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桂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_第1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桂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_第2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桂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_第3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桂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_第4页
《精细化学品化学》桂林理工大学应化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细化学品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一、精细化工的定义: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特征:1,多品种,小批量 2,一般具有特定的功能 3,生产投资少,产品附加价值高,利润大 4,技术密集度高 5,商品性强,竞争强烈2、 精细化工的现状:这一时期的精细化工是以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特别是专用化学品 为特点,精细化学品的产值,产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并且普及到工农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方向:(1)精细化学品的品种继续增加,其发展速度继续领先:;(2)精细化学品将向着高性能化,专用化,系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3)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向着边缘,交叉学科发展;(4)调整精细化学品生产经营结构,

2、使其趋向优化;(5)精细化学品销售额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第二章1、概念:表面活性剂定义;在浓度很低时,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界)面张力,从而明显改变体系的表(界)面性质和状态的物质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水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HLB值:亲疏平衡值: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的值.表面活性剂溶解特性:浊度;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润湿: 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原来的固相-气相界面消失,形成新的固相-液相界面,这种现象叫润湿分散作用:使

3、固定粒子集合体以微小单个粒子状态分散于液体中的过程2、表面活性剂性质与结构关系表面活性剂结构由亲水集团和亲油基团组成,分子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分子的形态以及分子量都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表面活性剂的HLB越高,亲水性越高。 2、亲油基团的影响:亲油基的疏水作用降低了表面张力,影响胶束的形成。 3、亲水基团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会影响其溶解度,从而进一步影响胶束的形成,溶解度越大,临界胶束浓度越高。同时,亲水基的不同,活性剂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和受温度的影响性质的变化也不同。 4、分子形态的影响:即亲水基的相对位置和亲油基团的分支情况,一般亲水基位于分子之间时,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比位于分子

4、末端强;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和渗透性能,但去污较好。 5、分子量的影响: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而分子量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效果好。 6、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对离子型和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越低,溶解度越好;对大部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高于浊点时将发生分组,许多性质和效果均下降。 7、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温和性:毒性大小为:非离子和两性型阴离子型4时,效果已明显下降,且有不良味道。6、苯甲酸在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ph=24)a.中性 b.碱性 c.酸性 d.在酸性和碱性7、抗氧化剂定义及常用品种抗氧化剂概念:防

5、止食品成分氧化变质和腐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贮存期。油溶性抗氧化剂: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3.没食子酸丙酯(PG)4.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水溶性合成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维生素C)及其钠盐、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天然油溶性抗氧化剂:生育酚(维生素E)、类黑精类、红辣椒提取物、香辛料提取物、茶多酚类、糖醇类、氨基酸和二肽类、愈创树脂、迷迭香提取物 天然水溶性抗氧化剂:植酸,天然维生素C8、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8种,它们是苋菜红、诱惑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赤藓红、靛蓝 、亮蓝 。9、下面几种抗氧剂中,属于水溶型抗氧剂的是 :a.VE, b.PG,

6、c.BHA, d.VC维生素C10、下面几种抗氧剂中,不属于酚类抗氧剂的是 :a.BHT、 b.PG、 c.茶多酚、 d.植酸11、在食品添加剂中,乳化剂是用量最大的食品添加剂。12、糖精钠的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甲酰亚胺钠,它的典型甜味特征是风味差,有后苦,它不被人体代谢吸收,糖精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我国允许用于除婴儿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13、什么是营养强化剂?所谓营养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14、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第七章内容1、概念 直接染

7、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冰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染色牢度 、染料的深色效应和浓色效应、直接染料(direct dyes):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它们的分子中大多含有磺酸基,有的则具有羧基,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与氢键相结合。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蚕丝、纸张、皮革的染色。酸性染料(acid dyes):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染料分子中含磺酸基、羧基等酸性基团,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浴中可以与蛋白质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结合,故称为酸性染料。常用于蚕丝、羊毛和聚酰胺纤维以及皮革染色。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又称为反应性染料,在这

8、类染料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能够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发生共价结合进而牢固地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也能用于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冰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azoic dyes)在染色过程中,由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生成不溶性色淀而染着,这种染料称为不溶性偶氮染料。其中,重氮组分是一些芳伯胺的重氮盐,偶合组分主要是酚类化合物。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由于染色时需在冰的冷却条件下(05)进行,故又称为冰染染料。 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这类染料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染色时需借助分散剂的作用使染料成细小颗粒的分散

