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长春真人刘渊然墓志考 2010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位于南京市南郊西善桥梅山村的岱山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清理出一座明代砖室墓葬,墓葬为长方形单室券顶砖墓,墓室设八边形砖砌棺床、墓壁设铁索等特殊结构异于同时期的明代高等级砖墓。砖室全长3.8米、宽4.1米、高3.4米,墓内出土遗物17件,主要有铜炉、烛台、双耳瓶、尖状器、漆碗、石地券及墓志等。墓志虽大部分风化,但志盖残存文字“冲虚至/无为光/教庄静普/春真人渊/公墓志铭/”与洪熙元年刘渊然受封道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完全吻合,志文内容与文献记载之长春真人刘渊然事迹近同,墓主可以确认即明初道教领袖长春真人刘渊然。 刘渊然,
2、明史卷299有传,明实录亦有较多记载,其事迹以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长春刘真人祠堂记等记载最为详尽。 此次发掘的明代砖室墓,墓主身份明确,结构保存完整,出土遗物组合特殊,是近年南京地区明代墓葬考古乃至中国道教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史载长春真人刘渊然在明代早期道教内地位显赫,其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明代墓葬制度、道教礼仪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下文结合文献,就长春真人墓志内容略作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一、墓志 墓志呈方形,边长及厚度相同,上部风化严重,两石以子母相扣,边长64厘米。 志盖厚13.4厘米,边缘凸起,篆书阴刻,5行,满行6字,可辨识18字。志盖前三字不详,余者应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
3、庄静普/济长春真人渊/然刘公墓志铭/”。 志石厚12.5厘米,边缘下凹,志文楷书阴刻,可辨33行,余皆漫漶,无法识读。抄录如下:“大父修醮事于郡城/异儿特为陈钟爱年十六/斋谓吴曰此子有道气/宗教及祈祷之法越三年/用之已疾疫致雨也如响/以其道法精专恐分散精神遂止/山道院馆之是为夏五月朔/神庶不为凡所累当日入/家/嘉励六年冬偶罹/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领/妙传道秘显神明不测之功昔/万里还归皓然白首又曰/遣太监侯泰鸿胪寺官送至/其老/道孙道录司左玄义李明善/不举哀服孝上以道衣/利济为心集诸宗/大不尊礼四方往/无为为教汉文皇/丧历事四朝/为人履谦用虚/” 刘渊然,号体玄子,江西赣县人,祖籍徐州萧县,祖父刘
4、伯成仕元为赣州路总管,遂家赣县。通阅志文,比对文献,志文分别述及刘渊然的家世、入道学法、历事四朝,“不举哀服孝上以道衣”以下为墓志铭辞。 二、家世与生卒年 明代墓志,首行记志主家世,刘渊然墓志仅存行末7字“大父修醮事于郡城”,但已揭示其祖父的宗教信仰,也印证了文献对其家族信仰的记载。综合文献,刘渊然家世如下:祖父刘伯成,祖母谢氏,父刘元(玄)寿 ,母王氏。“大父”即祖父另称。刘渊然入道缘由,据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载:“长春将生,其祖母谢梦紫衣道者入次子王氏妇室。既觉,家人报妇生子。生逾月,得惊疾,总管(即刘伯成)惧,祷于路玄妙观,因以许黄冠师陈方外为徒。”此中将渊然入道缘由归结为谢氏所作之梦,而
5、墓志所载,刘伯成曾参与赣州道教斋醮活动,故谢氏所梦决非偶然,或受刘伯成影响,或其本人即属道教信众,可见渊然原本出生于道教世家。 关于刘渊然生年,志文及文献均未载;卒年,志文不见,但文献记载详尽。明史方伎传与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等均有记载,以后者为详。祠记云:“(宣德)七年二月恳以老辞,上亲洒翰作山水图题诗送之,遣中贵人罗智护行。一日昧爽,沐浴更衣,日中趺坐,引手作一圈曰呵呵,遂尽,是年八月八日也,寿八十有二。诏遣行人吴惠谕祭,工部营域于江宁县安德乡园子冈之原。明年三月六日葬焉。”真人以宣德七年(1432)八月卒,年八十二,可推知其生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 元史地理志五载:赣州“元至元十四年
6、,升赣州路总管府”,即为赣州路总管府治所,志文“郡城”所指应为元代赣州。 三、入道学法 志文从次行“异儿特为陈钟爱年十六”至“以其道法精专恐分散精神遂止”,述其入道先师陈方外、再从赵宜真学法。 “年十六”为刘渊然入道的时间,志文所载与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同,祠记曰:“年十六遂为道士,号体玄子,受符法于胡、张二师,复师事赵原阳(宜真)。”事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陈”即前引祠记所记之“陈方外”。“此子有道气”一语,与祠记“(赵宜真)喜曰:真良器也” 意同,故为赵宜真赞言。赵宜真,江西安福人,号原阳子,受全真北宗、南宗及净明忠孝道法,振净明宗于世,被尊为净明宗嗣师。刘渊然师从赵宜真,以忠孝传
