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_第1页
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_第2页
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_第3页
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_第4页
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张 楠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提出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目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总体不高的现状。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应用;策略study on the applied strategies of life circumstances in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abstrac: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instruction is sprea

2、ding with irresistible force in the whole country along with the deepgoing of the other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through this study on the applied strategies of life circumstanc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author tried to find out the detaile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c

3、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as well as to provide the experience for the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the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 the first part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as well as describ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lack of life circu

4、mstance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ii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in detail the reasons of the above situation.iiithe third part promotes that we can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lack of life circumstance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

5、s of some real cases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life circumstances; applied; strategies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已进入21世纪,交通和通讯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这就使作为国际语言交流工具的英语的学习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时也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它在强调五个基本技能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听、说功能。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高尧学指出,“转变思想,把由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

6、力上来。我们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2002、8)。”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受到极大的质疑和冲击。所谓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即是指在教学内容上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轻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形式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和思想传输,不重视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反应,学生听讲记笔记,从不主动提问和发言。这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远离了大学生的生活情境,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格格不入,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习得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的基本技能。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

7、我们能否把大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经验与他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生活情境进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把课堂教学看成是远离他们的、枯燥无味的事情,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自觉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我国,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缺失主要存在这样一种态势。(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师生现实生活情境缺乏渗透和融合无论是大学教师还是他们的学生在进入英语课堂教学以后,都会倾向于把课堂悬置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以外,进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出了课堂才是不同的自我。在教学内容上只生搬教材,课文讲解中的人物、情节、事件只发生在另一个时空,教师也懒于启发学生去发

8、现他们与自己生活情境中的共通点。单词解析,以及课堂练习中涉及到的词汇、句法、例句等具体语言点也只是课堂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感到许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找不到应用的机会,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师生现实生活脱节,彼此之间缺乏渗透和融合。(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师生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和作用在总共四五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忙于讲授课本知识,专注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忽视师生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自己的情绪过于平静或单调,缺少起伏和变化,与学生之间也缺乏情绪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讲台,与学生在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姿态等非语言的情绪交流也不太充分。师生之间有

9、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也进一步阻碍了他们的情绪情感交流。(三)课堂交往活动远离师生生活,趋于形式化从师生课堂交往活动来看,不仅活动方式单一、缺少变化、趋于形式化,更远离师生生活,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交往只有开始上课时的简单问候,许多时候这种问候也已形式化了。另外,以问答式进行的师生交往由于活动中的主客体地位不平等,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畏惧感,因此参与的热情也不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参与的人数本来就相对较少。而分组讨论的活动形式主要以生生交往为主,由于许多时候缺少监督和指导,往往使这种交往不够深入,而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的程度也参差不齐

10、,长此以往不利于保持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二、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缺失的原因(一)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教师“讲授”的作用,把外语学习看成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而不是一种“技能”的习得。在这种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在我国,英语教学是作为一种外语来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自然的交往而习得英语的机会很少,英语学习主要以课堂为基础,这样课堂教学便成了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由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英语教学重“精”轻“泛”,加上在教学中,强调对语言规则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

11、言实践中去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量十分有限,这种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量少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学生学了几年外语之后,虽对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少,却始终无法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尤其是口头方面的交际。实践证明,这种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训练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十分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的。正如埃利斯(rellis,1992)所说,“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行。”而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虽然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各个阶段,课堂教学中已经出现了诸如情景教学法、交

12、际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它们都十分重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自然语言习得过程的模拟和对自然语言形成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习得。但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教学中仍然沿用问题颇多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使尝试使用一些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对其学习不够,理解不充分,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以上教学法的优势和长处,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便浅尝辄止,最后又回到他们最“运用自如”的传统教学法上去了。(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知识繁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在词汇、语法、阅读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译的能力等方面对

13、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而在每学期十分有限的课时数内要完成教材每册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要兼顾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本来就感到疲于奔命了。而且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教师还把眼光死盯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忙着给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就越发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暇顾及学生对教学的接受程度,同时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三)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积极性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使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积极性。其中之一是高校扩招,1999年,按照科教兴国战略和深化教育改革、全

