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0511_第1页
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0511_第2页
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0511_第3页
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0511_第4页
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05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前言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将由东部向西部推进,发展重点将由沿海向长江流域伸展。池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依江近海,处于皖江经济带的西南部,东临“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西接华中经济协作区。池州市具有长江岸线的资源优势,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岸线162公里,池州市完全可以通过滨临长江、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东接“长三角”,西联中西部,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前江工业园区筹建于2005年7月,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北部的滨江地带,西临长江,与安庆相望,南接318国道和沿江高速,距池州主城区30公里,是贵池区着力打造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将以贵航特钢公司和智科铜业有限公司

2、等重点企业为基础,围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注重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园区的集群式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一、规划编制背景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我国制定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的战略部署,国际和国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17月份,安徽省外资金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来自苏浙沪的资金达到819.6亿元,占全省该项资金总额的55.1%,比上年同期增长96.3%。安徽现有89家省级以上经济园区,既是长三角产业转移、外来投资的主要承接区,又是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主要载体和阵地。同时,2008年发生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

3、,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2、区域发展条件的变化“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这是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安徽发展提出的明确定向和定位,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判断。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在深入

4、调研、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规划提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

5、业分布格局,其中沿江发展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发挥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3、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和能源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将池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基地、世界级旅游胜地、华东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中药材基地、安徽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

6、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努力建设一个名山秀水、名城宜居、民富市强、民和政通的新池州,全面落实“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的战略举措。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百亿产业园区建设和培育百亿企业,重点培育壮大现代工业企业,推进产业园区发展。4、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贵池区委区政府提出以良好的产业布局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一方面大力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依托贵池区矿产、园区和岸线资源,立足区位交通优势,有效保护腹地生态,打造沿江经济产业带,重点培育冶金机械制造、非金属新材料加工、饮料及食品加工三大主导

7、产业,加速发展工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国、省道沿线集镇建设,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镇承载农民集聚的能力。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五大优势”,建设“五大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一是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家用机床、精密铸造等产业,依托贵池工业园区,加快建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二是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按照“矿业换产业、项目配资源”的要求,推动资源整合,推进精深加工,加快建立梅龙非金属新材料加工基地。三是发挥岸线资源优势,遵循“项目配置岸线、岸线运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船舶和冶金制造业,加快建立乌沙船舶制造和前江冶金制造基地。四是发挥

8、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建立畜禽、水产、有机食品等现代高效农业和饮料及安全食品加工基地。五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和加工制造类产业整体转移,加快建立区域性服装、纺织、工艺品加工基地。二、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建设的必要性1.1、池州市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池州市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已将前江工业园区纳入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区规划范围,西区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主要是冶金及冶金辅料,池州市正积极争取该示范区列入安庆组团,纳入省建或省市共建。1.2、加快贵池崛起的重要举措前江工业园区作为沿

9、江发展轴上产业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内资源的合理流和配置,为“园中园”招商提供承接载体,是实现贵池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1.3、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贵池区委区政府提出:一方面,大力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以良好的产业布局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另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镇承载农民集聚的能力。前江工业园区紧邻牛头山镇,其建设可以充分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其建设与城镇共同发展,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农民向城镇集聚,促进城乡一

10、体化发展。2、建设的可行性2.1、地理条件独特一是规划区属丘陵地貌,山岗地连绵起伏,岗冲相间,且多为荒山荒坡、蔬林地等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广阔,土地征用成本低。二是规划区处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近期新构造运动较弱,区域稳定性较好,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工业厂房建设。三是规划区内地震活动轻微,区域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2.2、区位交通优越规划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北部的滨江地带。西临长江,与安庆隔江相望,南接牛头山镇,距池州市主城区30公里,距安庆市20公里。规划区南接318国道与沿江高速相连,北有杜茶公路可通过池州市主城区(也可上沿江高速),西临长

11、江黄金水道,可为该区发展大运输量相关产业提供廉价成本。同时未来规划中的过江大桥、过江铁路都毗邻该区,使该区未来交通条件更加优越。2.3、资源优越该区地形岗、冲、源、江齐备,地形多样,自然环境优越,为该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生态承载力;该区拥有6.8公里的沿江岸线资源,为下一步水运和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该区与池州经济开发区等其它主要经济园区承载产业关联,可以利用资源共享作为平台,借鉴利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迅速发展壮大自身;该区东边有铜山铜矿、西面隔江有安庆铜矿,可以为该区铜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该区处于郊区有利于利用城镇和农村两种资源,可利用城镇发展带动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利用农村提供

