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人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人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人教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人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古诗,再做习题。泊船瓜洲_,_。_,_。(1)默写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文学家_,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_之情。(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 间:_ 绿:_ 还:_(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A.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B.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_2. 课内古诗练习。_夜绩麻,_。_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将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字词。(1)绩麻:_(2)供:_3诗中的人物在干什么?用“”选出。

2、A耘田( )B绩麻( )C在树下休息( )D学种瓜( )4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用“”选出。A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繁忙生活。( )B孩童学习种瓜的情景。( )C大人忙忙碌碌种地,小孩玩耍的场面。( )5古诗后两句体现出了儿童的_、_。6“村庄儿女各当家”指什么?()A.家里的儿子或女儿当家做主。B.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当家做主。C.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里的活。7诗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A.对孩童的讨厌之情。B.对家乡的热爱之情。C.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_(2) 请写出一首

3、有关于送别情景的古诗。_4. 阅读下面小诗,完成练习。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1这首诗选自诗集繁星,作者是_,表达的主题是_。2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_,_”一句与本诗表达的思想很接近。5. 对比阅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僵卧:躺卧不起。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戍轮台:戍守边疆。夜阑:夜深。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诗,诗中诗人的遗憾

4、是“_”;诗人的嘱咐是“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_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孤寂、窘迫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_6. 课内阅读。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5、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诗中描写了景物有_。2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_。3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的意志和豪情。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_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

6、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6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8. 古诗对比阅读。山中秋风引(唐)王维(唐)刘禹锡荆溪白石出,何处秋风至?天寒红叶稀。萧萧送雁群。山路元无雨,朝来入庭树,空翠湿人衣。孤客最先闻。1第一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第二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谁?)的诗山行中的。第二首诗中“萧萧”指的是,叶绍翁写的中一句也有“萧萧”这个词。3(1)第一首古诗描绘由_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_所组成

7、的山中深秋初冬时节的景色,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2)第二首诗这首诗表面写_,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9.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_)(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_)2诗中的“河”指_,“岳”指_。“三万里”言河之_,“五千仞”言岳之_。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3本诗与陆游的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的同情,对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的不满。10.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8、草。醉里吴音相掘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几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录莲蓬。1这首词描写了_。2词中写到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宋杨万里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1这四句诗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第一句 牛第二句 人第三句 路第四句 山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由两个对偶句组成B.这首诗描写了秋季农村丰收的景象C.诗中的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表现的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3由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_12. 课内阅

9、读。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是时期(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的思想感情。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元:_但:_无:_乃:_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作者的嘱咐是:_。13. 类文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作用是( )A.给出了一个

10、非常具体的时间。B.渲染了秋天凉快的感觉。C.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 )A.统一国家的大业。B.天下正在发生的大事。C.国家的战事。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A.哀叹年华老去的悲凉心情。B.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C.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在的失落。4这两首词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A.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婉约的,后者是豪放的。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豪放的,后者是婉约的。C.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风格,只是后者稍微婉约一点。5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1、 ( )A.第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B.第一首词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C.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14. 品读古诗,完成练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_)(_)3这首诗后两句的诗意是_15. 课内阅读。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诗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晴朗的日子。_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