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概述精选文档_第1页
溶血性贫血概述精选文档_第2页
溶血性贫血概述精选文档_第3页
溶血性贫血概述精选文档_第4页
溶血性贫血概述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状态。 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才会发生贫血。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或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红细胞寿命缩短 溶血性贫血(血管内、血管外溶血) 骨髓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详见表6-6-1糖 原 (淀 粉 ) 糖 醛 酸 途 径g -1-pg -6-p磷 酸 己 糖 旁 路f-6-p

2、at pad pf-1,6-2pocch2och2o hch o hch opp磷 酸 二 羟 基 丙 酮3-磷 酸 甘 油 醛h s-酶h cch2os酶ohpch o hcch2ooo2h3po42at p 2ad pch o hcoo hch2och ocoo hch2o h2h2ocoo hch2co22at p2ad pcoo hch2coh2coo hch3c2o三 羧 酸 循 环 (t c a)环coo hch3ch o h21213nh3po4at pad p葡 萄 糖ch3ch och3ch2o h222(2h )乙 醇消化h2o2nad+2(2h )烯 醇 式 丙 酮 酸1

3、,3-二 磷 酸 甘 油 酸mg2+mg2+mg2+3-磷 酸 甘 油 酸2-磷 酸 甘 油 酸2-磷 酸 烯 醇 式 丙 酮 酸丙 酮 酸22ch o h2ch2o2 11淀 粉2(n ad h +h+)17 =ppppp =141516乳 酸红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两条途径之一:糖酵解途径红细胞从葡萄糖获得能量主要依靠这一代谢途径。这一过程中葡萄糖通过一系列磷酸化而酵解,共10个反应。主要生成at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oh oo ho ho hch2o pna dp+na dp h + h+h2ona dp+na dp h + h+co

4、2ch2opco hhchohcoohco hcchohcho hho hch2och2o hcccho hho hch2ooch2o hccchho hh occhccho hcho hho hh ooch2o hcchccho hch2oho hh ooch2o hhchoco hccho hch2oho hchoccho hch2oho hpch2och2o poh oo ho hch2o popppop m g2 +g -6 -p 脱 氢 酶g -6 -p磷 酸 葡 萄 糖 酸 内 酯m g2 +葡 糖 酸 内酯 水 化 酶6 -磷 酸 葡 糖酸 脱 氢 酶6 -磷 酸 葡 糖 酸+核

5、 酮 糖 -5 -p核 糖 -5 -p木 糖 醇 -5 -p景 天 庚 酮 糖 -7 -p甘 油 醛 -3 -p赤 藓 糖 -4 -pf -6 -p转 酮 糖 酶t p p+ m g2 +磷 酸 核 糖 同 分 异 构 酶转 酮 糖 酶 t p p+ m g2 +转 醛 糖 酶 图 1 0 -8 磷 酸 己 糖 旁 路 核 酮 糖 -5 -p 差 向 酶 ; 转 酮 糖 酶 ; 转 醛 糖 酶p红细胞内葡萄糖代谢的两条途径之二:磷酸己糖旁路途径是葡萄糖直接氧化的代谢过程。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内葡萄糖只有5%10通过此途径而代谢。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是这一过程中关键性的酶。主要功效是使n

6、adp+还原成nadph。 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 骨架蛋白、锚链蛋白缺陷等。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酶缺陷 糖代谢酶、嘌呤及嘧啶代谢酶异常。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珠蛋白和血红素异常 肽链结构异常、肽链合成异常、血红素异常如: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铅中毒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附:血红蛋白的种类类型 肽链 临床意义hba hba 2 22 2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hbf hbf 2 22 2 胎儿期胎儿期hbhb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中、重型中、重型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hbahba2 2 2 22 2 轻

7、型轻型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hbh hbh 4 4 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hbhhbh病)病)hb bart hb bart 4 4 海洋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bart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水肿综合征) 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免疫性因素 是抗原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 分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非免疫因素物理和创伤性 人工瓣膜、微血管病性、行军性 生物因素 疟疾 化学因素 药物、毒蛇咬伤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溶血发生的场所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破坏发生于血循环血管内。 溶血表现较明显。 伴有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和含铁血黄素尿。 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pnh等。 血中结合珠蛋白

8、与结合珠蛋白结合 肝脏清除血中游离hb 肾 血红蛋白尿 + + 肾小管 含铁血黄素尿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血管外溶血: 红细胞破坏发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主要发生于脾脏,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有血清游离血红素轻度升高,不出现血红蛋白尿。 * 原位溶血:又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指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溶血。常见于ma、mds。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循环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分解分解间接胆红素网状内皮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尿胆原尿胆原正常红细胞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粪胆素尿胆原()门静脉白蛋白白蛋白胆道溶血性黄疸发生机理示意图

9、循环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直接胆红素网状内皮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尿胆原尿胆原粪胆素粪胆素尿胆原尿胆原门静脉 骨髓代偿 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血:网织红、有核红细胞升高、红细胞含核碎片。骨髓:粒/红比例倒置。髓外造血:肝脾肿大。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三、分类按发病和病情:急性和慢性溶血按溶血部位: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见表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与1.溶血过程持续的时间(急性或慢性)2.溶血发生的场所 (血管内和血管外)急性溶血寒战 发热头痛腹痛腰背疼痛血红蛋白血症 hemoglobinemia血红蛋白尿 hemoglobinuria四、临床表现 休克

10、肾功能衰竭 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危象)慢性溶血 多为血管外溶血,发病缓慢 贫血 黄疸 脾大 胆石症 肝损害 四、临床表现三大特征五、实验室检查分三类: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红系代偿增多的检查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病因) 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 红细胞寿命测定(缩短) 51cr同位素标记 胆红素代谢(间接胆红素) 尿分析(尿胆原) 乳酸脱氢酶( )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 血清结合珠蛋白() 尿血红蛋白(阳性) 含铁血黄素尿 rous试验 + 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 外周血涂片(破碎和畸形红细胞)五、实验室检查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外周血涂片(形态改变)外周血涂片(形态改变) 红系代偿增多

11、的检查 网织红细胞计数( )。 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 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五、实验室检查ha血片ha骨髓低倍镜ha骨髓高倍镜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特殊检查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原理: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滲氯化钠溶血的抵抗能力。 参考值: 开始溶血:0.42%0.46%(4.24.6g/l)nacl完全溶血:0.28%0.34%(2.83.4g/l)nacl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2. 变性珠蛋白小体变性珠蛋白小体(einz小体)小体) 酶缺陷的检验。 如g6pd缺陷。3. 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 如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电泳分析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hba2定量测定 hbf检测(碱变性试验) hbh包涵体试验五、实验室检查4. 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免疫性溶血的检验。如自身免疫性溶贫。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分三个步骤: 1. 证实溶血性贫血是否存在:即红细胞破坏增多和红系代偿性增生的证据;2. 区分是血管内还是血管外溶血;3. 确定溶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