12、充足劳动力资源。2.4、基础设施条件良好规划区已建成220KV变电所和110KV变电所各一座,电力供应充足。已建成自来水厂2座,工业用水可就近在长江沿岸建设自来水厂,也可依托已建成的自来水厂。内部道路的主框架已基本建成,起步区分支道路年内可基本完工,道路和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5亿元。2.5、产业基础良好规划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8家,规模以上工业1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2009年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8.1亿元。总投资60亿元的贵航金属制品公司年产300万吨特种钢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两台1080高炉项目可于今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智科铜业公司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

13、目、总投资5.5亿元的宝钢集团年产100万吨氧化钙项目均已开工建设。2.6、政策保障前江工业园区所在地牛头山镇为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贵池区政府为前江工业园区的发展专门制定了征地、融资、招商等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前江工业园区已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投融资公司,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综上所述,工业园区建设适逢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才能抢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一、城镇概况1、城市概况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

14、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几年来,池州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池州市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逐步完善,道路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港口建设有较快的发展。旅游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文物古迹的保护得到加强,山水园林特色初显,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池州市已逐步成为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的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

15、园林和港口城市。2、贵池区简介池州市贵池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与铜陵接壤,紧邻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国家级风景区九华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是池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2516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9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贵池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和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所在地。贵池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变率甚大。本区年平均温度16.1,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8.7;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3.1。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依山傍水,分山区、丘陵、圩区,呈阶梯形分布。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8.4,

16、生态资源保护良好。物产富饶,盛产粮、棉、油、茶、蚕茧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养殖基地。水产品有鳜鱼、青虾、螃蟹、甲鱼、珍珠等,尤以鳜鱼名扬大江内外。农林名特产品有高坦翠微、肖坑绿茶、贵池红茶、梅村板栗、西山焦枣、秋浦花鳜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铜、煤、银、铅锌、花岗石、白云石等30多个品种,是全省煤炭、黄金生产重点县之一。贵池交通便捷。拥有长江黄金水道76公里,318国道横贯东西,贵铜沿江公路缩短了贵池与铜陵的距离,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贵池州段已通车。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乡镇干线为骨架、干支相接、城乡贯通的公路网。“十五

17、”期间,贵池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高于“十五”计划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3,高于“十五”计划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外贸自营出口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在农村经济方面:优质农产品、良种畜禽和特种水产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农业适应市场能力不断提高。在工业经济方面:以矿业、建材、机械制造、饮料和安全食品等重点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一大批改制

18、重组和招商引资落户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在第三产业方面:房地产、现代流通业、社区服务业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对外贸易已基本形成以小型机床为代表的机电产品、拖鞋和毛浴巾为代表的轻纺产品、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产品、竹木制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四大出口基地。3、牛头山镇简介牛头山镇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西部,距市区43公里。东连殷汇镇,西接东至县,南邻唐田镇和铜陵市效区铜山镇,西北与安庆隔江相望,东南枕秋浦河,素有“贵池西大门”之称,是全国建材、珍珠产业基地,池州市西部交通重镇,同时兼具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江南特色的工业旅

19、游城镇。牛头山镇历史悠久,清代属舞鸾上乡,民国初年和解放初期属吴口乡,1957年改为铜山乡,1958年改为铜山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2001年9月撤销铜山乡建立牛头山镇,2007年2月撤销木闸乡和牛头山镇,组建新的牛头山镇。“牛头山”的来历,是因政府所在地有一座山象“牛头”,故名“牛头山”。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414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47人。该镇属半丘半圩地形,土壤类型多样,以黄壤黄土、砂土和青泥土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地类型多样,以黄棕壤,黄红壤为主,适宜农作物和草本果树的种植。农作物主

