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介绍_第1页
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介绍_第2页
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介绍_第3页
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介绍_第4页
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滑县铁枪寺与十二眼井古迹介绍“彦章打马上北坡,新坟更比旧坟多。新坟埋的汉光武,旧坟又埋汉萧何。青龙背上埋韩信,五丈原前埋诸葛。人生一世莫空过,纵然一死怕什么?”熟悉秦腔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著名剧目苟家滩中的这段唱腔,这段唱腔,唱的正是王彦章。滑县东北三十五里王家庄,位于滑县白道口镇王庄村南一里处,坐落一处古今文明的十二眼井和龙王庙,俗传为王彦章将军的避兵洞,现有能看到的井七眼,淤泥半埋破烂不堪。庙内有一眼,其余四眼被黄土掩埋,每井都是口小底宽,四旁用细石砌成,长宽均一丈,底皆铺石,光滑如砥,每井只隔一墙,有石门相通。井内设有石羊石桌石椅和石头雕刻的十二属羊。传说里井西南五米处下有古墓,庙内有井,井

2、下有洞,洞向南穿过金堤河,通往大刘营铁枪寺,一九七五年前后,旧金堤河改道,挖金堤河时挖断了王彦章的避兵通道。当时本村村民王臣书同志捡到女菩萨铜像一枚,听说还有一个村民捡到一枚男铜像,此铜像手持宝剑。传说王彦章将军死于山东兴城,葬于十二眼井西南处,所有作战兵器藏于避兵洞内。话说金马驹,十二眼井正南面有一片高地,在王彦章避兵洞上面。村民自古来称他为马架顶地,那群金马驹有人见过在那块地上出没,吃过庄稼,它们吃过后的庄稼越来越旺,越吃越丰收。后来被江南麻人发现了,他们想破这块风水宝地,就往这撵金马驹,但金马驹不经常出现,于是我村村民怕江南麻人撵走金马驹,就在马架顶地的南边小桥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了

3、很多村民名单,后来江南麻人发现了金马驹,就组织人员往南撵,撵到了石碑处,石碑上的人员名单发暴了、此时金马驹不敢往南跑了,从此以后江南麻人就消失了。后来据传说王庄村民又发现了金马驹,在那块地跑,于是村民就撵来撵去,最后撵到十二眼井附近,不见踪影。又说掏十二眼井,光绪三年,天下大旱,寸草不生,颗粒不收。于是龙王显灵,给朱村朱员外托梦,要想生存,集中人力,带上供品,前去王庄掏井(王庄村十二眼井)。王庄人翻石帽,朱村人掏井。果然朱员外按梦所办,来王庄淘井,翻石帽,结果掏完井后,在回家的路上,真的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下起来了。人们都说真是灵验,从此以后,逢旱就淘井,翻石帽(现石帽还在庙院)形成

4、了惯例。铁枪寺原名明月寺,建于盛唐永昌元年。铁枪寺位于滑县城东北15公里大刘营村东,是1987年河南省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时,后梁宣义军节度使王彦章曾屯兵在这里。 王彦章,字贤明,五代郓州寿张人。王彦章年少从军,投军后梁皇帝朱温帐下。一同去的有几百人,王彦章要求当队长,众人不服。王彦章说:“大凡健儿开口便言生死,但今天没有在两军阵前,我就让你们先看看我的脚上功夫吧。”王彦章光脚在蒺藜地上走了几个回合,没有人敢比。王彦章作战常使两条铁枪,一条挂在马鞍上,一条握在手中,冲驰如飞,斩关破垒,所向无敌。传说王彦章的一条铁枪有50公斤重,可见他臂力超人。 当时,天下纷争,后晋是后梁的劲敌。王

5、彦章驻军魏州(今河北大名)、相州一带。后晋攻破澶州(今河南濮阳),俘虏王彦章的家属,家属受到厚待。后晋招降王彦章,被王彦章拒绝,其家属被杀害。 王彦章生性耿直,遭段凝等人嫉妒。段凝与朝中重臣赵岩、张汉杰勾结排斥陷害王彦章。王彦章仰天长啸:“等我打败敌军得胜还朝,一定要杀掉奸臣,以谢天下!”奸臣恐惧万分。梁末帝听信赵岩等人谗言,自毁长城,罢免王彦章。王彦章回到京城,在梁末帝面前用笏板在地上画地形,陈述军事形势,分析退敌和取胜的战策,又遭到御史弹劾。 后来,王彦章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但最终也没能挽救后梁。王彦章被后唐俘虏。后唐庄宗李存勖十分欣赏王彦章的英勇,想劝降王彦章。王彦章虽小时家贫,没受过儒