9、状对纤维进行染色,故称为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各种合成纤维的染色,如涤纶、锦纶、醋酸纤维等。 还原染料 (vat dyes):这类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它们在含有还原剂的碱性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从而上染纤维,染色后再经过氧化重新成为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印花,少量用于丝、毛的染色,牢度优越。 染色牢度:是指染色物抵抗外界作用而保持原色的能力。常用耐日晒、皂洗、干湿擦、水 洗、汗渍等牢度指标尤为重要。 染料的深色效应: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移向长波的一端,称为向红位移,其颜色变深,故又称深色效应。相反称为向紫位移或浅色效应。浓色效应:染料对某一波长的光吸收强度增加,则

10、称浓色效应,反之称为淡色效应。2、分析染料名称3、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1)共轭双键数目与颜色的关系:共轭系统越长,颜色越深。2)取代基的影响 (1)给电子取代基的给电子性越强,深色效应越显著。给电子取代基的数目增加,深色效应增大。(2)对于偶氮染料,在共轭系统中引入吸电子取代基使染料颜色加深。(3)对于偶氮染料,在共轭系统的两端同时引入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取代基时,增加了分子的极性,深色作用特别大,而且吸收强度也得到加强。对于蒽醌类染料,在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取代基之间如能形成氢键,深色作用更明显。3)分子的离子化 染料分子中的取代基在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取代基的离子化,使取代基的供、吸电

11、子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染料颜色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现象与介质的性质、取代基的性质及其在共轭系统中的位置有关。4)分子的平面结构 在染料分子中引入能破坏分子平面结构的基团,会产生浅色效应。5)形成金属络合物的影响 同一染料与不同的金属原子组成络合物时,呈现不同的色泽。4光和色间有什么关系?染料的发色理论有哪些?简述各理论要点。1)溶液的颜色是由透过光的波长决定的,可见光能全部透过某透明物质,则该物体是无色的;若全部被反射,则物体是白色的;若全部被吸收,则物体是黑色的;当物体选择吸收可见光中某一波段的光,反射其余各波段的光,则物体呈现反射光的颜色,即吸收光的补色2)经典发色理论和近代发色理论

12、3) 经典的发色理论认为,有机化合物至少要有某些不饱和基团存在才能发色,增加共轭双键,颜色加深。羧基增加,颜色也加深。近代发色理论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分子轨道理论基础上的。当共轭链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在可见光(400760nm)范围内吸收,从而物质呈现出吸收光谱色的补色。总之,物质的颜色,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的电子在可见光作用下,发生了*或n*跃迁的结果5有机染料按化学结构分为哪几类?按功能应用为哪几类?按染料的结构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硝基和亚硝基类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 芳甲烷染料、菁系染料、酞菁染料和杂环类染料等。 按染料的应用分为: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

13、硫化染料、活性染料、冰染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等6什么是重氮化反应?什么是偶合反应?简述影响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的主要因素。重氮化反应:芳香族伯胺在低温下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的反应。 偶合反应: 重氮盐与芳香族胺或酚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无机酸的用量、反应温度、芳胺的碱性、亚硝酸纳的用量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重氮与偶合组分的性质、介质的pH值、反应温度、电解质的浓度等。7何谓冰染染料?何谓色基和色酚?冰染染料: 在冰冷却下,由其重氮盐组分(又称色基)和偶合组分(又称色酚)在棉纤维上发生偶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偶氮染料,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一类染料。 色基: 是冰染染料的重氮

14、部分,又称显色剂。多数为不含可溶性基团的芳胺化合物或氨基偶氮化合物。色酚: 是冰染染料的偶合部分,用来与重氮盐在棉纤维上偶合生成不溶性偶氮染料的酚类,也称打底基。大多不含磺酸基或羰基等水溶性基团,而是含有羟基的化合物8何谓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活性染料分子由哪几部分构成?活性染料主要有哪几种活性基?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指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染料。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料纤维”化合物。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及活性基团两个主要部分。 按母体染料不同一般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酞菁型等。其中偶氮

15、染料色谱齐全,品种最多。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嘧啶型、膦酸型等。目前在生产和应用上仍以均三嗪型和乙烯砜型为主,其中均三嗪型几乎占了活性染料的一半左右。第八章 香精香料内容:1、说出四种名贵天然动物香料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2香精按形态分为哪几类?液体香精和固体香精3、解释:单离香料、精油、浸膏、酊剂、香精等概念单离香料: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从天然香料中分离出来的单体香料化合物.精油:天然植物中的芳香物质不溶于水、有一定的挥发性、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可以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将芳香物质提取出来,得到精油(挥发油,芳香油)浸膏: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浸泡芳香

