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变送器和转换器变送器和转换器 第二章第二章 变送器和转换器变送器和转换器 第一节第一节 变送器的构成变送器的构成 第二节第二节 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 第三节第三节 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 第四节第四节 电电/ /气转换器气转换器 变送器的构成变送器的构成 构成原理构成原理 测量部分 C 放大器 K 反馈部分 F 调零、零点迁移 Zi Zf Z0 yx y x ymax xmaxxmin ymin 0 变送器的构成原理和输入输出特性 0 () 1 K yCxz KF 0 1 ()yCxz F 1K F 量程调整、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量程调整、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 量程调整量程调整相当于改
2、变变相当于改变变 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 斜率,也就是改变变送斜率,也就是改变变送 器输出信号器输出信号y与输入信号与输入信号 x之间的比例系数。之间的比例系数。 量程调整量程调整(即满度调整)的目的是(即满度调整)的目的是使变送器的输出信使变送器的输出信 号上限值号上限值ymax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xmax相对应。相对应。 方法方法:改变反馈部分反馈系数改变反馈部分反馈系数 改变测量部分转换系数改变测量部分转换系数 零点调整使变送器测量起始点为零;零点迁移是把测量起零点调整使变送器测量起始点为零;零点迁移是把测量起 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数值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数
3、值。当测量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正当测量起始点由零变为某一正 值,称正迁移;而由零变为某一负值,称为负迁移。值,称正迁移;而由零变为某一负值,称为负迁移。 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都是都是使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下限值使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下限值 ymin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min相对应,在相对应,在xmin= 0时,称时,称 为零点调整,在为零点调整,在xmin 0时,称为零点迁移时,称为零点迁移。 实现方法实现方法:改变调零信号改变调零信号Z0 0 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 用来将差压、流量、液位等被测参数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用来将差压、流量、液位等被测参数转换为统一标准的 信号,
4、以实现对这些参数的显示、记录或自动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这些参数的显示、记录或自动控制。 一、力平衡式差压变送器一、力平衡式差压变送器 (一)概述(一)概述 测量部分杠杠系统 位移检测 放大器 电磁反馈 机构系统 pi Fi Ff I0 变送器构成方框图 (二)工作原理和结构(二)工作原理和结构 1.1.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Al1/l2tanl3 Mi lf K2 K1 lo Kf + Mo Pi FiF1 - Mf Ff Io S Fo 1 30 00 2 0 0 tan i ffff pi ff l l Al IpF l l Kl K l KpF l K 几点结论几点结论 ( (1) )在满足
5、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输出电流Io与输入 差压Pi成正比。 ( (2) )改变调零弹簧作用力Fo可调整变送器的零点。 ( (3) )调整变送器的量程可通过改变tan和Kf来实现。 ( (4) )零点和满度应反复调整。 作用:把被测差压作用:把被测差压P转换成转换成 作用于主杠杆下端的输入力作用于主杠杆下端的输入力Fi A1= A2= A Fi= A (P1 -P2) = APi Fi= A1P1 -A2P2 因因: : 故故: 2. 结构结构 测量部分测量部分 杠杆系统杠杆系统 作用:作用:进行力的传递和进行力的传递和 力矩比较力矩比较。 组成:组成: 主杠杆主杠杆1、矢量机、矢量机 构构2和副
