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概述 骨骼肌的运动形式 随意运动:又称自主运动,由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发 出,根据本人意志而执行的动作,特点是先感觉 后运动。 不随意运动:不自主运动,不经意志控制的自发动 作。寒颤 运动系统 1.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2.下运动神经元 3.锥体外系统 4.小脑 运动是在接受感觉冲动后产生 深感觉动态感知并调整 运动系统任何部分损害均引起运动障碍 瘫痪: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 原因:神经源性(多)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少) 肌肉 病变(少) 解剖生理基础 锥体细胞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脑神经运动核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和锥体 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
2、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 经元及其发出的神经 是接收锥体束和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 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途径。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中央旁小叶前部 脑干各部,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躯干四肢肌 2.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锥体细胞)内囊膝部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脑神经运动纤维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锥体束主要支配对侧肢体 同侧支配主要为双侧同时运动的肌肉 颅神经支配区仅舌肌及下部面肌单侧支配 皮质运动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和复杂程度有
3、关, 与体积无关。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前根神经丛 周围神经肌肉 肌肉受到外力牵拉肌梭中间感受装置被拉长而 兴奋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入进入脊髓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 传出纤维发放 冲动被牵拉的梭外肌收缩 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 路,结构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 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 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 构等。 狭义: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 底核、黑质、红核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 态姿势、完成半自动的刻板动作等。 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锥体外系与锥体系是 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在锥体外系
4、使肢体保持 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条件下, 锥体系才能支配精确的随意运动。 锥体系损伤表现为瘫痪,而锥体外系损害主要表 现为不自主运动,肌张力改变,运动(增多或减 少)等,而非真正的瘫痪。 维持机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 病损表现与定位病损表现与定位 运动系统病变时,表现瘫痪,肌萎缩,肌张力改 变,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失调。 共同特点 肌力下降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 无肌肉萎缩,时间长者可出现废用性萎缩 1.皮质型:病灶局限,单瘫 2.内囊:运动纤维最集中,出现三偏征 对侧均等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上下肢 瘫痪) 对侧偏身感觉异减退
5、 对侧同向性偏盲 3.脑干型:交叉性瘫痪 病灶水平同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4.脊髓型 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平面以下双侧肢体瘫痪:截 瘫或四肢瘫痪 共同特点 肌力下降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肌肉萎缩 无病理反射 1.脊髓前角细胞 节段性弛缓性瘫痪 无感觉障碍 2.前根 节段性分布弛缓性瘫痪 后根常同时受累 伴根性痛/节段性感觉障碍 3.神经丛 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并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可伴疼痛 4.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每支周围神经支配一致 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神神 经经 内内 科科
6、 崔崔 琴琴 感觉: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 脑中的直接反应。 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一般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浅感觉:皮肤和粘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肌腱、肌肉、鼓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 置觉、震动觉。 复合感觉: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 整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 位觉、重量觉。 解剖生理基础 1痛温觉传导通路 皮肤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脊神经 中枢突脊髓后角白质前联合交叉外 侧索脊髓丘脑侧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前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2.触觉传导通路 触觉感受器脊神经周围突脊神经节脊神经中枢 突脊髓后索白质
7、前联合交叉(少部分不交叉) 对侧(同侧)前索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薄束楔束延髓处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 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3.深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皮肤脊神经周围突脊神 经节脊神经中枢突脊髓后索薄束楔 束延髓处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 侧核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及中央旁 小叶后部 薄束楔束自外向内为颈、胸、腰、骶排列 脊髓丘脑束自外向内为骶、腰、胸、颈排列。 对脊髓内与髓外病变鉴别有重要意义。 A左髓外硬膜内肿瘤 B脊髓髓内肿瘤 C右髓外硬膜内肿瘤 D脊髓结核 E脑肿瘤 皮节:每个感觉根或脊髓节段支配一片皮肤感觉
8、 (31个皮节) 每个皮节均由3个后根重叠支配 脊髓损伤上界比查体平面高1个节段 乳头平面胸4 剑突胸6 肋缘胸10 腹股沟平面胸12 上肢桡侧颈5-7 上肢尺侧颈8-胸2 股前腰1-3 小腿前面腰4-5 小腿及股后骶1-2 肛周、鞍区骶3-5 周围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 体表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分布不同 A:T4水平横贯型损害 B:右侧T4水平半侧损害 C:左侧T4水平侧索损害 D:右侧T4水平后索损害 E:左侧T4水平后索损害 病损表现与定位病损表现与定位 抑制性症状:完全性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 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 感觉倒错 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 疼痛 1.神经干型 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
9、减退或消失 如桡神经麻痹 2.末梢型 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远端重于近端 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如多发性神经病 3.后根型 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 剧烈的放射性疼痛 如腰椎间盘突出 4.髓内型 后根型: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 后角型: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后索型:深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触觉深感觉保留 (分离性感觉障碍) 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半离断型:脊髓半切综合征 横贯性脊髓损害:截瘫 马尾圆锥型:鞍状感觉缺失 A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消失 B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及深感觉 保留 C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 D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 及深感觉保留 E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深感觉保留 5.脑干型 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偏身 累及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 脑侧束 6.丘脑型 深感觉及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 远端重于近端 丘脑痛 7.内囊型 偏身性感觉障碍 8.皮质型 1.病灶对侧复合感觉障碍 2.皮质感觉区范围广,局灶性病变仅损及部分感觉,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材料在声学优化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2022-2023学年东莞市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 3.1 机器人初识说课稿初中信息技术重大版2019九年级全一册-重大版2019
- 探究物联网对房地产市场动态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分数混合运算(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沪科版2024
- 培训效果与网络安全意识-洞察及研究
- 二年级体育下册 玩报纸 占地盘 接龙游戏说课稿
- 2025柜员银行测试题及答案
- 办公室安全培训试题考卷及答案解析
- 2.3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专题0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压轴题8大类型专项训练)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
- 创新驱动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研究报告
- 2025上海浦东新区浦东公安分局文员招聘30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风险限额管理与应用
- 工程结算审核工作方案(3篇)
- 秋季企业施工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DBJT15-147-2018 建筑智能工程施工、检测与验收规范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024年新教材)
- 学校体育学(唐炎-刘昕版)重点、知识点
- 部队安全教育教案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