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_第1页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_第2页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_第3页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_第4页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堂 回 顾 课 堂 回 顾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 一 章 问 题 探 讨 问 题 探 讨 细胞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是生物体内的细胞所 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细胞为什么具有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形态结构? 2.这些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 到运输氧气的作用。 例如: 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 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 作用。 细胞的多样性 问 题 探 讨 1.细胞为什么具有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形态结构? 2.这些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 细胞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都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统一性

2、 阅读课本p8-p10,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 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结构呢?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有无以核 膜为界限 的细胞核 有 无 真核 细胞 原核 细胞 真核 生物 原核 生物 构成 构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蓝藻简介 蓝 藻 宏观 微观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细胞质 自养生物 蓝藻包括: 蓝球藻、念珠藻、 颤藻、发菜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核糖体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生生 物物 非细胞结构生物非细胞结构生物 细胞结构生物细胞结构生物 真菌真菌 动物动物 植物植物 细菌细菌 衣原体衣原体 放线菌放线菌 支原体支原体 原核原

3、核生物生物 真核真核生物生物 球菌球菌 杆菌杆菌 螺旋菌螺旋菌 酵母菌酵母菌 各种霉菌各种霉菌 食用真菌食用真菌 :病毒病毒 蓝藻蓝藻 立克次氏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草履虫 眼 虫 大肠杆菌变形虫 酵母菌衣 藻 试判断这些单细胞生物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 本质 区别 无以 为界限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 域称为拟核;无染色体) 有以 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DNA与蛋白质形成染 色体;质DNA在叶绿体、 线粒体中裸露存在) 细胞质有 ,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的细胞器 细胞壁 成分 细菌:肽聚糖 植物: ; 真菌:几丁质

4、 生物 类群 蓝藻、细菌、放线菌、衣 原体、支原体等 真菌、动物、植物等 核膜 核膜 核糖体 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结构不同; 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差异; 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差异。 细胞的统一性 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 练一练 1.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有DNA,原核细胞中无DNA B. 真核细胞有生物膜,原核细胞无生物膜 C. 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 D. 真核细胞中有细胞器,原核细胞中无细胞器 C 练一练

5、 2. 下列四组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噬菌体和根霉 B. 细菌和草履虫 D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3. 下列四组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 SARS病毒、颤藻、念珠藻 B. 金黄色葡萄球菌、发菜、大肠杆菌 C. 变形虫、植物叶肉细胞 D. 人的皮肤上皮细胞、烟草花叶病毒 C 练一练 4. 下列关于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多种多样 B. 多细胞生物由多种细胞构成 C. 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D. 发菜与酵母菌基本结构相同 D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6、 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 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9世纪,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 学说。 施莱登施旺 其主要内容是: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贡献不足 维萨里 比夏 从器官、组织水平研究生命未深入到细胞水平 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观察的是死细胞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活细胞未上升到理论 马尔比基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 的微细结构 未用“细胞”来描述其 发现,也未进一步考虑 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 施莱登 施旺 提出了细胞学说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耐格里 发现新细胞

7、的产生是细胞分 裂的结果 未上升到理论 魏尔肖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 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 的繁殖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发现的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 发展的过程。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v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 的统一性。 v细胞学说证明了动植物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 础细胞,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v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 平,极大地促进了生

8、物学的研究进程。 练一练 1.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 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C.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点拨:发现并命名细胞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列文虎克;建立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细胞通过分 裂产生新细胞魏尔肖。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第 一 章 显微镜的结构 1.转动反光镜或换 用光圈,使视野明 亮 2.低倍镜下将

9、要观 察的对象移到视野 中央 3.转动转换器,换 用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细准 焦螺旋调焦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 显微镜中与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 弱光: 强光: 1.反光镜 用平面镜 用凹面镜(聚光) 弱光: 强光: .光圈 用小光圈(进光少) 用大光圈(进光多) 显微镜中与光线强弱相关的结构 物镜 (有螺纹) 目镜 高倍低倍高倍低倍 .镜头 高倍: 低倍: 光线弱 光线强 显微镜放大倍数剖析 1、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注意: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例1.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 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10、( )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A 显微镜放大倍数剖析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离装片越近;反之, 则放大倍数越小,离装片越远。 物镜 (有螺纹) 目镜 高倍低倍高倍低倍 显微镜放大倍数剖析 3、放大倍数与观察效果的关系 物象大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装 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大少暗近小 低倍镜小多亮远大 视野范围内数量变化的相关计算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细胞单行排列 细胞均匀分布 扩大

11、4倍 82 644 除以扩大的倍数(4)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有两种情况: 10 x10 10 x40 显微镜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技巧 1、成像特点: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看到 的像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 放大 2、装片移动方向判断:物象偏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 向移,即“同向移动”。 视野中污物的判断 移动装片 污物移动 污物不动 在装片上 转动目镜 转动物镜 消失 动 不消失 不动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在目镜上 在物镜上 视野中的污物可能存在于物镜、目镜或装片上。 成像异常的可能原因 成像异 常的可 能原因 分析 视野中有带 黑边的圆圈 看不清物象 一半暗,一半亮 一半模糊, 一半清晰 材料太厚 材料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角度不对 装片中有气泡 练一练 1、右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 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 宜选用镜头组合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 2、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 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此时应使用 A平面反光镜、大光圈 B凹面反光镜、小光圈 C平面反光镜、小光圈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