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填空(30分)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 (光整加工)。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3. 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4. 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DZ(1420)e),其中各符号 的意义是(D为圆偏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6.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7.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2、(展 成法、等几种。8.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9.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 (互为基准)、(自为基准)。10.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不变)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二、填空(20分)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2. 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3. 分组选配法装配
3、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 配精度。4. 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5.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 完整系统。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 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8.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 动态)误差,对工件加 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9. 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二、填空(30分)1. 为减少误
4、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 动)。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 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重合基准),(统一基准), (自为基准),(互为基准)
5、。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 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10.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 的完整系统。11.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工件是否连续完成)。二、填空(20分)1. 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两 中心孔连线)、(圆孔、端面)、(一面双孔)。2. 各种钻夹具中,以(固定)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各种钻套中以(固 定)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3.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
6、高的装配 精度4. 机床导轨在加工表面(垂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 在(切线)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5.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系统性误差的变化) 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6.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 完整系统。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减小毛坯制造误差)、(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8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 达到精度要求。9.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性)系统性误差。二、
7、填空(30分)1. 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顺序为:(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 其他)、(先面后孔)。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3. 加工精度包括(尺寸)、(位置)、(形状)三方面的内容。4. 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5.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 精度。6.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 完整系统。7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减小毛坯制造误差)、(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8、)。8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 到精度要求。9.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 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10. 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11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12.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二、填空 (30 分)1. 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2.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分别是:(基准重
9、合 )、(基准统一 )、 (互为基准 )、( 自为基准 )。3.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概率法)、(选配法)、(调整 法)、(修配法)。4.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有 (刀具几何度数) 、(切削用量) 、(充分冷却) 、 (工艺系统抗振性)。5.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 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刚度)、( 多次加工)。6. 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7. 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基准相对于 (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 (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8. 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
10、用划线及试切法达 到精度要求。9.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 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10. 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11. 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1,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 2,则工件表面产生的形状误差大小为($ 2)。12. 分组互换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 度。二、填空 (20 分)1.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法 )、( 调整法 )、( 定尺寸刀 具法 )、( 自动控制法 )。2.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1、磨削温度 ),所以通常分为 ( 回火 )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 )烧伤。3. 由于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其性质是(随机性误差 )。4. 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 2、5),修配法适用于( 3、4),固定调节法适用 于( 1、5)大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多环装配尺寸链;少环装 配尺寸链5.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工件平均值的变化趋 势)和(随机误差)的分散程度。6.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刀具)、(夹具)、(工件)构成的 完整系统。7.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配 精度。8. 机床导轨在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
12、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二、填空(20分)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 具法)、(自动控制法)。2. 加工细长轴时,由刀具热变形引起的工件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3. 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 为基准)、(自为基准)。4. 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 S 1,垂直 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 2,则工件表面产生的形状误差是(S 2)。5. 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6. 工序尺寸的
13、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双 向)分布。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增大 系统刚度)、(减小毛坯误差)、(多次加工)。8. 安装是指(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二、填空(30分)1.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 步)。2. 加工细长轴时,由刀具热变形引起的工件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3. 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 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4. 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 S 1,垂直 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 2,则工件表
14、面产生的形状误差是(S 2 )。5. 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基准相对于 (调刀)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 (定位)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6.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入体 )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对 称)分布。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增加机 床刚度)、(减小)、(减小)。8.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 (机床)、(夹具)、(刀具)和 (工件)构成的一 个完整系统。9. 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大批量生产、组成环数又很少时,可采用 (选配法 ) 进行装配;而当装配精度要求高、 单件小批生产、 组成环数又较多时, 应采用(调 整法)进行装
15、配;10. 点图法能将(常值系统性)误差和(变值系统性)误差分开,并能看出 (工件平均尺寸)和( 随机误差)的变化趋势。11.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法)、(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 (自动控制法)。二、填空 (30 分)1. 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 )连接。2.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3. 加工细长轴时, 由刀具热变形引起的工件误差属于 ( 变值系统性误差 )。4. 在选择精基准时, 应遵循的原则有 ( 基准统一 )、( 基准重合 )、( 互 为基准反复加工 )、( 自为基准 )。5. 工序尺寸的
16、公差带一般取 ( 入体 )方向 ,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对 称 ) 分布。6.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增大工艺系统刚度 )、( 提高毛坯精度 )、( 多次加工 )。7.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 ( 机床 )、( 刀具 )、( 夹具 )和( 工件 )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8.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 精度。9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10. 点图法能将(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分开,并能看出(平均尺寸) 和(随机误差)的变化趋势。1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
