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7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 微生物是 (个体微小) 、 分布极广的 (生命体) , 绝大多数要用 (显微镜) 才能看到。2、 (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4、 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 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 动植物
2、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2、做酸奶一、填空:5、 在适宜的温度下,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 ( 1)捂住鼻子打喷嚏, ( 2 )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 馒头在 (温暖、 潮湿)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在(寒冷、 干燥) 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 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引起动植物的病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
4、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 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 、 (大小)和(功能)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
5、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 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 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 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 ;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 ,然后(桅杆才消失) 。3、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 古希腊学者 (亚里士多德) 根据 (月食) 景象
6、分析认为地球是 (球体或近似球体) 。5、 2003 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 号”进入太空。二、实验: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 ( 1 ) 用纸做的一只小船, 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 2) 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 )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地球的表面1、 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 主要地形地貌有 (高原)、 (平原)、 (海洋)、 (岛屿)、 (峡谷)、(山地)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色)表示水,用
7、(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3、为了精确地描绘地球全貌,人们利用(航空拍摄)或者(卫星拍摄)。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2、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软的岩石)中传播慢。3、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 (地壳) 、 (地幔) 、 (地核) 。4、火山和地震一、填空: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可分为(活火山)、 (死火山) 、 (休眠火山)释放出巨2、地壳的(岩
8、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3、 1976 年 7 月 28 日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4、我国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5、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躲在墙角处或桌子地下;如果在屋子外,应该远离建筑物,向空旷安全处疏散。二、实验: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步骤: (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 2 )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 )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
9、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5、地表的变迁1、珠穆朗玛峰高8844.43 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可以推测这里在古时代是(海洋) 。2、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 (雨水冲刷) 、 (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 (水) 、 (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5、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 、 (砍伐森林) 、 (围海造田) 、 (开采矿石)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1 、蜡烛的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
10、液体) ,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 (产生沉淀或气泡) 、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加以判断。4、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水的三态变化) 、 (铁水变钢锭) 、 (压扁饮料罐) 、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面粉做成馒头) 、(树叶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
11、放入一个生鸡蛋)、 (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 (馒头发霉)等。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片、石棉网等。步骤: ( 1 )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 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现象: 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 2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3 )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2、铁钉生锈了2、 铁钉在 (有空气) 和(有水) 的
12、条件下容易生锈, (水中有盐) 、(铁制品表面不干净) 、(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 8 倍) 。2、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 ;铁(坚硬) ,锈(松软) ;铁(有光泽) ,锈(没有光泽) 。3、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 (擦去水分) 、 (覆盖搪瓷) 、 (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 (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 (喷漆) 。4、设计铁钉生锈实验: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 ( 1 )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 ; ( 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 ; ( 3 )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
13、生锈)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3、变色花1、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2、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3、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4、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5、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有(碱性物质) 。6、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 (西红柿) 、 (苹果) 、 (橘子) 、 (葡萄) 、 (橙汁)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有: (小苏打) 、 (饼干) 、
14、(柿子) 、 (肥皂) 、 (洗衣粉)等。7、 (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 ,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8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4、洗衣服的学问1、不同的(污物) ,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 、 (高地)和(月海) 。2、 (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3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 (27.3) 天。4、 ( 1969 年) , (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
15、小时4 万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 (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5、 月球上没有 (空气) , 没有 (液态水) 。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六分之一) 。6 、月球表面 (温差 )很大,最高可达( 100) ,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7、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 ( 1 )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 3 厘米厚的细纱。( 2 )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2、太阳系大家族1、 地球在(自转) 的同时
16、又绕着太阳 (公转) , 公转一圈的时间为 ( 一年 ) 。2、像 (太阳) 这样自己发光的天体叫 ( 恒星 ) ; 像(地球) 这样自己不发光, 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 ( 行 星) ;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 (卫星 ) 。3、在太阳系中, (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行星)围绕(恒星)运转。 4 、 (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5、 太阳的直射点照在 (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 时, 该半球是 (夏)季, 另半球是 (冬)季。6、太阳光(直射)时,产生的温度(高),斜射时产生的温度低。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金星 ) 、 (木星 ) 、 (水星 ) 、 (火星
17、) 、 (土星 ) 、 (天王星 ) 、( 海王星 ) ( 地球 ) 。3、看星座1、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 恒星 ) 构成的。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把它们称为( 恒星 )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 星座 ) 。4、 (北斗七星) 是(大熊星座) 的一部分。 ( 北极星 ) 是(小熊星座) 中最亮的星。 5 、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 5 倍)的地方。7、银河由(2000 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 ( 恒星 ) 构成,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天空。8、在太空(俯视),看到的银河系像个(旋涡) 。4、探索宇宙1、天文望远镜有
18、: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2、 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 (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 。 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 (7.9千米 /秒) 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3、 (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代,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4、 (先驱者 10 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5 、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朝人(万户) 。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杨利伟 ) 。5、 航天器有: (航天飞机) 、 (科学试验卫星) 、 (太空探测器) 、 (宇宙飞船)等。8、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9、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 (麦哲伦号) 太空探测器拍摄了 (金星) 表面; (漫游者) 探测器是用来勘探 (火星) 表面的。3、金星(表面温度高),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4、火星(比地球上冷得多),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一块岩石中发现的(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式版)DB15∕T 3404.3-2024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3部分:森林资源》
- 鲁滨逊漂流记的人物塑造:外国文学课程教案
- (正式版)DB15∕T 3364-2024 《沙蒿籽多糖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
- 电器学考试题及答案
- 电解工考试题及答案
- 电大申论考试题及答案
- 灯光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70-2023 《北苍术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 德国机械考试题及答案
- 报考护理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读写-第一课-你好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
- TTT系列课程-结构化思考力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