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的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哈尔滨师范大的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哈尔滨师范大的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哈尔滨师范大的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哈尔滨师范大的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德才兼备、思想开阔、身心健康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专业研究生。基本规格要求如下: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有着为此专业建设刻苦钻 研的精神。2具有系统、扎实的中、外文学知识,坚实的比较文学理论基础,严谨、科学、 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 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 用技能;掌握与本

2、专业相关的邻近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4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文主义精神。二、培养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哈师大外 国语学院联合创建,下设四个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原理与方法论; 2东西方文学与文化比较; 3 中日文学与文化 比较; 4中俄文学与文化比较其目的是培养中、高级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研究人员; 培养大专院校中文系、 外语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教师;以及适用于各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三、学习年限年限为三年。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考核方式 考试、论文,读书报告、调查分析报告。六、培养方式1、系统授课,导读,讨论、自学

3、。2、导师个别指导。3、写出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4、参加学术活动。5、在读期间要求有一篇论文在正式期刊上发表。6、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听5次学术讲座,并写出学习心得或研究报告, 作为考查依据。7、要求研究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参加教育实践,由导师听课评定成绩。8、要求研究生在三年中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科研实践,累计约半学期,每次 应写出科研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科研能 力的集中体现,论文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硕士学位的获得。1、要求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

4、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2、要求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向系学术委员会做论文开题报告。就论文题目确定的依据,论文的撰写目的及意义,论文形成的可能性,将产生的影响等向 系学术委员会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正式进入论文撰写过程。3、论文答辩,授予学位。专业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课 程 类 别序 号课程名称总 学 时总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考核 方式备 注InIVV公共课第二外国语21634444考试政治理论课106222考试体育健身课72122考试专 业 基1比较文学原理4634考试2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4634考试础 课3西方文化与文学4634考试4中国文化与文学4634考试专业课5译介

5、学5634考试6小说叙事学5634考试7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5634考试8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5634考试9中美小说比较研究5634考试10中英小说发展比较史5634考试11中法文化比较5634考试12俄苏文学史56344考试13俄罗斯文学批评史5634考试14中俄文学比较15634考试15中俄文化比较5634考试16日本文学批评史5634考试17近代日本文学研讨5634考试18日本作家作品专题研究5634考试19日本民俗学5634考试选修课20莎士比亚研究3623考查21海明威研究3622考查22俄罗斯文学经典研读3622考查23中外文论导读3622考查24原版精品选读3622考查25比较

6、文化学3622考查26文学导论3622考查社 会 实 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实 践84注:1、备注一栏中注明 ”的为学位课程。2、对跨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及入学考试中表现出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 有缺陷的研究生,要求其补修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并进行考试。随本科班级听课、考试。3、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开设第二外语。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课程名称:比较文学原理总 学 时:46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英语系任课教师:张晔(教授)教学要求:研究文学翻译的再创造性质, 掌握它与文学创作的相通之处, 从理论上能够评价翻译家劳 动的创造性价值。 能够论证翻译文学在国别

7、文学中的地位, 及翻译外国文学在译语国的译介, 传播,接受和影响。主要内容 :1、比较文学研究范畴2、比较文学研究类型3、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4、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教 材: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乐黛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比较文学概论 杨乃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 比较文学概论 陈淳, 刘象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3比较文学 陈淳,刘象愚,谢天振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4. 比较文学论 梵第根,(黛望舒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5. 比较文学基亚著、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版。6. 比较文学原理

8、陈秋峰、张国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总 学 时:46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俄语系任课教师:姜涛(教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比较文学作为跨语言, 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文学研究, 它以理解不同文化和文学 间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思维为主导, 因此,中美文学比较研究不仅是形式的异同类比的 研究, 不仅仅是中美小说的产生, 发展和形成的轨迹和特点异同类比的研究, 而是通过对中运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 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发掘他们的文学特征,发现他们的辩证关系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美各阶段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的文本分析, 批评方法来

9、鉴赏,研究和分析中美文学作品 主要内容 :1。总论2小说3诗歌4戏剧5电影教材: Shao Jing-di , Bai Jin-Pe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主要参考书目:DiYanni,Robert. .Literature Reading Fiction Poetry, Drama And The Essay, 2 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0.Knickerboker, Kenneth Leslie. Inter

10、preting Literature Six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ton, 1978.Landy, Alice S. The Heath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 2 nd. Ed. Massachusetts: D.C. Heath and Company, 1984.Murfin,Ross & Ray, Supryia M. The Bedford Glossary of Critical And Literary Terms . Boston: Bedfod Books, 1997.Merriam-

