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GBT 18005-1999标准)_第1页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GBT 18005-1999标准)_第2页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GBT 18005-1999标准)_第3页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GBT 18005-1999标准)_第4页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GBT 18005-1999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 调查评价 课程名称: 森林旅游规划 学 院: 林学院 专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1109030094 学生姓名: 柏正刚 指导教师: 祝小科 2014年 11月 12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摘 要】近年来,以森林为载体的生态旅游成为了时下都市群体热衷追捧的旅游活动形式。其作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在打破传统旅游的同时,如何能够把握其未来的可持续走向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基于如上背景,本本文在分析森林公园的发展及其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根据中

2、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中规定的评价体系及计分方法,对花溪公园内旅游资源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这不仅对花溪公园生态旅游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对同类公园今后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森林;旅游资源;花溪公园;调查评价目录摘要2前言41 调查背景42 调查评价意义43 评价方法5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61 花溪公园自然概况62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63 花溪公园社会经济条件7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71历史沿革72 开发现状8第三章 旅游资源类型81旅游资源的构成83旅游资源特色评述

3、9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9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及原则92 评价系统技术路线103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114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1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191 保护措施192 开发原则203 开发建议20参考文献21前言1 调查背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文明的快速进步,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行业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大众首选的休闲方式之一。在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下,以森林为基础,结合生态建设的生态旅游在国内得到蓬勃的发展,是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居民缓解压力,调解心情,陶冶情操需求下产生的时代产物。而森林以其所特有的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生态保护、运动健身等多项服务功能,为现代

4、人提供了良好的修养身心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森林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森林公园是指凡森林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比较集中,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一定的规模,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供人们游览、休憩、疗养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政府的短视行为导致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者缺乏生态意识,森林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名声大,效益低;建设和管理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等。森林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

5、活动,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搞好森林旅游资源幵发,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又实现森林公园社会、环境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优化统一,是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2 调查评价意义花溪公园公园作为我省众多的公园中的一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性及代表性。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与面临的问题往往也是其他公园中常常存在及发生的情况,因此,本文对于花溪公园的相关调查、研究与分析会为其他公园的开发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花溪公园由于长时间以来缺乏科学的景区开发方案,在开发之前对公园的实际情况(如公园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及各项具体特质

6、、公园内整体的生态系统赋存条件等)调查尚不够全面与深入,现阶段的开发目标仍滞留于以旅游资源为导向、扩大公园规模为目的的浅层次,这不仅易造成对公园内部分生态资源的忽略,从而无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景区开发项目单一、陈旧,使得景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未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更导致了花溪公园目前出现旅游市场发展低水平态势与经济拉动功能较弱等难以突破的瓶颈。报告通过调查评价为公园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对公园的科学开发、公园生命周期的延长、公园重游率的提高,以及公园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景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 评价方法本文在以旅游学理论、市场学理论、

7、心理学理论、统计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考察法,主要釆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旅游资源评价、满意度调研等理论相关的文献、书籍、专著,同时结合网络资源获取国外大量的文献期刊,并对其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工作,将其相关理论的内涵及研究动态做进一步分析,从而为本文的构建与研究做好准备工作。实地考察法通过对集安实地考察,对花溪公园的现状赋存做全面了解,同时其他渠道收集相关的资料、不同年份的调查报告等公园背景的材料;充分利用各旅游景区、旅游公司和旅行社收集的有关花溪公园的旅游资源介绍,包括公园宣传单

8、等材料,实地考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统计分析法在获取数据之后,为了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分析,主要运用Excel等数据统计软件,结合定量与定性的评价,从而为公园的发展提供客观、科学的指导。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1 花溪公园自然概况花溪公园地处黔中腹地,位于花溪区城市中心,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交通极为便利。同时处于贵州著名学府贵州大学花溪校区的中央位置,是联系贵州大学南北两校区的纽带,园内成为高校生交流与休闲的极佳场所。公园现有面积800余亩,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1.5%,平均海拔1140M。公园所在的