6、家思想的熏陶,却很重名节。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最后英勇就义,葬于郑州管城,时年61岁。 王彦章与后晋军激战时,曾驻军滑州明月寺(在滑州城东北)。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将明月寺改为铁枪寺。寺内有王彦章的画像,陈列有王彦章使用过的铁枪。王彦章屯兵明月寺时,在距明月寺4公里的王庄村修有十二眼井,每眼井都是口小底宽,四周用青石切成,长宽均为一丈,底下都是铺的石头,非常光滑,每眼井只隔一墙,有石门相通,用于藏兵,当地人称藏兵洞,十二眼井有地道穿过金堤河与明月寺相通。20世纪80年代被填埋。老乡讲,他们小时候曾在洞内捉迷藏,开挖金堤河时遇见了通往铁枪寺的地下通道。 浚县东南和

7、滑县交界处,有一条河流叫金堤河,也叫浚滑沟。金堤河在滑县白道口镇大刘营村东,过去有一渡口,古称青龙口。五代时的李存孝和王彦章两名勇将曾交战于此,并流传下来富有传奇色彩的李存孝力服王彦章的故事。梨园戏剧王彦章撑渡、李存孝过江都取材于此故事。王彦章(863923) ,五代后梁勇将。字贤明,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全忠征讨,以骁勇闻名,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因号王铁枪。屡立战功,由开封府押衙等职累进为行军先锋马军使、检校司空、汝州防御使、匡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封开国侯。李存孝(?894),唐末名将。原名安敬思。大同灵丘人。少时力大无比,牧羊大涧村前,晋王李克用围猎遇虎,安敬

8、思恐虎吃羊,徒手搏杀,隔涧掷还,众军皆惊,晋王收为养子,赐姓李,名存孝,为十三太保。随李克用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常为先锋,手舞铁马鞭,出入阵中,围平阳,定邢、洛,皆有功,官至邢台留后。 话说当年,十三太保李存孝,受晋王李克用之命,领兵巡视河北,从金堤河青龙口经过。王彦章此时还未从军,蓬头跣足,手使一条浑铁篙,聚集二十余人,驾一支船,在此剪径劫掠营生。王彦章早听人说李存孝勇猛,久有会他之意。等到李存孝上船后,王彦章索要三斗黄金,五斗白银。二人话不投机,船上交起手来,王彦章两手举篙,望存孝头上打来,存孝伸手,攥住铁篙,王彦章不肯放手,与存孝夺篙,恰似蜻蜒摇石柱一般,存孝用手一拖,把彦章连人带篙一摔

9、,扔到水中,存孝渡河北去了。王彦章从水里钻出头来,爬上岸,披挂上马赶来。抡枪望存孝刺来,被存孝连人带马逼住了,将搠轻轻的打去,彦章用力架隔不住,李存孝夺过浑铁枪,两手握枪,双膀用力,把王彦章120斤重的浑铁枪拗的桶箍般圆,扔回王彦章。王彦章枪杆被李存孝拗成圆桶箍,两手使劲想把枪捋直,捋了三捋,桶箍纹丝不动。王彦章要换兵器再战,李存孝说:“不用换枪,本王与你把枪捋直。”王彦章将信将疑,把桶箍样的铁枪扔给李存孝。李存孝接住后,两手握好,两膀一使劲,一掰一拗一捋,铁枪杆直如初。王彦章接过一看,枪杆比原来长出三寸,心道:“真神力呀!”李存孝有心收服王彦章,还要再与之战,王彦章明知自己不是对手,跳入水中

10、,借水遁一直跑到老巢十二眼井,放声大哭:“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除非存孝死了,我王彦章才敢出名。”十二眼井在今善堂镇王楼村东南、滑县白道口镇北王庄村南,俗传为王彦章藏兵处。现有七眼尚完好,每井都是口小底宽,四旁用细石砌成,长宽均一丈,底皆铺石,光滑如砥,每井只隔一墙,有石门相通,据说十二眼井有地道穿金堤河通铁枪寺。民间传说王彦章是蛤蟆精转世(现在戏剧舞台上王彦章的脸谱仍是蛤蟆形),这条地道就是王彦章被李存孝打败后水遁逃跑时留下的。自此王彦章隐姓埋名,直到李存孝死后,他才重现战场,驰骋南北,所向无敌。 五代时,后梁和后晋龙虎相争,决战中原,尤其是在沿古黄河一带,战事更是频繁。王彦章率军与后