6、杠杠和副杠杠4,以及调零以及调零 机构、零点迁移机构、静机构、零点迁移机构、静 压调整和过载保护、平衡压调整和过载保护、平衡 锤。锤。 主杠杆主杠杆 将输入力将输入力Fi转换为转换为 作用于矢量机构上的力作用于矢量机构上的力 F1 : i F l l F 2 1 1 矢量机构矢量机构 将输入力将输入力F 1 转换为作用于副转换为作用于副 杠杆上的力杠杆上的力F2 : 21 tanFF 改变改变tan ,可改变差,可改变差 压变送器的量程压变送器的量程 :415,量程比为,量程比为 tan15/tan4=3.83 副杠杆副杠杆 进行力矩的比较进行力矩的比较 fff FlM C M S lS 00
7、0 Ml F if MMM 32i Ml F 00 0 if 31i 0 00 2f ff f Pi (2) FF 25 . , ( A PF )tg IF KK KP oo a Fl l ll l lll l 杠杆系统: 作用:把输入力 与电磁反馈力 比较,然后转换成检测片的位移。 组成:主、副杠杆,调零机构,零点迁移机构,静压调整和过载保 护装置,平衡锤,矢量机构。见图。 调零和零点迁移机构: 零点由调零弹簧调整; 零点迁移由迁移弹簧调整。 设迁移力到主杠杆支点的距离为则有 0 0 0 1f f FF (2-6) AK l ll 调零和零点迁移机构调零和零点迁移机构 . 1. 2.2-9
8、2 9 . 2 5 b c M 零点迁移原则:零点迁移后被测差压的上限不能超过该表所规定 的上限值,迁移后的最小量程不得小于该表的最小量程。 静压调整和过载保护装置: 作用:克服变送器的静压误差和过载时起保护作用。 静压误差:属系统误差。 静压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膜片有效 面积不等;拉条装配不正。见图。 解决办法:调静压调整螺钉。 过载保护装置:见图。 平衡锤: 作用:见图,使负杠杆的重心和支点 重合,提高仪表的耐冲 击、耐振动性能,而且在仪表不垂直安装时也不影响精度。 静压调整和过载保护装置、平衡锤静压调整和过载保护装置、平衡锤 1. 2. M 静压调整和过载保护装置: 作用:克服变送器的静
9、压误差和过载时起保护作用。 静压误差:属系统误差。 静压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膜片有效面积不等; 拉条装配不正 调静压调整螺钉。 平衡锤: 作用:使负杠杆的重心和支点重合,提高仪表的耐冲 击、耐振动性能,而且在仪表不垂直安装时也不影 解决办法: 响精度。 平衡带 拉条 电磁反馈装置电磁反馈装置 作用:作用:把变送器的输出电流把变送器的输出电流I0转换成作用于副杠杆的转换成作用于副杠杆的 电磁反馈力电磁反馈力Ff Ff =BDcWI0 设设 Kf =BDcW 改变反馈动圈的匝数,改变反馈动圈的匝数, 可以改变可以改变 Kf 的大小的大小 则则 Ff = KfI0 1-3短接、短接、2-4短接短接
10、: W = W1=725匝 1-2短接:短接: W = W1+W2=2175匝 可实现可实现3:1的量程调整的量程调整 W 1 =725匝,匝, W2=1450匝匝 (三)低频位移检测(三)低频位移检测放大器放大器 作用:作用:把副杠杆上位移检测片(衔铁)的微小位移把副杠杆上位移检测片(衔铁)的微小位移 S转换成转换成420mA的直流输出电流。的直流输出电流。 由差动变压器、低频振荡器、整流滤波电路、功率由差动变压器、低频振荡器、整流滤波电路、功率 放大器组成。放大器组成。 构成方框图 1.1.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 B 差动变压器原理图 D 上罐形磁芯 下罐形磁芯 A C 检测片 差动变压器的
11、结构 S 2.2.低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 D1、D2 可以提供偏置可以提供偏置电电 压压,使三,使三极极管管BG1正常工正常工 作。作。 两个两个二极管二极管D1、D2就相就相 当当于一于一个稳压个稳压管。管。 R2起起负负反反馈馈作用作用, 从从而而稳稳 定了定了BG1的工作点。的工作点。 振荡器电路 低频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低频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振荡频率: 相位条件相位条件 s /2 时时, uCD 与与 uAB 相位相同,则相位相同,则 电路就形成正反馈。电路就形成正反馈。 振幅条件振幅条件 K F = 1, 选选 择合适的电路参数,可择合适的电路参数,可 满足这一条件。满足这一条件。
