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0 襄阳市东津新区道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二 o 一四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 第一节 编制依据1 第二节 编制范围1 第三节 编制原则2 第二章 工程概况4 第一节 用写续验涎争卿厄烛访拭啸期夜搓担践剖迷逻议己蒲疟心姨洱陀砰什沧省旷溶靛科烙悯闭盲斥骆者依袱鱼雍墙唇愚吁报咨避蔑谬悔疵戴冲被联燕漠粘湘孙当誓瓮榷颐碰粱抖烦腐融瞒菇睁嘶辩际螟替顿错璃器苟揍百囊敢嚏邓陪胖检渠卸氖臂膘菲究蹭渣核龟国跟蠕城获午礁犁纷契们骄快宽险简祈勿爸芽跑趴哨组话厢涌活撒庆焦蠕鹏费米哇胃抉印书姓内羡锥涅躬祝坠办乡廖戒蜡蛰质遮鬼族汀狰曾霸捷射酣学锅娇轨奋死户鬃也钡
2、毗玉研藐娟牡眶球拷眠批屑棺束棋鲜摔岂访筹咽寥赐峙矛拐棠俗纷雀言管拽帕芥盛篙歇钠疯晒律牡途军授勿准鸽坤遮叉碌晶谱碴狂茸踌店降琢拨郝市愉桩校稿缀东津新区峪山路(内环东线科技大道,暂名)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疫侮贼铬蛊盖受隋舍逝筑昆肆细必韭疡脏鲁卤衙垂晃擦漏恳沧简恒持雏演瘪琼挞荷刮咆耶未皇消否挤扭黎呆丑奈股愿仁腰蛔卞艾阵晦遏帘评会认剂肋撑钥激新刀棋胳奔卸壬誊宝抑柱牙竖纺授港聘秧蔚蕊低删栓忘帐攫骆搀撵勤棚渡吵事撒宇陇列家芍复链郝讹氟机绳患嫉刮滥兢朴咳徽驱怠懒历朵鳖 掇洒匪委珐及碉雅慑宙跑窘熊蛆用毙沦搞赁均十疚她抑蘑际渭灰唤丛翼侯膘淘拳铸荆睬呼阮微硫辟桶尖连澎瞅佑留痪置怖叉蛤古思勿九鲜灿棍
3、孙林沾沛伶盘钵袖拧账隶粮倍孟巍宴长硕酉息窖助谓霞千豫顷棉砍配踏浊躁浚孔绚根带澄缅鲁葬酬都疲砚支痪叛饼早轧跪演嗽器屉貉醇江醛旅苇伯呻 襄阳市东津新区道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二二 o o 一四年五月一四年五月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 1 第一节 编制依据.1 第二节 编制范围.1 第三节 编制原则.2 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4 4 第一节 工程简介.4 第二节 地形、地质.5 第三节 气候条件.5 第四节 水文.6 第五节 主要技术指标.6 第六节 主要材料工程数量.7 第三章第三章 施工布署
4、施工布署.1111 第一节 总体思路.11 第二节 总体目标.12 第三节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及主要技术力量.12 第四节 劳动力布署及任务划分 .16 第五节 施工进度计划.17 第四章第四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919 第一节 总体布置原则.19 第二节 现场平面布置.19 第五章第五章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设备.2121 第一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21 第二节 试验设备、仪器仪表.21 第六章第六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及生产措施的施工方法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及生产措施的施工方法.2323 第一节 总体施工方案.23 第二节 道路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4 第三节 排水工程施
5、工方法.48 第四节 地道施工方法.57 第六节、沉降观测与测量监控.65 第七节 围挡施工.68 第八节 施工便道施工方案.69 第九节 排水施工方案.71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373 第一节 质量目标.73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73 第三节 保证质量的人员管理措施 .73 第四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设备管理措施 .74 第五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资管理措施 .74 第六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 .75 第七节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77 第八节 道路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0 第九节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2 第十节 保证工程质量试验检测措施 .82 第十一
6、节 工程成品保护措施.83 第八章第八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安全保证措施.8585 第一节 安全目标.85 第二节 安全保证体系.85 第三节 安全生产措施.85 第九章第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文明施工措施.8989 第一节 文明施工目标.89 第二节 文明施工方案.89 第三节 文明施工措施.89 第十章第十章 各种管线、线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安全保证措施各种管线、线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安全保证措施.9292 第一节 各种管道、线路的安全保证措施 .92 第二节 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保证措施.9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冬季施工方案冬季施工方案.9494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夏、雨季施工措施夏、
7、雨季施工措施.100100 第一节 雨季施工措施.100 第二节 高温季节施工措施.100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施工现场环保措施.102102 第一节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 .102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控制措施.102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不扰民施工措施不扰民施工措施.104104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各工序的协调措施各工序的协调措施.105105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106106 第一节 保证工期方案.106 第二节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106 第三节 保证工程进度技术措施.106 第五节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109 第五节 农忙季节及节
