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二章_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二章_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二章_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二章_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二章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学派的人口经济学 o一,背景和条件 o二,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o三,魁奈的人口经济学说 o四,斯密的人口经济学说 o五,李嘉图的人口经济学说 3 十七至十九世纪西欧的社会经济背景 o1,从17世纪中叶起,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首 先在毛纺织业,然后在采煤、冶金、造纸、造船等行业。 英国的煤炭产量占整个欧洲的五分之四,纺织品畅销欧 洲各市场。新兴产业的出现冲击农村的传统封建经济结 构,农村传统贵族出现分化,一部分中小地主和贵族转 变为资本家,另一部分地主和贵族转变为经营资本主义 农场的资本家。 o2,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得远比英国晚,直

2、到18世纪 中叶毛纺织业、棉纺织业、采煤、冶金等行业才广泛发 展起来。 4 o3,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英国已 经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o4,新兴行业的出现促使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而圈 地运动以及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方式,使大批小农沦为 等待雇佣的廉价劳动力。 o5,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迅速在法 国、瑞士等欧洲国家扩展,大机器工业的扩展使人口的 职业结构迅速发生变化,农民变成工人,地主、贵族变 成资本家。 5 十七至十九世纪西欧的人口状况 o1,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变动模式是高出生率、高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o2,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医疗

3、卫生技术的进步,人 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维 持高水平,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o3,如英国,死亡率从18世纪中叶的28下降到 19世纪中叶的20,而出生率维持在33 6 o4,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欧洲国家经历的 人口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750 1850年,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处于高位,人口 自然增长比较快,如英国死亡率从32下降到 23;第二个阶段,18501910年,死亡率继 续下降,出生率开始下降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下降的 幅度,如英国死亡率从23下降到15,出生 率则从39下降到27,这个时期人口自然增 长依然较快;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

4、初到中后期, 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人口自然增长较慢。 7 人口经济关系的演变 o1,农业社会,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和财富, 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主要矛盾 o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逐渐占统治地位, 人口与资本的关系上升为主要关系 8 2.1配第的人口经济学说 o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创始人。出生于一个毛纺织作坊主的 家庭,14岁外出独立谋生,当过水手、家庭 教师、医生和教授等。25岁时,从牛津大学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经营过渔场、冶铁 厂、铝矿等,到晚年,他已经拥有27万英亩 的土地。 9 配第主要观点一 o人口和土地是生产财富的必要条件 n他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

5、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 要素”,人口和土地构成社会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 n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少是真正的贫 穷”,人口具有规模效应。有八百万人口的国家要比面 积相同只有四百万人口的国家不止富裕一倍。因为行政 官吏需要很多经费来维持,可是相同人数的官员,管辖 人口多和人口少一样,差不多执行同样的任务。” n在配第看来,人口多是国力强盛的标志 10 配第观点之二 o区分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 n配第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凡是从事生产劳动能创 造财富的人口为生产人口;凡是不从事生产劳动只是消 费财富的人口为非生产人口。为了使国家的财富增加, 他主张增加生产人口减少非生产人口 n应该强迫无业

6、游民和贫民进行劳动,这样就能增加生产 人口,增加社会财富。 n配第主张对拥有土地而游手好闲的人征税,把土地转移 到聪明而勤勉的人口手里。 n配第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价值不在于其人口的自然数量, 而在于人口的社会数量。人口的社会数量是指人口的技 能和素质。他说,“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 人相抗衡。” 11 3.1魁奈 o魁奈(1694177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律 师家庭,早年专攻医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749年进入王宫成为宫廷侍医。 o当时法国财政困难,国内经济不景气,人们热衷于 谈论经济问题。魁奈于是从研究医学转向研究经济 学,并集中研究法国的农业问题,成为重农学派的 创始人。