16、植物,芳香植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将溶剂挥发掉,得到浸膏酊剂:用乙醇做溶剂,提取芳香植物或动物的分泌物,得到的液体冷却后过滤掉不溶物而得到的产品,称为酊剂。香精:是由人工调配出来的或由发酵,酶解,热反应等方法制造的含有多种香成分的混合物,又称调和香料4、了解下列香料的分子结构:香茅醇,香叶醇、香兰素合成、肉桂醛、-紫罗兰酮香茅醇 香叶醇 香兰素 肉桂醛 -紫罗兰酮 香兰素合成:对羟基苯甲醛法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单溴化、甲氧基化反应制备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法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单溴化、甲氧基化反应制备香兰素。在250mL烧瓶中加入16g(0.131mo1)对羟基苯甲醛和90

17、mL溶剂,溶解后滴人 6.8mL(0.131mo1)液溴,加热至4045反应6h。减压抽溶剂,残留物加水煮沸,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得白色结晶3-溴-4-羟基-苯甲醛,熔点123124,收率90%。在250mL烧瓶中加入12g(0.0597mo1)上述产品、45mL(0.230mo1)28.24%的甲醇钠溶液、35mLDMF及0.2gCuCl,在115下反应1.5h。然后抽溶剂,残留物用18%盐酸酸化至Ph=45,再用热苯萃取3次,分去水层,苯层减压蒸馏去苯,得咖啡色液体。将其溶于热稀酒精溶液,冷却析出白色结晶,过滤、干燥得产品香兰素8.3g,熔点8182,纯度99.5%,收率91

18、.1%。5、简介香精的主要组成根据组成香精的各香料成分在香精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主香剂,前味剂,辅助剂,定香剂和稀释剂题型:选择、填空、简答、概念解释例:1. 香型按挥发性可分为:头香、体香、尾香2. 高岭土(又称瓷土),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硅酸镁 B硅酸铝 C硅酸钙 D硫酸镁3、滑石粉的主要成分是A硅酸镁 B硅酸钙 C硅酸铝 D硫酸钡4、 香精在化妆品中的比例一般小于A0.1% B0.5% C1% D10%5、化妆品中防腐抗菌剂的用量控制在A0.5%-10% B0.1%-5% C0.01%-0.5% D0.1%-1%6、 我国染料名称有三部分组成即:冠称、尾注、色称,对于偶氮型染料:酸性

19、嫩黄G,尾注是指A酸性 B酸性嫩黄 C嫩黄G D G7、动物香料主要有以下4种A麝香、龙脑、香兰素、薄荷油 B麝香、灵猫香、龙脑、海狸香C麝香、灵猫香、龙涎香、龙脑 D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龙涎香8、 单离香料香评价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A香质量、体香、留香时间 B基香、体香、头香C尾香、体香、顶香 D香质量、香气强质和留香时间第九章 第十章内容:1.解释下列名词:(1)成膜物质 是具有能粘着于物体表面形成膜的能力的物质。也叫基料和漆料。是涂料中的最主要成分,起着粘结剂、保护膜的作用。(2)环氧当量环氧树脂中1mol环氧基所对应的环氧树脂的质量。计算公式为:(3)清漆 没有添加颜料的透明体称为清漆

20、。(4)促进剂可增进或改善涂料某种性能的添加剂。根据其作用可分为固化促进剂、附着力促进剂等,如附着力促进剂有着极优异的密着效果,可增进漆膜的延展性与耐冲击性。(5)防老剂能防止或抑制诸如氧、热、光、臭氧、机械应力、重金属离子等因素破坏制品性能、延长制品储存和使用寿命的配合剂。2.什么叫涂料?涂料有哪些用途?涂料的成分主要有哪些?涂料是指用特定的施工方法涂覆到物体(被保护和被装饰对象)表面后,经固化使物体表面形成美观而有一定强度的连续性保护膜、或者形成具有某种特殊功能涂膜的一种精细化工产品3、简述粘合理论。(1)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粘合过程为:首先粘合剂分子向被粘物表面移动、扩散和渗透,进而粘合

21、剂与被粘物表面形成物理化学结合以及机械结合。物理化学结合可以是主键结合,如离子键、共价键,包括配位键。也可以是次价键,如氢键和范德华力;机械结合是粘合剂渗透到被粘物表面的微孔,形成钉形、钩形、根形和榫形等的结合。 (2)扩散理论 认为自粘是同种分子的扩散,互粘则是不同分子的扩散,都是大分子本身或其链段的热运动扩散。假如粘合剂是液态,被粘物在液体中的扩散是很显著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溶解过程。(3)双电层理论微粒的内部称为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即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反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合称为双电层:第一层是在表面上专属吸附的离子,第二层是扩散层,依靠静电作用。4、“瞬干胶”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怎样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