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汇总_第1页
《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汇总_第2页
《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汇总_第3页
《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汇总_第4页
《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271.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要点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双上肢的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约3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认为ET是缓慢进展的、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ET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4.6%。ET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老化因素、环境因素与ET发病相关;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ET的诊断一、临床特点

2、1.起病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家族性比散发性ET患者起病年龄更早。2.临床症状:ET常为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以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于日常活动时(如书写、倒水、进食等)震颤表现明显;震颤还可累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震颤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幅度可增加。ET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部分患者除震颤外,还可伴有串联步态障碍、可疑肌张力障碍性姿势、轻度记忆障碍等神经系统软体征,称为ET叠加。3.震颤临床分级:根据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

3、究院ET研究小组提出的震颤分级标准以供参考:0级:无震颤;1级:轻微,震颤不易察觉;2级:中度,震颤幅度2cm,非致残;3级:明显,震颤幅度在24cm,部分致残;4级:严重,震颤幅度超过4cm,致残。二、辅助检查ET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以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辅助检查通常用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1.实验室检查: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甲状腺功能、血清铜蓝蛋白、药物、毒物等以排除代谢、药物、毒物等因素引起的震颤。2.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排除颅内病灶以及与小脑疾病或创伤后事件相关的震颤;多巴胺转运体(DAT)PET/SPECT显像用于评估黑质纹状

4、体多巴胺能通路的功能,排除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3.神经电生理:4.基因诊断:5.临床评估:ET的临床评估工具主要为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对震颤严重程度的评估,另一方面为对震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评估。三、诊断标准1.ET的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点:(1)双上肢动作性震颤,伴或不伴其他部位的震颤(如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2)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等;(3)病程超过3年。ET叠加:除具有以上ET的震颤特征外,还具有不确定临床意义的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串联步态障碍、可疑肌张力障碍性姿势、轻度记忆障碍等。2

5、.排除标准:(1)增强的生理性震颤(如药源性、代谢性等);(2)孤立的局灶性震颤(如孤立性声音震颤、孤立性头部震颤、特发性腭肌震颤等);(3)孤立性任务或位置特异性震颤(如原发性书写痉挛、手或口任务特异性震颤、高尔夫球手等);(4)震颤频率12Hz的直立性震颤;(5)伴明显其他体征的震颤综合征如肌张力障碍震颤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Holmes震颤、肌律等;(6)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四、鉴别诊断ET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帕金森病:2.肝豆状核变性: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4.功能性震颤:原发性震颤的治疗一、治疗原则ET的治疗分为药物(口服药物及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

6、为:(1)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引起心理困扰的1级震颤无需治疗,只需进行宣教和安慰;(2)2级震颤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24级震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4)药物难治性重症震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根据国际ET治疗循证准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ET的药物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其中一线药物有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二线药物有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替洛尔、索他洛尔、氯硝西泮;三线用药有纳多洛尔、尼莫地平、A型肉毒毒素。普瑞巴林、唑尼沙胺和氯氮平治疗震颤的证据不足

7、。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难治性的震颤患者。二、药物治疗(一)一线推荐药物1.普萘洛尔:2.阿罗洛尔:3.扑米酮:【推荐意见】:(1)普萘洛尔、扑米酮是治疗ET的一线推荐药物(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无法耐受普萘洛尔的患者可考虑将阿罗洛尔作为一线推荐药物(级推荐,B级证据);(2)普萘洛尔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10mg/次,2次/d),逐渐加量(5mg/次)至3060mg/d即可有症状改善,一般不超过360mg/d,维持剂量为60240mg/d;(3)阿罗洛尔口服剂量从10mg/次、1次/d开始,如疗效不充分,可加量至2次/d,10mg/次,最高剂

8、量不超过30mg/d;(4)扑米酮用量一般从每晚25mg开始,逐渐加量25mg/次,有效剂量在50500mg/d,每天口服23次,一般250mg/d疗效佳且耐受性好。(二)二线推荐用药1.加巴喷丁:2.托吡酯:3.阿普唑仑:4.氯硝西泮:5.阿替洛尔:6.索他洛尔:【推荐意见】:(1)对于无法耐受一线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将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替洛尔、索他洛尔作为治疗ET的二线推荐药物(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禁用普萘洛尔患者,可考虑将阿替洛尔作为二线推荐药物(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氯硝西泮具有潜在的滥用风险,且在突然停药后可产生戒断症状,因此需谨慎选择氯硝西泮

9、作为二线推荐药物(级推荐,C级证据)。(2)加巴喷丁起始剂量为300mg/d,有效剂量为12003600mg/d,分3次服用。(3)托吡酯起始剂量为25mg/d,以25mg/周的递增速度缓慢加量,常规治疗剂量为200400mg/d,分2次口服。(4)阿普唑仑起始剂量为0.6mg/d,老年人起始剂量为0.1250.250mg/d,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d,分3次给药。(5)氯硝西泮起始剂量为0.5mg/d;平均有效剂量为1.52.0mg/d。(6)阿替洛尔有效剂量为50150mg/d。(7)索他洛尔有效剂量为80240mg/d。(三)三线推荐用药1.纳多洛尔:2.尼莫地平:3.A型肉毒

10、毒素:【推荐意见】:(1)纳多洛尔、尼莫地平可作为治疗ET的三线推荐药物(级推荐,C级证据);A型肉毒毒素多点肌内注射对头部、声音、肢体震颤患者均有效,推荐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级推荐,C级证据);(2)纳多洛尔120240mg/d或尼莫地平120mg/d对改善肢体震颤可能有效;(3)单剂量40400IU的A型肉毒毒素可改善头部震颤;选择尺、桡侧腕伸屈肌进行多点注射50100IU药物可减小上肢的震颤幅度,平均治疗时间为12周(一般为416周);0.615.0IU的软腭注射可改善声音震颤,但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A型肉毒毒素治疗难治性震颤属对症治疗措施

11、,通常1次注射疗效持续36个月,需重复注射以维持疗效。三、手术治疗1.深部脑刺激(DBS):目前已成为治疗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方法。2.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聚焦超声(MRIgFUS):丘脑切开术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消融治疗方法。【推荐意见】:(1)VIM-DBS能有效减轻ET患者肢体震颤,推荐将VIM-DBS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级推荐,C级证据);双侧丘脑VIM的DB手术对头部及声音震颤的效果优于单侧DBS手术(级推荐,C级证据);双侧DBS手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2)MRIgFUS丘脑切开术能有效减轻ET患者肢体震颤,推荐将MRIgFUS丘脑切开术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级推荐,C级证据)。四、康复护理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