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_第1页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_第2页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_第3页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_第4页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郭跃搓拉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菏泽学院Heze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 特点分析 姓名 田文娟 学号 200805071 系 别 体育系 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 陈惠宇 职称 副教授 2012年6月5日菏泽学院教务处制5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1研究对象与方法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2.1 文献资料法21.2.2 视频观察法21.2.3 数理统计法21.2.4 步法字母标记21.2.5步法衔接的操作性定义22 结果与分析32.1 郭跃在比赛时搓球结合拉前冲弧

2、圈球的得失分情况32.2步法的种类323郭跃的步法组合类型42.3.1郭跃的步法形态42.3.2步法组合类型43 结论43.1 结论5参考文献5致谢6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特点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田文娟指导教师 陈惠宇摘 要:“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的生命”这句话精确的概括了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性。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提高,乒乓球的步法越发显示出了它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的步法作为乒乓球技术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乒乓球运动员击球动作稳定性和击球质量的前提,规则的改变带来了乒乓球技术的深刻变革,对乒乓球步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录像观察,资料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郭跃在比赛中搓球结合

3、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步法使用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小碎步、跨步、并步。郭跃运用搓球结合前冲弧圈球技术回击时,使用的步法类型有三种,而运用X型步法组合的得分率最高,达到73.0%。最后对练习者以后学习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提出建议。关键词:郭跃;前冲弧圈球;技术组合;步法The Analysis of Pediment Loop Footwork Features Combined withChopping Pulled the Ball to Guo YueStudent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Tian Wen-juan Tutor Ch

4、en Hui-yuAbstract: Step is table tennis athletes life this sentence accurately summarized in table tennis footwork in the importance .With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improve, table tennis footwork increasingly demonstrated its important status. Reasonable step as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im

5、portant link, is the guarantee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in batting strokes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premise, the rules change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table tennis technique of table tennis, also raised taller requirement.By using video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

6、stics, the Guo Yue competition in rubbing the ball with the forward loop step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iming to find out the small step, step, step on the ball. Guo Yue uses the rolling ball with the forward loop technique using step back, there are three types, while the use of t

7、ype X footwork combination score was the highest, reaching 73%. At the end of exercise after learning rubbing ball with accelerated loop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Guo Yue;forward loop;footwork combination; step引言2000年乒乓球运动进入大球时代以来,由于球体大,速度减慢,旋转减弱,使乒乓球速度、旋转和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质的变化1。这些变化对乒乓球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乒乓球运动

8、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变化多,因此,要求运动员反应灵敏,步法移动快,爆发力大,当处于相持球时要采用抢先发力,突击变线,节奏变化和路线控制等手段,形成主动相持的局面1。要发挥出积极主动、快速多变的特点,仅仅是良好的动作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乒乓球运动的要求了,这就使得在乒乓球比赛实战中对步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足够的耐力和力量素质,同时还需要运动员用更快的速度来威胁对手2。目前乒乓球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今后乒乓球的步法训练将朝着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乒乓运动员是世界乒坛的领军人物,中国乒乓球技术发展相当快,有多种技术是由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自

9、创的,并独领世界乒坛。在所有技术组合中,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组合是乒乓球运动员比赛中使用率相当高的一项技术组合,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来球的落点不确定,角度大小无法准确地把握,因此步法也就成了影响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成败的因素。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2011年郭跃参加的鹿特丹世锦赛女单1/4决赛、半决赛和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郭跃参加两场)共四场比赛为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了近几年间体育类学术期刊有关乒乓球运动的大量论文,同时参考了乒乓球运动教学训练方面的书籍。1.2.2 视频观察法 对现役国家队优秀运动员郭跃在2011年

10、鹿特丹乒乓球世界锦标赛女单1/4决赛、半决赛和2012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郭跃参加两场)中的比赛视频进行观看,特别是注重观看比赛过程中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步法的运用情况,并且收集相关的数据。1.2.3 数理统计法 对在观看比赛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1.2.4 步法字母标记 (1)T:跳步 (2)J:交叉步 (3)K:跨步(4)D:单步 (5)B:并步 (6)X:小碎步1.2.5 步法衔接的操作性定义 技术与技术之间的步法组合用“”连接,只表示步法连接的前后顺序3。2 结果与分析 2.1 郭跃在比赛时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得失分的情况表2-1 郭跃在比赛时搓球结合拉前