11、 Webster sEncyclopedia of Literature Massachusetts: Merriam-Webster, Incorporated Publishers, 1995.Farrell, Edmund J. Purpose in Literature.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82.课程编号: 3课程名称: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总 学 时:46开课学期: 1开课单位: 中文系任课教师: 孙志刚(副教授)教学要求: 西方文化与文学是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西 方思想

12、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 以及在不同思想文化背景之下西方文学的表现方式。 此课的目 的是让学生对西方的思想文化发展有一个深入地了解, 为其对中外文学的比较打下一个良好 的基础。主要内容 : 重点研究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西方文学的演变过程。主要内容 有:1、希腊文化和西方文学中的人本主义精神2、希伯来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3、中世纪神学精神下的西方文学4、文艺复兴对西方文学现代精神的启示5、理性主义精神的生成及对文学的影响6、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在此思想下的西方文学状态。7、现代主义的兴起和西方文学的演变参考书目:西方文明史 美 罗伯特 E 勒纳 等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历史研

13、究 英 阿诺德 汤因比 著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圣经及西方个历史时期的名著课程编号: 4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总 学 时:46开课学期: 3开课单位: 中文系任课教师: 李洲良(教授)孙志刚(副教授)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要让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中国文学发展有一个较为详尽的了 解,从而为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重点介绍中国文学发 生、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内容 :重点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主要内容 有:1、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2、先秦两汉文化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4、3、中国的诗歌传统和中国文学4、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5、中国小说的生成及其叙事方法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云熙 顾易生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课程编号:5课程名称:译介学总学 时:56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英语系任课教师:张晔教学要求:研究文学翻译的再创造性质,掌握它与文学创作的相通之处, 从理论上能够评价翻译家劳动的创造性价值。 能够论证翻译文学在国别文学中的地位, 及翻译外国文学在译语 国的译介,传播,接受和影响。教学内容:翻译和翻译研究中的文学传统二十世纪文学翻译研究的趋向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翻译研究与文化差异教 材:译介学 谢天振 上

15、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主要参考书目:1、Constructing Cultures 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e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Andre Lefeve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3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许钧 译林出版社 19925、视角 阐

16、释 文化 孙艺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6、翻译美学导论 刘宓庆 台湾:书林出版社 1995课程编号: 6 课程名称:叙事学研究总学 时:56 开课学期: 2开课单位: 中文系任课教师:刘绍信(教授)教学要求:叙事学是一门较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论,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生来讲,叙事学会开拓学 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 传统叙事学,现代叙事学。传统叙事学重 点介绍叙事学产生的过程,分析叙事者、人物、叙事策略等概念,理清叙事学的基本思路。 在现代叙事学中重点陈述叙事学在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以及叙事学在现代文学评论中的运用 情况。教学内容:1、传统叙事学理论叙事学的产生 / 叙事学的理

17、论框架和基本的思路 / 古典叙事学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 古典 叙事学的开拓意义 / 古典叙事学的衰微2、现代叙事学理论现代叙事学的兴起背景 /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依据 / 现代叙事学的代表人物 / 现代叙事 学的意义3、叙事学在小说和诗歌研究中的意义。教 材: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申丹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解读叙事新叙事学虚构的权威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叙事学 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小说叙事研究刘绍信 著 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课程编号: 7课程名称: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总 学 时:56开课学期 :3开课单位: 中文系任课教师:汪树东(副教授)教学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世界

18、文学热潮已成的背景下发生、发展以至繁荣、鼎盛的,与外国文学 (尤其是西方文学, 而且最重要的是西方现代派、 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至为密 切。对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 西方文学的独 特性,并进而达成对二十世纪中外文学的普遍性的领悟与理解, 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现代世 界与现代人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偏重于西方文学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 兼及二十世纪中外文学的平行 研究。本课程分五部分。 导论部分, 着重阐释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发生的外部背景, 内部 机缘以及整体情况。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等西方现代 派、后现代派文学对

1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第二部分,重点分析鲁迅、郭沫若、巴金、 曹禺、穆旦、张爱玲、余华、史铁生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与西方文学的关系。第三部分,采用 平行比较方法重点分析鲁迅与卡夫卡、 曹禺与奥尼尔、 冯至与里尔克等作家的异同点, 把握 各自的相通性与独特性。 结论部分, 总结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规律、特点,并从中西文 化背景上明确把握二十世纪中外文学的特点。参考书目:1、朱栋霖主编: 1897 1997年中外文学关系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版;2、曾小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年版;3、唐正序、陈厚诚主编: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20、992年 版。士比亚四大悲剧等名著课程编号: 8课程名称: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总 学 时:56开课学期 : 4开课单位: 中文系 任课教师: 孙志刚(副教授)教学要求: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个主流文学, 无论是思想和艺术都与传统文 学有着巨大的差别, 不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就不能理解现代西方的文学走向, 也难以理解现 代西方文学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创新之处。 本课程重点介绍西方现代、 后现代文学的产生和 重点作家、作品,其目的是让比较文学的研究生能有一个较现代的文学视野和研究深度。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产生第二章:现代派作家创作方法研究第三章:现代派经典作家作品解读 自编教材

