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游记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独 乐 园 记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
2、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3、。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
4、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鹪鹩(jio lio):一种鸟。“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迂叟:作者自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纴(rn):纺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定居,安家B. 杂莳草药 莳:种植,移植C. 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 居:占,占有D. 而林薄茂密 薄:靠近,迫近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独乐”情趣的一组是(3分)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 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 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
5、己有 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比,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4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3分) 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3分) 1、【参考答案】1、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薄”为“草木茂盛”意,“林薄”为“交错丛生的草木”,楚辞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2、B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是介绍“独乐园”的情况,是别人对作者的评论,不是作者自己的情趣表现。3、 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文中并未表达作者不再出仕的意思。4、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
7、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参考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乐趣,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更快乐。这是王公贵族的乐趣,不是贫贱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其中也自有它的乐趣。颜回“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瓢水”,“不改变他的乐趣”。这是圣人贤人的乐趣,不是愚笨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像那“鹪鹩( jio lio, 是一类小型、短胖、十分活跃的鸟)在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各尽自己的本
8、分而相安无事。这才是我(迂叟)所追求的乐趣。 熙宁四年,我才举家定居洛阳,六年,在尊贤坊北关买了二十亩田作为家园,它的中间作为厅堂,(在堂中)集中了五千卷书,把它命名为读书堂。读书堂的南边有一处屋子,引水往北流贯连屋下,中间作为水池,方圆和深度各为三尺。疏导水流分五处注入水池中,(形状)像老虎的爪子;从水池的北面隐蔽流出北面的台阶,悬空注入庭院下面,(形状)像大象的鼻子;(水)从这里又分为二条小渠环绕庭院的四角然后在西北面汇合流出,把它命名为弄水轩。厅堂的北面又有一个水池,中间有岛,岛上种了竹子,(岛)像玉玦一样呈圆形,环绕有三丈方圆,将竹梢收拢打成结,像打渔人的草屋,把它命名为钓鱼庵。水池的
9、北面有六间并排的屋子,加厚了它的墙壁和屋顶来抵御烈日。开门往东,南北的窗子可以吹来凉风,前后多种植优雅的竹子作为清凉消暑的所在,把它命名为种竹斋。水池的东边,整治出一百二十畦田,错杂地种植着花草药材,为了辨识它们的种类名称,给它们(挂上字牌)作为标志。畦的北面也种了竹子,像棋盘一样呈方形,直径一丈左右,弯曲它的顶梢,使它交错通达遮蔽作为屋子。在它的前面种上竹子,形成像步廊一样的夹道,都用藤蔓芍药等覆盖着它,四周种植草木药材等作为藩篱,把它命名为采药圃。药圃的南面有六个围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占二个,每种(花)只种了两丛,(为了)辨识它的名称形状罢了,不求多种。围栏的北面有个亭子,把它命名为浇花
10、亭。洛阳城距离山不远,但树木丛生茂密,常常看不到,于是在园中砌筑石台,在它的上面修建屋子,来眺望万安、轘辕,直到太室(都能看见),把它命名为见山台。 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所担忧的是学未有所成,对人又有什么祈求,对外又有什么依靠(期待)呢?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灌注热水洗涤双手,登临高处纵目远眺,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
11、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2、成1-4题。游丰台记清方苞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 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
13、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注醼:同“宴”。 遘:遭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14、的一项是(3分)A.未得一造观 造:到,往B.五色间厕 厕:同“侧”,旁边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适:适意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3分)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 扃闭不得入 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 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 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 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A. B. C. D.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C.在写丰台