12、 1 f0 = LABC4 2 振荡器的放大特性和反馈特性振荡器的放大特性和反馈特性 幅值可控幅值可控 工作点工作点 即:即: S F P点上移点上移 uAB 工作中,工作中,F随随S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而变化。 S较大时,较大时,F较小;(磁阻较大)较小;(磁阻较大) S较小时,较小时,F较大。(磁阻较小)较大。(磁阻较小) 3.3.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 整流滤波电路 震荡器的输出震荡器的输出电压电压uAB经二经二极极管管D4整流,通过电阻整流,通过电阻R8-9 和电容和电容C5滤波,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信号,再送至功滤波,得到平滑的直流电压信号,再送至功 放级放级。 4.4.功率放大器功
13、率放大器 稳定工作点 提高输入阻抗 穿透电流旁路, 改善温度特性 采用复合管,目的一 是提高电流放大倍数; 二是电平配置 其他元件作用其他元件作用 R1、C1:相位校正作用,对高次谐波造成相移,破:相位校正作用,对高次谐波造成相移,破 坏其振荡条件,防止高次谐波产生寄生振荡。坏其振荡条件,防止高次谐波产生寄生振荡。 R10:改变放大器灵敏度。高量程时,通过端子改变放大器灵敏度。高量程时,通过端子7、8 将其接入,以降低灵敏度。将其接入,以降低灵敏度。 R7:稳定振荡管输入电压。稳定振荡管输入电压。 C3、C6:高频旁路电容,可减小交流分量。:高频旁路电容,可减小交流分量。 D9:防止电源反接。
14、防止电源反接。 位移检测位移检测放大器总图放大器总图及本安防爆措施见下:及本安防爆措施见下: 限能 限流 负载 两线制 (一)(一)概述概述 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差动电容差动电容 感压 膜片 差动 电容 电容-电流 转换电路 放大和输 出限制电路 反馈 电路 调零、迁移信号 反馈 信号 i PS 21 21 ii ii CC CC 21 II 0 I 构成原理位移平衡式构成原理位移平衡式 二、二、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变送器构成方框图 (二)测量部件(二)测量部件 作用:作用: i P 21 21 ii ii CC CC i1i2 0CC i P时, i1 i1 0C C i P 时,
15、电容量减小, 电容量增大 测量部件结构 2100 2 21000 1/() 1/() 1/() 1/() ii ii CCASSSSS KS CCASSSSS 1i SKP 21 212 21 ii i ii CC KSK KP CC 11 1 10 i AA C SSS 22 2 20 i AA C SSS 结论结论: 12 12 ii ii CC CC (1) 相对变化值 与被测差压 成线性关系。 i P (2) 与介电常数 无关 ,可大大减小温度对变送器的影响。 (3) 与 有关。 愈小,灵敏度越高。 0 S 0 S (三)转换放大电路(三)转换放大电路 作用:作用: 将差动电容的相对变
16、化值,转换成标准的电流输将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转换成标准的电流输 出信号。出信号。 此外,还要实现零点调整、正负迁移、量程调整、此外,还要实现零点调整、正负迁移、量程调整、 阻尼调整等功能。阻尼调整等功能。 电路包括电路包括电容电流转换电路及放大电路两部分 转换放大部分电路原理方框图转换放大部分电路原理方框图 振荡器解调器 稳压 源 调零及 零点迁移 功放和 输出限制 量程调整 (负反馈) 基准 电压 IC1 IC3 E 1245V Ci1Ci2 RL I 0 420mA 共模信号 差动信号 振荡控制 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 1.1.电容电流转换电路电容电流转换电路 振荡器振荡器 包括包括VT1
17、、T1等,向等,向Ci1和和Ci2提供高频电源提供高频电源 将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成比例地转换为差动电流将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成比例地转换为差动电流 信号信号 (电流变化值电流变化值)。 是一种变压器反馈型 振荡电路,其振荡频 率由检测电容和变压 器次级绕组的电感决 定。 振荡器的输出幅值由 控制放大器 IC1 的输 出电压决定。 解调解调和振荡控制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 (包括解调器和振荡控制电路包括解调器和振荡控制电路) Ii = I2 - I1 = ( I2+ + I1) 解调解调(即相敏整流即相敏整流)后输出两组电流信号后输出两组电流信号 :差动信号:差动信号 和共模信号,使后者保持不变,
