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_第1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_第2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_第3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_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_2.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1补全古诗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3.

2、 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4. 课内阅读。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_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_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

3、。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5.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把诗句补充完整。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史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表面上看,诗歌的第一句“胜日”指_,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_;“寻芳”,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_。4提到朱嘉,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6. 古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4、,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的_。2解释词语。别枝:_。见:_。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7.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

5、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_8. 课内阅读。_,花木成畦手自栽。_,两山排闼送青来。1补充诗句。2“畦”指_,“排闼”指_。3这首诗中体现对仗的一句是_,_。9. 读一读,选一选。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6、D.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A.孤村落日残霞B.轻烟老树寒鸦C.一点飞鸿影下D.白草红叶黄花10.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1)“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意思是(2)这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云、”四字,写岀了夏日暴雨骤至又雨过天晴的特殊景象。(3)诗的前两句巧用比喻,“”“”描绘云和雨的特点;“”和“”又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后两句中

7、一个“”字突出天色由骤雨到晴朗的转变之快。11. 按要求做。望洞庭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_12. 古诗阅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_)(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

8、暖。(_)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抒情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_13. 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春 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_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_14. 阅读理解。竹石郑燮(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 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

9、之一。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15. 朗读清平乐,完成练习。春归何处?_。_,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_。_,因风飞过蔷薇。1把诗词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词人、书法家_。“清平乐”是_名。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5“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6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