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另外,本课教材中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较为单一和片面。由于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

2、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局部范围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授课过程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说来“鼎”有三足。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的称为“三国鼎立

3、”。你知道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三国鼎立。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三个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PPT展示:一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有两大势力集团,袁绍和曹操。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于是袁绍决定进攻曹操,这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教师提问)兵力微弱的曹操是如何应对势力强大的袁绍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自己的了解,为大家讲述官渡之战的过程。(学生讲述)袁绍率10万军队南下,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刚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实力较弱的曹操准备撤军,

4、后来,曹操听取许攸的意见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失去粮草的袁军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大举进攻,大败袁军,袁绍仓皇逃回河北,两年以后,袁绍病逝。(教师总结)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曹操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地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当时中国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奠定了他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学生根据课本讨论回答: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 经济上:开荒屯田.(一箭三雕:稳定了人口,保证了军粮,发展了社会生产) 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个人才能) 用人

5、上:重用人才(教师补充:曹操曾在短歌行中这样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刚吃了一口饭,听说有人才拜访,连饭都来不及咽下去,直接把饭吐出来,去迎接人才。而他自己在听说袁绍的著名谋士许攸归降自己后,高兴的连鞋都不穿,赤脚相迎,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十分珍惜和重用人才。)教师总结:结合以上措施,再加上官渡之战的胜利,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被消灭,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与此可以看出,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过渡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归来的途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统一

6、全国。过渡当时南方有两个较大的势力集团,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另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这就发生了人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教师PPT播放曹、刘双方的路线图,并进行讲述:曹操率20万大军从新野挺进襄阳,此时刘备只有一万多人,寡不敌众,被迫撤向江陵,曹操唯恐江陵落入刘备之手,于是派轻骑兵抢先占领江陵,刘备被迫只能撤向夏口,由此看来刘备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那么,如何摆脱困境呢?此时,他接受了诸葛亮联和孙权抗击曹操的建议,并派诸葛亮去见孙权,孙权在诸葛亮和大将周瑜的说服下同意。双方在樊口汇合,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战争的具体过程大家看课本104页。学生阅读课本,熟悉

7、战争过程。教师提问: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那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不能以强胜弱呢?大家思考一下,谁来回答?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把大家的观点进行整合,从下面三个角度来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天时:刮东风,使火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唐-杜牧) 地利:孙刘联军同属南方人,善于水战。而曹操是北方人,因水土不服,军队又遇上了“非典”或者“禽流感”,也就是传染病,战斗力下降。再加上他把战船都连在一起,逃都不好逃,因而损失惨重。 人和:孙刘联军精诚合作,并又有周瑜、黄盖、诸葛亮等人的帮助,极易成功

8、。而曹操虽然也有很多有识之士,但是此时的曹操傲慢、轻视孙刘联军,因此造成惨败。教师强调: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曹操的实力足以统一全国,那么即使这场战争失败,曹操在休养生息之后完全可以反扑,可是曹操没有。另外,如果孙刘联盟实力足够强大,也完全可以乘胜追击,进而统一全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这是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教师追问:同学们,我们从两场战争的不同结果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骄兵必败!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渡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无力再南下,孙权在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势力更加稳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和湖南大

9、部分地区,并进占四川,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此时,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和条件,于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教师提问: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至此灭亡。那么,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学生回答:东汉末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229年,孙权称帝。教师活动: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国在地图中的位置,你能用简洁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吗?学生活动:学生踊跃举手,在讲台上画出三国鼎立示意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说明。教师提问: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现在,

10、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魏、蜀、吴三国的统治者,你将如何发展本国的经济呢?请大家结合课本106页回答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活动:展示反映三国发展经济的ppt,并重点强调230年,卫溫率船队到达夷洲,也就是今天的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提问:好了,三国鼎立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现在,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讨论: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

11、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教师活动:播放说唱脸谱音乐,让学生欣赏歌曲,缓解课堂气氛的同时捕捉关键词:白脸的曹操。提问:本节课所学的两场战争都有曹操的参与,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对其中的哪个历史人物印象深刻?请说明理由。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其中,曹操在两场战争中一胜一败的原因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的重点。对于这些内容,如果仔细阅读课本,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我的问题在于,在实际

12、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给学生留下的自主阅读、讨论回答的时间过短,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才会领略到学生们蕴含的巨大的创造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另外,本课内容涉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再加上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三国时期人物的认识难免有误区。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与影视剧作品中的人物。可是在讲课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评价”的方法太过含糊,不够明确(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历史长河”是什么),导致学生在下课后围着我询问相关问题,可见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处理历史与现实的问题。这一点,以后应注意。本节课还存在史料引用方面的问题,任何的历史课堂均需要史料的支撑,没有史料支撑的历史课堂是空洞的。我在教学中虽有一些史料,但总体来说引用还是少了一些,以后在关键问题的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