11、晋军决战时,曾驻军滑州明月寺(今滑县城东北30公里大刘营村东)。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位爱国名将,将明月寺改为铁枪寺。寺内画有王彦章像,存放有王彦章使用过的铁枪。北宋欧阳修于庆历二年(1042年)任滑州通判,曾出巡铁枪寺,深为王彦章的事迹所感动,亲撰王太师画像记碑文,内言:“在梁以智勇闻,晋梁之争数百战而晋人独畏彦章”讴歌了这位忠心不二的爱国名将。王彦章的忠勇深入人心,在浚滑交界处的白马坡一带有许多与他有关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同时他的形象也活跃在后世的许多文艺作品中。罗贯中在残唐五代演义中,把李存孝列为猛将之首,王彦章是仅次于李存孝的勇将,不过罗贯中在书中把“李存孝力服王彦章”的地点改到王的老家寿张去

12、了。后来人们根据演义将这一故事搬上舞台,很多剧种都演这个折子戏,粤剧剧名叫王彦章撑渡,大弦戏戏名是李存孝过江。王彦章(863923) 五代后梁名将。字子明。今阳谷人。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温转战各地。臂力过人,以骁勇著称,善使一铁枪作战,军中号称“王铁枪”。因军功授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梁末帝即位后,先后任濮州、澶州剌使,郑州防御使。梁魏相浔州,派王彦章镇之,晋王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惧,遂派军偷袭之,彦章未在军营而幸免。其妻子被掳去。晋王善待之,又遣人招降彦章,他不为其所动,妻子被杀。王彦章被调前线,晋王军遂占有河北。贞明五年(919),晋王军进而攻占德胜渡(今濮阳城南)架浮桥,

13、夹河筑城。梁久攻不下。龙德三年(932)夏,晋王军又攻取郓州,梁末帝震恐,复用彦章为北面招讨使。彦章至滑,佯作置酒高会,暗遣甲士600人,各执大斧与易燃物,乘船东下,他本人又暗率精兵数千人,直趋德胜渡。兵至,甲士断毁浮桥,彦章率精兵攻破南城。这时,晋王也带兵至黄河北岸。于是梁晋双方都乘木伐顺水东下,直趋杨刘(今东阿杨刘镇),在河中,两军且战且行,一日数战。至杨柳晋王军在博州(今聊城)东岸筑城,王彦章攻之不克,又回攻杨刘兵败,梁末帝听信谗言将王彦章罢官回乡。后来,由于晋王军攻兖州,梁末帝又召彦章入京,令他仅带500新募骑兵迎战晋军。众寡悬殊之下,他数战不利,退至中都(今汶上县境内),为晋王军所败

14、,身受重伤被俘。李存勖爱其忠勇而再三劝降,彦章严辞拒绝,遂被杀害。年61岁。至今阳谷县寿张镇东街尚存“王公故里碑”。863923) 五代后梁名将。字子明。今阳谷人。少年从军,随梁太祖朱温转战各地。臂力过人,以骁勇著称,善使一铁枪作战,军中号称“王铁枪”。因军功授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梁末帝即位后,先后任濮州、澶州剌使,郑州防御使。梁魏相浔州,派王彦章镇之,晋王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惧,遂派军偷袭之,彦章未在军营而幸免。其妻子被掳去。晋王善待之,又遣人招降彦章,他不为其所动,妻子被杀。王彦章被调前线,晋王军遂占有河北。贞明五年(919),晋王军进而攻占德胜渡(今濮阳城南)架浮桥,夹

15、河筑城。梁久攻不下。龙德三年(932)夏,晋王军又攻取郓州,梁末帝震恐,复用彦章为北面招讨使。彦章至滑,佯作置酒高会,暗遣甲士600人,各执大斧与易燃物,乘船东下,他本人又暗率精兵数千人,直趋德胜渡。兵至,甲士断毁浮桥,彦章率精兵攻破南城。这时,晋王也带兵至黄河北岸。于是梁晋双方都乘木伐顺水东下,直趋杨刘(今东阿杨刘镇),在河中,两军且战且行,一日数战。至杨柳晋王军在博州(今聊城)东岸筑城,王彦章攻之不克,又回攻杨刘兵败,梁末帝听信谗言将王彦章罢官回乡。后来,由于晋王军攻兖州,梁末帝又召彦章入京,令他仅带500新募骑兵迎战晋军。众寡悬殊之下,他数战不利,退至中都(今汶上县境内),为晋王军所败,身受重伤被俘。李存勖爱其忠勇而再三劝降,彦章严辞拒绝,遂被杀害。年61岁。至今阳谷县寿张镇东街尚存“王公故里碑”。王彦章率后梁军与后晋军激战时,曾驻军滑州明月寺(在旧滑县城北)。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将明月寺改为铁枪寺。寺内有王彦章画像,陈列有王彦章使用过的铁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于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