7、道法,被净明宗尊为第六代嗣师。 志文第四行提及“宗教及祈祷之法”,此“宗教”应即祠记及长春刘真人传所指的“玉清宗教”,而“祈祷之法”应为“社令烈雷玉震黄太极等书”。“越三年”下换行,其事仅可见于长春刘真人传,指“又三年,原阳乃告以金火返还大丹之诀”一事。 “用之已疾疫致雨也如响”,事在刘渊然至南京前,意为刘渊然以道法很快就“止疾疫”,并使晴雨调和。此事与长春刘真人传略所载近同,“洪武庚午往谒龙虎山,道过南昌,时岁大旱,藩臬诸官邀之致雩,即日甘雨如澍”。另长春刘真人传记,“尝游龙虎山,过南昌,值岁旱,官属请祷,大雨倾注,民获有秋,由是声闻益彰”,亦即同一事,事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 四、历
8、事四朝 长春真人一生主要事迹发生在明代早期洪武、永乐、洪熙与宣德四朝。起自洪武二十六年(1093)受召于南昌,止于宣德七年(1432)八月逝于南京,历时39年,对明代早期道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志文虽存字不多,但对刘渊然在四朝的行为均有记载。 洪武时期的记载残存21字,“山道院馆之。是为夏五月朔神庶不为凡所累,当日入”。志文残损,据文献所记,可补墓志所缺。“山道院馆之”,指明太祖为刘渊然在朝天宫西侧鼎建西山道院以褒崇之。明太祖实录详载:“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癸卯,召道士刘渊然于赣州,赐号高道,馆于朝天宫。”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转录胡俨所作的长春真人传,“
9、洪武癸酉,被召命至阙下,深见契奖,旋蒙赐号高道,命建西山道院于朝天宫居之,日被顾问”。志文中提及的道院,即为位于朝天宫西北的西山道院。 “夏五月朔”后有换行,或指明太祖驾幸朝天宫一事。长春真人传略载:“戊寅夏五月朔,(明太祖)驾幸朝天宫,至道院面加抚慰。翌日,遗中贵赍手诏,命其游名山洞府求谒神人,以神其神。”事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次月乙酉,太祖崩,建文帝将其召还,建金斋,升道录司右正一。 关于刘渊然受命出游寻真的时间,普济真人俞道纯案敕护西山道院所记与传略抵牾:“本年(洪武三十年)正月初一日,驾幸道院敕命游名山洞府。”今所存志文“是为夏五月朔”与前者同,故受命寻真时间应为洪武三十一
10、年“戊寅夏五月朔”,俞道纯所案敕护西山道院“本年”前可能有漏文,而“正月初一”应为“五月初一”之误。 文献中对刘渊然在永乐时期的经历所记无多,甚为简略。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载:“永乐初年,迁左正一,建金大斋,致有醴泉、甘露、鸾鹤之瑞,大见信宠。未几被谪龙虎山,寻移滇南。”由此看来,刘渊然在永乐早期所受礼遇甚厚,永乐三年(1405)由道录司右正一升任左正一。 永乐时期刘渊然虽被谪置云南,但从道法传播方面而言,这一时期他广收徒众,传播教义,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地区道教的发展。其谪置时间,史料中不见记载,而志文中提及的“嘉励。六年冬,偶罹”为确定这一时间提供了线索。寥寥数字,虽语焉不详,但其下数行志文均记
11、明仁宗洪熙时期之事,故“六年冬”,应为永乐六年(1408)。云南省博物馆藏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拓片云:“其徒姑苏邵氏以正于此得传其道,迄今四十有五年矣。”祠记立石于景泰七年(1456)三月。可推知,邵以正从刘渊然学道始于永乐九年(1411),这一时间与志文中的“六年冬”暗合。刘渊然谪置龙虎山,再徙云南的时间应即为志文之“六年冬”,即明永乐六年。明太宗实录记:永乐五年(1407),太宗“命道士于朝天宫设醮,上资皇考、皇妣冥福。竣事,醴泉地出观井中,君群以为上孝感所致,请立碑昭灵贶”。时刘渊然在左正一任中,而祠记中其所作之金大斋亦有“醴泉”之祥,故颇疑此次醮事的主事者即为刘渊然,而志文“嘉励”的原因
12、可能与永乐五年建金大斋有关。 明仁宗即位后,立召刘渊然于云南,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真人辞但未获许。洪熙元年(1425)正月初四,仁宗降敕加“庄静普济”四字。志文所述“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领妙传道秘,显神明不测之功。昔万里还归,皓然白首。又曰”均可见于仁宗敕真人刘渊然,其全文为: 朕仰奉神灵,恭思化理,惟仙圣所尚皆本于无为,惟至道之行必崇夫有德。咨尔高道刘渊然禀心纯一,凝志静虚,参极玄机,游冲澹自然之域;妙传道秘,显神明不测之功。昔皇祖之临朝,应征命而来,至密勿之,论于宸衷而允契褒扬之重,盖德音之尚存。继事于太宗,益惟坚于素节,眷遇之礼,有加于前。暂辍侍于九重,往化道于南服
