丘和第三脑室后 部,下达

30、第四脑室前部,长 约10mm。 由大脑脚腹侧脚间窝的动眼 神经沟出脑。 功能: 上、内、下直肌,下斜肌;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小脑幕切迹疝:由于位于 幕平面之上,与大脑脚一样 会受压麻痹。 同侧瞳孔:最初动眼神经 受到刺激,一过性的缩小, 进而逐渐散大,对光反应 迟钝; 对侧面、躯体轻度偏瘫或 肌张力增高。 -核位于中脑下丘水平 中脑顶盖部(四叠体下丘水平), 中脑水管腹侧、动眼神经核下方。 绕中脑导水管外侧后行至脑干背 面,于下丘下方-前髓帆(四脑室 顶)交叉至对侧后穿出,然后绕 大脑脚外侧前行。 是所有运动神经中的特殊一支: 唯一交叉在下运动神经元之后。 -脑桥;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 经

31、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脑顶叶中 央后回。 为混合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神经, 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 两种纤维。整个面部感觉和咀嚼肌 收缩。 -核位于 脑桥中下 部面神经 丘深面 其纤维向 腹侧走行, 于桥延沟 出脑干。 所有的反射通路均为不通过大脑皮层的 上下行传导通路!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位觉中继站) 上丘臂(连间脑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连间脑内侧膝状体) 视束视束上丘核上丘核上丘臂上丘臂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顶盖背侧交叉顶盖背侧交叉 颈髓节段颈髓节段中间中间 带和前角内侧带和前角内侧 部部- -完成视听防完成视听防 御反射。御反射。 外侧丘系外侧丘系 下丘核

32、下丘核下丘臂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视、听觉反射径路视、听觉反射径路 皮质性中枢:不详; 皮质下中枢:中脑顶盖的上丘。 上丘的上半司眼球上转, 上丘的下半司眼球下转。 上丘病变时,可引起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上丘上半损害时,则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称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也称四叠体综合征。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 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时,可出现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称动眼危象。见于脑炎后帕金 森综合征或服用酚噻嗪类药物引起。 吩噻嗪的衍生物,具有硫氮杂蒽母核,按侧链结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脂肪族(例如氯丙嗪, chlorpromazine);哌啶类(如甲硫达嗪);哌嗪

33、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抗精神病 药物。 胃复安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 儿童和年轻人),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可出现肌震颤、头向后倾、斜颈、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发 音困难、共济失调等。可用苯海索等抗胆碱药治疗。 上丘下半损害时,可引起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 皮质性中枢:额叶8区; 皮质下中枢: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PPRF) 网状结构:灰白质交织的区域。即在脑干内,除了一些界限清楚、功能明确的神经核团 称为“XX核”和“XX纤维束”外,尚有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散布着许 多分布不均、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树突联系广泛、多突触联系和长距离投射并存的神 经元胞体-网状神经核,称为中间神经元。 水平侧视中枢:是PPRF内中间神经元相对集中的部位(未形成明显的核团)。对侧皮质脑 干束的冲动传至同侧(或患侧)PPRF的神经元,该神经元再与同侧外展神经核联系,并再 次交叉到对侧内侧纵束上行,与对侧动眼神经核联系。 内侧纵束: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眼肌的前庭反射(眼球震颤)、双眼同 向水平运动。 水平侧视投射径路:水平侧视中枢与外展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