21、:西方现代派经典作家作品解读孙志刚著 参考书目: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吴晓东著 三联讲坛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外国文学史下 郑克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 9 课程名称:中美文学比较研究总 学 时:56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 英语系 任课教师: 姜涛教学内容:第一章 中美诗歌比较研究(第一节中美诗歌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第二节中美诗歌的诗性特征 ; 第三节中美诗歌的对比分析)第二章 中美小说比较研究 ( 第一节中美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 第二节中美小说的平行 型比较研究 ; )第三章 中美戏剧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中美戏剧的起源和形成; 第二节中美戏剧的文化品格 第三节

22、关于悲剧及大团圆的结尾)教材:自编教材: 中美文学比较研究姜涛等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参考书目: 11. 解读美国诗歌姜涛 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12.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虞建华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64. 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 北京 三联书店 1994 ,25. 隋唐五代小说史侯忠义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66. 晚清小说史欧阳健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6课程编号:10课程名称:中英小说发展比较研究总 学 时:56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英语系任课教师:王莉娅(教授)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英小说

23、的起源第二章 中、英小说的兴起 第三章 中、英小说的成熟第四章 中、英小说的繁荣第五章 中、英小说的流变第六章 中、英小说的新探索教材:自编教材: 中英小说发展比较研究王莉娅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参考书目:1. 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1878-2001 Ray Bradbu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20013. 当代英国小说导读卡尔2. 现代英国小说 (1950-2000)/ 剑桥文学介绍,作者: (英)黑德,重庆出版社 2006 ,1( 美 )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 2005 , 1154. 英国小说艺术史李维屏著5.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6.

24、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7. 隋唐五代小说史侯忠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 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6北京 三联书店 1994 , 2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 68. 晚清小说史欧阳健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 , 6课程编号: 11课程名称:中法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总学时: 56开学学期: 4开课单位: 英语系任课教师:刘春芬教学要求 ; 使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国文学,语言,与文化,由于法国不同民族文化因 素形成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差异。 在比较和分析文学, 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结合民族文化, 语言,文学,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教学内容;1 比较文学 La dbacle et

25、le feu2. 中法文学与文化的差异 3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用比较文学原理与方法论分析中法语言、社会、文化间的关系 与差别教材;La d dbacle et le feu主要参考书目;1. Anthologie de la litt rature 丹的?aise.(上册)上海译文出版2. Anthologie de la litt rature fran?aise.(下册)上海译文出版3. 胡文仲主编 文化与交际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84. 王福祥 吴汉樱 编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4.4课程编号: 12课程名称:俄苏文学史总学时: 56开课学期: 1、2开

26、课单位:俄语系 任课教师:张艳杰 赵晓彬 教学要求:俄苏文学史是本方向的专业课, 分两个学期授课,主要讲授 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专 题,该门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史, 在学习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状况、 经验和规律 的基础上,了解俄罗斯的人文精神、 宗教与哲学思想,把握俄罗斯诸多因素文化、 宗教与哲 学思想对俄罗斯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注意对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评价,在广泛阅读文学原著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自己的俄罗斯文学史知识, 扩大文学视野,为独立从 事俄罗斯文学研究打下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1、俄罗斯文学史:介绍从远古时期至 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发展情况, 阐述其历史发

27、展过程、 各种文学现象及流派;专题介绍19-20世纪俄罗斯经典作家及其作品。2、俄罗斯文化与宗教哲学专题:探讨俄罗斯文学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特征,俄罗斯宗教及哲 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推荐近年来俄罗斯文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动态。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李兆林、徐玉琴主编简明俄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3、李毓甄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李凡辉 张捷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青岛出版社, 1999年。5、 符阿阿格诺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凌建候等译, 中国人

28、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6、 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7、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 邱守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8、汪介之远逝的光华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译林出版社, 2003年9、 M. H . rpOMOB , H . C PKyoc 3C jkoaBH u刃 ocoCK sak m bi c Mh19190.10、 H . A. EepgiBen.B bimecawB rgepB 0 Poccunn pycckOiiji ocobckohKy 刃 bType . MocKBa ,1990.11、 T . n . EycjiakyDcaK

