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遗传与 环境哪个更重要? 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 谈谈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 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Nature or nurture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 Questions: 教育万能吗?教育万能吗? 早期教育是否越早越好?早期教育是否越早越好? 应对发展,个体是被动的吗?应对发展,个体是被动的吗? (一)单因素论(一)单因素论(20世纪初)世纪初) n1. 1. 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
2、、霍尔高尔顿、霍尔 n2. 2.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华生华生 高尔顿高尔顿 “个体的能力乃由其生理遗传决定,其作用个体的能力乃由其生理遗传决定,其作用 与遗传决定个体的身体器官及机能相似与遗传决定个体的身体器官及机能相似” 遗传的天才,遗传的天才,1869 家谱研究家谱研究 “ “优生学之父优生学之父” 启示?启示? 霍尔霍尔 受冯特影响,创办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受冯特影响,创办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之父”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华生华生 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 “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 以采用特殊的方法
3、任意加以改变,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 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 们成为乞丐、盗贼。们成为乞丐、盗贼。” 恐惧训练恐惧训练 (二)二因素论(二)二因素论(20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n强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构成比例强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构成比例 n斯腾:斯腾:“遗传和环境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遗传和环境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 n又称又称“合金论合金论” (三)成熟势力说(三)成熟势力说 n格塞尔格塞尔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 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成熟的 条件,学习本身并不
4、能推动发展” 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启示?启示? 早期教育越早越好?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局限性局限性 机械的共同决定论,以折衷的路线回 避问题,并未深入阐明遗传与环境二 者对个体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 (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 n1. 1.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 先天愚、苯丙酮尿症;先天愚、苯丙酮尿症; 选择性交配研究 (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 n1. 1.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 先天愚、苯丙酮尿症;先天愚、苯丙酮尿症; n2
5、. 2. 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现实性现实性 现实性的例证现实性的例证 n1. 狼孩狼孩 卡玛拉卡玛拉 & 阿玛拉;阿玛拉; 启示?启示? 现实性的例证现实性的例证 2. 巴登大公国王子的生存报告巴登大公国王子的生存报告 启示?启示? 即使先天遗传再优越(王子血统),但环境和教育的即使先天遗传再优越(王子血统),但环境和教育的 匮乏,导致其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甚至不如一匮乏,导致其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甚至不如一 般的普通人群)般的普通人群) 环境和教育甚至能促进大脑的发育环境和教育甚至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n3. “沙袋育儿沙袋育儿”研究研究 n组别
6、组别 智商得分智商得分 沙袋组儿童沙袋组儿童 77 非沙袋组儿童非沙袋组儿童 80 n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 理发展现实水平的决理发展现实水平的决 定作用定作用 遗传所提供的物质前遗传所提供的物质前 提是否也较差提是否也较差? 现实性的例证现实性的例证 (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 n1. 1. 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 先天愚、苯丙酮尿症;先天愚、苯丙酮尿症; n2. 2. 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现实性现实性 主导性:导向、方向性主导性:
7、导向、方向性 n3. 3. 主体性对发展起重要作用主体性对发展起重要作用 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 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 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 应,还会主动行动 三、连续性和间断性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 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 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 华生的环境 决定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 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
8、 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 每个阶段承前启后。弗洛伊德、埃里克 森、皮亚杰等人的理论。 (三)当前的观点 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 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 些种类的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 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学说 (一)基本观点 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 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 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 要)。 人格理论与发展观: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 成 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升华、投射、退行等 (二)心理性欲
9、发展阶段说 1. 口唇期(01岁) 2. 肛门期(13岁) 3. 性器期(35岁) 4. 潜伏期(512岁) 5. 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1. 口唇期(01岁) 活动以口腔为主,经由吮吸、吞咽、咀爵 等活动,以获得基本需欲的满足。 婴儿口腔的活动如不受限制,长大倾向开 放、慷慨与乐观。 如口欲受挫折,长大可能偏向悲观、依赖 、退缩。 口欲综合型性格:从事大量的口唇活动或 者与口唇活动有象征联系的活动,如沉溺 于吃喝、抽烟、接吻,或者嗜好收集,当 一个好听众(吸收知识)等。 口欲施虐狂性格:嗜好嚼咬及相关的象征 性活动,如贪吃、挖苦、嫉妒等。 2. 肛门期 (13岁) 力比多的区位在肛门。