11、冲弧圈球得失分的情况研究对象得分失分鹿特丹1/4决赛(郭跃VS范瑛)29 8鹿特丹半决赛(郭跃VS李晓霞) 6 7团体决赛1(郭跃VS李佳薇)10 8团体决赛2(郭跃VS冯天薇) 7 6总体情况5229从表2-1中可以看出,在鹿特丹女子单打1/4决赛时,郭跃的对手是范瑛,郭跃仅凭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就得到29分,更是在最后一局中,郭跃凭借对该技术的完美发挥完全抑制住了范瑛的进攻,取得了来之不易胜利。在郭跃与李佳薇(决赛1)的比赛中,郭跃更是使用了几个完美的男性化动作,在心理上给李佳薇造成一个不小的威胁。在鹿特丹女子单打半决赛中,郭跃的对手是李晓霞,由于李晓霞对郭跃了解,李晓霞一直抑制郭跃的

12、侧身拉球,在这一场比赛中,郭跃的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很难发挥,这样就导致了,郭跃的代表技术组合无法运用,郭跃以0:4负于对手。郭跃在比赛中运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的次数很多,由该技术组合在比赛中的得失分情况来看,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是郭跃不容忽视的得分技术组合。郭跃作为世界排名前三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该技术组合已经掌握的相当成熟,特别是侧身拉前冲弧圈球,已经成为了郭跃的代表技术,在拉前冲弧圈球时,郭跃表现出了技术动作男性化的特点,让对手不容忽视。所以说,对郭跃来说,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2 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运用步法的种类郭跃搓球结合拉

13、前冲弧圈球时运用的步法主要有六种:小碎步(X)、单步(D)、跨步(K)、跳步(T)、交叉步(J)和并步(B)。表2-2 在比赛中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步法运用情况(%)研究对象 小碎步 跨步 单步 交叉步 跳步 并步鹿特丹1/4决赛(郭跃VS范瑛) 48.7 13.5 5.4 2.7 16.2 13.5鹿特丹半决赛(郭跃VS李晓霞) 38.4 30.8 7.7 23.1团体决赛1(郭跃VS李佳薇) 18.2 27.3 9.1 4.5 13.6 27.3团体决赛2 (郭跃VS冯天薇) 61.5 23.1 7.7 7.7总使用率 41.2 21.1 7.1 2.4 14.0 14.2通过表2-2

14、可以看出,郭跃在每一场比赛中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时,使用的主要步法有三种:小碎步(X)、跨步(K)、并步(B)。在这三种步法运用中,小碎步在单一步法使用中排在第一位,使用率到达41.2%,跨步仅次于小碎步居于第二,使用率到达21.2%。这主要是因为小碎步比较灵活,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会较快的用于身体位置的调整,使身体处于接球的有利位置,便于接球,有利于主动进攻。在鹿特丹世锦赛女子单打1/4决赛中,郭跃对范瑛的比赛,面对范瑛的下旋球,郭跃运用搓球再接一板侧身拉球,使得郭跃连连得分,最终在第七局紧张的局势下拿下比赛。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是郭跃的代表技术组合,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郭跃也是技术动作男性化的

15、代表人物,这就表明郭跃对该技术组合已经掌握的相当成熟,在运用过程中步法的正确选择成为郭跃使用该技术组合成败的关键因素。小碎步灵活多变的特点,加固了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的得分率。2.3 郭跃的步法组合类型2.3.1 郭跃的步法形态表2-3 郭跃的步法形态(%)研究对象小碎步(X)跨步(K)跳步(T)并步(B)交叉步(J)单步(D)搓球步法41.2 8.3 7.28.434.9拉前冲弧圈球步法38.212.122.611.37.3 8.5调整步法47.216.320.316.2通过2-3可以看出,在搓球过程中,郭跃使用小碎步和单步的情况最多,分别达到41.2%和34.9%。在拉前冲弧圈球技术中,