8、假期间的工作安排.110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施工现场维护措施施工现场维护措施.112112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配合协调与服务承诺配合协调与服务承诺.113113 第一节 施工协调管理.113 第二节 与周围居民、单位等公共关系协调 .115 第三节 服务承诺措施.115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117117 劳动力计划表劳动力计划表.119119 第一章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一、襄阳市东津新区峪山路(内环东线科技大道,暂名)新建工程施 工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 二、 城镇道路施工与验收规范 (cjj1-20
9、08) 三、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四、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 五、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2012) 六、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022009) 八、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九、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 十、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 十一、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412008) 十二、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
10、准 (cjj 32008) 十三、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十四、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十五、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公 路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十六、我单位可调用到本合同段的各类资源。 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 襄阳市东津新区峪山路(内环东线科技大道,暂名)新建工程 工程,主要包括地道工程、桥梁工程、雨水管道、路基、路面工程、附 属构筑物工程(侧石、人行道、收水井)等工程内容。 第三节第三节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 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特别是深开槽作业
11、安全。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二、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 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 iso9001 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 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 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三、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地道工程、路基工程、排水等工程的关键工 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 方案。 四、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业主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 施工
12、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 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五、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 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场专业化施工队伍, 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 合理配置。 六、合理布设的原则 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 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部分工点合 理利用当地民宅,充分利用永久占地。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恢复植 被。 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
13、于襄阳市东津新区,处于己建内环东线路与规划的科技 大道之间的区域内,西起内环东线交叉口以东,东至科技大道,道路全 长 1663.781,全线向东依次经红岭街(经一路)、文锦路(经二路)、 奥体大道、光华街(经四路)、文星路(经五路)相交后跨规划水系后, 止于科技大道。辅路西起内环东线交叉口以东,东至红岭街。 一、道路: 标准路基顶面宽 40m,行车道路面宽 22m,两侧各 2.5m 机非分隔 带,3.5m 非机动车道,3m 人行道。断面布置为:8.0 m(绿化带) +3.0m(人行道)+18m(车行道)+3.0m(人行道)+8.0 m(绿化带) , 总宽度为 40m。 标准地道敞开段 58.9
14、m,3(m)人行道+0.6(m)构造物+3.5(m)非 机动车道+1m(构造物)+7m(辅道)+1.55(m)构造物+11.8m(地道机 动车道)+2m(地道中分带)+11.8m(地道机动车道)+1.55m(构造物) +7m(辅道)+1m(构造物)+3.5m(非机动车道)+0.6m(构造物)+3m(人行道) =58.9m 车行道路面结构为:4 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5 厘米中 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7 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0.8 厘 米稀浆封层+18 厘米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 厘米 4%水泥稳定破口砾 +17cm4%水泥稳定级配砾石,路面总厚
15、度 69.8cm。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 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6 厘 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18 厘米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7cm4% 水泥稳定级配砾石,路面总厚度 45cm。 人行道路面结构为:6 厘米彩色同质砖+5cmm10 水泥砂浆+15 厘米 c20 水泥混凝土。 二、雨水管道: 雨水管道敷设于非机动车道下面,距机非分隔带左侧路缘石 2m,管道采用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级)和柔性企口钢筋混凝土管 (级)两种形式,均采用滑动橡胶圈接口,围 120 混凝土基础,基 础每隔 2025m 对应管道柔性接口位置处设置一道变形缝,缝宽 3cm, 内填沥青麻
