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答卷)_第1页
世界历史(下)(答卷)_第2页
世界历史(下)(答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 界 历 史 (下册)识 记 篇1. 1917年11月6日夜(俄历10月),起义爆发;地点在彼得格勒;列宁在莫尔斯尼宫亲自指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 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的主要内容:第一,农业方面: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第二,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三,

2、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商品流通代替食物配给制3. 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苏俄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 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史称“斯大林模式”4.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

3、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活动猖獗,德国法西斯分子和日本军国主义抬头。(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摩擦;加紧对殖民地

4、半殖民地进行掠夺反抗。5. 1939年9月德国进攻 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6.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7.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 同盟正式建立。(它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8. 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1、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2、战后成立联合国3、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9.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欧洲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

5、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 欧洲第二战场。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希特勒绝望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0. 欧洲联盟1993年11月正式建立。性质为 区域性政治联盟和 区域性经济联盟。11. 20世纪晚期(1987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12. 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郝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13.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苏联宣告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14.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结束欧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结束。15. 1999年巴拿马从美

6、国手中收回了 巴拿马 运河主权16. 冷战政策的含义:美国采取除战争与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17.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 1995 年,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中国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 世界政治格局当前处于“一超多强”局面,正朝着 多极化 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19.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20世纪4050年代。主要领域: 原子能 、 航天 技术、生物技术、电子工程等领域。(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在海洋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22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

7、最著名的影城,奥斯卡是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理 解 篇2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成就:(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3),一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 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 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同苏联

8、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 作用。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取得的。但是,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 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27 慕尼黑会议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是: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为苟安一时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政策,史称“慕尼黑政策”。28 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争夺霸权是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的严

9、重威胁29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运 用 篇30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内容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2.恢复工农业生产3.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意义:1.渡过了社会危机,2.稳定了社会秩序,3.维护资本主义制度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3.1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