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_第1页
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_第2页
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_第3页
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_第4页
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七原产地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考证三七原产地。方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比较三七原产地考证所引文献。结果认为三七原产于广西,常用名为田七。结论三七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在广西恢复、发展三七生产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三七;原产地;考证 Abstract:ObjectiveTheoriginareasofPanaxnotoginsengwasresearchedinthisarticle.MethodsTostudymanyhistoricaldocumentdata,andcomparethedocumentsrecommendedbythepaperof”Textualresearcho

2、ntheoriginareasofPanaxnotoginseng”.ResultsGuangxiistheoriginareaofPanaxnotoginsengwhichwasnamedTianqicommonly.ConclusionPanaxnotoginsengisahighlyvaluedandimportantChinesemedicinalherb,andregaininganddevelopingthecultivationhasbroadprospectsinGuangxi. Keywords:Panaxnotoginseng,Originareg,Textual 王朝梁等

3、1于中药材2000,23(增刊)发表三七原产地考证一文,其结论是:“云南文山州不仅是三七的主产地,也是三七的原产地。”其主要文献依据有:陈守仁著的三七栽培研究法;云南农业厅编云南三七;1757年开化府志;文山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王淑琴等著的中国三七,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董弗光等著的云南三七,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以上文献年代较久远者为1757年开化府志,其余皆为近年地方性文献。 开化府志载:“开化三七,在市出售,畅销全国”。开化为云南文山的旧称,1757年为清朝乾隆二十二年。而于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即李时珍(15181593)逝世后3年问世的本草纲目已明确

4、记载三七“生广西南丹禇州番峒深山中”2,早于开化府志160多年。清朝浙江钱塘赵学敏于公元1765年即乾隆三十年刊行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识药辨微云:人参三七,外皮青黄,内肉青黑色,名铜皮铁骨。以种坚重,味甘中带苦,出右江土司,最为上品。”“又近时人参三七中,有名佛手山漆者,形长,俨如佛手,上有指。出广西,药客贩至,其价在圆山漆之上。”“按:人参三七,出右江土司边境,形如荸荠,尖圆不等,色青黄,有皮,味甘苦,绝类人参故名。彼土人带入中国。”3文中右江在广西境内。清朝浙江海盐人吴仪洛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成书的本草从新载:“三七:从广西山洞来者,略似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颇似人

5、参。”4以上3种本草均未提及云南产三七。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河南固始人吴其濬(17891846),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状元,曾任翰林编修,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两湖、云、贵、闽、晋等省巡抚或总督等职。吴氏对植物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在各地任职期间,十分留意于草本,借四处巡行之机,实施考察植物,收集了大量的植物资料,并亲自绘图,编为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植物名实图考卷八,山草类三七项下载:“滇志:土富州产三七,其地近粤西,应是一类。”此为中药史上较早记载云南产三七的文献,“其地近粤西,应是一类”,粤西即广西,说明广西早已产三七,云南土富州近广西,所产三七应是一类。吴氏又云:

6、“余闻田州至多,採以煨肉,盖皆种生,非野卉也。”5吴氏曾任云南巡抚,未到过广西,说明广西田州家种三七至少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已闻名于世。又据1956年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6载:“三七产广西田州为正地道,近日云南多种亦可用。”又引中国现代名医曹炳章(18781956)补订的增刊伪药条辨:“按三七原产广西镇安府,在明季镇棣田阳,所产之三七,均贡田州,故名田州三七,销行甚广,亦广西出品之大宗地。”7 以上文献,无可争辩地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广西三七较1757年开化府志记载云南三七要早160多年。从明朝本草纲目记载三七经清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350多年间,以广西田州三七(通称田七)闻名并畅销海内

7、外,而云南三七尚未名于世。王朝梁等三七原产地考证一文,避开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从新植物名实图考等本草学重要著作,仅从云南地方志和近年地方性文献为考证依据而作出“云南文山州不仅是三七的主产地,也是三七的原产地”的结论是不足为凭的。即使按地方志记载,也是广西较云南为早。广西通志(公元1683年,较1757年开化府志早74年)载:“三七南丹田州出,而田州为妙。8”镇安府志(1756年)载:“三七小镇安土司出。”9(今广西靖西县南坡乡及安德乡一带)。曾任镇安知府的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赵翼(17271814),在其所著簷曝杂记(1766)一书中,对广西野生三七的生境及变为家种的时间、地点、方

8、法等作了记述:“皆生大箐(按:指树木丛生的山谷)中不见天日之处,所有人采其子,种于天宝(今广西德保县)之陇茼、暮茼,以树蔽之,不使见天日。”10可见,三七的原产地应是广西的田州11,12(包括今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地)。而非云南文山州,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三百多年间,也以广西田州为主产地。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文山三七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以后来者居上,逐渐取代广西田州三七而成为我国三七的主产地。据上海市药材资料汇编(1958)载: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开化)”,故有“开化三七”之称。其附近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广南、富宁均有产。广西田阳(田州)本为原产地,后因土壤不佳,

9、移植镇安、靖西,但产量不及云南大。”13又据陈中坚14等三七种植业现状调查(2002年):“2000年三七普查结果显示,云南文山州三七占地面积3582.386ha当年文山州共采挖三七1192.266ha,产量135.8万kg。”“广西三七历史上主要集中在靖西、那坡、德保三县,1988年三七大跌价以前有较大规模的种植,面积达1266.666ha,干三七产量达20万kg左右。从1990年以后没有发展,据靖西县药材公司介绍,目前广西的三七面积不足6.666ha。从2000年调查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七种植面积已经很少,那坡、德保两县已无三七种植,仅靖西还有少量,分布于荣劳和三合乡,最多的是三合乡,占

10、地面积也不超过3.333ha,而且仅存67m21年三七种苗地。可以预测再过35年到广西找三七,将会十分困难”。在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七十多年间(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广西田七(田州三七)从享有盛誉350多年的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到1990年以来已跌到衰亡的边缘;而云南文山州三七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仍未名于世,至今已一跃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三七主产地。这一巨大反差应引起广西有关部门和人士深思。 三七是我国特产名贵中药材,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传统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15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有扩张冠脉流量,抗急性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氧化,抗衰老,抑制

11、血小板功能和促进纤溶等作用16,对医疗保健有广阔开发前景。广西田七更是有400多年栽培、利用历史,曾经享誉中外的驰名品牌,是我国中医药的宝贵遗产,应当传承发扬。如果任其衰亡,将是难以弥补的历史性过失。因此,应该调查研究广西田七生产萎缩的原因,以科学发展观制定振兴广西田七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使广西田七这一传统品牌得以恢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梁,崔秀明,朱艳三七原产地考证J.中药材,2000,23(增刊):212.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67. 3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5. 4清吴仪洛.本草从新

1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 5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上册,卷一至卷十九M.北京:世界书局,1974:200. 6前世界书局.中国药学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8. 7田代华.实用中药大辞典,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 8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通志,第5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2863,2879. 9清羊复礼修,梁年纂.广西省镇安府志M.南宁:成文出版社:256. 10清赵翼.簷曝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49. 11广西百科全书编籑委员会.广西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696. 12徐冬英.田七古代的产地及集散地J.中药材,1997,20(12):637. 13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药材公司.药材资料汇编,下册M.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76. 14陈中坚,曾江,王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