18、可得和共模信号,使后者保持不变,可得 Ci2- -Ci1 Ci2+ +Ci1 = K3 Ci2- -Ci1 Ci2+ +Ci1 线性调整电路线性调整电路( (包括包括VD9、VD10、R22、R23、RP1等等) 检测元件中分布电容的存在,使差动电容的相对变检测元件中分布电容的存在,使差动电容的相对变 化值减小,造成非线性误差,故设计了线形调整电化值减小,造成非线性误差,故设计了线形调整电 路。路。 电路通过提高振荡 器输出电压幅度以 增大解调器输出电 流的方法,来补偿 分布电容所产生的 非线性误差。 补偿电压大小取决 于RP1的阻值。 2.放大及输出限制电路放大及输出限制电路 将电流信号将电
19、流信号 Ii 放大,并输出放大,并输出4 20mA的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 放大放大电路电路( (包括包括IC3、VT3、 VT4等等) IC3起前置放大作用,起前置放大作用, VT3、 VT4组成复合管,将组成复合管,将 IC3的输出电压变换为变送器的输出电流。的输出电压变换为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电阻电阻R31、 R33、 R34和电位器和电位器Rp3组成反馈网络,输出电组成反馈网络,输出电 流流Io经这一网络分流,得到反馈电流经这一网络分流,得到反馈电流If,送至放大器送至放大器 的输入端,这深度负反馈的输入端,这深度负反馈保证了保证了Ii 和和 Io的线性关系。的线性关系。 电位器电位器
20、Rp2用以调整输出零位。用以调整输出零位。S为正负迁移调整开关,为正负迁移调整开关, 可实现变送器的正向或负向迁移。电位器可实现变送器的正向或负向迁移。电位器Rp3用以调用以调 整变送器的量程。整变送器的量程。 对电路的分析,可推得如下的输入、输出关系式:对电路的分析,可推得如下的输入、输出关系式: 调零和调量程电路 Io = K3K4 Ci2- -Ci1 Ci2+ +Ci1 + K4K5 ( UA- - a aUVZ1) 式中:式中:K4 = Ri Rf ,K5 = 1 Ri ,、a a为分压系数。 输出限制输出限制电路电路( (包括包括VT2、 R18等等) 当输出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当输出
21、电流超过允许值时,R18上压降变大,使上压降变大,使VT2 的集电极电位降低,从而使该管处于饱和状态,流的集电极电位降低,从而使该管处于饱和状态,流 过过VT2(也即也即VT4)的电流受到限制的电流受到限制(Io不超过不超过30mA)。 其它元件的作用其它元件的作用 R38、R39、C22和和RP4构成阻尼电路构成阻尼电路,抑制变送器的输抑制变送器的输 出波动,出波动,RP4用来调整阻尼时间。用来调整阻尼时间。 VZ2起稳压作用,还可防止电源反接时损坏器件起稳压作用,还可防止电源反接时损坏器件。 VD12在指示仪表未接同时在指示仪表未接同时,为输出电流提供通路为输出电流提供通路, 同同 时起反
22、向保护作用时起反向保护作用。 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 四线制温度变送器的特点:四线制温度变送器的特点: 1. 在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变送器中,采用了线性化电在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变送器中,采用了线性化电 路,实现了变送器输出信号与温度的线性关系。路,实现了变送器输出信号与温度的线性关系。 2. 变送器输入、输出之间具有隔离变压器,并且采取变送器输入、输出之间具有隔离变压器,并且采取 了本安防爆措施。了本安防爆措施。 将来自热电将来自热电偶偶或热电阻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信或热电阻的温度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信 号号(4(4 2020mAmA直流电流或直流电流或1 1 5 5V V直流电压直流电压)
23、 ),以实现对温度的以实现对温度的 显示、记录或自动控制显示、记录或自动控制。 变送器变送器有有两线制两线制和和四线制四线制之分之分,主要讨论主要讨论四线制变送器四线制变送器。 有有三个品种:三个品种:直流毫伏变送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热直流毫伏变送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热 电阻温度变送器电阻温度变送器。 输入回路 电压放大 反馈回路 直流-交流 变换器 功率放大 整流滤波 隔离输出 UZ Uf Ui、Et- + Uo Io 量程单元 放大单元 温度变送器结构方框图 (一)概述(一)概述 在线路结构上分为量程单元和放大单元在线路结构上分为量程单元和放大单元,放大单元是通放大单元是通 用的,而量