9、花溪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丰富的水资源与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观。花溪河在此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四周景色明秀。地处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为14.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具有生态“大氧吧”、天然“大空调”的美称。2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公园园内山水环绕,花草繁盛,绿地率达93%,是游客休闲消暑,度假旅游的佳所。花溪公园的景致,以龟、麟、凤、蛇四山为骨架,沿花溪河自西向东顺势展开。花溪河上坝上桥、百步桥瀑流轰鸣、飞珠溅玉;芙蓉洲、放鹤洲溪流宁静、青渚点点;群山之中麟山、龟山、蛇山、凤山怪石嶙峋、古藤漫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此外松梅园、红枫园、玉

10、兰园、碧桃园、樱花园、桂花园、牡丹园四时繁花、姹紫嫣红。春天百花争艳,夏日荷风送爽,金秋桂子飘香,隆冬梅花清馨。陈毅元帅游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诗句。花溪为多民族杂居地区。全区总人口32.4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24人,占34.38,有苗、汉、布依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场地集中,形式多样,民族习俗古朴,民族风情浓郁。平日里,公园周边的居民都会身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在公园里游憩或垂钓,或是带着民族的特色服饰以及特色小吃于公园内供游客照相或品尝,给公园增添了淳朴的民族气息。历史价值上,园内有著名的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给公园的人文环境增添了庄严的

11、色彩;更有名人足迹的点缀,例如巴金夫妇、周恩来夫妇等人,曾到花溪公园游玩居住。并且其知名度在贵阳市内影响较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是很多游人及当地居民休闲游憩的胜地。3 花溪公园社会经济条件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境内,境内有大小河流 51条、总长390公里,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总库容达 7140万立方米,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花溪因此成为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到达41.53。花溪区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

12、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且分别有203路、254路、216路公交由花溪分别开往火车站、东客站和国际机场等便捷的公交路线。近年来一直是旅游业上升的发展时期,而森林生态旅游更是涌起了一股热流,因此,其所对应的旅游经济也在各项指标中迅猛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势头。2013年,花溪区全区旅游总收入115.57亿元,同比增长 33.4%;旅游接待人数1442.92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30.8%。随花溪区不断的发展与建设,凭借花溪公园内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及高效科学的经营战略,花溪公园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第二章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1历史沿革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

13、顺,在黔游日记中对花溪曾有五次记载。据传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柏杨寨塾师周奎家,65年中接连有5人科举高中。周家喜地方灵秀,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并在河中叠石为坝,潴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周奎长子周石藩还修一庭院,名“借花草堂”从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1937年开始,这里正式辟建为公园,在麟山上建倚天亭、飞云阁,龟山上建清晖楼,蛇山上建归咏亭;在园中增建了憩园(东舍 )和尚武俱乐部 (西舍 ),取坝桥风月之意建了坝上桥,借唐人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之典建了旗亭。1938年至1939年,贵阳县长刘剑魂将放鹤洲一段辟为风景区,并改“花仡佬”之名为“花溪”

14、。 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2 开发现状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开发,如今的花溪公园已经建设得较为完善,公园开设了6道进出口,建设有观光游览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等交通设施;湖区水源供给和污水排放以及照明亮化工程也正在加紧维护更新,环保、安全消防设施等已基本覆盖公园内全部景点。对旅游资源单体的开发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以及历史文化对园内的资源按照自然原则、个性原则、市场原则、环保原则进行了合理开发,现园内成功开发的主要景点有:尚武俱乐部、棋亭、坝上桥、柏山亭、憩园、清晖楼、防空亭

15、、碑亭、麟山飞云阁、平台、音乐广场、黄金大道等处。这些景点分布于园内各处,点缀了公园秀美的山水。 第三章 旅游资源类型1旅游资源的构成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中规定的评价体系及计分方法,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归类,可认为花溪公园的风景旅游资源由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五类组成。详见表1:表1 花溪公园景观分类表编号风景资源类型景观名称A地文资源麟山、蛇山、龟山、葫芦坡等B水文资源坝上桥、百步桥、南湖观鱼区等C生物资源牡丹园、碧桃园、桂花园、松柏园等D人文资源音乐广场、特色民族服饰、特色地方食品E天象资源晚霞、夕阳、日出

