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6课(登泰山记)说课教案_第1页
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6课(登泰山记)说课教案_第2页
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6课(登泰山记)说课教案_第3页
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6课(登泰山记)说课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初一下鲁教版第26课(登泰山记)说课教案【说课】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本文表达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

2、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表达了姚鼐散文的风格。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主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泰山夕照”),从而学习借鉴大家的大手笔,感悟作者的大情怀。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以第三段写景为重点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及审美感受能力。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经典,通过讨论获得写作借鉴和人生感悟。再补充同题材内容比较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教学中采用鉴赏法、讨论法,拟

3、定用一课时完成。【目标要求】1. 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2.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重难点】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教学环节】一、导入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

4、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二、学生朗读全文。三、教师总体分析本文构思。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摹了四幅气韵俱佳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泰山地势图雪后登山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物图四、重点欣赏文中第三段“泰山日出”片断1. 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相应的景物,填出黑板上的表格。【教师板书】时间景物特征描写角度艺术手法及效果五鼓寒风呼啸积雪击面云雾弥漫近/动景侧面烘托为日出蓄势稍见山白若樗蒱云一线异色远/静景烘托蓄势须臾云雾幻成五采远/动景烘

5、托蓄势日上日正赤刀丹红光下承之远/动景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回视绛皓驳色山皆若偻远/静景色彩/情态侧面烘托拓展意境2. 问题讨论1)本段重点是写日出,可作者没有直接入题,又是怎么写的?(见上表分析)2)作者已完成日出描写,为什么还要写“回视”这一句?(见上表分析)3)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或人生感悟?(开放性)提示:从写作角度看:a、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b、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c、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d、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从人生感悟角度看: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6、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b、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d、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3. 拓展阅读(教师补充资料,学生比较两文描写日出的异同)秋未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

7、射。云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清孔贞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提示:相同点: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点: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中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4. 学习借鉴大家写景手法,进行口头作文表达训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所观察到的日出景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100字。(开放性表达)学生构思35分钟,请同学表达,师生共评价。五、利用刚才的鉴赏方法自己去欣赏“泰山夕照”图,并用诗歌形式改写之。教师示范:苍山耸翠/白雪皑皑/映照天南/鸟瞰山麓/汶水西流/徂徕横卧/雾萦山腰/飘若仙带/残阳普照/江山如画。六、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泰山奇景奇观,尤其是写泰山日出一节尤为精彩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