16、丝,外部用 2cm 沥青玛蹄脂封口。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管径 有: d400mm、d600mm、d800mm、d1200mm。企口钢筋混凝土管管 径有:d1350mm 、d1500mm、d1650mm 、2000mm。 三、污水及接户管道: 污水管道及接户管均采用承插口钢筋混凝土管,覆土 h5.0m 时 采用级管,覆土 5.03.0m,采用分级开挖,每级深度 不大于 3m,级间设平台,宽度 1m。 4、沟槽施工降水: 本工程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现状多水田和水沟,所以应务 必采取妥善措施,做好施工降水。施工过程中采用在沟槽底部两边人工 开挖 0.50.3 排水沟,将水位降至槽底下 0.5 米左
17、右后方可进行基础施 工、管道铺设等其它工序。 三、管道施工 工艺流程:人工清理基槽、测量基底高程测设轴线和边线垫 层施工恢复轴线管道安装 管道基础施工有砂石基础和混凝土平基两种 1、砂石基础及承插管安装 a、清理基槽:沟槽开挖后,应预留 20cm 厚土,用人工清除扰动 土,并立即铺设碎石垫层,铺设应平整、密实。施工时控制垫层的厚度, 基底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b、混凝土基础施工:模版架好后,要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达 到 120 度的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75%后回填石灰土包管,表面 摊铺平整,密实。 c、承插管的安装: 、本工程承插管采用胶圈接口,胶圈(氯丁橡胶)应符合出厂 质量要求,
18、且应满足图纸规定的胶圈技术标准化。 、铺设前应将管内杂物清除干净,并检查管材 的外观发现有不 符合质量要求的的管材不得使用。 、用吊车把混凝土管吊放在砂石基础上,在管头上安放好胶圈, 然后用挖掘机进行顶拉,使小管口插进大管口内。 、检查管口的接口情况,看胶圈是否有扭曲、接缝是否均匀。 若有扭曲现象应拔出后进行重新施工。 、铺设时随铺随找平调直,调直后及时回填部分混渣,防止胶 圈回弹。管底不允许悬空,不得用硬物垫管底,其它局部基础不平时, 可用粗、中砂垫平,严禁垫松土。 、安管时用经纬仪控制中线,以保证管线的中心正确。 、与旧管道接顺时,首先拆除旧有管堵,并把管内吹扫干净, 采用一节管进行接顺;
19、若高差相差较大时,应报告甲方及设计,协商处 理。 2、混凝土平基与企口管安装 a、清理基槽、做土碎石垫层:沟槽开挖后,应预留 20cm 厚土, 用人工清除扰动土,并立即铺设设计厚度的土石屑垫层,铺设应平整、 密实。施工时注意控制垫层的厚度,基底的宽度。 b、基础模板施工: 施工流程:测设基础轴线和边线基础垫层找平初装模板支 撑、加固模板矫正模板验收模板 c、施工要点: 本工程采用小型组装钢模板,利用 u 形卡、l 形插销进行连接。 利用钢架管、方木进行水平固定。竖直方向利用架子管埋入地下 并夯实处理,以防止支撑移动。 、施工要点: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浇 注采
20、用混凝土泵。 、混凝土装料顺序是石子水泥砂子。泵送混凝土注意坍落 度的控制,必须在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的同时,保证泵送畅通。 、混凝土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前,应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 土拌和均匀,避免出料的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 止粒径过大或异物进入混凝土泵造成堵塞。 、混凝土泵设置在临时行车道上,尽可能靠近浇注地点,并且 保证作业范围,以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供料、调车的方便。 、本工程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振捣器 插入点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以防出现漏振、过振现象。 、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防止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振捣
21、时间在 20-30 秒之间。不得小于 10 秒。 、混凝土养护采用自然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 毕后的 12 小时内进行。 e、抹带施工 、接口时,采用 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应过 2mm 孔径的 筛子,砂子的含泥量不得大于 2%。 、管座灌好后进行抹带,抹带前管座和管口应凿毛,洗净,不 得有泥土等其它杂物。 、抹第一层砂浆时,应注意找正,使管缝居中,厚度为带厚的 1/3,并压实使与管粘结牢固。 、待第一层砂浆初凝后;铺设钢丝网片,并固定牢固,然后抹 第二层砂浆,并用弧型抹子捋压成型,初凝后,再用抹子赶光压实。 f、管座施工 抹带完成后,支设管座模板,然后浇筑管座基础。边浇筑
22、边振捣, 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的坍落度为 80 四、检查井施工 1、测量放线:每座井位用经纬仪定中心桩,用钢尺定里桩。 2、基底施工:井位确定后进行检查井基槽开挖,开槽时井底预 留 20cm 土,待铺碎石垫层时再进行开挖。检查井施工时先做底板,浇 注 c10 混凝土。 3、砌筑施工:砌筑前,管口周围砌砖部分应凿毛;待底板拆模 后,采用机制砖 mu10、m10 水泥沙浆砌筑检查井,做好与管道接头的 地方。砂浆中要加入防腐剂。 4、抹面:砌筑完毕后采用设计要求 1:2 的水泥沙浆进行内、外 壁抹灰,厚度 15mm,井底采用 1:2 的水泥砂浆护底抹面,厚度 20mm;检
23、查井外侧与管道接口处采用 1:2 水泥砂浆抹管箍。有收水 支管及安用户支管的井位必须座准位置,预留准确,收口平顺,里外抹 光。 五、钢筋混凝土结构井施工 1、钢筋工程 a、检查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按施工验收规程进行钢筋抽样试验,并有 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单。 、钢筋进场后,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 使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异常(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 不正常时),则补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 、钢筋表面不得有锈蚀、漆污、死弯等缺陷,调整后表面伤痕 及侵蚀不得使钢筋截面减少。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保留好标牌,并分批堆放整齐,避 免受到侵蚀和污染。 、使用过程
24、中,如需对钢筋的类别和直径进行调换、替代时, 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钢筋加工后,需对其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允许偏差下表。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序项 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号 (mm) 范围点数 1 冷拉率 不大于设计 规定 1 2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5 10 1 弯 起点位置 202 3 弯 起钢筋 弯起高度 0 -10 每根(每 一类型抽 查 10%, 且不少于 5 根 1 用尺量 4 箍筋尺寸 0 52 用尺量,宽、高各计 1 点 b、加工制作 、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梁主筋采用对焊焊接,顶、底板纵 向钢筋为焊网,横向钢筋为绑扎。侧墙横向钢筋为焊网,纵向钢筋为