7、论农夫(1756),论谷物 (1757)论人口(1757) 12 3.2魁奈认为:人口众多是国家强大 的因素之一 o1,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依然处于小农经济的汪洋 大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总产值 占国民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o2,法国连年对外征战,造成民穷国空,农业劳动 力严重不足,农业凋敝。 o3,如果人口多,则农业劳动力就多,就可以发展 生产,提高产量,增加财富。“要使国家维持下去 并加以扩大,这决定于人们劳动力的使用和人口的 增长”。 13 o4,军队状况也是国家强大的表现之一,人 口的多少与士兵的来源也很有关系。除了战 争伤亡减少人口,部队士兵不能结婚、也不 能回家,因而影响

8、他们生育后代。古代战争 武器装备落后,军队人数的多寡对战争胜负 有很大影响。一个国家人口多,则兵源充足, 可维持一支规模较大的军队。 14 关于人口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o1,魁奈认为,人们必须依赖财富来生存,人口的 增长必须以财富增长为条件。一方面财富多则收入 多,人们就可以多生育儿女,促使人口增加;另一 方面,国内人们生活有保障,就不会到国外去谋生, 甚至可以吸引外国人口迁移进来。 o2,他把财富分为消费性财富和生产性财富。他认 为只有农业人口的生产劳动创造的财富才是财富 15 o3,魁奈认为使人口和财富都增加的条件有 四个: n第一,首要条件是居民能够得到自由并拥有自 己的财富。如果居民的人

9、身自由权力和财产得 不到国家的保护,或者居民的财产被任意掠夺 或者被课以重税,人们就不会留恋自己的祖国, 他们或死于暴政和捐税,或者逃往国外。 n第二,要生产财富,必须有财富。也就是说, 要有生产性财富,即生产资料。如果生产资料 不足,也不能达到增加财富的目的。 16 n第三,魁奈认为要使财富增加和人口增加,必 须降低农产品税或者加工的农产品税。他认为, 对葡萄种植业征税不仅使人们的收入减少,而 且征税活动也需要费用,这些税收和费用会使 农产品价格上升,使人们的购买能力下降,从 而妨碍人口的增加。 n第四,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也会影响财富和人 口的增加。他认为法国农户经营规模过小,耕 作方法和耕

10、种工具落后,使农民贫穷、农村人 口减少。所以他主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认为 “占用较少人力的大农业经营能保证人口的大 量增加”. 17 o4,魁奈与重商主义不同,他认为财富增加 在先,然后引起人口增加。重商主义刚好相 反,认为人口增加促使财富增加。 18 魁奈区分生产性人口与非生产性人口 o1,他认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人口才是生产性人 口,凡是从事农业、渔业、采矿业的人口都是生产“纯 产品”的人口。 o2,凡是从事工商业、国家管理、保卫国家、文化教育、 教会活动等的人口都是非生产性人口。 o3,如果非生产性人口过多,他们的支出不会增加财富, 反而会使农产品价格上涨,使产品的销路缩小,从而影

11、响生产的扩大,甚至使生产缩减。 o4,在区分以上两种人口的基础上,他把人口划分为三 个阶级:生产阶级(从事农业、渔业、采矿业的人口)、 不生产阶级(包括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土地所有者阶 级(地主、贵族、国王、官吏、宗教人员等)。 19 魁奈关于人口的其它观点 o1,他认为一国生产的产品超过其人口的消 费,对国家是有利的。因为剩余产品可以扩 大出口,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盈利。 o2,1767年他写的一本书中国的专制政 治,在书中,他提出,“促使财富和人口 增长的是财富,而人口的繁殖经常超过财富” 20 内容回顾 o人口经济问题 n微观 n宏观 n人口与资源环境 o人口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n开始探讨 n

12、创建 n体系化 o人口经济学的概念 o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21 亚当斯密的介绍 o亚当斯密(17231790),是古典经济 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亲是海关职员, 14岁上大学,后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毕业 后长期在大学任教,讲授修辞学、逻辑学、 道德学。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 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 22 斯密论人口与财富 o1,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 总是同人口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o2,“一国繁荣最明确的标志,就是居民人 数的增加”。 o3,斯密强调人口与财富之间存在中间环节。 他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财富,而只 有分工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23