20、要盛产水稻、棉花、油料、西瓜、甘蔗、山芋和茶叶等,尤其西瓜以其味鲜汁甜而畅销周边市县,水产养殖丰富多样,尤其珍珠养殖和插蚌技术闻名全国,已形成了很大的规模。牛头山镇除了丰富的农业资源,还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现探明的矿产有金、银、铜、铁、石灰石、煤、粘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勘探和开发。目前,目有大型企业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在该镇境内投资兴办了7条水泥熟料生产线,日产37000吨水泥熟料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单体水泥生产企业。二、园区选址与现状1、园区选址通过对牛头山镇资源环境的分析,考虑现状实际情况,结合牛头山镇总体规划,前江工业园区选址于宝赛湖及芜大高速公路以北,长江以东区域。选

21、择在本区域所考虑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1、符合相关规划根据牛头山镇总体规划,镇村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三区”的空间发展结构。一核即牛头山镇中心镇区,为牛头山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服务基地,主要布置城镇各类生活、生产及配套用地。三区即在镇域范围内形成北部、东部、西南部的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其中北部经济片区主要包括宝赛、惠民、前江、万生、木闸。依托前江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居住及相关公共设施用地,形成北部经济增长极。按照贵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工业园区一期约7平方公里用地已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建设用地得到保证;其余用地以丘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不占用基本农田,用地调整相对较为

22、容易。1.2、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选址区域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池州贵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60亿元的年产300万吨特种钢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两台1080高炉项目可于2010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安徽皖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氧化钙项目、智科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均已开工建设。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利于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益。1.3、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选址区域西侧濒临长江,拥有13公里的沿江岸线资源,南有芜大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县道杜茶公路穿境而过,铜九铁路、宁安城际分别从选址区域东侧和北侧通过,同时未来规

23、划中的过江大桥、过江铁路都毗邻该区,使该区未来交通条件更加优越。1.4、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选址区域紧邻牛头山老镇区,可充分利用城镇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区内现有两座规模5000T/d的自来水厂、220kv观牛变电所和110kv前江变电站等,园区启动建设的门槛相对较低,可节省前期开发投资。1.5、用地条件较好选址区域内主要为丘岗地和部分农村居民点,一方面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另一方面,拆迁安置成本相对较低。1.6、有利于环境保护选址区域位于规划镇区的常年主导风向侧方向和长江的下游,且产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中间设置有500米的宝赛湖生态防护带,对城镇的影响较小。2、园区现状2.1、园区位置前江工业园区

24、位于池州市贵池区的西南面,牛头山镇区的北部,与安庆市区隔江相望。园区范围为长江以东、宝赛湖以北,贵航特钢公司以南,洪湖以西约20平方公里的滨江地带。2.2、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域内用地较单一,主要有工业用地、村镇用地、耕地和水体,以村镇用地为主。现状用地构成表代码用地类别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比例()M工业用地2.7013.20其中一二类工业0.170.83三类工业2.5312.37T对外交通用地0.150.73S道路广场用地0.140.68E村镇用地14.2569.68其中村镇居住用地0.864.21村镇其他用地13.3965.48水域3.2115.70合计20.451002.3、基础设施现状沿

25、江高速、318国道自西向东从规划区南部穿过,前江工业大道自北向南经过,南接至318国道,北经过杜茶公路连接池州市区。另外工业园区内部正在建设杨湾路、庙背路、宝赛路和方家湖大道四条园区主要道路。工业园区现状有变电站两处,分别是110KV 的前江变电站及35KV 的特钢变电所,可满足园区近期建设的电力供应需求。规划区东侧有220KV的观牛变电站,可保证区域充足电力供应。现状有一条高压线穿过基地,同时规划区内还有多条10kv以下的电力线,不利于土地的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整治。2.4、工业企业现状在规划区内,前江工业大道西侧分布有较多的工业企业,见下表。入园区企业情况统计表序号企业名称用地面积运输方式

26、产品名称备注1贵航100万吨特钢3000亩公路与水路特种钢材已建成投产2池州浙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4亩公路与水路偏钒酸氨已开工建设3中冶炉料50万吨锰料350亩公路与水路锰球已开工建设4皖宝100万吨石灰石加工300亩公路与水路氧化钙已开工建设5精品加工40亩公路铜酸氨已开工建设620万吨铜冶炼890亩公路与水路阴极铜,硫酸,黄金,白银,粗硫酸铜已开工建设7山立分子筛项目50亩公路已开工建设2.5、居民点现状规划区包括长丰居委会部分,规划范围涉及长丰居委会现有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91人。另外涉及前江、宝赛、长林三个行政村的蒋村、朱村、新屋等34个自然村落共计1323户,总人口约5294人。自

