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_第1页
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_第2页
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_第3页
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_第4页
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它包括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丁型(D型)、戊型(E型)等。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又分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两种)、慢性肝炎(又分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重型肝炎(2K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淤胆型肝炎、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等,其临床表现不同。(1)血常规检查: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WBC)总数正常或略高,不超过10109/升(/L);黄疸期,WBC减少,且以淋巴细胞(L)、大单核细胞(M)升高为主。(2)尿常规检查:深度黄疸或发热者,尿中可出现WBC、

2、红细胞(RBC)或管型等。(3)血清酶测定:急性病毒性肝炎时,黄疸出现前3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升高;慢性肝炎时,ALT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患者,如黄疸迅速加深时,ALT迅速下降,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意义同ALT,但特异性较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的显著升高,有助于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从而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的鉴别。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肝炎病毒标记物测定:甲型肝炎:ELISA法,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HAV-IgM)阳性,表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而抗HAV-IgM阴性但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

3、白G(掷HAV-IgG)阳性,表示过去感染过甲型病毒性肝炎已产生免疫。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已感染乙銎肝炎病毒;但HBsAg阴性,则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也可能是预防接种或过去感染产生对HBV的免疫力。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持续阳性,表示HBV活动性复制,传染性较大,易转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持续阳性,表示HBV复制处于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阳性,意义同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HBcIgG)阳性,表示过去感染过HBV;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

4、蛋白M(抗-HBcIgM)阳性,表示急性感染或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表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CVIgM)存在于急性期,治愈后可消失,抗HCV是有传染性的标记;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表示近期感染HCV或有活动性复制。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阳性,仅在感染后数天内存在,随后出现抗丁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M(抗-HDVIgM),但持续时间较短;慢性HDV感染时,抗丁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HDVIgG)持续升高。戊型肝炎:抗戊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HEVIgM

5、)和抗戊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抗一HEVIgG)阳性,均表示近期感染HEV。(5)血清蛋白测定:肝明显损伤时,血清白蛋白(A)浓度下降;慢性肝病时,血清球蛋白(G)浓度上升;如血清A/G比值下降甚至倒置,反映肝功能明显损害,有助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6)血清和尿胆色素测定:急性肝炎黄疸期,尿胆原(URO)及尿胆红素(BIL)均升高,淤胆型肝炎时,BIL强阳性,而URO可阴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均可升高。(7)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凝血酶原时间(PT)超过正常对照50%以上,提示肝损伤严重。(8)血氨浓

6、度测定:血氨浓度升高,提示可能会有肝性脑病发生。检查项:1、 白细胞(WBC或LEU)2、 白细胞分类(DC)3、 红细胞(RBC或BLC)4、 尿胆红素定性(BIL)5、 尿胆原(UR0或UBG)6、 尿-谷氨酰转移酶(-GT)7、 凝血酶原时间(PT)8、 血氨(BA)9、 血清白蛋白(ALB或A)10、 血清球蛋白(GLB或G)11、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13、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14、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15、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6、 黄疸指数()17、 血清总胆红素(TBIL)18、 间接胆

7、红素(IBIL)19、 腺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

8、: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2)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

9、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3)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减少。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5)单核细胞(M):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减少。无临床意义。红细胞(RBC或BL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年男性为(4.05.5)1012/升

10、,成年女性为(3.55.0)1012/升,新生儿为(6.07.0)1012/升,婴儿为(3.04.5)1012/升,儿童为(4.05.3)1012/升。【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尿胆红素定性(BIL)(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蛔虫、胰头癌等),肝细胞性黄疸(肝癌、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尿胆原(UR0或UB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微摩/24小时(gmol

11、/24h)尿【正常值】(1)定性:阴性或弱阳性,尿1:20稀释后为阴性。(2)定量:1.696.76微摩/24小时尿(旧制单位:14mg/24h)尿。【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肝实质病变及心力衰竭等。(2)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极期。尿-谷氨酰转移酶(-G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升(U/L)【正常值】重氮试剂法:560单位/升【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汞或铅中毒、肾胚胎瘤、尿路结石、肾结石等。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秒(s)【正常值】手工法:1214秒;仪器法:1113秒;奎克一步法:1115秒,新生儿延长

12、23秒。国际标准化比值具有可比性,推荐使用。【临床意义】(1)延长见于:严重的肝脏病变,如急性暴发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影响、维生素K及肠道菌群紊乱并影响维生素K生成,进而影响凝血酶原生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双香豆素、肝素等)时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缩短见于:凝血状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血氨(B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微摩/升(mol/L)【正常值】(1)纳氏试剂显色法:5.935.2微摩/升。(2)酚一次氯酸盐法:27.0281.6微摩/升。【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昏迷前期、慢性活

13、动期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超过117.8微摩/升,可发生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ALB或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BCG法:3555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所致血浆浓缩。(2)降低:与总蛋白同(特别是肝肾疾病更为明显)。血清球蛋白(GLB或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克/升(g/L)【正常值】计算法:2030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常见于肝硬化、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骨髓瘤等。(2)降低: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婴幼儿)。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及

14、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升(U/L)【正常值】速率法:540单位/升;比色法:828单位/升。【临床意义】显著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细胞坏死等;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轻度增高,见于肾病、胸膜炎、肺炎、多发性肌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升(U/L)【正常值】速率法(酶法):为540单位/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性与慢性肝炎、酒精性或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炎、胆管疾病等。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正

15、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升(U/L)【正常值】动态法:婴儿50240单位/升,儿童20220单位/升,成人20110单位/升。【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急性与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因骨骼生长活跃,也可使碱性磷酸酶升高。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EIA法:为阴性【临床意义】急性甲型肝炎在发病前2周,粪便中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为阳性,阳性率达80%以上;发病后1周内,甲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3%,12周阳性率明显下降,2周后基本正常。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正常值及其临床

16、意义)【正常值】1.52.5:1【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小于1,见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小于1.25,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黄疸指数()(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单位(U)【正常值】26单位【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先天性红细胞内在缺陷引起的各种溶血性疾病,以及各种物理、药物、感染、免疫因素导致的溶血等),肝细胞性黄疸(如传染病、代谢疾病、肿瘤及药物、毒物等引起的肝细胞损害),阻塞性黄疸(如肿瘤、胆石症、胆管狭窄或梗阻等),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性黄疸等。(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萎黄病、继发性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等。血清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微摩/升(mol/L)【正常值】成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