10、 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而得到快感 的经验。 父母如对儿童的训练过于严格,将导致其性格 冷酷、刚愎、生活杂乱。如肛门性格:整洁、 吝啬、固执。 如顺其自然,则人格获得良好发展。有独立能 力的性格,表现为自我决定行动,无过分的羞 耻感,心理矛盾较少,容易合作等 。 3. 性器期 (35岁) 力比多的区位在生殖器。 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 形成性别角色,超我出现(压抑情结)。 个性发展问题:女性往往由于嫉妒和自卑, 想进行补偿,扮演女强人角色,超越男人。 4. 潜伏期(512岁) 性的发展几乎停滞,相当平静。男孩和女孩 子彼此没有兴趣。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取代如 探索自然、文艺体育等,性欲对象为
11、年龄相 仿的同性别者(同性恋?)。 5. 生殖期 (11或13岁以后) 性器官的成熟带来性冲动的再次萌发,对 异性感兴趣,异性恋稳定下来。儿童重新 表现出强烈的性欲。 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建 立自己的生活,寻找同龄伙伴建立长期性 关系。 (三)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简评 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 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 。 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 轻无意识的倾向。 本能决定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有谬误,同时 将人看得过分消极 。 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
12、物性,埃里克森既考虑 生物学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 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要经历八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持续人的一 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 由个体的生物成熟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 冲突产生的。 每个任务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端点, 个体的发 展水平就处于两个端点之间,健康人格倾向于 积极的那一端。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3)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4)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青少年期
13、(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 恶感; 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l此一阶段,如果婴儿能够得到温暖、抚摸、 爱和生理的关怀,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对他 人的信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婴儿 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父母的冷漠或感情上的 拒绝,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当然 这种信任或怀疑要到成年才明显表现出来。 自主对羞耻感和疑虑 l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爬行,产生触摸、探 索和自己动手的愿望,表现出自控能力的增
14、强,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可以培 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但如果对孩子尝试过程 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比如摔跤、尿床等, 表现出嘲笑,或者一切包办代替,对孩子过 度保护,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 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主动感对内疚感 l在这一年龄段,儿童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 通过让孩子自由地做游戏、提问、运用想象 和选择活动,父母可以强化儿童的主动性。 如果父母总是严厉地批评儿童,不让他们玩 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孩子会认为积极主 动参与活动是错误的,从而产生内疚感。 勤奋感对自卑感 l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 的技能。如果儿童在制作、绘画、做饭、阅 读和学习中因为自己富有
15、成效的活动得到赞 扬,他们会形成勤奋的倾向。如果儿童的努 力被训斥为添乱、幼稚和胡搞,他们会形成 自卑的倾向。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l 个体在这一时期主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 青少年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学生、子女、朋友、 恋人等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形成统一 的自我,即同一性。如果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 同,青少年会陷入同一性混乱的痛苦中。 l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 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 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它既包括 自我认识,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 亲密对孤独 l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进入亲密的恋爱和正式 建立婚姻,开始真正承担社会
16、义务。个体感 到自己在生活上有亲近他人的需要。如果个 体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陷入深深的 孤独中。 繁殖对停滞 l此一阶段,个体保持平衡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指导下一代的兴趣。繁殖不仅指生育和照料 孩子,而且指在工作中创造事物和思想。发 展的任务是要形成创造力感,避免自我关注 和停滞不前。 自我完善感对失望 l这是一个反省的时期。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 责的人会有一种完美感,自尊自重,这样他 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 憾看以前的生活,老年人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简评 强调社会影响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抛弃性本能中心 仍
17、带有本能论色彩,每一阶段的社会要求与 自我的冲突是否具有普遍性,各个阶段间的 关系是否明确确定? 第三节 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 作研究的对象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 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 (response)的联结。(S-R)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 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1.否认遗传。华生否认遗传的原因 行为取决于刺激,而刺激是客观的不是遗传
18、的 生理的遗传并不引起机能的遗传 华生理论以控制为目的,而遗传是不可控的 2.夸大环境和教育 教育万能 学习理论:用外部刺激塑造行为S-R 3.儿童情绪发展研究 简评: 华生的理论主张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 研究,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 应当值得肯定的;但他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 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 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 完全错误的。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更 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强调及时强化 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区别与共同点?)