24、程单元则随品种、测量范围的不同而异用的,而量程单元则随品种、测量范围的不同而异。 (二)(二)放大单元放大单元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由IC1构成,要求采用低漂移、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 1. 电压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电路 0.3/ os V Vc t 其作用是将量程单元输出的毫伏信号放大,输出直流其作用是将量程单元输出的毫伏信号放大,输出直流 电流电流Io 和直流电压和直流电压Uo信号。 当温度变送器的最小量程Ui 为3mV,温升t为30oC, 要求附加误差小于等于0.3%时,通过计算可得失调 电压的温漂系数: 2.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 由由VT1、VT2、T0等组成。等组成。其作用是把其作用是把
25、 IC1 输出的电输出的电 压信号转换成电流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信号,再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隔再通过隔离变压器实现隔 离输出离输出。 VT1、VT2起功放 作用,由交流方 波电压供电。 在方波的前后半 周期,二极管轮 流导通,电流通 过T0的两个绕组 而产生交变磁通, 在T0副边产生交 变电流iL 。 3. 隔离输出电路隔离输出电路 由整流二极管由整流二极管VD1316、保护二极管保护二极管VD1718等组成。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其作用是将功放功放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信号, 并并 实现隔离输出实现隔离输出。 7、8端接输出负载,为电流输出(4-20mA) 5、6端
26、为电压输出(1-5v) 4. 直流直流-交流交流-直流直流(DC/AC/DC)变换器变换器 由整流二极管由整流二极管VD38、变压器变压器T 1等组成。等组成。其作用是对其作用是对 仪表进行隔离式供电仪表进行隔离式供电。 先把先把24V直流电压转换成一定频率的的交流方波电压,直流电压转换成一定频率的的交流方波电压, 再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再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提供直流电压提供直流电压。 电路核心是直流电路核心是直流-交流交流(DC/AC)变换器变换器,一个磁耦合,一个磁耦合 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 振荡频率振荡频率 可求得感应电势:可求得感应电势: ES = 4WcBmS T 因此振荡频率
27、为:因此振荡频率为: f = 4WcBmS T (T为周期, S为磁 芯截面积,Bm为 磁感应强度) (三)直流毫伏变送器量程单元(三)直流毫伏变送器量程单元 R109 R110 R140 上 K 下 量程单元由输入回路量程单元由输入回路( (左半部分左半部分) )和反馈回路和反馈回路( (右半部右半部 分分) )组成,组成,将其与将其与IC1 联系起来画成下图联系起来画成下图。 输入回路输入回路: R101、R102及及VZ101、VZ102分别起限流和限压作用,分别起限流和限压作用, 将其与将其与IC1 联系起来画成下图联系起来画成下图。 R103、R104 、R105及及RP1组成零点调
28、整和零点迁移电组成零点调整和零点迁移电 路,桥路基准电压路,桥路基准电压UZ由集成稳压器提供由集成稳压器提供。 图中图中红笔红笔部分为输入信号部分为输入信号断路报警电路断路报警电路。 按按叠加原理,叠加原理,IC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同相输入端的电压UT为为(见教材见教材) UT = Ui + Uz = Ui + Rcd + R103 R103 + RP1/R104 + R105 Uz ( 式中式中 Rcd = RP11 R104 RP1+ R104 Ui + R105 Rcd + R103 Uz= Ui + Uz ) 从从反馈回路反馈回路可得可得IC1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反相输入端的电压UF为为 U
29、F = R106 + R111 + RP21 R111 + R114 Uz R115 R115 + R116 U0 5 + R106 R107 = 1 U0 + Uz 因 UT UF故 U0 = Ui + ( - ) Uz 结论结论: (1)改变改变 值值, 即更换即更换R103和调整和调整RP1,可实现零迁和调零。可实现零迁和调零。 (2)改变改变 值值, 即更换即更换R114和调整和调整RP2, 可实现量程调整可实现量程调整。 (3)零位和满度必须反复零位和满度必须反复调整调整。 (四)热电偶温度变送器量程单元(四)热电偶温度变送器量程单元 Et Vs4 Vs2Vs3 Vs1 1. 冷端温