13、 斯密区分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 o任何社会,非生产人口过多,必定加重生产 人口的负担,不利于财富的增加和经济发展。 o他认为总人口中,靠工资收入维持生存的工 人及其家属占大多数;占人口中少数的资本 家和地主阶级依靠利润和地租生活。 24 资本对人口的调节 o斯密认为,资本对人口的需求,对工资劳动者的需 求,调节着人口的生产。从经济自由放任的原则出 发,通过自由竞争,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会自发 地调节人口生产。 o“如果劳动需求继续增加,劳动报酬必然鼓励劳动 者结婚和增殖,来供给不断增加的劳动需求” o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达到停滞状态,随着资 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带来利润率下降,

14、资本积累陷于停止积累的状态。此时人口也就达到 了最大容纳限度。 25 斯密论人口与消费 o1,他把消费分为生存性消费和奢侈性消费。后者 又包括两类:一类是高级耐用消费品,另一类是广 泛交际、大摆筵席、雇佣婢仆等消费。 o2,斯密认为只有勤劳没有节俭,决不能使资本增 加。要增加生产人口,才能创造更多财富,通过节 俭,增加储蓄,从而使资本增加,使财富更加扩展。 o3,“各种动物的增殖,自和其生活资料成比例。 没有一种动物的增殖能超过这个比例。”这个思想 对后来的学者影响很大。 26 李嘉图 o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生于英 国犹太人家庭,早年上过两年商业学校,后 来经商,25岁时已经成为

15、富商,后来转入学 术研究,先从事数学、物理、化学研究,最 后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1817年出版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关于人口经济的 思想受马尔萨斯的影响,但是在人口与资本 的关系方面有不同论述。 27 人口生产受劳动需求的调节 o1,他认为劳动也是一种商品,劳动的价格就是工资。 o2,劳动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 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生活下去并使其不增不减地延 续后裔所必须的价格”,他取决于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 食物和必需品的数量。劳动的市场价格是劳动者在劳动 市场上获得的货币工资,它取决于劳动的供求。 o3,当劳动的市场价格高于劳动的自然价格时,劳动者 获得更高的工资,可

16、以购买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享用品, 使家庭能够供养更多人口。因此劳动价格调节人口波动: 劳动价格高时人口增加,使劳动供给增加,迫使劳动价 格下降到自然价格;价格低时人口减少,使劳动供给减 少,迫使劳动价格上升到自然价格。 o4,李嘉图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资本增加而劳动需求 不增加是难以想象的” 28 机器排挤工人 o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 o李嘉图把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 且认为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固定资本比用于 购买劳动的流动资本增加得更快。他说, “用机器来代替人类劳动,对于劳动者阶级 往往是极为有害的” 29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 o1,李嘉图不同意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

17、加是由于先有了 食物增加的观点,他认为首先是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的 增加引起了劳动需求的增加,第二,劳动需求增加引起 工资上涨从而引起人口增加;第三人口增加导致食物需 求增加,从而促使食物生产的发展。 o2,李嘉图认为由于土地和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而人 口的增殖力始终不变,使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人口增 加使谷物价格上涨,人们被迫耕种质量较差的土地或离 城较远的边缘土地,从而形成了级差地租。 o3,关于如何减轻人口增长对生活资料的压力,与马尔 萨斯不同,李嘉图主张迅速增加资本积累,可以减轻人 口压力。 30 第二节 马尔萨斯的人口经济学说 o一,马尔萨斯的先驱者 o二,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经济问题的

18、论述 o三,新马尔萨斯主义 31 1.1马尔萨斯的先驱者 o英国牧师罗伯特华莱士(16971771) o美国政治家B 富兰克林(17061790) o意大利经济学家奥特斯(17121790) o英国经济学家J 斯图亚特(17121780) 和汤森(17391816) 32 1.2华莱士和富兰克林的观点 o华莱士认为,人口自然增殖能力具有无限扩张的倾向, 如果不加限制,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限制因素 包括:(1)客观因素,如土地肥力、气候条件、天灾、 瘟疫等自然原因;(2)主观因素,如战争、贫困、失 业等社会原因。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可能由于粮食增长 赶不上人口增长而失败。 o富兰克林1755