19、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创设儿童发展的 适宜环境 儿童行为的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机器教学原则:小步子呈现、及时反馈、学生主动参 加 简评: 现代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辅助机 ,新行为方法等,都受到了强化控制理论和 实践的影响;但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 所塑造的操作行为(强化物和惩罚物),而 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同 时,与华生一样,斯金纳否定意识,否定儿 童发展的主动性等,这些都受到了严厉的批 评。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指出:“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 进行学习,如果没有人教给孩子怎样游泳, 没人教青少年怎样开车,如果学医
20、的学生只 能凭借从成功和失败的后果掌握必需技能来 做手术,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会很小。” 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 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 或听说别人怎样行为来学习。 例如:不能通过强化训练飞行员的驾驶行为 ,如果对孩子每个正确发音都强化那么孩子 不能学会说话。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 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通过学习者的实际行动,同 时接受直接反馈而完成的学习。 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不必亲自去做出 行为,也不用直接接受行为带来的强化。例 子:拾金不昧的观察学习。 强调个人、行为、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强化可以
21、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 和自我强化(理解、区分) 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 强化。 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 ,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 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控制发生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 己的行为,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肯定,凡 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受到自我批评。(内化了成 人的标准变成了自己的标准)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攻击行为 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条件作用 性别角色获得 模仿性别角色行为,受到强化;同时也观察学习 他人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后果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靠训练和强制命令
22、效果不好,只有在 观察学习中才有好效果 简评: 相当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揭示了 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 值的。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本上是行 为主义的,他虽然似乎也重视认知因素,但 并没有对认知因素作充分的探讨,更缺乏必 要的实验依据,他偏重的是人的行为的研究 ,在行为研究中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地 位,而只是一般化地对认知机理作些简单的 论述,因而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 认为思维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核心,研究思 维过程以及反映思维过程的行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一)心理发展的本质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 的真正原
23、因 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 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是 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及在相互作用中 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适应:儿童对环境中新信息的调整,即儿童 如何根据已知的信息应对和管理新信息。 平衡:在认知成分之间取得稳定的平衡。 组织:将知识整合进系统的过程,儿童形成 日益复杂的认知结构的倾向,通过整合越来 越多的精确的现实知识,形成知识系统或思 维方式 图式:儿童在不同情境组织行为的方式,是 动作的结构和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环境 中由于不同重复而得到概括或迁移。随年龄 增长,图式越来越复杂。 (二)心理发展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2.同化和顺应 同化
24、:改变外界刺激以适应自身,把 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 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以适应客观的 变化。 二者相辅相成: 只有同化,就没有积极的发展;只有 顺应,则永远处于难以适应环境的不 稳定状态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1.成熟 2.物理因素 3.社会环境 4.平衡 (四)认知发展的阶段 1.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而由于各种 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有其阶段性; 2.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阶段可以提前 或推迟,但先后次序不变,且有一定交叉; 3.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条件; 4.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动作图式经过不断
25、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 上不同的心理结构,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 阶段。 5.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岁)岁) 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认识世界、适应 环境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 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 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该物体是存在的。儿童大约在 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 (2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6 6、岁)、岁)
26、泛灵论泛灵论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 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可逆 未掌握守恒:未掌握守恒: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 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 左图是一只猫,右图给猫戴上了狗的面具,3岁儿童 会认为戴了面具的猫变成了狗。 (3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 6、1111、岁)、岁) 具有两个显著特点: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具有两个显著特点: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 性。性。 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 现的标志。儿童能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变化并进行前后 比较,思考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年龄一般在6岁,接着 是物质守恒和长度
27、守恒,在岁之间出现,面积和 重量守恒在9岁左右,而体积守恒一般要到11-12 岁以后。 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想一想 ? 一个男子刮了胡子,戴上假发,化妆,穿裙 子,开始做饭和缝纫。对此,3岁儿童会怎么 想?为什么?7岁儿童的理解与前运算阶段儿 童的思维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4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1、4 4、1515岁)岁)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 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假设和逻 辑推理。 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的形 式运算阶段。
28、 儿童对假设命题的反应的实验 一组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9岁);另一组 是进入或即将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12 岁),给他们的问题是:假如给你第三只眼 睛,你会选择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把它画 出来,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做? 所有9岁的儿童都把第三只眼睛放在了两眼中间的 前额部位,看上去儿童好像是依据“所有人的眼睛在 脸部中间的某处”这样的具体经验来完成这项任务的。 而且认为这种想法很愚蠢,因为没人会长第三只眼 睛。 12岁儿童做出更为多样的反应,这些反应并不依赖 于他们以前见过的事物形象,而且他们能考虑到这 种假设情境的有利之处,并用很具想象力的理由来 解释第三只眼睛所放的独特位置。如把第三只
29、眼睛 画在一束头发的顶部,画在手掌心,画在嘴里等。 认为这项任务很有趣,并要求老师多布置此类美术 作业。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与感知动作思维和前运算思维相对应。道德认知不守 恒,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学前儿童对规则极少 关注或缺乏意识。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4、 5岁8、9岁) 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动机来判断好坏,刻板地尊重权 威。 到5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对规则的较多的注意和尊重。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简评 贡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详尽地描述和解释了儿童 思维的发展过程,成为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理 论之一。当前发展方面与认知因素有关的研究以及 很多认知心理研究机构的创立主要归因于皮亚杰的 影响。 皮亚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突出并回答了一些重 要问题,他富有挑战性的理论激起了同行们做出大 量研究和创立新理论的兴趣。正是由于皮亚杰的杰 出贡献,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简评 批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私立学校劳动合同样本
- 园区业态协议书
- 客运联营协议合同范本
- 医疗过错赔偿协议书
- 2025物流企业仓储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市场潜力评估报告
- 2025年个人土地转让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合同书封面模板
- 2025年低空经济保险市场风险管理与无人机保险产品定价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空中监测」无人机环境监测解决方案报告
- 2025年中心血站护理岗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烟气自动监测培训课件
- 基于硫化氢法1.5万吨年产量的二甲基亚砜生产工艺设计【论文】
- 英语·第五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Unit3 Sales and Promotion
- 2025至2030年中国果胶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市场调研表-健康行业
- 2025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估验收标准指南
- 盆腔肿瘤超声诊断
- 秋天的果实教学课件
- GB/T 21931.2-2025镍铁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红外线吸收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