16、等3旅游资源特色评述花溪公园奇特的花草景观、险峻的峡谷及陡崖帷壁、灵动秀丽的溪瀑景观等具有三奇:山半有洞,深入而下行,横穿花溪河床,可谛听流水之声,此乃一奇;有蛇山、龟山对峙,中隔一水,水上搭桥,过桥则为深藏不露的碧云窝,置身其间,恍若与尘世隔绝,此乃二奇;花溪河上的百步桥,有石磴百具弯弯曲曲置于河坝上,一步一磴,微露水面,游人经此必鱼贯而行,望水中倒影,飘飘欲仙,此乃“三奇”。园内水奇妙变幻,生趣盎然。从花溪水库至花溪大桥前,水势平稳,天光云影、树态花姿,一丝不紊。花圃中,生长着近千种名花异卉。形形色色,仪态万方。园内的鸟类数量繁多,蝴蝶等昆虫多达二百余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

17、花溪公园的自然旅游资源。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1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及原则评价目的森林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是决定旅游景区发展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盲目地对旅游地进行幵发,不仅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破坏,往往也达不到把生态旅游资源完整充足而科学的进行规划。所以,在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实施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地理学、旅游学、生态学等各种交叉学科之间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建立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与模型,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做出综合的评价,不仅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同样也是公园管理者的初衷与旅游消费者最终的追求。因此,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目的旨在对公园的旅游

18、开发和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估,为开发和改造提供建议;鉴定公园旅游资源所处于的真实水平,提出合理的建设准备条件与开发时序,对公园的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规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评价原则本文将遵循以下评价原则:客观全面的原则、遵循科学的原则、简明化原则、效益估算原则、标准体系原则、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对花溪公园进行综合评价。文献调查生态旅游学2 评价系统技术路线实地考察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森林旅游规划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评价标准)定量评价特色情况组合情况资源基本质量开发条件评价环境质

19、量评价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定性评价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图1 花溪公园风景资源评价路线图3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1 观资源丰富花溪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属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系,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条件优越,地貌组合多样,园内的山景、林景、水景、生物景、气象景、人文与建筑景观丰富,各种自然景观全凭大自然巧妙组合,并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互相辉映,相得益彰。2 境气候宜人花溪公园内环境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山泉甘甜,。公园夏季凉爽湿润,为避暑最佳胜地。由于公园内森林繁茂,地形复杂,有较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3 研价值突出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科研

20、价值。动植物资源详见前面的自然地理概况。4 位优势明显公园处于花溪城区中央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公园大门正对于花溪大道与西北路的十字交错点,后门位于贵筑路的中部,同时公园还设有多个进出口均处于交通便利地段。贵阳市到花溪公园有花溪大道、花溪二道、孟关大道等多条公路可通行,经过公园的公交车有通往火车站的203路、通往东客站与龙洞堡机场的254路、通往黔灵山公园的248路、通往河滨公园的207路、通往天河潭的201路以及通往金阳客车站的中型客车等,交通十分便利。受天河潭和湿地公园客源市场辐射,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4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1)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

21、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进行定量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公式: B=XiFi/F (1)式中:B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X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F风景资源类型权数 M=B+Z+T (2)式中:M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B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Z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T特色附加分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公式: N=M+H+L (3)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为50分;按评定分值划分为三级:一级为40-5

22、0分,二级为30-39分,三级为20-29分。(2)评价过程n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中规定的评价体系及计分方法 ,森林风景资源采用打分、分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经过对花溪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条件、开发利用条件3个方面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作出如下定量评价:1)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详见表2表9。表2 地文资源评分表评价因子权值得分程度典型度54强自然度54强吸引度43强多样度31较强科学度31较强F地文= 20 X地文= 13表3 水文资源评分表评价因子权值得分程度典型度55极强自然度55极强吸引度43强多样度31较强科学度31较强F水文= 20

23、X水文= 15表4 生物资源评分表评价因子权值得分程度地带度108极强珍稀度106强多样度85强吸引度64强科学度63较强F生物= 40 X生物= 26表5 人文资源评分表评价因子权值得分程度珍稀度41弱典型度42较强多样度32较强吸引度21较强利用度21较强F人文= 15 X人文= 7表6 天象资源评分表评价因子权值得分程度多样度10.3较强珍稀度10弱典型度10弱吸引度10.4较强利用度10弱F天象= 5 X天象= 0.7表7 组合状况评分表评价因子极值得分程度组合度1.51.1强表8 特色附加分评分表评价因子极值得分程度附加分20.8较强表9 花溪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表资源类型评价因