29、aA 刃 uTepaMy pBii t9rn aeKako 刃 a .2001.12、 T . n . Eycjiky3(BcKaA 刃 uTepMy pBi 20m BeK 血ko 刃 a .2001.13、 B . n .冰ypaB 刃 eB PyccKaAjiuTepaTypa. B 2 耳 acTAx . M., 20C课程编号: 13课程名称:俄罗斯文学批评史开课学期: 3任课教师:张艳杰总学时:56 开课单位:俄语系教学要求:文学批评史是文学方向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当代文艺批评的发展 历程及主要的文艺理论流派的过程中, 阅读一些著名的批评家的原著, 扩大学术视野

30、, 并结 合国内外重要的批评理论, 阅读和分析中外文学名著, 为撰写论文和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 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 文学史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研究、总结过去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状况、经验和规律, 文学批评则是研究、 分析、评论各个时代的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以及文学运动中的各种 问题。 文学批评史则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介绍各个时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对作家、 作品,文学 现象以及文学运动中的各种问题的研究、 分析和评论的批评成果, 并介绍主要的文艺理论流 派及其重要的理论家的文论。 该门课程以当代俄罗斯及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为主要内容, 主要 研读张杰,汪介之 20 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和伊夫 ?塔

31、迪埃著 史忠义译 20世纪的文学 批评两部作品,加入少量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理论的精华。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刘宁俄国文学批评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2、张杰,汪介之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译林出版社,2000。3、(法国)伊夫 ?塔迪埃著 史忠义译 20世纪的文学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4、彭克巽 苏联文艺学派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6、张隆溪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7、特里伊格尔顿著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课程编号: 14课程名称:中俄文学比较总学时: 56开课学期

32、: 3开课单位:俄语系任课教师:赵晓彬教学要求:中俄苏文学比较是本方向的专业课, 主要对中俄文学专题进行比较介绍, 该门课程要求 学生了解中俄文学发展史, 在学习中俄文学发展的状况、 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 了解中俄的 人文精神、 宗教与哲学思想,把握中俄诸多因素文化、宗教与哲学思想对中俄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注重对中俄文学经典的对比评价。教学内容:1、介绍中俄文学发展情况,阐述两种文学历史发展过程、各种文学现象及流派;专题介绍、对比中俄经典作家及其作品。2、介绍中俄文化与宗教哲学专题:探讨中俄文学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特征,宗教及哲学思想 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推荐近年来中俄文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成

33、果和新动态。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暂未定课程编号: 15课程名称:中俄文化比较总学 时:56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开课单位:俄语系任课教师:张艳杰课程要求:中俄文化比较是本方向的专业课。对中俄文化进行历史探根的溯源, 比较中俄文化渊源,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中俄文化不同时期的特质, 文化发展的传承及变革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以上问题或或文化现象作专题性的研讨。形式以个人发表和集体讨论为主。 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善于分析,解决难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对比中俄文化的起源,两国接受宗教的过程;中俄新文化的兴起、 发展;中俄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主要思想及其主要贡

34、献(印象派,象征派,中俄知识分子的特征等等。阿克梅派, 未来派等);比较中俄民族文化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姚海 俄罗斯文化之路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2、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雷永生 邱守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3、汪介之远逝的光华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译林出版社, 2003年4、 洛斯基俄国哲学史 ,贾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5、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课程编号: 16总学 时:56 开课单位: 日语系6、林精华想象俄罗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课程名称: 日本文学批评史开课学期 : 2任

35、课教师: 王宗杰教学要求 : 要求学生掌握各流派的基本思想、理论体系,熟知代表人物及作品。在学习和研究过 程中, 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日文原文的文学作品, 对文学流派、 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 究,培养学生剖析文学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和透视文学作品深层意义的能力 。教学内容 :日本文学各流派的形成原因、时间 ,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影响。自然 主义文学的岛崎藤村和他的长篇小说 破戒,反自然主义文学的文豪夏目漱石及其作品 我 是猫等,白桦派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新思潮派的芥川龙之介、无赖 派的太宰治、新感觉派的川端康成等。教 材: 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目 : 1 和田謹吾 自然主義文学論 至文堂19662小坂 晋漱石愛七文学講談社 19653. 須藤松雄志賀直哉文学南雲堂桜紅楓社19634. 羽鳥徹哉作家川端基底教育出版七A夕一19795. 竹盛天雄鴎外 乞紋様小沢書店19736. 三谷栄一 大修館国語要覧 大修館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