19、年发表关于人类的增加一书,认为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就是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在生活 资料丰富的地方,结婚和生育的人数就多,反之,如果 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料来维持家庭生活,人们就会实行晚 婚或不结婚,因而生育的人就少。他认为在他生活的那 个年代,即十八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口至少每25 年增加一倍。 33 1.3奥特斯的观点 o1,在十八世纪,大多数学者主张增加人口,认为人口 多视为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但是奥特斯认为,“一个 国家的人口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人口规模受国 民收入或国民生产制约。随着一国商品资本的增加、不 变、减少,人口也会相应增加、不变或减少。 o2,他假定人口每年以2.33的实

20、际增加率膨胀,如果 任由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下去,世界上就该已经没有人们 生存的空间了。他认为人口群体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人口同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有关系。富人限制他们的子女 人数,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财产被过多地分割不利于其家 族的扩展;穷人中许多人独身,是因为他们不能负担抚 养孩子的费用。他主张控制人口,一半人口结婚,一半 人口独身。 34 1.4斯图亚特的观点 o斯图亚特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述了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o第一,一切动物,包括人类,关于增殖的基本原理 是生殖,其次是食物,生殖赋予生存,食物则保持 生存。第二,人口的数量与土地提供的食物成比例, 食物增加,人口增加,食物减少,人口

21、因之减少。 第三,人口的增殖力会破坏人口与食物之间的均衡, “大自然把通常丰富的一部分也收敛了一下,全体 的人都因此而收到影响”,弱者、病者被淘汰,强 者保留下来,发现更丰富的食物,使人口增殖到原 先的水平。 35 2.1马尔萨斯概况 o马尔萨斯(17661834),出生于一个土地贵族 家庭,早年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哲学和神学, 1798加入英国教会成为牧师。1805年成为政治经 济学和历史学教授。他父亲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绅 士、激进主义者,同情法国革命,相信人类理性能 够使人类达到理想国,所以极力向他儿子推荐葛德 文的政治正义论等宣传理性和革命的书籍,然 而马尔萨斯对此却不以为然,从保守立场

22、出发,对 父亲的激进社会改革思想提出挑战,人口问题就是 其中的重要挑战之一。 36 2.2出版人口原理 o1,马尔萨斯于1798年匿名发表了论影响社会改 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葛德文、孔多塞和其他作 家的推测,这是后来简称人口论小册子的第 一版,后来他又进行修订后以论人口原理及其对 于人类幸福的过去和现在的考察,附预测将来关于 消除和缓和由人口原理所产生的弊端的研究于 1803年出版第二版,简称人口原理。在他去 世之前,该书又分别于1806年、1807年、1817 年和1826年多次再版。 o2,此外,马尔萨斯还于1820年发表了政治经济 学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考察,简称政治经济学 原理 37

23、2.3马尔萨斯提出的两个公理 o马尔萨斯全部人口经济理论前提是他提出的 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 持现状。”关于两性间的情欲的观点,是马 尔萨斯针对葛德文关于情欲受理性支配且逐 渐减弱的观点而提出来的。 o马尔萨斯认为食欲和情欲是人类的“本性的 固定法则”,是超社会的自然存在。 38 2.4关于两个级数的假设 o1,基于两个公理,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 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穷 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 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o2,他认为,人口增殖力与土地生产力是不 平衡的,仅仅经过五代人,人口和生

24、活资料 之间的数量之比就达到16:5,再过五代之 后,就变成512:10(见下图) 39 40 2.6三个命题 o马尔萨斯有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推论出三 个命题:第一,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 限制,第二,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然增加, 第三,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 所抑制,使现实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o马尔萨斯把三个原理结合起来称为“人口原 理”。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的不平衡是 自然的,达到平衡的途径是生活的困难。 41 2.7两种抑制 o马尔萨斯认为,一切社会改革都无助于解决 人口问题,他主张采取抑制手段实现人口与 生活资料的平衡。 o他把抑制分为“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