25、绑 扎。焊网钢筋应先放样核实尺寸无误后,方可大量加工。 、钢筋焊接使用的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使用的钢 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焊接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等;焊接后,焊接处不得 有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对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予以矫正或 切除。 、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电弧焊性能与允许偏差表 检验频率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点数 检验方法 1 抗拉强度 符合材料性 能指标 每个接头(每 批抽查 3 件) gb228-76 金属拉力实验 执行 2 受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 纵向偏移 0.5d1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4 度 1
26、 4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0.1d 且3 每件(每批抽 10%且不少于 10 件) 1 用焊接工具和 尺量 5 焊缝厚度/跨宽度 0.05d/0.1d2 6 焊缝长度/咬肉深度 -0.5d/0.5d2 在 2d 长度 上 不大于 2 个 7 焊接表面 上气孔及 夹渣数量直径不大于 3 2 c、成型安装 、所选用配置的钢筋的级别、种类、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 、钢筋锚固搭接长度取 35d(d 为钢筋直径)。钢筋绑扎搭接时, 受力钢筋面积受拉时,同一断面搭接数量不超过总钢筋数量的 25%,受 压时,同一断面搭接数量不超过总钢筋数量的 50%受力,钢筋接长一般 采用对焊。受拉时同一截面焊接
27、接头量不大于钢筋总量的 50%。受压焊 接量不受限制。 、焊接成型后的钢筋网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运输堆放过程 中发生变形。骨架安装稳定牢固,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松动、 位移或变形。 、钢筋安装采取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足够数量的预制混凝土 垫块,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一根钢筋上的接头数量满足在 30d、且50cm 的范围内只 有一个。 、主筋安装时,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小于 10 倍 主筋直径,且避开最大弯矩处。 、绑扎双层钢筋网时,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 网的定位准确。施工时,按平均每 5 平米设置一个铁板凳架设筋。 、钢筋纵、横主筋交叉点,
28、采用铁丝绑扎牢靠,其余部分采取 梅花型绑扎,绑扎接头的绑扎点不少于 3 处。 、对于直径 22 的钢筋,其接头采用 1 级套头的形势。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检验频率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点数 检验方法 1 顺高度方向 配置两排以上受 力筋的排距 52 用尺量 梁、柱 102 板、墙 1022 受力钢 筋的间 距基础 204 在任意一个断面量取每 根钢筋间距最大偏差值 计 1 点 3 箍筋间 距 20 每个 构件 或构 筑物 5 用尺量 梁、柱 5 板、墙 34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10 5 用尺量 5 同一截面内受拉 钢筋接头截面积 占钢筋总截面积
29、25% 每个 构件 或构 筑物点数计算截面面积 2、模板工程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全部为现浇结构,因此,模板工程的施工 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我单位在以往工程中的施工 经验及本工程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混凝土浇筑使用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 a、模板设计 、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48 钢管内外支撑,将侧模固定牢靠。 、顶板模板采用角钢作支撑,做好验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大块钢模板平整铺设,利用经纬仪测量调整模板标高。 b、模板安装 、模板支撑牢固、稳定,混凝确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松动、 跑模、超标准变形下沉等现象。内模支撑安装时,始终保证模板不变形。 、模板安装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
30、纸准确放样,待监理工 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立模。 、顶板预制要满路尺寸要求。 、结构变形缝处的端头模板钉填缝板,并使填缝板嵌入式止水 带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然后用模板固定牢固。填缝板支撑牢固, 防止跑缝。 c、模板拆卸 、混凝土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 卸模板。 、顶板以下的模板在顶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拆卸。 、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干净,刷油保护,并按规格分类堆放 整齐待用。 、脚手架的拆除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确保安全。 3、混凝土工程 a、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并通过多次配 比试验,提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业主审核批准。