24、子评分值权数资源基本质量加权值资源质量评价值地文资源X地文= 13典型度4F地文=20B=16.385M=18.285自然度4吸引度3多样度1科学度1水文资源X水文= 15典型度5F水文=20自然度5吸引度3多样度1科学度1生物资源X生物= 26地带度8F生物=40珍稀度6多样度5吸引度4科学度3人文资源X人文= 7珍稀度1F人文=15典型度2多样度2吸引度1利用度1天象资源X天象= 0.7多样度0.3F天象=5珍稀度0典型度0吸引度0.4利用度0资源组合Z组合度1.11.1特色附加分T0.80.8BXi FiF (13*20+15*20+26*40+7*15+0.7*5)/100 16.38

25、5M=B+Z+T 16.385+1.1+0.8 18.2852)环境质量评价 详见表10。表10 花溪公园环境质量评价评分表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分分值得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一级标准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二级标准211地面水质量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一级标准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1988)二级标准211土壤质量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一级标准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1.511负离子含量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5万个/3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

26、1万5万个/3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3千1万个/3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为1千3千个/32.5210.52空气细菌含量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个/3以下空气细菌含量为1千1万个/3空气细菌含量为1万5万个/321.50.51.5注: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满分值为10分。H=6.53)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详见表11。表11 花溪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评分表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分分值得分公园面积森林公园规划面积大于500公顷10旅游适游期大于或等于240天/年1.51.5在150天/年至240天/年之间1小于150天/年0.5区位条件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小于100公里,或以公园为

27、中心、半径100公里内有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或100公里内有著名的旅游区(点)。1.51.5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100200公里。1距省会城市(含省级市)或著名的旅游区(点)超过200公里。0.5外部交通铁路50公里内通铁路,在铁路干线上,有中等或大站,客流量大。1150公里内通铁路,不在铁路干线上,客流量小。0.5公路国道或省道,有交通车随时可达,客流量大。11省道或县级道路,交通车较多,有一定客流量。0.5水路水路较方便,客运量大,在当地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10水路较方便,有客运。0.5航空100公里内有国内航空港或150公里内有国际航空港。11内部交通区域内有多

28、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具备游览的通达性。11区域内交通方式较为单一。0.5基础设施条件有自有水源或各区通自来水,有充足变压电供应,有较为完善的内外通讯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好。22通水电,有通讯和接待能力,但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一般。1注:各单项指标评分值累加得出风景旅游开发利用的评价值。L=94)综合评价详见表12。表12 花溪公园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因子标准分值风景资源质量地文资源2013水文资源2015生物资源4026人文资源157气象资源50.7资源组合1.51.1特色附加分20.8小计(通过权数计算)18.285环境质量条件大气质量21地表水质量21土壤质量1.51负离子含量2

29、.52空气细菌量21.5小计6.5开发利用条件公园面积10旅游适游期1.51.5区位条件1.51.5外部交通43内部交通11基础设施22小计9综合得分33.785(3)评价结果通过分析计算,得出花溪公园旅游资源相关数据:M=18.285H=6.5L=9根据公式:N=M+H+L得 N=18.285+6.5+9=33.785由于总分在3039分之间,因而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质量为二级, 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应当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4)结果分析花溪公园拥有奇特的花草景观、险峻的山体、灵动秀丽的溪瀑景观等,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类型较丰富、组合较完美,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森

30、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但从资源质量评价中也看到公园的现状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多样度和吸引度比较差。从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地文资源和水文资源多样度和吸引度较好,但利用度比较差。并且环境质量条件和区位条件都比较好。综合上述,花溪公园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应采取措施,在保护和生态完整的前提下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五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1 保护措施加强对公园的管理,加强对公园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知识,以便能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公园,园内制止烧烤等污染空气的活动在景区内进行;做好污水排放处理,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实行截污沟工程,把污染切断在上游综合治理;公园内不得任意新建住宿、餐饮等设施,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增加停车场,并认真研究人流、车流,避免交通拥挤和事故;添置垃圾桶、公园座椅和移动式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