13、,亦使息劳于问寂,是将遗朕于今。兹万里还归,皓然白首,眷念祖宗之旧,特举褒崇之章,今封尔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领天下道教事。资乃纯诚,迎国家之景贶,扬尔茂绩,振海宇之玄宗,庶其清静之风,翊我泰和之治。钦哉。 志文与敕虽前后语次有所不同,但内容相同,此段志文应是直接摘自敕书。普济真人俞道纯按敕护西山道院中载,“遣太监侯泰、鸿胪寺官送至洞阳观居住”,亦与志文“遣太监侯泰、鸿胪寺官送至”同。 宣宗时,刘渊然所受宠遇弥厚,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称,真人“平生所有貂裘、鹤氅、法衣、宝剑,一切道具舆帐,供奉给事之人之类,无一不出朝廷所赐。崇奖之荣,玄教罕比”。长春刘真人祠堂记亦载:“其所
14、服用皆出上赐。”考古发掘出的遗物中,以墓室棺座之前发现的铜“五供(炉一、烛二、瓶二)”最为引人注目,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实属同类遗物中的精品。其中炉底尚存3-4厘米厚的粉末状灰白色残留物,应为香灰,可见包括此炉在内的“五供”皆属实用之器。因此,长春真人墓中所出的作为“道具”、“服用”之属的“五供”之器若为朝廷御赐,实在情理之中。宣德七年(1432)二月,真人以老辞归南京,宣宗亲作山水图并题诗送之。同年八月八日,卒于朝天宫西山道院。宣宗遣官致祭,命工部营葬,次年葬于安德乡园子冈。 志文中,提及长春真人之“道孙道录司左玄义李明善”,而文献中仅倪文僖集卷18之冶城登高诗序提及“道录司玄义李明善”,
15、前者时间为宣德八年(1433),后者为景泰元年(1450),二者时间接近,应即为同一人。诗序中仅以“玄义”称李明善,今以墓志文证之,其职实为“左玄义”。 五、结语 志文后部数行,述长春真人卒后之事及铭辞,但漫湮过甚,意多不明。铭辞中,赞及真人旁通医药,济民利物为心;集诸宗道法,精其教事。明史方伎传评长春真人:“淡泊自甘,不失戒行。”宣宗所作御制山水图歌赐长春真人赞其:“凡历四朝,阐玄元之妙,著感通之功,摅恭秉诚,老而逾笃。”两者之意与志文铭辞近同。 综上志文与考证,墓志大部分虽多漫湮,余字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仅确认了墓主为明代早期道教领袖刘渊然,对长春真人的家世、生平、道法等内容增益颇多。
16、明代早期,刘渊然大力推动了道教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谪置之时于云南广收徒众,宣德时又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三地道纪司,以植道教。刘渊然在明代早期道教史中地位显赫、贡献卓著,其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明代道教葬俗、道教历史传承等有重要意义。 注: 明陈循: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见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1261页。 明王直:抑庵文后集卷5,四库全书本。 元史卷62地理志五,第151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元顺帝至元年号仅行六年,而同书元史卷30泰定帝二,第682页,泰定四年闰九月载:“建昌、赣州、惠州诸路饥,赈米四万四千石。”赣州升为赣州路时间颇多存疑,但治所为赣州无疑。 清胡之玟:净明宗教录卷6长春刘真人传,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8页。 明杨荣:长春刘真人传略,金陵玄观志卷1,续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19册,第14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高中化学 主题4 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课题5 几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1
- 石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洞察及研究
- 维生素D补充听力障碍改善-洞察及研究
- 国际影视版权合作机制-洞察及研究
-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模式优化-洞察及研究
- 低碳移动终端设计-洞察及研究
- 城市餐饮业的绿色发展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中职单招高职试题及答案
- 2025教师招考科学试题及答案
-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全国质量月主题宣讲课件
- 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培训材料
- 安全培训反三违课件
- 教育机构投资协议合同书
- 石墨化工艺基础知识培训
- 刑事案件二次审判会见笔录范文
- 2025年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劳动关系协调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
- 小学中段阅读教学讲座
- 土地属地管理办法
- (新教材)2025年秋期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