25、, 所谓积极抑制是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 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加; 预防抑制是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 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也叫“道德抑制”。 42 2.8马尔萨斯的四个结论 o1,“人口法则”是永恒的绝对法则,适用于一切社会。 o2,“人口法则”的作用造成失业、贫困、甚至罪恶是 不可避免的,因而实行“济贫法”是错误的,因为“济 贫法”倾向于鼓励结婚,供养贫民并创造贫民。 o3,“人口法则”把工人工资压低到最低水平。因为人 口增加使工人供过于求,竞相压低工资,同时人口增加 导致食物需求增加,食物价格上涨,实际工资更低。生 活贫困使工人不得不晚婚、不育或独身,从而使人口减

26、少,重新恢复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 o4,“人口法则”使任何企图通过实现财产平等来消除 失业、贫困的社会改革趋于失败。 43 2.9马尔萨斯的理论简评 o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 影响,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有着极大启发。 o学术价值:从消费领域为研究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 之间的关系开辟了蹊径,是正式研究人口经济关系 的第一人;关于人口法则和社会制度改革关系的论 述,对研究人口与制度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关于人 口运动自然规律的分析,对今天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o马克思的批判:否认人口规律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把人口规律和人口法则看成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 “永恒规

27、律”;他得出的结论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劳 动人民的思想武器,因而是十分错误和荒谬的。同 时未看到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没正确认识生育行为。 44 o如何看待马尔萨斯人口观点? 45 3.1新马尔萨斯主义的观点 o1,把人口增长速度超过食物的供应当作永 恒的规律,认为“人口对于生活资料的压力, 几乎在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里都经常存在着”, 工人贫困“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繁殖过速”。 o2,从劳动供给和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出发, 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他们 认为: 46 o第一,支付工人工资的基金是固定的,工人人数增加 导致工资下降,工人失业贫困。该理论是根据J穆勒和 S穆勒的“工资基金说”,认为一个国

28、家在一定时期 的资本总额固定,其中用于支付工资的部分称为“工 资基金”也是固定的,因此工人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工资基金与工人人口之比例。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认 为,既然工资基金是固定的,提高工人工资的唯一办 法就是减少人口。 o第二,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对劳 动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然而工人人数的增加比资本积 累还快,使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劳动的实际 价格下跌,因此是“生育过快而使市场上发生劳动过 剩的现象”,这是工人贫困失业的根源,任何立法措 施都不能阻止。 47 3.2新马尔萨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o1,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批评马尔萨斯关于贫困、饥 荒、瘟疫等积极抑制的观点,认为马

29、尔萨斯对穷人 有偏见。 o2,同时他们也不赞成马尔萨斯关于禁欲和晚婚的 主张,认为这不是有效控制人口的办法,他们主张 所有人都结婚,限制子女的人数。 o3,避孕等生理上的措施是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的办法。与马尔萨斯把避孕、堕胎看出伤风败俗的 观点相反,新马尔萨斯主义者认为用避孕手段控制 人口,会使伤风败俗的事减少,道德水平提高。 4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经济学 o认为马尔萨斯所说的绝对人口过剩是不存在 的,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资 本主义本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口过剩 或劳动力过剩时始终同财富过剩和资本过剩 联系的。 o着重指出,这种人口过剩是相对于就业手段 而不是就生活资

30、料来说的过剩。在资本主义 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 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必然导致工人失 业,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预备军。 49 马克思的“两种生产”原理 o两种生产理论的思想源于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一些 提法。 o恩格斯在1844 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明确提出: “根据唯物主义观 点,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 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 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 的生产; 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 即种的蕃 衍。” 50 两种生产的提出 o在19 世纪中叶,

31、 这时人类把自然作为自己 的对立面, 对自然的认识与利用正突飞猛进 地发展, 对自然的认识仅停留在 “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 并没有达 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 因为当 时人类自身的发展还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 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此, 只把人类自身生 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联系也就可以理解了。 51 两种生产原理 o两种生产的涵义(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 生产) n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创造 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 n人类自身生产是指人类为了世代延续, 即为了自 身的增殖或种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它是原有 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 52 两

32、种生产共同制约社会历史的发展 p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实际上是物质资料生产的 发展和人类自身生产发展的对立统一, 两种生产由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共同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史。 o两种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等同的,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根 源, 一切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方 式。人类自身生产虽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但它不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或终极因素。 o两种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的原理和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原理是一致的, 它们 并不互相否定, 而是互相补充。 53 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 o两种生产是社会

