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2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3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乐园。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头都压坏了。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1.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2.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

2、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报酬。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是_。第二件是_。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3、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期待B.期望C.一起D.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理睬B.顾虑C.回头看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待人有礼貌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4. 阅读理解。司马光幼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5、。(1)即了其大旨_ (2)自是手不释书, _(3)众皆弃去 _ (4)光持石击瓮破之 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_(2)水迸,儿得活。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凛然如成人”中“如”是“如果”的意思。B.司马光小时候非常喜欢左氏春秋。C.“破瓮救友”一事发生在司马光七岁时。4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_5.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hng cng)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s)为汝多知乎!”注释:盂:古代的圆口器皿。汤:热水。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2照样子写词语。例:大如车盖 泪如泉涌 _ _ _3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两小儿辩日 有口才( ) 辩论(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失去( )4用“_”画出文中的反问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其故。 _(2)孔子不能决也。 _(3)孰为汝多知乎! _6.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7、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注释)大抵:大概。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云:说。见:同“现”。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几案(_)不可倒一字(_)牵强暗记(_)2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_(2)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_(3)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_3短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先_,在此基础上进行_,这样才能有所得。4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_5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_”画出来。6多读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归纳出两点。_7. 课外文言文阅读。酒以成礼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题目为编者自拟。钟毓(y):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会:钟会,字士季。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

9、法家。既而:一会儿,不久。何以:即“以何”,为什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寝:_(2)因:_(3)时:_2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_8.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10、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诲人不倦(_)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下流:_ 厌:_耻:_知:_ 识: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9. 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

11、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愠:恼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罔:迷惑。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善:好的,优点。1论语是一部记录_言行的书。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同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_10. 文言文阅读。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

12、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疾:病,身体不舒服。暇(xi):空闲。辄(zh);总是,就。及:等,等到。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 )A.正确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 )A.代词,指丁生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1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1)其子曰其:_(2)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3)暮而果大亡其财

13、亡:_(4)而疑邻人之父之:_2翻译文言句子。(1)天雨墙坏。_(2)其家甚智其子。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回答。(1)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2)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4假如你是这位邻居,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跟这位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_5请你续写100字左右的结尾说明这个人怀疑邻居的错误。_12. 阅读学弈一文,回答下列各题。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弈:下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

14、弈秋。鸿鹄:天鹅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B惟弈秋之为听:只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_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13. 课外阅读。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抒情的诗句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_14.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ssh)之子九岁,甚(shnshng)聪惠。孔君平诣(zhy)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iwi)设果,果

15、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qng)。”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解释文中语句。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_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15.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