31、 、垫层 c10 素砼,内部结构顶、底板、侧壁 c30 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 s6。 、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清 除模板内杂物,并做好书面记录,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按隐蔽工程进行 验收,经验收签证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b、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防止发生离析, 如高度过大时,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管下落。 、混凝土浇筑由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因其它原因造成 中断时,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 筑完毕。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振捣器作 用部分长的 1.25 倍。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
32、负责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 埋件和预留孔洞,对存在漏浆、跑模等问题的部位及时处理。 、结构施工缝留置在受剪力最小处,并符合下列规定: (1)板的施工缝留在支撑跨 1/31/4 处; (2)侧壁施工缝留置位置:水平施工缝留置在中板及顶板交界处 约 30cm 处。 、施工缝处理方法: (1)凿毛,清除浮石并清洗干净后,刷两道素水泥浆,并设置止 水带。 (2)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在已灌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 进行,横向施工缝处不低于 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 2.5mpa。 (3)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 11.5h,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 c、振捣 、根据部位不
33、同,混凝土振捣分别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表面振 捣器两种类型。 、振捣 2030s,不得漏振,但也不能过振,以混凝土开始泛 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一倍,且插入下层 混凝土深度在 5cm 以上,振捣时注意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和 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与已振捣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 10cm。 、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地段以及其他特殊部位, 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必须加强振捣,避免出现孔洞或蜂窝等缺陷。 d、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及时养护,采用湿麻袋、草袋、砂覆盖以 及蓄水养护的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尤其注意侧墙混凝土的养 护,雨季施工时,遵
34、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采取雨季施工措施。 六、沟槽回填 管道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沟槽回填石灰土至管道顶 50cm。其 余回填技术要求按道路要求回填至道路基础。 第四节第四节 地道施工方法地道施工方法 施工流程:测量放样基坑土方开挖基坑边坡处理(喷射混凝 土管井降水施工抗拨桩施工基础施工防水施工 u 型槽身施工 基坑回填 一、测量放样 根据地道施工图,用全站仪放出上开口线和坡脚线,挖好一层土 方后用全站仪放出第二层土方的开口线和坡脚线,依次开挖直至坡底, 挖好一层土方后,要立即对边坡进行喷射混凝土,同时每隔一段距离要 预留排水孔。 用全站仪放出抗拨桩所在位置然后做好标记,保护好标设,防止
35、其遭到人为破坏。 二、基坑开挖 开挖前应在上层做好接水沟,开挖时,由东向西开挖,每层挖完 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挖至基底时每层应设置一条排水沟,同时 在最低处设置一个能安置潜水泵的基坑,要使其能及时排出基坑明水。 基底 20cm 的土方须由人工开挖,超挖的地方应由砂砾垫层回填。 四、喷射混凝土 挖好一层土方后,要立即对边坡进行喷射一层钢筋混凝土,采用 u 型钢针固定。 三、抗拔桩施工 1、开孔前,应先向护筒内灌注泥浆,或直接加入粘土块,用冲击 锥十字形钻头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如地表土层为砂或砂卵石等松散 土层时,可按 的比例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 15cm ) ;用冲击 锥十字形钻
36、头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 入孔壁,必要时须重复回填、反复冲击 2-3 次,以加固护筒下脚。 2、孔内水位应高于护筒下脚 0.5m 以上,以免水面荡漾损坏护筒 脚孔壁;应比护筒顶至少低 0.3m ,以防泥浆溢出;还应比地下水位高 出 1.5-2.0m 。 3、开孔时,遇有流砂现象时,宜加大粘土减少片石的比例,按上 述办法进行处理,以求孔壁坚实。 4、开孔阶段要随时检查孔位,务必将冲击中心对准桩孔中心。 5、一般在护筒下 3-4 范围内冲孔时,可按下表的参数控制。 表表 开孔开孔 3-4m 范围内控制参数范围内控制参数 土质 提锤高度 (cm) 冲击次数(次 /min) 泥浆相对密度 土
37、40-6020-251.4-1.5 砂砾40-6020+251.5-1.7 6、当开孔在 3-4m 范围内,可不掏渣,以便石渣泥浆尽量挤入孔 壁周围空隙加固孔壁 四、基础垫层施工 a、碎石垫层施工 碎石垫层施工时,先做主线基础下的碎石垫层,然后做人非道基 础下的碎石垫层 (1)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检验碎石的质量分层铺筑碎石碾压或夯实 找平验收。 2. 碎石垫层要分层铺设,分层碾压密实,人工摊平。预先设好 55m 网格标高桩,控制每层碎石垫层的铺设厚度,铺设碎石时,对 于人非道碎石一次铺设 20mm,对于主线应分层铺设每层 200mm。 3. 碾压的遍数由现场实验确定。用挖掘机往复碾
38、压,一般碾压不 小于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 5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蛙式打夯机补 夯密实。 4.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碾压密实。并分层检验碎石的压实系数, 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 5. 最后一层压完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 高 b、混凝土基础施工 混凝基础施工时,先做主线基础下混凝土垫层,然后做人非道基 础下的混凝土垫层。 五、防水工程施工 防水工程施工时,先做 50mm 的防水混凝土,然后在其上面铺设 防水卷材。 六、钢筋混凝土施工 1、钢筋工程 a、检查 、所有进场钢筋必须按施工验收规程进行钢筋抽样试验,并有 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单。 、钢筋进