33、生产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存 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o在两种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是主导方面,在社会 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人口发展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 的发展 o以人口再生产为核心的人口发展,对物质资料生产 的发展有强大的反作用力,能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 o两种生产应当互相适应与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 经济的发展 54 人口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o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条件恶化和劳动时间的不 断延长,导致工人的身体素质下降,死亡率很高, 生育率也很高。 o人口是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不论生产的 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要 素。 o在一般生产条件下,人口增

34、长,特别是劳动力人口 增长是资本积累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o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分工和协作的前提,同时人 口再生产也受着经济发展的制约。 55 第四节 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理论 o1,凯恩斯的过剩人口理论 o2,通论中的人口经济理论 o3,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o4,汉森的人口经济理论 56 1.1 凯恩斯的生平著作 o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生于剑桥。其父曾在英 国剑桥大学任教,母亲曾任剑桥市长。19岁考入 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后来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深 受马歇尔经济学的影响。23岁大学毕业后到印度 任职,1908年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

35、理、货币 理论,并兼任英国皇家学院研究员和皇家经济学会 所办的经济学杂志主编。以后还担任若干行政 职务,如1941年任英格兰银行总裁。 57 o2,凯恩斯一生著作很多,其中涉及人口问 题论述的包括:和平的经济后果 (1919),一个经济学家的人口观 (1922), 1930年发表了 人口与节 育、我们孙辈们的经济可能性、货 币论等论文和著作,1933年发表了罗 伯特.马尔萨斯剑桥第一个经济学家, 1936年发表了传世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1937年发表了人口减少的经济 后果 58 1.2凯恩斯早期的过剩人口思想 o1,1930年以前,凯恩斯基本追随马尔萨斯的过剩 人口理论,认为人口增长过快

36、将会阻碍经济发展。 在1919年发表的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中,他 认为一战以后欧洲和北美的人口增长给这些地区的 未来经济发展投下了阴影,认为马尔萨斯的“过剩 人口的魔鬼”又重新出现在欧美人们面前。他以德 国为例,德国1870年有4000万人口,到1892年 增加至5000万人口,1914年达6800万人口。德 国人口大量增加是由于经济从农业经济向近代工业 经济过渡导致的,但是人口增长过快给德国经济发 展设置了障碍。 59 o2,一战后,奥匈帝国作为追随德国的战败 国被要求赔款。凯恩斯从人口方面分析潜在 的赔款风险。1890年奥地利、匈牙利人口 4000万,到1913年达到5000万,如此众 多的

37、人口密集居住在狭小的领土范围内,如 果要求他们过重的赔款,将夺去两国人民的 生活费用,对欧洲社会秩序将产生威胁。他 说:“历史上的大事件总是由于人口增长的 接连不断的变化和其他根本性的经济上的原 因”。 60 o3,从人口增长分析英国的实际工资变化。凯恩斯 认为1900年以前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是逐渐上升 的,如果以1880年实际工资指数为100,到1900 年达到132,可是1913年才达到133,战后一直 停留在1913年的水平,有时甚至低于战前的水平。 他认为实际工资增长缓慢或停滞不前的原因是人口 增长过快。正是人口增长过快,存在着过剩人口, 使实际工资没有增加,过剩人口的魔鬼又在威胁着

38、欧洲。同时北美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报酬递 减,越来越没有剩余粮食出口,说明北美以面临过 剩人口魔鬼的威胁。 61 o4,凯恩斯的过剩人口理论在1922年一个 经济学家的人口观中表现更加突出。他以 新西兰北部一个近海小岛为例,说“沿海小 岛上栖居的海鸟,怀着鸟卵,拥挤不堪,把 小岛盖得严严实实,如果再生出一个鸟蛋, 另一个鸟蛋就会滚落到海里”,他把这个岛 叫“马尔萨斯岛”。可见凯恩斯在将近40岁 的时候,还是一个马尔萨斯主义者。 62 1.3 凯恩斯的转向 o西方国家人口增长放慢终于引起凯恩斯的注意 n1930年凯恩斯发表货币论,开始担忧人口增长减慢、 人口不足,认为这是引起投资不足、造成经