15、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3分)译文: (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3分)译文: 2、【参考答案】1、选B(“厕”应为“混杂”“间杂”之意。)2、选C (只是说明丰台的居民以种花草为生,句是当地人介绍丰台以前的种植情况。)3、选B(不是在道旁老树下饮酒,而是在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里。)4、游玩的人只是羡慕他们往日听到的(美景),于是(因此、因而)纷纷赶来聚集(在
16、这里)罢了。(特:只是;艳:羡慕;而:于是、因此、因而。三个语言点各1分)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趋:通“趣”,志趣、志向;次第:依次、陆续;会于此:状语后置,即“于此会”。三个语言点各1分)【参考译文】 丰台距离京城十里远还不到,当地的百姓靠种植花木为生,芍药(的种植)尤其盛行。花开的时候,京城的士人们成群去(丰台)游玩。我到京城六次,没有能够去观赏一次。戊戌年(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夏季四月,我将要到塞门(承德的避暑山庄)去,而寓安要到上党去,我到寓安的住处向他告别。寓安说:“为什么不去丰台游玩呢?”于是告诉嘉定的张朴村、金坛的王篛林、我的堂
17、弟方文辀、门生刘师向,共同乘车前往。这个地方最有名的叫做王氏园,大门关了不能进去。走遍其他园舍,从篱笆间看到几块花圃种着含苞未放的花,仆从说:“只是如此而已!”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这个地方)最初种植花木时,平原像手掌一样(平坦),上千亩的花圃连在一起,五彩缤纷的颜色错杂其中,这就是成为奇特景观的原因呀。此后居住此地的人越来越多,各自建造围墙篱笆来隔开土地,树木一丛丛地生长,花虽然生长繁盛,却被遮住看不见了。游玩的人只是羡慕这里昔日的美闻,因此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于是(我们)靠近路旁的老树席地而坐,过了很长时间才能够到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休息。年少年长不再排序,卧下或是起身,坐着或者站
18、立,怎么方便怎么着,各人也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举起酒杯互相劝酒,傍晚了还不能回去,这大概是我多年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适意的游玩了。 我平生愚钝耿直和别人相处也很少和谐,交往很深的知心朋友,二十年来也有一大半去世了;还存活的,今天一起玩的诸位君子也占了一半了。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短的也经历了一年多,难道不是世上的事情很难企求(大家能够相会于此)却又是可以庆幸的吗?可是寓安这一次出行,也就剩十多天的时间。因官职被罢免而将要回去的,是方文辀了。事情办完了准备回去的,是张朴村呀。等候选用将要上任离开的,是刘师向。只有王篛林还在做官,也将
19、要告老回乡了。估计明年花开时还停留在这里的,只有我一个人了。难道只有我衰老疾病羁旅孤独,这样欢聚的快乐难以再有?就是诸位君子行踪分离,栖息托身的地方各不相同,即使(今后所在之处)山川景物比现在美十倍百倍,而师长老友,能像这次漂泊天涯却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手握着手的游玩机会,恐怕也不能够多遇呀。因此各人用诗来记叙这次聚会,而我为这一次游玩写一篇游记。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甫出,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
20、,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
21、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泠,不成寐。 晨起,猛风乍作,趣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注】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鸭脚:银杏。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污隆:高低不平。米老:米芾。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日甫出 甫:才 B极有野趣 极:非常C穷雕镂之巧 穷:穷尽 D趣别山灵 趣:趣味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分)东风细细,波
22、平如掌 乔木蓊郁,亏蔽天日新篁绿色照人 长沙、湘潭,去帆如阵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湖上之夏云尤奇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分)译文:(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分)译
23、文:3、【参考答案】1、(3分)D(趣:跑,疾走)2、(3分)C(是登君山前所见是夏季君山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见)3、(3分)B(“道路崎岖”并非“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的原因,“登上酒香亭”和“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螺的路”没有因果关系。)4、(6分)(1)寺庙内的四株银杏,是唐宋以来的物产。(句意正确、语言通顺1分,判断句式1分)(2)往日米芾说在潇湘得到画中景物,大概说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气的奇特。(句意正确、语言通顺2分,“于”“盖”各1分)【参考译文】 万历辛亥年晚春,汉阳王章甫因为悼念中郎到我家。我感激他的情意,送他到岳阳,一起游览君山。因为被风阻遏,泊船在南津港。 天刚亮,东风细微,水波
24、平如掌面。初升的太阳才出来,我和王章甫并舟前进。不久,我们到达君山脚下,看见高大的树木茂盛繁密,遮天蔽日,天色阴沉含着雪气。两旁的山,如同低垂着的长长的衣袖。寺庙内的四株银杏,是唐宋以来的物产。上面栖息着好几百只白鹤,远远看去就像是玉兰花。寺庙的正殿也很雄伟,后面是藏经楼。向西在高大的树林中穿行,新生的竹子翠绿得可以照出人影,从远处看这座山,相当像一抹长长的眉黛,进入山中,寻找世人所说的如同螺髻的十二座山峰,也找不到,都被年岁久远的树木和藤蔓遮蔽,隐隐约约只看见高低不平的山势罢了。然而曲折迂回的小路中竹子苍翠名茶芳香,杂花散发出香气,很曲折,有幽静雅致的特点,好像是江南美丽的著名园林。过了轩辕