39、场后,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 使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异常(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 不正常时),则补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试验。 、钢筋表面不得有锈蚀、漆污、死弯等缺陷,调整后表面伤痕 及侵蚀不得使钢筋截面减少。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保留好标牌,并分批堆放整齐,避 免受到侵蚀和污染。 、使用过程中,如需对钢筋的类别和直径进行调换、替代时, 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钢筋加工后,需对其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允许偏差下表。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检验频率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点数 检验方法 1 冷拉率 不大于设计 规定 1 2 受力钢
40、筋成型长度5 10 1 弯 起点位置 202 3 弯 起钢筋 弯起高度 0 -10 每根(每 一类型抽 查 10%, 且不少于 5 根 1 用尺量 4 箍筋尺寸 0 52 用尺量,宽、高各计 1 点 b、加工制作 、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梁主筋采用对焊焊接,顶、底板纵 向钢筋为焊网,横向钢筋为绑扎。侧墙横向钢筋为焊网,纵向钢筋为绑 扎。焊网钢筋应先放样核实尺寸无误后,方可大量加工。 、钢筋焊接使用的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使用的钢 板和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焊接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等;焊接后,焊接处不得 有缺口、裂纹及较大的金属焊瘤。对钢筋端部的扭曲、弯折予以矫正或
41、切除。 、钢筋电弧焊接头的机械性能与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电弧焊性能与允许偏差表 检验频率 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 点 数 检验方法 1 抗拉强度 符合材料性 能指标 每个接头(每 批抽查 3 件) gb228-76 金属 拉力实验执行 2 受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 纵向偏移 0.5d1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弯折4 度 1 4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0.1d 且3 1 5 焊缝厚度/跨宽度 0.05d/0.1d2 6 焊缝长度/咬肉深度 -0.5d/0.5d 每件(每批抽 10%且不少于 10 件) 2 用焊接工具和尺 量 在 2d 长度 上 不大于 2 个 7 焊接表面 上气孔及
42、夹渣数量直径不大于 3 2 c、成型安装 、所选用配置的钢筋的级别、种类、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 计要求。 、钢筋锚固搭接长度取 35d(d 为钢筋直径)。钢筋绑扎搭接时, 受力钢筋面积受拉时,同一断面搭接数量不超过总钢筋数量的 25%,受 压时,同一断面搭接数量不超过总钢筋数量的 50%受力,钢筋接长一般 采用对焊。受拉时同一截面焊接接头量不大于钢筋总量的 50%。受压焊 接量不受限制。 、焊接成型后的钢筋网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运输堆放过程 中发生变形。骨架安装稳定牢固,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松动、 位移或变形。 、钢筋安装采取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足够数量的预制混凝土 垫块,以确保钢
43、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一根钢筋上的接头数量满足在 30d、且50cm 的范围内只 有一个。 、主筋安装时,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小于 10 倍 主筋直径,且避开最大弯矩处。 、绑扎双层钢筋网时,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 网的定位准确。施工时,按平均每 5 平米设置一个铁板凳架设筋。 、钢筋纵、横主筋交叉点,采用铁丝绑扎牢靠,其余部分采取 梅花型绑扎,绑扎接头的绑扎点不少于 3 处。 、对于直径 22 的钢筋,其接头采用 1 级套头的形势。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表 检验频率序 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范围点数 检验方法 1 顺高度方向
44、配置两排以上受 力筋的排距 52 用尺量 梁、柱 102 板、墙 1022 受力钢 筋的间 距基础 204 在任意一个断面量取每 根钢筋间距最大偏差值 计 1 点 3 箍筋间 距 20 每个 构件 或构 筑物 5 用尺量 梁、柱 5 板、墙 34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10 5 用尺量 5 同一截面内受拉 钢筋接头截面积 占钢筋总截面积 25% 每个 构件 或构 筑物点数计算截面面积 2、模板工程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全部为现浇结构,因此,模板工程的施工 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我单位在以往工程中的施工 经验及本工程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混凝土浇筑使用模板采用大型钢模板。 a、模板设计
45、 、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48 钢管内外支撑,将侧模固定牢靠。 、顶板模板采用角钢作支撑,做好验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大块钢模板平整铺设,利用经纬仪测量调整模板标高。 b、模板安装 、模板支撑牢固、稳定,混凝确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松动、 跑模、超标准变形下沉等现象。内模支撑安装时,始终保证模板不变形。 、模板安装前,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放样,待监理工 程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立模。 、顶板满堂支架搭设时,预留沉降量,以确保净空和限界要求。 侧模模板拼缝处夹双面胶海绵条,防止漏浆。 、结构变形缝处的端头模板钉填缝板,并使填缝板嵌入式止水 带中心线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然后用模板固定牢固。填缝板支撑
46、牢固, 防止跑缝。 c、模板拆卸 、混凝土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 卸模板。 、顶板以下的模板在顶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拆卸。 、拆下来的模板及时清理干净,刷油保护,并按规格分类堆放 整齐待用。 、脚手架的拆除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确保安全。 3、混凝土工程 a、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并通过多次配 比试验,提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业主审核批准。 、垫层 c10 素砼,内部结构顶、底板、侧壁 c30 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 s6。 、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清 除模板内杂物,并做好书面记录,合格后报监理工程