27、然村现状情况一览表自然村名称人口户数长丰居委会尹村13132长丰17955兴丰18156小计491143前江村新屋10521柯王16537张坂9528上冲16736蒋村15737朱村453126幸福13737方村16942下冲9922咀上9728刘村29163小计1935477宝赛村苏张12030新村24665大麦冲10025杨湾11228汪矶20050闸口8822河西16040大洼18045庙背10827董村31282方冲20050燕窝10426老方10025对门12030沈村12531后冲12431叶村14035井头16441新建11128麻桥14035梅畈12030陈村11728毛竹园1

28、6842小计3359846合计57851466三、园区发展条件分析1、优势1.1、区位优势池州紧邻苏、浙、沪等华东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泛长三角腹地,处于皖江经济带之中,是承东启西、呼南唤北的江南肱股之地,有参与长三角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巨大潜力。规划区位于池州牛头山镇北部的滨江地带。西临长江,与安庆相望,南接牛头山镇镇区,东连接木闸居委会,北与乌沙镇相连,距池州市主城区30公里。是池州市未来沿江开发建设的黄金热土。1.2、交通优势沿江高速、铜九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池州市的外部交通得到了较大改善,随着九华山机场、宁安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池州市的交通环境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目前,前江工业园区内部已建

29、成前江工业大道,贯穿南北。该区外部交通优越,南接318国道与沿江高速相连,北通过杜茶公路可通池州市主城区,也可上沿江高速,西临长江黄金水道,可为该区发展大运输运量相关产业提供廉价成本。同时未来规划中的过江大桥、过江铁路都毗邻该区,使该区未来交通条件更加优越。1.3、资源优势该区地形岗、冲、湖、江齐备,地形多样,自然环境资源优越,为该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生态承载力;拥有13余公里的沿江岸线资源,除9家已建设码头外,尚有可利用岸线约11公里,为下一步水运和用水提供了可靠保障;该区与池州经济开发区等其它主要经济园区承载产业关联,可以利用资源共享作为平台,借鉴利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迅速发展壮大

30、自身;该区东边有铜山铜矿、西面隔江有安庆铜矿,可以为该区铜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该区处于郊区有利于利用城镇和农村两种资源,利用城镇发展带动服务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利用农村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1.4、管理与政策优势贵池区政府对前江工业园区发展十分重视,牛头山镇也对该区发展给予厚望,按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已完成对该区发展工业,进行了产业发展规划,为下一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贵池区政府也为该区征地、招商引资等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近年来贵池区政府先后组织规划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建设有丰富的管理经验。2、劣势2.1、环境制约该区东、北面为农村,分布有较密集

31、的村庄,南部为牛头山镇镇区,为保证人居环境,对该区发展产业,必须对污染等指标设限,特别是有对较大污染和环境干扰的产业应坚决拒绝。2.2、地形复杂现状用地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在9米到58米之间,进行建设时需要先对地块分解、细化、平整,这样会造成大量的土方量,不利于节约投资成本。2.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该区公共设施不全,基础设施除电力和外围道路有一定建设外,其他配置都相当落后,特别是供水管网还不通。另外,防洪除涝设施较差,现状防洪堤设防标准较低,现状主要依靠自然沟渠排放。3、威胁池州市目前已形成了池州经济开发区、贵池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同时还有多个新型工业园正在规划建设。这些园区建设,在与前江工业园区

32、发展存在协同互补的同时,在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竞争。如果我们发展不好,极有可能就被淘汰,陷入停滞。4、机遇面对当前国际金融风暴,我国政府提出了拉动、扩大内需的战略,制定了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了“促发展、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同时,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地区正积极筹划加快发展,这些均为工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第三章 上位规划要求与相关规划分析一、上位规划要求1、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依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市域空间结构采用“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形成“一轴一带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轴指沿江发

