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
2、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税,公式如下:去年月
3、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 然后按如下公式 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 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
4、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 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 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
5、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
6、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
7、(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 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 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
8、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
9、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
10、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
11、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
12、,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 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
13、=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
14、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
15、,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
16、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 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税额问题一: 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
17、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
18、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
19、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
20、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
21、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
2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23、,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
24、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
25、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 然后按如下公式 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
26、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 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
27、=870 元。虽然甲乙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 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
28、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29、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
30、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
31、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
32、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
33、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 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X。举例来说,
34、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建议在企事业单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
35、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 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
36、X 6=870 元。虽然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 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 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
37、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昨天表示,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 怕1兀时,对应的纳税税率将提咼一档,如从 3%提咼到10%如果处 理不当,将会出现纳税人的纳税额大幅增加,导致年终奖多发少得、 实际收入不升反降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认为,这种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现象不合理,背后原因是计税 方式不合理。建议:修改年终奖计税方法钱锋认为,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个月,那么速算扣除数应该 减次,而不是只减一次。减一次速算扣除数造成的后果,就是会产生 多拿几元奖金却要多缴数千甚至数万元税收的不合理结果,也
38、就是 说,税前收入高的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了。这样不能体现纳税的公平 性。为此,他提出两个解决方案。第一,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 法。如果将年终奖平摊到每月计税,正确的算法是先计算每月的纳税 额,再乘以,得出年终奖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 X适用税率-速算 扣除数)X。举例来说,甲年终奖为18000元,应纳税:(18000/ X 3%0) X =540元;乙年终奖为180元,乙应纳税:(180/ X 10% 105) X =541.2元。乙多拿了元资金,要多交 1.2元税, 元的税率10%第二个方案是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方法计税。 建议在企事业单 位第二年一月发去年
39、年终奖时,采用年收入平摊月均的方法进行计 税,公式如下:去年月均计税收入=(去年基本收入+去年年终奖”, 根据去年月均计税收入计算得出去年月均应纳税额,然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年终奖纳税额:年终奖纳税额二去年月均应纳税额X –已纳 税额。问题一: 对低收入工薪族不公平年度收入相同交税却不同钱锋表示,目前年终奖计税方法对低收入或月收入不均的群体 是不公平的。例如,如果甲月收入是XX元,年终奖是18000元,平均月收 入3500元,根本不需纳税,按照目前的算法却要缴495元税;如果乙月收入是10000元,年终奖也是18000元,平均月收入 是11500元,每月应纳税1045元。乙每月应纳税:
40、(10000- 3500) X 20%555=745元,年终奖纳税540元,乙少纳税 (1045- 745) X -540=3060 元;再比如,甲每月收入3500元,不用纳税。乙16月月收入1000 元,7月月收入6000元,下半年每月需纳税(6000- 3500) X 10%105=145 元,共需纳税 145X 6=870 元。虽然甲乙 两人的年度收入一样,乙却要多缴 870元税。问题二:计税方法不合理多拿1元钱多交1155元税钱锋表示,出现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的怪现状,需要从我 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上找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 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1)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 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二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X适用税率-速算扣 除数。(2)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资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 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部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漳州市漳浦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摄影鉴赏课件
- 摄影技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配套人民币借款合同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 摄像头设置课件
- 2025合作伙伴:委托繁育品种合同大全
- 项目档案归档目录一览表(档案室用)
-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
- 路基压实度汇总表
- 【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香肠的加工技术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强化练习
- 道路喷雾降尘方案
- 助产士咨询门诊课件
- 唐恬人世间的孤勇者与追光者
-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
- 垂体瘤精品课件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