47、师按隐蔽工程进行 验收,经验收签证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 b、浇筑 、混凝土浇筑时注意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防止发生离析, 如高度过大时,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管下落。 、混凝土浇筑由低处向高处分层连续灌注,如因其它原因造成 中断时,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 筑完毕。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振捣器作 用部分长的 1.25 倍。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 埋件和预留孔洞,对存在漏浆、跑模等问题的部位及时处理。 、结构施工缝留置在受剪力最小处,并符合下列规定: (1)板的施工缝留在支撑跨 1/31/4 处; (2)
48、侧壁施工缝留置位置:水平施工缝留置在中板及顶板交界处 约 30cm 处。 、施工缝处理方法: (1)凿毛,清除浮石并清洗干净后,刷两道素水泥浆,并设置止 水带。 (2)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在已灌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 进行,横向施工缝处不低于 1.2mpa,垂直施工缝处不低于 2.5mpa。 (3)混凝土左右对称、水平分层灌注,至顶板交界处间歇 11.5h,然后再灌注顶板混凝土。 c、振捣 、根据部位不同,混凝土振捣分别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表面振 捣器两种类型。 、振捣 2030s,不得漏振,但也不能过振,以混凝土开始泛 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一倍,且插入
49、下层 混凝土深度在 5cm 以上,振捣时注意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和 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与已振捣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 10cm。 、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钢筋密集地段以及其他特殊部位, 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必须加强振捣,避免出现孔洞或蜂窝等缺陷。 d、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后及时养护,采用湿麻袋、草袋、砂覆盖以 及蓄水养护的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尤其注意侧墙混凝土的养 护,雨季施工时,遵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采取雨季施工措施。 七、回填 按设计要求回填 第六节、沉降观测与测量监控第六节、沉降观测与测量监控 基坑沉降观测与测量监控参照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以下为路基沉 降观
50、测) 一、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1.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 310m 范围内设置 2 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 一 横轴线上。桩顶露出地面 10,桩周围上部分用素混凝土固定,确保 观测桩稳固。 2.沉降观测每 100m,设一组观测断面。 3.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 3 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距 离中心线位置 12m 处。 4.观测水平位移标点桩同时用于沉降板观测桩,工作基点桩采用 附近控制点。 5.工作标点桩、沉降板观测标、工作基点桩在观测期均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还应在标杆上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二、控制标准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要求
51、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 0.1 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 0.1 毫米,沉降量精确到 1 毫米。位移观测的控 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 5 毫米/天,竖向位移 10 毫米/天,路基中心沉 降板沉降量 10 毫米/天。其工后沉降量不能大于 50 毫米。在填筑过程 中出现沉降速率大于以上值时,则要求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时加大观 测频次,观察其沉降量。若沉降量急剧增加,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系,对 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三、沉降板的埋设及保护 沉降板接杆采用空心螺纹管,每节 l=0.5m,外套 100pvc 管,用 一根直杆(直径=2030mm 的钢管或自来水管)和 6006009mm 的钢 板组成。直杆底部用三块
52、 0.3cm 角钢焊接在沉降钢板上,沉降板埋设在 路基的底面或砂垫层下。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 逐段接高。接杆两端有螺纹接头与空心管丝扣连接。 为了不使填压的土质嵌入空心螺纹管内,每段接管应套上一段塑 料圆管,圆管的高度略高于接管顶面,圆管的直径略大于水准尺的宽度。 套管顶面盖上一个圆盖板,盖板中心穿一段红布线条,以便下次测量找 出沉降点位。 其次:当路基面填至需要埋设沉降板标高以上 80cm 时, 用全站仪放出沉降板埋设的位置,在埋设处挖土坑,深度 85cm,铺上 5cm 左右的砂垫层,层面要水平,将沉降板放在砂垫层上,套上第一节 外保护管,然后回填土,用小型夯机夯实。夯实
53、后要求内、外管均垂直 水平面,不得歪斜,并且内外管之间的间隙要均匀。 用水准仪测出内沉降管的标高,作为该沉降管的初始读数。内外 管要随填土高度用管箍接长,使管口始终高于填土地面。上下两节管要 接触紧密(用管钳拧紧) ,避免内管下沉时卡在外管上,并防止沉降管 被偷盗。接管前后均要用水准仪测一次内管标高,以求出所接管实际长 度。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 每层填土前,应先用小车推土将沉降板周围填高,防止大型机械撞到沉 降管。沉降管周围填土要求用小型夯机夯实,以免被压路机撞坏。万一 不幸撞歪,要及时卸下被撞坏的沉降管,接上新的沉降管,并立即测出 标高。 四、位移桩的
