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1页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2页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3页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4页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五脏生成论述了五脏之间及五 脏与五体、五色、五味、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 开篇便讲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制约之意)肾也;OOOOOO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咸入肾,多食 咸则肾病,肾病不可制约心,则心病不得主血脉,血脉凝涩淤滞则变 色。这些推断与现代西医学所谓的盐的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这一论 断相吻合。读到这里不禁让我再次为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所折服。黄帝内经之所以可以位居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就在于他叫“经”,“经”为何意?最初是指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竖线是不 动的,所以后世用“经”来形容固定不变的

2、标准,那么黄帝内经 便是中医的基础及标准,他告诉了我们古代先贤认识自然,认识人类, 认识疾病的最木质的道理。所以,不读透黄帝内经如何可以问心 无愧地自称是中医?其实很多质朴的道理,老祖宗们早就告诉了我们, 还写在书中流传后世,可是今人却浑然不知,只看到一些皮毛便开始 大放厥词,抨击中医是伪科学。请问科学就是评判一切的标准吗?今 天看到一位博友的话“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所 以科学不等同于真理,而且中医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医疗保障、健康 卫士,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比实验室里小口鼠身 上做出的“证据”可靠得多?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中医的,而且我找到 了

3、好老师。真正热爱一件东西,它也会给你回报。现在发现看黄帝 内经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如闻黄钟大吕,醍醐灌顶,发蒙解惑,看 完后脑袋格外清醒。不像是看教科书,洋洋洒洒那么多字,可是读不 到感情,满眼的冷冰冰,看后满脑是浆糊。不过内经里还是有很 多读不懂的地方,我想那些问好以后都会一一得到解决的。热爱中医的人们,大家一起加油哦!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而五气,五味入五脏各有其相对的选择性。同时,人身之五脏与天地 阴阳五行相应,自然界的五时,五方,五化等根据五脏的嗜欲不同, 各有所通。下而我以季节气候为例,浅谈中医养生。人体不仅自 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环境也保持着统一性

4、。五脏与五时之 气相互通应,如心通于夏气,肺通于秋气,肾通于冬气,肝通于春气, 脾通于土气。遵循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养生者必须谨奉天时。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时调摄精神,使起居有常,劳逸 适度,饮食调养。(一)应春温之气以养肝春天万物开始萌芽,自然界到处一片 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人体之肝主疏泄,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类 似于春天树木生长伸展和生机勃发之性。应春温之气养肝,则气血冲 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在精神,饮食,起居方而应注意顺应春气 的升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晚睡早起,衣着宽松舒适,保持情志舒畅, 力戒暴怒忧郁。若郁怒不解,情绪急躁的木火质,易患眩晕,中风 等病症;忧愁日

5、久,郁闷寡欢的肝郁质,易诱发癌症。因此,应注 意情感的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以防过极。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 淫胜,伤人致病。春季乍暖还寒,空气湿润,人的皮肤肌騰也渐渐舒 张,因此春季极易感受风湿之邪。春季天气多变,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防止受凉感冒, 诱发肺炎,肺气肿。(二)应夏热之气以养心夏季三月,阳气最盛,万物华实,心 在人体为阳脏,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通与夏季。夏季养生, 宜夜卧早起,不厌炎热,心静则凉。夏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 卫通利。倘若因炎炎烈日,心怀不快,心里怒气郁结,则肌滕郁结, 营卫不和,最终不利于身体健康。由于酷暑外蒸,人

6、体气血趋向体表, 形成了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因此,夏季要尽量延长户外 活动的时间,使身心符合阳气隆盛的状态,这样可使心脏机能达到最 大的扩展,发挥生命潜能。但应该注意适度原则,过量的劳动,运动 加之气候炎热,可致大量出汗,会耗散心气或心阳。夏季人体阳气 外趋,毛孔大开,若贪凉很容易引起手足不遂,甚至面瘫。摄生消 息论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 快,风人月奏理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为风痹。(三)应秋凉之气以养肺时令至秋,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 深,秋风清肃,草木皆凋,一派肃杀之象。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 阳中之阴,同气相求,通于四时之中的秋季。秋季养

7、生,宜早睡早起, 使精神安定,以防秋季肃杀之气侵犯。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初秋之时,尚有夏末之余热, 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人体,往往见口鼻干燥,咽 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应注意多喝水,补充水 分,以防秋燥太过伤阴。故应多食芝麻,蜂蜜,百合等柔润之品,以 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同时,酸味能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 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 酸味甘润的果蔬。深秋近冬,秋之燥气常于冬之寒气相合,侵犯人 体。对于素体多湿,痰饮内盛者,在深秋

8、之际要特别注意防寒,以免 外感表邪引动内饮,发为咳嗽,胸痞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尤应注意, 因为秋季是哮喘的多发季节。除要注意防寒外,还要注意调节饮食, 宜多食具有润肺之功的猪肝,韭菜,南瓜和具有预防感冒之功的大枣, 青椒等。(四)应冬藏之气以养肾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的季节,到处 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象。自然界的物类,静谧闭藏以度冬。肾 为水脏,有润下之性,主藏精,为人体封藏之本。它蕴藏着人体的真 阴真阳和生殖之精,虽静藏却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故以肾应冬。冬 季养生,应早睡玩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健身运动不应随着气 候的变冷而延误或者终止。冬季严寒,寒性凝滞,收引,形不动则 精不流,精不流