25、台,这个地方可以观赏湖中的美景,可惜的是被文昌阁遮蔽了。再次行走在竹林山石的中间,登临酒香亭。 回到寺庙左边形如发 的山上,来到朗吟亭,远望长沙、湘潭,远去的帆船如同战斗队列。一起坐在亭上观看洞庭湖水,大致是水光与天色浑一的景象,这就是这座山通常能让人享受到的感觉,然而也不能够在这之外找到一个不寻常的词语,能照原样描绘出它的清新。走到湘妃庙,穿行在树林中,忽然看见空旷平坦的田野,很有山野的情趣。进入庙里,完全没有一个人。 傍晚时分再到山口,找了块石头蹲坐,看洞庭湖水上云气的变化。我对王章甫说:“天下只有夏天的云气最奇特,而湖上的夏天的云气尤其奇特。八百里洞庭湖的水气,向上蒸发到空中,湿润空濛,
26、生动有趣,极尽万物的形态,穷尽雕刻的精巧,往日米芾说在潇湘得到画中景物,大概说的就是洞庭湖上云气的奇特。我又怎么才能在竹林中得到一间小屋,聆听水声观看云气,用来欢度晚年呢?”这天夜里,王章甫大有在这里择地筑屋而居的心意。水上的雾气清凉寒冷,我怎么也睡不着觉。 第二天早晨起来,猛烈的大风突然大作,我们疾走告别山神,乘一帆船驶过岳阳楼下。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5题。 广德湖记宋曾 巩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
27、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
28、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 注
29、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3分) 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0、(3分)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分)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3分)4、【参考答案】 1、(3分) C(病:忧虑,担心) 2、(3分) D(是说广德湖的功用,是说盗湖为田的
31、破坏行为,是说治理广德湖的时间) 3、(3分)B (“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有误,曲解原意) 4、(6分) (1)(3分)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广”、“于”译对各1分) (2)(3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举”、“细”译对各1分)【参考译文】鄞县张(峋)君绘制了他辖县内的广德湖图,并写信给我说:希望能得到您所写的记文。广德湖的面积大概五十里,在鄞县西面十二里的地方。它的发源于(宁波西南的)四明山,在湖的北面引水挖掘了漕渠(运粮的水道)
32、,从湖的东北面泄洪进入甬江(在浙江省境内)。鄞县总共有十四个乡,东面七个乡的田地,由钱湖的水灌溉;鄞县西面七个乡的田地,灌溉用的水,就靠这广德湖了。通行于越州的船只都经由此湖,广德湖的物产,有丰饶的野鸭大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淳化二年,有人开始与州县强悍的官吏一起侵占湖面造田,(这种情况)长久不能纠正。至道二年,知州丘崇元亲自考察治理占湖造田的事情,因而湖开始恢复(原貌)。宋真宗咸平年中,朝廷赐给官吏职田(即职分田,朝廷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俸禄的公田),鄞县选取湖的西面山脚下的百顷之地作为职田,不久(官吏)谋求增加职田就私自扩大占湖造田面积。天禧二年,知州李夷庚开始勘正湖界,筑起湖堤十八
33、里来限制占湖造田。到了张君做鄞县令时,湖已经长久没有治理了,西面七乡的农户把旱情报告他。张君为此筹划治湖方案,田地在湖旁的百姓都很高兴,愿意出力。张君计算人工、征调所需材物,选择受人信服并知道筹划的人,让他们监督施工而且自己决断,完全不委派属下的官吏,人们因为不被干扰,就都勤勉积极地奔走于治湖。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鄞县人堆积起石块堵塞水流,在石堤中留下水洞,用木板来做水门,根据水量的大小来关闭或开放水门,(这种水利设施)叫做碶。于是又修筑水闸增加旧制,总共修筑九个石碶,二十个堵水的土堤。堤上种植榆树柳树,超过先前的数量总共有三万零一百棵。又
34、用剩余的材料在堤上修建了两个亭子供人休憩,亭子与望春山、白鹤山相对,于是用两座山名来命名两个亭子。在山上建造了庙宇,一是用来祭祀主宰此湖的神灵,还用来祭祀对此湖治理有功的官吏。在熙宁元年十一月开始动工,到了第二年二月竣工。竣工以后,田地不担心干旱,船只不担心干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的丰饶都恢复原来的样子,而他治湖的好处也惠及相邻的州县,在治理广德湖这件事上,张君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了。这一年我任越州通判。越州的南湖,长久废弃没有治理,大概是出于官吏因循守旧的缘故,而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境地,我也正为这个事情担忧。纵观广德湖兴起的历史,已经几百年,濒临废弃的危险有多次,由于多次出现(有才德的)人,所
35、以治理得越来越好。大概在大历年间,(广德湖)可以灌溉田地四百顷,大中年间可以灌溉田地八百顷,到如今可以灌溉田地二千顷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所以写了这篇记,希望使后来的人知道不要废弃前人的功业,而(使它)永远成为此地的利益,而且我又将和越州的人谋划治理已废弛的南湖。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饮泉亭记【明】 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
36、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
37、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诚愈伯文
38、集卷六【注】司马氏:代指西晋。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卒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B.夫也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乱C.而不假乎外 假:借助D.贪相承习为故 故:缘故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 (3分)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明而自信,笃也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
39、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B.第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沽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C.第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D.末段指出以“贪”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4、把文下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2)人心之贪与康,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钱?(3分) 5、【参考答案】1、D(故:惯例、老例。)2、B (与吴刺史无关;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3、C (“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