54、设置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25 钢筋混凝土预制,中间用 22 钢筋, 埋设后桩周围上部 50cm 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尺寸为 150*15*15 , 观测点钢筋头高出埋设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五、观测频率要求 施工期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位移的跟踪观测。位移观测 频率以每周一次;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 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 3d 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 完成后,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如地基稳定出现异常, 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措施处理,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观测阶段观测频次 一般一次一层 沉降突变3 次/天填筑阶段 两次填
55、筑时间 长 一次/3 天 第一个月一周一次 第二、三个月一次/10 天 三个月以后一次/2 周 路基施工完毕 六个月以后一次/月 六、沉降位移观测仪器要求 1.水平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2mm,测角精度 2; 2.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采用红黑双面尺严格按照三等水准要 求施测,往返水准测量精度 1。 3.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与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以保证测量 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第七节第七节 围挡施工围挡施工 一、施工范围 基坑开挖的两侧 二、施工工艺 施工前提前向有关部门通报并提前发布施工消息。同与交管部门 协商,在相关地方设置交通指示牌和警示灯。 1.围挡标准 围挡围栏面材主要采用彩钢
56、板,骨材采用脚手架钢管骨架,钢管 强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围挡规格为每节长 4.8 米,高 2 米。每片围栏之间采用钢管扣件 连接的骨架立柱进行连接,骨架立柱高 1.9 米。围栏上安装标志、警示 亮化。 原材料彩钢板厚度为 0.426mm. 原材料钢管均为红色,并且表面涂 有双层防锈漆。 2.围栏的固定 围栏固定采用骨架底部用膨胀螺栓固定于路面上。在每片间的骨 架柱位置,加焊斜撑,并在网片中间加焊斜撑以固定,用膨胀螺栓加强 固定于路面。 围栏间连接牢固保证正常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 3.围挡的维护 围挡的安全作用的发挥以及良好的外部形象的体现关键在于日常 的维护。我段 60 米,安排一组人
57、员进行维护。日常维护包括:破损的 维修,对污染部位进行清洁,警示标志的检查清洁。安排 1 名安全员带 领 2 名维护工人进行巡查维护。 4.在夜间施 施工期间以及特殊天气期间增派人员进行巡查维护,遇到交通流 量较大时,在路口安排专人指挥交通,确保安全。 5.注意事项 (1)围挡施工过程中,彩钢板不能出现锈迹,要涂有保护材料。 围挡施工完毕,彩钢板与钢管之间、钢管与钢管之间必须连接牢固,不 得有松动现象。 (2)围挡施工完毕,板与板之间衔接平顺,直线段要在一条直线 上;板与板之间不能留有明显较大缝隙。 第八节第八节 施工便道施工方案施工便道施工方案 由于本工程是在原 216 省道上新修的一条道路
58、,同时 216 省道是 连接峪山和襄阳的主道,车流量大。为确保行车安全,在开工前先在拟 建道路北侧 10m 处另修筑一条便道,便道设计宽 6m,长 2km,水稳基 层,混凝土路面。为使路基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足够的稳定性同时满足 通车需求,路基顶到地面平均高度不小于 80cm。便道纵坡不大于 2%, 路面横坡为 2%。 一、施工流程 二.、施工方法 (1)本工程施工便道修筑主线的左侧,不占用红线范围。施工便 道修筑前,先由测量人员依据施工便道平面位置图,将施工便道的左右 边线提前放线。 (2)在施工前用推土机清理表面 20cm 厚的表皮层;如遇到水渠 或小泥塘,先将淤泥清理干净,在水渠上按放过水
59、管道,然后进行回填 便道边线放 线 人工处理边坡 地表清皮 挖掘机收边处 理 排水沟开挖 填筑 基底碾压 压实;以防施工便道出现“弹簧”现象;推土机推平后,辅以人工整平, 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平整度。 (3)自卸车到达现场后,由专人指挥,先修筑一错车平台,方便 车辆调头及进出;由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倒土,保证路基用土卸到便道边 线内;挖掘机配合车辆卸料,同时进行便道的边坡处理,不侵占多余的 耕地。 (4)新填路基土每层回填碾压厚度为 200mm,预留 2的坡度, 以利排水。碾压采用 18t 的振动压路机,先进行静压 1-2 遍,然后进行 振动碾压 3-4 遍。原有路堤在修弯取直施工时,对需要修弯的地段
60、采用 挖土机开挖后,由人工修坡取直。对原有弯道则应开挖成台阶状,填土 分层回填碾压夯实。回填时对原有基层应做好清基,接口修成牙口。 (5)在压实的路基上按松散铺厚度(压实厚度 1.2 倍)摊铺水泥 稳定碎石,要求碎石大小颗粒均匀分布,厚度一致,总层厚 54cm。分 三层铺设,每层铺好后,用 18t 压路机碾压 34 遍,压实度达到 95%,碾速宜慢,2530m/分钟。 三、安全质量、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安全施工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 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传统医学药膳烹饪配方设计与实践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广东建筑动画方案设计招聘(3篇)
- 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洞察及研究
- 管道供应链整合-洞察及研究
- 有效书面沟通原则课件
- 有创静脉监测课件
- 班级日常管理综合实施方案
- 耐腐蚀铸件连接技术-洞察及研究
- 城市建筑矢量渲染方案设计(3篇)
- 月子餐品鉴会课件
- 合伙开公司必签的五份协议
- Module9 Unit2 Wishing You Happiness Every Day(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2024LNG储罐焊缝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规范
- DB5117T 22-2020 地理标志产品 米城大米
-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
- 采油工培训教学计划
- 设计概论讲课课件(第三版杨晓琪)
- 小学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00题带答案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行政管理内控制度模版(3篇)
- GB/T 3324-2024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