14、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形势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国家决定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01年达到4807万人,2004年为7011万人。2001年到2004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年均增长186。2005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已经达到475万人。由于扩招后师资力量不足,连英语这种要求小班教学的科目都是采用60多人的大班教学,随着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课堂教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与教师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这样的大班授课模式,客观上不利于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太适合于一些比传统教学法更有效习得语言的教学方法,因此影响了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次,

15、高校教师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教学任务繁重,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外语教师每周的平均授课时数已经超出国家规定的每周8节课,达到12节课,许多教师每周的课时有二三十节,教师成了一部上课的机器,这种情况也使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热情。(四)教师与学生不良的交往关系使课堂交往活动缺乏活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师生交往和课堂交往,使课堂交往活动缺乏活力。首先,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王国凡著.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脱离父母的呵护,开始了独立生活,因而成人

16、感、独立感骤然增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与中小学师生交往相比,高校师生交往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关系。但由于不少的高校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在交往中不能做到师生平等,这使得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甚至远远地躲着教师。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这一对矛盾成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这对矛盾导致了他们对教师的“封闭性”。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即正处于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学校、社会、交友等方面的观点与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差别很大。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学

17、生不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师生交往中缺乏平等,尤其是人格上的平等意识。“师道尊严”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定格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师徒如父子”便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家长与子女的关系,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权力,使师生地位的悬殊“合理化”。社会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变化也影响着师生交往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交往功利意识日益加强,重视交往中利益与效率的实惠,而感情因素、伦理观念则由维系人际关系主要纽带的地位逐渐被取代,人际交往也渗透了等价交换原则。人际关系的这些新变化也使师生交往关系中情感因素趋向淡薄,师生之间交往的情感成分减少了,非情感性成分增加了。情感是联结交往主体的纽带,同时,获得一定的情感

18、、精神的满足也是人们之所以交流、沟通的重要目的。以高尚的人格,积极、健康的情感来影响人,更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本质依归的高校教育活动或教育交往活动的重要目的。但是,在高校师生交往中,由于师生间交往的减少,使得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很缺失,把师生交往作为教育的背景、手段,师生间的交往作为一种“利用”关系,情感淡漠、甚至完全去除情感成分的交往在显著增加。由于在课堂以外的师生关系和交往已经变得疏离和淡漠,就不难想象课堂之中的师生交往活动是如何举步为艰,缺少活力了。三、生活情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生活情境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没有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自我生命中去,教学活动

19、始终围绕“文本”转,教材作为师生活动的媒体、中介,以“客体”的形式存在着。因此,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是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关系。教学中主体之间直接交流所产生的情感被中间的客体所阻断。笔者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课堂教学情景:教师一发问,学生赶紧翻书找答案。学生主体没有真正介入教学活动,没有自主话语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的直接对话,学生的话语是自主的、发自内心的。教学内容作为师生交往的媒介应是一个话题、一个活动、一个情境,其中主一客关系是隐匿在主一主关系之中的。教师应该把教材吃透,吃准,善于发掘教材内容与师生现实生活中一些生活片段和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储备于此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备在课堂上自如的使用。

20、那么,学习中的生活情境从哪里来呢? 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中的生活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

21、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1案例在讲授“discovery of a father”这一课时,教师并不是简单的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以及故事的结局,而是首先分析和解释了题目的含义,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s the characters of your father, the memory between your father and you?”因为谈论的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学生们表现得

22、很积极,纷纷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表情显得很专注,似乎被深深地吸引了。不同的学生用英语讲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不同的关系和经历,时而欢快,时而忧郁,教师和其他同学也对此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课堂气氛是整节课最活跃的时候。这时,教师发现其中一位同学讲述的与自己父亲之间的事情与课文中作者的经历很相似,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的讲解。接下来,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whats the ideal image of your father? please use several words to describe.”而不管理想与现实有多大的差距,在生活中学生们确实对自己的父亲有许多的期待,于是学生们七嘴八