39、济停滞的主 要原因。 n1933年发表马尔萨斯剑桥第一个经济学家的演 讲,指出马尔萨斯一生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贫困问题, 二是失业问题。马尔萨斯认为工人的贫困主要是由于人 口急剧增长引起的。但是凯恩斯认为拿破仑战争以后, 经济上的主要问题由贫困转向了失业,失业不是由于生 产力不足,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63 2.1 通论的主要内容 o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理论无法解释30年代经 济大危机、长期大规模失业及大规模的过剩 人口。 o通论利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解释危机、 失业和人口过剩,并建议政府采取财政政策 刺激有效需求,能够解决实现经济充分就业 的均衡。 64 2.2 传统就业理论 o萨伊定律:“供

40、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 o工资的升降能够调节劳动的供求达到均衡,因此不 存在失业问题。 o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就业增加时,由于工 人的边际生产力递减,使工资下降,工资下降使利 润增加。 o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 业。前者是由于转业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后者是由于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而产生的失业。 65 2.3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 o凯恩斯认为传统就业理论解释不了30年代大规模的失业, 当时大量工人愿意按现行工资就业甚至降低工资就业,但 是仍然找不到工作。 o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所谓有效需求是指总 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总供给

41、价格 是指厂商愿意产品的最低卖价,该最低收益就称为一定就 业量的产出的总供给价格。总需求价格是指厂商预期社会 对其产品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 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工人,反之就缩小生产、减少工人, 只有当二者相等时,厂商才保持生产规模不变,这时的总 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它决定了就业量。 66 67 2.4 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失业 o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 有效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o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o投资需求: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o利率:货币供求。货币需求也可以看成流动性偏好, 取决于交易需求、谨慎需求、投机需求。 o凯恩斯在通论中应用的是

42、短期静态分析,前提 是人口、资本、价格不变。 o凯恩斯特别强调投资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主要原因。 68 3.1 人口减少的经济后果 o希克斯在1936年评论通论的文章中指 出,“人口问题是凯恩斯先生的王牌”。 o在人口减少的若干经济后果一文中,凯 恩斯仍然从有效需求出发,探讨人口与资本 需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分析人口减少对资 本需求的影响。 69 3.2人口增长趋势的转变 o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的趋势已经发生改变, 有过去人口急剧增长转向人口趋于静止状态 或人口缩减状态。 o这种转变将产生若干社会经济后果,其中经 济后果尤其引人注目。不能用马尔萨斯所说 的人口增长妨碍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来考察 人

43、口减少的经济后果。“一个正在减少的人 口将使人类面临的困难比从前维持繁荣要多 得无与伦比。” 70 3.3人口是影响资本需求的重要因素 o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有利影响 o“一个正在增长的人口对资本需求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不仅资本需求得增加或多或少与人口成比例, 而且工商业的预期更多地依据现在的需求而不是未来 的需求”,“在一个人口正在增长的趋向乐观主义的 时代,一般说来,资本需求总是趋于超过而不低于所 希望的。” o资本需求受人口、生活水平、资本技术这三个因素的 影响。技术发明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增加消费需 求,最终有利于增加对资本的有效需求。下式Kd表示 资本需求,P表示人口,Y

44、/P表示人均收入,即生活水 平,K/Y表示资本产出比,即资本系数。 P Y P Y 71 o2,从资本需求公式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与资本需 求增长成正比。 o3,认为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交通、建筑、公共 基础设施的部门发展,技术提高很快,资本系数很 高。现代人们倾向于采用资本节约型的技术,因此 社会的消费结构倾向于降低资本系数,从而是资本 需求倾向于下降。 o4,因此人口增长,即消费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 平的提高是增加资本需求的重要因素。他分析了 18601913年英国的资本增加与人口增长、生活 水平提高、资本系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72 18601913年英国人口与资本增长之间 的关系 73 3.4 人口减少引起有效需求不足 o1,从上表可以看出,资本需求增加主要由 于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