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钟佳美)2015.0403_第1页
水调歌头(钟佳美)2015.0403_第2页
水调歌头(钟佳美)2015.0403_第3页
水调歌头(钟佳美)2015.0403_第4页
水调歌头(钟佳美)2015.04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804 钟佳美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1.苏轼(10371101):北宋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子瞻,号东坡东坡 居士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 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 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 巩)。 2.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韩潮苏海”。 3.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黄”。 4.与辛弃疾同为豪

2、放派诗人,并 称“苏辛苏辛”。 5.有东坡全集东坡全集赤壁赋赤壁赋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雨后饮湖上初晴雨后 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 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 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 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 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弟苏辙分与弟苏辙分 别之后别之后,转眼已七年(转眼已七年(7*356=2555天)未得团聚了天)未得团聚了.此刻,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 这首名篇.词前

3、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 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 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 治抱负治抱负,当时虽已当时虽已41岁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政治上很 不得意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由于 政治失意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因而对现实产生一 种强烈的不满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不过,贯穿始终贯穿始终 的却是词

4、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 神神. 表达诗人对 和。 “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寒吗?仅仅指禁不住高处寒吗?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 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 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 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 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 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 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 与寒冷。 (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 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 全。 (2)蕴含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哲理性认 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 远圆满的事情。 (3)体现出他政治上虽遭受打击,但也不消沉、 颓废,表现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这句 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面对挫折。 这句话以美好的境界结束全诗,作 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从 兄弟友爱中补偿离别之憾,表达了 诗人对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