23、舌地回答,有的说:“responsible, liberate, brave, handsome.”,有的用中文问:“老师,有钱怎么说?”有同学抢着说:“rich”教师说:“we can also use industrious.”这样,教师又顺理成章地教授了新的词汇。另外还有学生用到了“humorous, approachable, warm-hearted, honest”等词,教师又问到:“then what does the author hope his father be?”学生在认真快速地阅读了课文后,给出了正确的答案,“proud, silent, dignified”。笔者发

24、现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上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自己的父亲的性格,把学习内容与师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了,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能自然而然地开始揣摩课文中作者的内心感受,比较自己与作者在各自生活中与父亲的不同关系,对父亲的相同或相异的期待,从而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语言点学习依托在生动真实的自我生活感受中,使语言习得变得容易起来。2结语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警告广大英语教师说:“其实,教材也是一种教具(an aid),只不过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具,但它不是一本圣书(a sacred text),教师必须要找出利用教材的最佳方法而决不应该让教材来左右他们,或支配他们采取何

25、种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参预学习。” jeremy harmer.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j. 1991 语言知识的介绍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模式必须要多样化(variety)、灵活化(flexibility),否则由于一陈不变的模式,即使最有趣的活动也会变得单调没劲,而让课堂充满生机的关键,就全在教师如何使用该教材,如果一味按照教材的格式循规蹈矩,即使最好的教材也会渐渐失去吸引力,最终就会削弱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所以从教材本身而言,也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无生命的教材变得充满生机。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现在时行

26、真实语言教材(authentic teaching materials),英语教材几乎全部由英语国家的原文或对原文进行某些删改组成,这对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语言,无疑是极其有利,但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内容(所谓的target needs),而且还要能表达自己国家的东西(应是learning needs中的一种),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交流,所以,组织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国家的事情,也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二)充分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设置生活情境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的辅助手段如幻灯片、教学电影和录像等已显现出它们的局限性和不足。九十年代起,随着电

27、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由于它具有随机存取信息、仿真制作及创意等诸多功能,使用随意并且方便,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法和交际法在创设语言环境方面的不足,目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辅助教学手段,对它进行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势必会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1案例在美国掀起收视狂潮的室内情景喜剧“friends”(六人行)正在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热门视听教学辅助材料。有选择地给学生观看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模仿真实生活中热门地道的美式英语。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段落进行辅助教学。在进行“tell me about

28、 your friends”主题的课堂讨论之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了“friends”(六人行)中的一段约两分钟的视频。在一个自助洗衣房(laundry)里,瑞秋占好位置的洗衣机被一个举止霸道的胖女人(a horrible woman)抢过去了,罗斯为他的朋友出头。在其中,学生学到了这样的英语口语表达,比如,胖女人出场时大叫着move! move!(让开,通常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否则给人缺乏礼貌的感觉),瑞秋认为她用篮子占好了洗衣机的位置(i set it. i put my basket on top.)她蛮横无理地对瑞秋说:“但我没看见肥皂水,没肥皂水就不算保留。”(unfortunately

29、i dont see soaps. no soaps, no safe), 罗斯正色对她说:“嘿,嘿,嘿,你明知道规矩不是这样的。”(hey, hey, hey, its not the rule and you know it.)。胖女人只好作罢,罗斯于是对瑞秋说:“我们洗衣服吧。”(lets do the laundry.)在视频播放时,学生感到演员表演幽默诙谐,很吸引人,剧中人物对白简单易懂,有很强的生活性,使人印象深刻。2结语人类自然接受信息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来进行,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味觉获得的信息只占

30、获得信息总量的1%,通过触觉获得的信息占1.5%,嗅觉获得的信息占3.5%,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占11%,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对于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70%,3天后下降到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2%,3天后下降到20%;如果听觉、视觉并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能保持6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视频、影像和文字,使视觉、听觉并用,这种接近自然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要比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为主的传播方式更能节省时间、更能增进记忆,更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乔姆斯基曾经说过:“我们大概应该努力为正常人本身拥有的本能的