33、展轴,是市域产业、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以交通流线为基础,主要发展新材料产业、制造业等城镇主要产业,发展带上贯穿池州市发展的三个重点片区和若干重点城镇。三片区为市域重点开发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区域,其中大渡口牛头山片区是市域重要的船舶制造业等产业基地。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四级,其中牛头山镇为10个重点镇之一,城镇职能为工矿型城镇。2、贵池区牛头山镇总体规划(20082030)根据牛头山镇现状用地条件,对城镇各项功能用地、交通组织、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规划提出“两轴、一心、五片区”的空间结构。“两轴”分别为从318国道沿前江工业大道向北的产业发展轴;沿31

34、8国道东西向的城镇发展轴。“一心”为该区综合配套中心。既是工业集中区行政管理核心区,也是该区生活、配套服务区。“五片区”分别为滨江港口物流区、冶炼区、深加工小区、中心城镇发展区和沿宝赛湖至洪湖4公里多长的生态休闲防护区。规划镇区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为18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9.8平方公里。镇区生产设施用地主要结合前江工业园区进行建设。二、相关规划分析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1、池州市(1)发展方针和原则坚持以“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抢抓发展机遇,实施东向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四大战略举措;坚持统

35、筹兼顾,突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支柱产业,建设产业基地。(2)经济发展目标着力实施“583”工程(大力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业、旅游业、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和能源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确保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三项指标均比“十五”末实现翻一番,力争实现经济总量300亿元、人均GDP3000美元、财政收入30亿元的目标),促进池州奋力崛起。1.2、贵池区发展理念上:必须增强机遇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跨越式发展信心,形成处处谋发展、事事讲质量、人人“唱主角”的发展新格局。发展方向上:

36、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进步内涵,实现经济振兴、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方式方法上: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区域内外部和主客观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五个统筹”、“三大战略”、“五大产业”不动摇。其中三大战略为“开放活区、创业兴区、工业强区”,五大产业为非金属矿、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饮料及安全食品、生态旅游等。2、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2.1、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长江优越的岸线资源,以大项目推动港口建设;沿江发展一批大运量、高水耗的加工制造业,逐步打造包括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沿江基础

37、产业,要综合利用池州农业、矿业、旅游、生态和岸线五大优势资源,推进沿江综合功能的形成和完善,要以港区建设为节点,对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布局,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2.2、发展目标沿江产业发展目标: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加快建设和发展沿江非金属材料基地、能源基地、化工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林纸、现代物流和船舶修造、旅游等基础产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沿江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岸线经济对池州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0%以上。城市发展目标:着力建设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工业为依托,旅游业为纽带

38、,扩大城市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功能,发挥城市窗口、辐射和带动作用。至2020年,主城区面积26.33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同时以主城区为中心,依托岸线和各类工业园区,沿江建设发展9个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使沿江地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2.3、岸线开发利用规划树立岸线资源是沿江开发稀缺性战略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岸线资源在港口运输、产业发展、城市生活和水源保护、过江交通、生态保护、旅游景观等方面的功能,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开发,统一规划和有序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的原则,实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牛头山港区岸线均位于鹅毛洲右汊内,90年代以来上口有变化,右汊分流比减少,应适时采

39、取工程措施,稳定分流比,维持河势向有利方向发展,使该段岸线在池州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规划范围为黄湓闸前江口南,8.5 KM,近期规划岸线5.5公里,以产业配套码头为主导的港区。铜矿码头汪矶头:3 KM,港口岸线与过江设施岸线,可布置中小型危险品泊位;汪矶头前江口南:2.5 KM,港口岸线,以非金属矿原材料等产业为主,为近期重点规划岸线;前江口南钱江口:1 KM,生态岸线与过江设施岸线,主要为安庆长江铁路大桥预留岸线。3、贵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1、土地利用战略导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贵池区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明确“推进项

40、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依托园区办工业”的思路,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创新土地保护思路,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贵池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通过土地利用引导和空间管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重点保障中心城区池阳街道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梅龙街道办事处、梅街镇、乌沙镇、牛头山镇、殷汇镇、里山街道等镇的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保障前江工业园区的建设,本次规划已将园区一期约7平方公里用地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域

