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春 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_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

2、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3. 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2下面关

3、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4. 朗读清平乐,完成练习。春归何处?_。_,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_。_,因风飞过蔷薇。1把诗词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词人、书法家_。“清平乐”是_名。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

4、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5“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6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7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来日:来的

5、时候。绮(q)窗:雕刻花纹的窗户。著(zhu)花未:开花没有?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_的情感。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3本诗中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6.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凭:_。传语:_。_。2这首诗写诗人在_(地点),遇到了_(谁),请他向家人_(干什么)。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A.清幽明静B.和谐温馨C.静谧悲凉D.热闹祥和2下列对诗歌赏

7、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8. 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_(朝代)诗人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和不变的“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的思想感情。9. 古诗赏析。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

8、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10. 诗歌赏析。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的美丽景色。11. 古诗鉴赏。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_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_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_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9、_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_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_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_12. 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13. 诗歌阅读。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卢梅坡:宋代诗人。降:服输。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1从“差、欠、逊、少”四字

10、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_。2以议论入诗是宋人的一大创举,宋诗中有很多含有哲理的诗句。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14. 对比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新:(_) 柳叶格外清新 新种的柳树故人:(_) 故乡的人 老朋友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从“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从“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15.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醉书:喝醉酒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