31、直观推断能力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所以说,语言环境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把在非正规语言学习环境中发现的特征引入正规语言学习环境中,会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质的变化。(三)充分利用生活情境中的文化因素连接中国大学生和英语课堂语言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常常在其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不同的文化里,人们往往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给语言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学生应该对于异文化有一定了解,而实际上,我们在与异文化的接触中对于自己的文化也加深了了解。hall

32、也在总结自己几十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经验时说,与其说提高了对于其他文化的了解,倒不如说是对于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具体的外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即不能只重视英美文化的介绍和渗透而忽略了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挖掘。1案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译教程第一册的第二单元是以“generation gap”(代沟)作为主题。教师在授课时充分利用了生活情境中的文化因素来沟通中国大学生的生活与英语语言习得。在面对“generation gap”(代沟)这个问题时,中国和西方的两代人对它的认识一定会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教师在授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首先提出

33、了一些问题,“do you often talk to your parents with your own desires, ambitions and opinions on many things? have you ever had difficulties talking to your parents? on which aspects do you and your parents often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通过这些问题来启发学生体察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处的状态。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强烈,总结出在“dressing”(衣着打扮),“pop

34、ular songs and stars”(流行歌手和歌曲),“forms of entertainment”(娱乐方式),“arrangement for free time”(课余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经常与父母产生不同意见。接着教师又请学生说出不喜欢父母在对待他们时采取的哪些方式,并比较与课文中的美国中学生sandy在此问题的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有“chatter、bugging、lack of listening、often interfering”等等,在谈到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的不同时,学生认为后者更具有民主意识(sense of democracy

35、),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free space)和独立自主的机会(chances of independence)并表现出明显的赞赏。教师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美国人珍视的自立精神(self-reliance)、平等(equality)、多元主义(pluralism)等概念,并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早已有这样的思想传扬。教师在授课中启发学生比较了中国大学生生活在其中的中国文化与大洋彼岸的美国文化的异同,使他们在对生活中与父母的关系现状与感情建构的思考中用心习得他国文化和语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结语“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在语

36、言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需要配合教材内容恰当地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英文化差异的知识介绍,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具备应有的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注意英语本身的精确性之外,同时还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才有可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使两种语言之间的沟通更加轻松,也更加有效。因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努力熟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也就是说,不仅要深入了解并植根于本民族文化,还要认真研究目的语文化,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介绍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语言交流效果。(四)充分利用生活情境中的情

37、感因素让中国大学生在课堂中感知和接受英语一个积极有效的外语习得环境的建立也不能忽略情感这一软环境的建立。心理学家潘菽说:“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一类是关于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这一类我们称之为非智力因素,他们通常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或推动者,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历种种情绪情感的变化。这种种情感的变化也就是不断的在调节或推动学习者对英语习得的吸收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

38、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教师不应总是把自己裹在教师角色里面,而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也是一个有感情、有情绪和有缺点的人。教师假装出来的尽善尽美不能形成课堂的信任氛围;其二,教师应智慧地展示自己的个人生活。因为当教师这样做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到和自己打交道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且觉得教师是信任自己才会这样做。1案例同样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的第三单元,在进入tell me about your friends这个主题时,为了启发学生就此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教师首先用英语给学生讲述了自己与朋友的故事,“another two gi

39、rls and i were always inseparable as body and shadow(形影不离) at college. we shared happiness and sorrow, we owned the bitter and sweet memories. but i lost one of them forever. one girl who was the most versatile died of accident in 2002. the rest of us cried for her but we cant save her back more.”虽然

40、已经事隔几年,但教师在讲述时仍然不禁眼含热泪,声音也有时因哽咽而停顿。然而,正是老师动情的故事吸引和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听得都非常认真。这时,有学生对老师说:“im sorry for hearing that.”还有学生说:“i know how you feel.i experienced the same thing. though it isnt the story happened between friends. i also lost my favorite nephew last summer. i tried hardly to recover form the sorrow.”这个学生后来还在邮件中用英语给教师详细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且说了许多安慰和鼓励的话。在接下来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们参与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