41、,二期用地需随着园区的下一步发展进行调整。4、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发展规划(方案)4.1、产业定位以池州中心城区建设为依托,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良、深水岸线及港口等条件,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新材料、数控机床、光电产业、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高新技术及旅游业。4.2、布局结构根据示范区规划产业转移集中区的要求,立足池州现有的产业园建设条件,规划沿江一线重点开发梅龙-梅里片(集中区)及提升和加速香隅-东流片、大渡口-前江片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动青阳、石台等腹地示范园区发展;重点开发建设九华山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积极开发城市文化旅游景观,合理开发升

42、金湖、牯牛降等生态旅游景观,建成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第四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6)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7)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24号(8)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年)(10)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11)池州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发展规划(方案)(12)池州市

43、贵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13)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总体规划(20082030年)(14)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综合村庄布点规划(15)国家及地方其它相关法规、规范、文件等二、规划期限前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期限与贵池区牛头山镇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结合,注重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迎接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引导区内村民拆迁安置、就业。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

44、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规划,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2、以建设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为目标,体现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高效益的经营。3、结合规划区内的山体、水系等地形要素,因地制宜,将产业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并重,使自然空间和人工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区域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4、迎接区外产业转移,强化园区建设;接纳市内其它地区企业入园,置换原有用地,为下一步城市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创造承载空间。5、坚持以人为本,前期做好区内村民拆迁安置、就业工作。园区内部规划、设计、建设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注重景观建设。四、规划原则1、区域协调的原则从池州市、皖江地区乃至泛长三

45、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指导池州市前江工业园区规划,充分依托周边可利用的条件,加强与周边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同时,注重产业的错位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延伸产业链,增强关联度,推广“减量、再用、循环”等技术手段,发挥积聚效应,突出集约节约效能,将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拓展到园区项目建设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重视环境质量,注重环境保护,协调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3、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区位及地形、地貌条件,与自然条件结合紧密。挖掘“依山、临江、含湖”的自然景观特色,塑造生态型工业园区的景观形象。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现效益优先的理念,以拆迁安置、配套建设、综合部署,体现

46、人文关怀。第五章 园区产业发展与开发建设策略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综述从池州的自然地理条件看,池州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自净能力较强,生态环境容量较大,给发展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全市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意识,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重点,以优势产业为龙头,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努力增强工业的经济实力,已初见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池州市初步建成了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6平方公里)、贵池工业园区(21.11平方公里)、东至香隅化工园(20平方公里)等3个省级开发区,青阳工业园(6平方公里)、青阳酉华工业集中区、青阳丁桥工业集中区、贵池梅龙

47、工业集中区、贵池梅里工业集中区、贵池前江工业集中区(24.3平方公里)、站前区商贸物流产业园(15.27平方公里)、大渡口经济开发区(15平方公里)、东至胜利工业集中区、东至东流工业集中区(10平方公里)、石台仁里工业集中区等11个市级开发园区,形成了以建材、冶金、纺织、化工、机械仪表、食品为支柱的产业群体。池州省级开发区情况一览表名称规模(km2)定位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6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贵池工业园区21.11商贸物流业,新材料及装备工业,旅游商品制造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型产业东至香隅化工园20煤化工、硝基系列、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近年来,池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自

48、身的这些发展优势,大力实施“三大经济带、四大基地、八大产业链条、九大百亿元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积极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在沿江地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样板带、循环经济示范带、企业创新引领带,着力打造有色新型材料、绿色化工、机电装备制造、船舶产业制造等四大基地,加快培育铅锌、铜、钨钼、锰、特钢、非金属新材料、船舶制造、大化工等八大主导产业链条,努力形成池州经济开发区船舶与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有色金属产业园、贵池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前江特种钢制造产业园、东至县化工产业园、东至(石台)沿江机电船舶产业园、青阳县非金属新材料及机械制造产业园、池州站前区商贸物流产业园、九华山旅游综合服务产业园