40、。)4、5.(1)(3分)有人指责他矫情(或译为“故作姿态”、“掩饰真心”等也可),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 (得分点:“或”、“病”、“然”各l 分) (2) (3分)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字物)所能改变的吗? (得分点:“自我”l 分,“易”1 分,反问句式l 分。)【参考译文】 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
41、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 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娇情(或 “故作姿态”, “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
42、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 人们喜好名利,都是彼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决不是矫情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
43、示世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 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当地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相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喝了贪泉之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激愤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之民开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踢物。一个刺史
44、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恩赐。啊,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偪,同“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f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45、。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菩萨)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
46、,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D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mng)(红漆的屋栋,指称豪门显贵的房舍)相望也,丹轂(g古)(丹轂:红漆的车轂,指士大夫乘坐的车子)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
47、,付之慨想而已。 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过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chl樗和栎,两种无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废材,翫(同“玩”,游赏)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注】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温黂(f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翫:同“玩”,游赏。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南则桃花弥望 弥:满
48、B.里人易种以桃 易:改变C.循庵而西 循:寻找 D.阅时雕谢 雕:通“凋”,凋谢2、下面句子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 (3分)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A B C D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西门之外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能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D 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名流觞咏,每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蒸汽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蒲瓜营养知识培训课件
- 蒲城会计财税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选择题(魏晋-唐宋元明清)原卷版
- 2025年展望:我对长期服务合同的新见解
- 向量加法运算题目及答案
- 乡土中国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矿压观测工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沧州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跨国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科研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兽药销售业务培训教材
- 测绘法规与管理课件
- 2025年潍坊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标准答案)
- 并购整合方案模板(3篇)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共七章节)
- 浙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 产科护理SBAR交班模式
- DB61∕T 1576-2022 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技术规范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