17、定尺寸刀 具法)、(自动控制法)。二、填空(30分)1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2.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 整法)。3. 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4. 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 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5.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对 称)分布。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工 艺系统刚度)、(提高毛坯精度)、(多次走刀)。7.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
18、构成的一 个封闭系统。8.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 装配精度。9.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参数X表征整个曲线所在的位置,它的变化是由(常值系统性误差)引起的。X的变化只影响整个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而不改变 (曲线形状)。10.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11.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二、填空(30分)1磨削烧伤的形式主要有:(回火烧伤)、(退火烧伤)和(淬火烧伤)。2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3. 利用分布曲线研究一批工件
19、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二个参数是(尺寸平 均值)和(分散范围)。4.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 互换法 )、( 修配法 )、( 调整法 )。5. 在选择精基准时, 应遵循的原则有 ( 基准重合 )、( 基准统一 )、( 互 为基准 )、( 自为基准 )。6.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入体 )方向 ,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双 向 ) 分布。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系统刚度 )、( 提高毛坯质量 )、( 多次走刀 )。8.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 ( 机床 )、( 夹具 )、( 刀具 )和 ( 工件 ) 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9. 分组选配
20、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精度 )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 精度。10.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11.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 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二、填空 (30 分)1.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 工作地点是否变动 )和( 工作是否连续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修配法 )和( 调整法 )。3. 加工精度包括( 形状精度 )、( 尺寸精度 )、( 位置精度 )三方面 的内容。4. 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 )基准相对于( 起始 )基准发生位移造成
21、的 ( 工 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5.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 加工精度 )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配 精度。6. 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 完整系统。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走刀 )8. 生产类型为( 单件小批 )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 达到精度要求。9. 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10.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复合工步 ) 。11. 镗模上采
22、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连接。12. 利用分布曲线法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 最主要的两个参数是: ( 均 方根差 )和 ( 平均尺寸 )。13. 表面质量的主要内容是: 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 主要有( 表面粗糙度 ) 和(波度);购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面层的硬度 )、( 表面层的组织 )和(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二、填空 (30 分)1.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 ( 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 为了提高生产率 ,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 ,称为 ( 复合工步 )。3. 在选择精基准时, 应遵循的原则有 ( 基
23、准重合 )、( 统一基准 )、( 互 为基准 )、( 自为基准 )。4. 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若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有直线度误差 S 1,垂直 面内有直线度误差S 2,则工件表面产生的形状误差是(S 2 )。5. 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 )基准相对于( 起始 )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 ( 工 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6. 用调整法磨削一批轴的外圆时 ,砂轮磨损过程会使工件直径产生 ( 变值系 统性误差 )。7.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入体 )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一般取 ( 双向 ) 分布。8.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精度 )、(
24、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走刀 )。8.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 ( 机床 )、( 夹具 )、( 工件 )和( 刀具 ) 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9. 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大批量生产、组成环数又很少时,可采用( 分组互换法 )进行装配;而当装配精度要求高、单件小批生产、组成环数又较多时,应 采用 ( 修配法 )进行装配。10. 点图法能将 ( 随机 )误差和 ( 系统 )误差分开,并能看出 ( 加工误差 )和 ( 平均尺寸 )的变化趋势。11.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 试切法 )、( 调整法 )、( 定尺寸刀 具法 )、( 自动控制法 )。1. 采用修配法保证装配精度时 ,对于修配环的
25、选择应注意 ( 结构简单,便于加 工 )、( 便于拆装 )和 ( 对其他尺寸无影响 )。2. 磨削烧伤的形式主要有: ( 退火烧伤 )、( 淬火烧伤 )和( 回火烧伤 )。3. 生产类型分为 ( 大量生产 )、( 成批生产 )、( 单件小批生产 )。4. 利用分布曲线研究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时,最主要的二个参数是(均方根差 )和( 平均值 )。5.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 调整法 )、( 互换法 )、( 修配法 )。6. 在选择精基准时, 应遵循的原则有 ( 基准重合 )、( 基准统一 )、( 互为基准 )、( 自为基准 )07. 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 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26、、 (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8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常见的方法有:(提高毛坯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走刀)。9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 达到精度要求。10.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11.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双 向)分布。二、填空(30分)1若封闭环公差为0.12、组成环有6个、单件生产,则合适的装配方法为(修 配法);若封闭环公差为0.10、组成环有2个、大量生产,则合适的装配方法又为( 完 全互换法)。2生产类型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
27、件小批生产)。3. 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4. 在选择粗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选重要表面)、(不加工表面或与加工面位置要求较高的表面)、(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同一方向只能使用一 次)。5.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双 向)分布。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 坯精度)、(提高系统刚度)、(多次走刀)。7. 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 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9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和(加工过程是否连续)。10.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参数X表征整个曲线
28、所在的位置,它的变化是由(系 统性误差)引起的;X的变化只影响整个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不改变(曲线的形状)。11.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12. 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 ( 复合工 步 ) 。13. 生产类型为( 单件小批 )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 ( 试切法 ) 达到精度要求。二、填空 (30 分)1. 各种钻夹具中, 以( 固定 )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 各种钻套中以 ( 固 定 )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2. 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 )、( 调整法 )、( 定尺寸刀具法 )、(
29、自动控制法 )。3. 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 ( 两顶尖孔 )、( 端面及与其垂直的孔 )、( 一面双孔、两面一孔或 三面 )。4. 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重合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5. 基准位移误差是( 定位 )基准相对于( 起始 )基准发生位移造成 的( 工序 )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6. 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入体 )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 ( 双向 ) 分布。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提高毛坯精度 )、(
30、多次走刀 )。8. 安装是指 ( 定位 )和( 夹紧 )过程的总和。9.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 加工精度 )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 配精度。10. 机床导轨在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而在( 切线 )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11. 工艺系统是由 ( 机床 )、( 刀具 )、( 夹具 )、( 工件 ) 构成的完整系统。二、填空 (每空 1分共 30 分)1. 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 ,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 先基面后其他 )、 ( 先面后 孔 )、 ( 先主后次 )。2. 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 粗加工 )、( 半精加工 )、( 精加工 )、( 光整加工 )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质运动装备材料研究与应用考核试卷
- 冷冻饮品行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策略研究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胶合板产品的用户满意度调查考核试卷
- 2025【合同期内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工程劳务分包】
- 2025年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 2025居家保姆服务合同模板
- DB3207T 1038-2023优 质双早稻麦品种周年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司机聘用合同书集锦二零二五年
- 适用复杂情况股权转让协议
- 双全日培训课件
- 甲油胶行业报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讲课
- 山东省莱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康复科人员岗位考核制度(3篇)
- 实验动物生物样本质量控制规范
- 智能机器人配送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案讲义
- BEC商务英语初级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6套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