49、等九大百亿元产业园区。池州百亿产业园区规划一览表园区名称位置规模(ha)产业定位池州经济开发区百亿元非金属新材料与机械制造产业园区池州经济开发区内约500非金属新材料、船舶制造和汽车汽配机械电器制造池州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池州经济开发区内约167铅锌铜钼等有色金属及配套产业池州站前区商贸物流产业园池州站前区约1527仓储物流、专业商贸(汽车、装饰、服装、小商品等)、大型零售、房地产开发、休闲娱乐、旅游接待和区域交通等现代服务业贵池区百亿元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及轻工产业园区贵池工业园等约2100机电制造、加工制造、非金属原材料精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轻工产业贵池区前江百亿元特种钢深加工及船舶

50、制造产业园区牛头山镇约670特种钢制造及其精深加工和船舶制造业九华山百亿元旅游综合服务产业园区九华山风景区约300旅游服务业青阳百亿元非金属新材料及机械制造产业园区青阳经济开发区等约1970非金属新材料业、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有色金属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至县沿江百亿元机电、船舶及轻纺产业园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等约2300船舶制造业、机电产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园区香隅镇约1000以硝基化工为核心,优先发展煤化工、医药化工和农药化工三类化工中间体2、前江工业园区产业基础目前,工业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池州贵航金属制

51、品有限公司总投资60亿元的年产300万吨特种钢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两台1080高炉项目可于2010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安徽皖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5亿元的年产100万吨氧化钙项目、智科铜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均以开工建设。前江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即将形成:(1)先期入区的贵航金属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特钢项目规模较大,其一期工程年产100万吨将于2010年初投产。固定资产投资额26亿元的特钢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额60亿元,年利税12亿元。(2)开工建设的智科铜业公司20万吨铜冶炼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4亿元,年利税11亿

52、元。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及其依据产业选择的核心内容是,要在准确把握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总体趋势、市场潜力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或者因发展潜力较大,能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空间大、产业链条长、科技进步快又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一类产业。1、主要产业的选择基准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本地拥有一定基础的原则。如前江工业园区内钢铁产业已经拥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可通过进一步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做大做强。(2)遵循产业链较长的原则。产业链上各行业通过相

53、互配套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和资源共享、技术外溢等方式,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扩大行业规模。产业链越长,这种产业内部自生带动效果就越明显。(3)遵循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则。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找到市场需求空间正处在加快扩张的产品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和培育。(4)遵循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原则。产业集群之所以得到普遍重视,在于其通过专业化分工,将规模经济效益充分地显现出来。因此,选择产业集群必须考虑能否带来专业分工,是否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对于那些规模效益不显著的产品生产,则不纳入选择的视野。(5)遵循销售半径较大的原则。产品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小,便于在较大的范围内销售。(6)就业密集

54、基准。优先发展那些具有较强吸纳劳动能力的产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镇化,这在我国显得尤为必要。(7)比较优势基准。按照地区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积极打造特色型产业,选择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2、主导产业的确定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结合对当今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市场竞争格局、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分析,园区的主导产业确定为:(1)特种钢制造及其深加工产业围绕贵航300万吨特种钢项目延伸产业链,向机械制造、装备件制造、特种汽车零部件制造伸展,同时发展以特种钢材、特种钢加工产品批发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2)镍铁冶炼及其深加工产业围绕上海西恩公司新材料项目和腾龙公司年产30万吨镍合金项目延伸产

55、业链,向镍基合金、镍铬基合金和镍钴合金等项目发展。(3)铜冶炼及其深加工产业围绕铜冶炼延伸产业链,重点是铜杆、铜带、铜棒、铜线等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以产业节点项目的建设带动上下游项目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4)其它金属冶炼及其深加工产业围绕池州现有矿产资源等发展其它金属冶炼及其延伸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引导1、特种钢制造及其加工业发展引导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钢铁工业产业发展方向是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

56、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改相关设计规范,淘汰强度335MPa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前江工业园区应依托贵航100万吨特种钢项目延伸产业链,向机械制造、装备件制造、特种汽车零部件制造伸展,同时发展以特种钢材、特种钢加工产品批发运输为主的第三产业。并按照前江百亿元特种钢深加工产业定位,确定前江百亿元特种钢深加工重点发展特种钢系列产品、特种钢精深加工,围绕重点发展产品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产品重点发展目录产品分类年技工贸收入或销售收入(亿元)投资规模(亿元)年利税(亿元)特种钢系列6026.012特种钢铸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