9、则气郁。倘若懒于运动,可致气血不畅,关节屈伸 不利或四肢厥冷。但锻炼不宜过早,最好待到太阳升起。根据秋冬 养阴的原则,冬季应多食补阴潜阳之品,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鳖,龟,藕,木耳等护阴之品宜首选,冬令饮食不宜过咸,因咸味入 肾,致肾水更寒,扰乱心阳。对于耐冬不耐夏的阳虚阴盛体质者, 用温热之药,则夏不得发病,此所谓夏病冬治。素体虚寒者宜选食 羊肉,狗肉等温肾壮阳的食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自然四时 根据脏腑功能性质不同,有选择性地通应于人体五脏。故人的形体活 动,起居作息及神情意志,应与自然界的阴阳有序消长,万物生长收 藏相统一,达到从其根,补养真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有人认为在中医

10、药现代化的今天研究黄帝内经似乎违背常 理,内经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现已有中医临床各种教材,以及 大部头洋洋数百万的专著,何苦再去钻研几千年前的东西?种种 认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依据。笔者在通读内经之后,尤其是在 任继学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悟到黄帝内经确是中医学术之源,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1、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继承是创新之本。老师任继学教授极力主张:中医学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继承不够, 要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肾实质的研究就是在本草 纲目胡桃条下证实并有所发展的。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渊源, 我提出的络、毒理论无一不是源自内经,重视中医药理论的继承 是首要的!

11、任老的观点十分重要,不仅是他个人几十年的体会,而且 确是中医发展之所必须。其一,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是实践得出的 结论,但目前的挖掘不够。其二,任何科学学科都离不开继承,甚至 有不少极端的例子证实了理论虽错误,但在学科发展史上也有其闪光 点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至今,有许多突破与发展,但 总体框架尚未超越内经理论,同时内经构建的医学模式与现 代医学总体趋势又相一致。“以人为本”的天地人观,整体医学理论, 个体化诊疗模式等等,均源自内经,只是体现了素问玉真要 大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之发展思想而己。然而在内经中 蕴藏的、众多的合理内核需要进一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与发展。 如“膜”

12、学、气街、“器”等理论的阐发与研究都有良好的前景。2、内经理论的实践价值极大。内经的实践价值是公认的,无需多言。但仅就个人学习导 师经验和临床体会试述一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肾病综合征、 肝硬化腹水的诊疗指导意义很大。合理选取千金鲤鱼汤,金匮当归生 姜羊肉汤化裁疗效肯定。再如学中医方法的诵、解、另IJ、名、彰五大 教学法至今对学习中医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内经的养生理论至 为关要,足以指导防调疾病,内经中的辨体治病尤应引起同道们 高度重视等等。3、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科学合理内核。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式方法,有别于现代医学且有 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惜其研究挖掘不够,尤其是参合现代复

13、杂信 息挖掘技术,必会对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整 体认识、动态把握、循证医学、黑白结合、“象”法、阴阳思维法、 器气学术观等均有重大的开发价值。4、内经理论的不完备性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潜力与前途。崇古派认为经中遍地宝,而现代派认为学术发展不能停留于几 千年前的水平,强调发展。笔者认为内经确属中医学术之渊源, 但也承认中医学术确需发展,二者应协调统一,承认内经的理论 不完备性,恰恰是当今中医学子的机遇与挑战。依科学学原理而论, 学科不可能完美无瑕,否则即标志着该学科 _o故此,中医学术的 欠缺,另一方而又显示了其发展前景的宽阔与研究的生命力会长期持 续下去。术数者,历代医家多理解

14、为医术与方法。如马蒔注:“术数所 该甚广,如呼吸,按跷,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 之道,”而原文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道者,万事万物之规律,体现在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变 化消长律。即经之养生法,强调“法”字,是因为其重要,万物之灵 也必须严格遵守之,否则必遭疾灾,甚则丧生。然而如何识而知之一 自然和人体之道,须以“术”御之。何谓“术”,方法手段而已, 如医术(方法,包扌舌养生术等),天体运行之术,气术(自身律等) 之类。“数”者,计数也。此言人体养生法非言共性而强调个体之数, 因人而异。古人言“数”而不言“量”是由于当时的认识法和古代中 国人认识也界于西方

15、不同。“道法阴阳”是总则,阴阳生化论是阴阳 =2n,而认识过程变量2n=阴阳,其核心点在于以阴阳定性为主线, 以层次作为定量指标,故为总纲也!此“数”当理解为变化之不同, 量体裁衣,此“术”适于情况变化而随之变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之 义,演伸而论当属个体化防治疾病之先河。再者,中医所谓定性而量, 强调“数”之变化,诊断、治疗无一不注重之,只是非如现代医学那 样去认识而己,其虽欠清晰,但直接而具体又胜于彼,有其合理的科 学内核。因此,定数中医学应在木世纪很快诞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当属四时不正之气,引申为邪义。 但经中尚有:“邪气盛则实”邪当为实,何以冠称“虚邪”,又称“精 气夺则虚”。

16、笔者以为此“虚”是与“贼”同义,形容词义。虚贼于 内是引邪内入或内乱致病的前提与条件,虚贼之因当责之于“以酒为 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之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为明注, 也是体现内经强调人体的正气的突出地位。为何要“避之有时”? 中医另一学术观点十分强调正邪斗争,正与邪相对而言,常则为气, 病则称邪。邪有内外之别,外来者众,人人皆知,孰不知内外伤人才 是根木之途,现代微生态学研究证实人体机体细胞数为1013,而寄 生在人体内细菌细胞数为1014,相差10倍之多,且多数感染性疾病 的发生发展关键在于机体情况而非仅局限于致病菌,中医治病之理也, 非立足于斯也。我们在任继学教授的带领下抢救的SARS病人只是本 着中医学辨证施治而救治肺部90%炎变的患者,4天炎症吸收达70%, 西医教授对此佳效茫然不解,我们根本不晓得何药去杀SARS病毒, 而只立足于“病人”。内邪理论与外邪理论截然不同,当引起业内有 识之士的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