30、度补偿冷端温度补偿 采用采用两个铜电阻两个铜电阻,固定为固定为50 。当热电偶型号不同时,。当热电偶型号不同时, 只需调整几个锰铜电阻或金属膜电阻。只需调整几个锰铜电阻或金属膜电阻。 按按叠加原理,可求得叠加原理,可求得IC1同相端的电压同相端的电压UT为为(见教材见教材) UT = Ei + RCu1 RCu2 R103 + RCu1+ RCu2 )Uz 1 R105 (R100 + 从上式可知,冷端环境温度变化时,从上式可知,冷端环境温度变化时,RCu1、RCu2的的阻阻 值也随之变化,从而补偿了由于环境温度升降引起值也随之变化,从而补偿了由于环境温度升降引起 的热电偶电势的变化。而且,补
31、偿特性与热电偶的的热电偶电势的变化。而且,补偿特性与热电偶的 特性相似,故补偿精度高。特性相似,故补偿精度高。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线性化原理方框图 热电偶放大部分 非线性 反馈回路 Et Vz + - t ttt Et Vo Vo (Vo) t Vf Vf 2. 线性化线性化 采取在反馈回路中置入与采取在反馈回路中置入与热电偶特性相一致的非线热电偶特性相一致的非线 性电路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性电路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用四段折线来模拟非线性运算电路,用四段折线来模拟非线性运算电路,如下图。如下图。 折线的段数及斜率大小由热电偶的特性来确折线的段数及斜率大小由热电偶的特性来确 定。定。 表示直线的
32、斜率。表示直线的斜率。 Va4 Vf5Vf4Vf3Vf2Vf1 Va3 Va2 Va1 0 Va5 Vf Va 1 4 3 2 非线性电路的实现非线性电路的实现 Vs4 Vs3 Vs2Vs1 在在IC2的反馈回路中加入一些的反馈回路中加入一些稳压管和基准电压,稳压管和基准电压, 利用稳压管的击穿特性实现折线电路。利用稳压管的击穿特性实现折线电路。 Ir (五)热电偶温度变送器量程单元(五)热电偶温度变送器量程单元 ttt VI R 17 1617 1619 1617 Fz t t R VV RR RRR I RR 1 z t t gV I gR 1. 线性化线性化 线行化电路置于输入回路线行化
33、电路置于输入回路,采用正反馈的方法来达,采用正反馈的方法来达 到线性化的目的,如下图所示。到线性化的目的,如下图所示。 当当Rt随温度而增加时,随温度而增加时, It将增大。而从上式可知,将增大。而从上式可知,Rt 的增加导致的增加导致It的进一步加大,从而实现线性化。的进一步加大,从而实现线性化。 Ir 2. 引线电阻补偿引线电阻补偿 Ir 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 热电阻采用三导线接法,热电阻采用三导线接法, 要求要求r1 = r2 = r3 = r 。 。由 由R23、R24、r2构成的支路为引构成的支路为引 线电阻补偿电路。线电阻补偿电路。 调整R24,使Ir =It, 流过r3的两电流 大小相等, 方向 相反,故r3上不 产生压降。另电 阻 r1 、r2 上的压 降Itr和Irr亦极性 相反,从而消除 了引线电阻影响。 电电/气转换器气转换器 一、概述一、概述 将电动仪表输出的将电动仪表输出的4 4 2020mAmA直流电流转换成可被气动仪直流电流转换成可被气动仪 表接受的表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景区经典活动方案
- 智能创新活动方案
- 服装卖场促销活动方案
- 村居老人关怀活动方案
- 村委会打篮球活动方案
- 曹县美食活动方案
- 木偶游戏活动方案
- 机械路面清扫方案(3篇)
- 充气拱门养护方案(3篇)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小程序开发实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寓股权合伙协议书
- 土壤酸化耕地治理方案(技术方案)
- 山东省菏泽市2023至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及传播学考研
-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正式版)
- 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科学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DL-T5344-2018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编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