16、郭跃最常用的是小碎步和跳步,分别达到38.2%和22.6%。郭跃在比赛过程中,当对方来球是下旋球时,郭跃先是一板搓球作为调整,这样有利于为下一板进攻调整身体位置。碎步的特点是步法小,但是重心稳,击球准,实用性强。单步的特点是移步简单、灵活、重心平稳。这两种步法都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有利于调整身体形态,利于进攻。郭跃是直拍打法的运动员,因此防守型的搓球不是她的主要得分点,她会时刻准备着全台进攻,体现在步法上就是搓球后紧接着侧身拉球。小碎步不仅用来回击球,而且郭跃有多次用小碎步来调整。调整步一般是指在回击球步前所使用的调整身体位置和身体重心的步法,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调整步法,包括击球前的调整步法和击

17、球后的还原。在乒乓球比赛中,任何乒乓球运动员都不可能通过对方的来球落点和旋转性质、旋转强度准确无误的判断,为了更合理更有效的调整步法,小碎步应运而生,起到了衔接和调整步法的作用。 2.3.2 步法组合类型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运用到的主要步法组合类型有三种:X型、D型和K型。X型包括XK XT XB XJ四种步法组合类型。 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如果反手搓球之后,她会紧接着侧身拉球,如果对方回球在正手位时,使用跳步风险很大,这时就会用到小碎步。小碎步的使用不仅保证了回击的力度,而且无论对手来球是什么样路线,都不会对自己下一步的调整造成威胁。 D型包括DX DT DK三种步法组合。

18、这类组合先是搓球时的单步再结合拉球步法,这类步法组合类型一般是在近网球时才会用到。K型包括KX KT两种步法组合。这类组合在全台底线区,也就是来球角度比较大的时候才会用到。由于来球角度比较大,接球时较为被动,需要较大的步法移动来稳定身体,以便接球时能够保证合理的身形和发力。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运用这几种步法组合的得失分情况不相同。表2-4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运用不同步法组合类型的得失分情况研究对象得分失分得分率(%)失分率(%)X型步法组合271073.027.0D型步法组合151157.742.3K型步法组合10 855.644.4通过表2-4可以看出,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

19、弧圈球时,运用不同的步法组合类型得失分情况是不相同的。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一共有37次运用X步法组合,得27分,失10分,得分率达到73.0%,其他两种步法组合分别是:D组合类型得分率为57.7%,K组合类型得分率为55.6%。由此得出X型步法组合的得分率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步法组合类型。3 结论3.1 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技术组合中使用小碎步和跨步的频率较高,小碎步的使用率为41.2%,跨步使用率为21.1%。郭跃在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中,由于来球落点不同,回球时所运用的步法不同,郭跃的主动进攻比较强,在使用该技术组合时,她都采用利于进攻的小碎步和跨步,表明跨步和小碎步是郭跃技术

20、中很重要的一部分。3.2 小碎步在郭跃单一步法使用中排名第一,郭跃在使用小碎步时,不仅用于回击球使用,而且还用于步法调整。3.3 郭跃搓球结合拉前冲弧圈球时,运用X型步法组合类型的得分率最高。参考文献:1 刘丰德.乒乓球改用大球后可能引起的变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75-76.2 梁永友.乒乓球步法对技术掌握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2,(31):636.3 王军.马琳与王浩反手拉结合正手拉步法运用特点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9,4(31):68-69.4 李一甲.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354.5 詹晓希.马琳、王皓、金泽洙、蒋澎龙前3 板步法组合类型的比较研究字母标记法的改进与运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95-99.6 林永捷.关于乒乓球直拍运动员步法训练的几点探索J.体育科学研究,2003(12):68-69. 7 吴敬平.从扬州世界杯看大球带来了哪些变化J.乒乓世界,2000,(12):25-27.8 董文杰.乒乓球反手搓球侧身拉弧圈球综合技术的训练研究J.科技资讯.2006,(1):80.9 张博.乒乓球步法的新观念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