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_第1页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_第2页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_第3页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_第4页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 从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 格形成发展的作用,重视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 作用,因此,这个学派有时又被成为自我心理 学或社会文化学派。 本章将着重介绍这个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里 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以及霍妮和弗罗姆等人的 社会文化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新精神分析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 理论要点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影响 人格发展 经典精神分析 本我 内心冲突 童

2、年经验 性心理阶段 新精神分析 自我 社会文化、人际关系 社会文化影响与主观奋斗 终身发展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第一节第一节 人格的社会文化论人格的社会文化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也不十分团结, 派系争论常有发生,其中影响比较大 的除了自我心理学派,还有社会文化 学派,其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 弗洛姆等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精神病病因的社会因素,重视社会文 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故 称作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Karen Horney (18851952)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一)霍妮其人(Karen Horn

3、ey, 1885-1952) 父亲独裁,认为女孩子无需上大学,母亲聪明美丽、思 想开明、作风自由,具叛逆性。 霍妮12岁时决定将来进入医学院,1915年获得柏林大 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18年加入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1934年加入纽约精 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被同事投票解职。 离开后,她创办了自己的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弗洛姆 和沙利文都曾经是其中的成员。从此综合社会文化因素 和积极人性观来研究心理冲突的模式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1952年,她因癌症在纽约病逝,享年68岁。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二)人格结构(二)人格结构 霍妮主张把人格看作是完整动态的自 我(self),自我

4、具有独立性和整体 性,其内部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她把 自我区分为三种基本存在形态: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霍妮通过分析这三者的关系,揭示了 神经症的形成过程。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三)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三)基本焦虑和安全感的追求 l 霍妮认为,人生最根本的奋斗是对安全感的追求。 l 基本焦虑:是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 受。 l 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 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家庭成员间、亲子间的人际关系。 l “基本罪恶”和“基本敌意”导致儿童依赖父母又敌 视父母。 l “基本敌意”和对敌意的压抑会

5、使个体感受到深深的 焦虑。神经症形成的沃土 l 最终,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就被强烈的安全感 需求所取代。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四)神经症理论(四)神经症理论 l为了减轻基本焦虑,就会使人形成一些 防御性策略。 l作为一些潜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这 些策略为神经症需要(neurotic needs) 或神经症倾向(neurotic trends)。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一是真实自我

6、与理想自我的冲突;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2)三种行为方式(亲近他人、反抗他 人、逃避他人)之间的冲突。 l神经症患者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方式,而 压抑了另两种方式,但受压抑的方式也 可能自发的起作用,从而与患者所选择 的方式发生对抗。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5 5、神经症的文化标准、神经症的文化标准 l 情境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 l 霍妮还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那就是文化标 准和心理标准。 l 神经症共有的心理因素是焦虑和对抗焦虑而来的防御 机制。 l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恐惧,由于对抗这些恐惧形成的 防御措施,由于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 种种努力所

7、导致的心理紊乱。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 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的共同模 式,才称作神经症。“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第二节第二节 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弗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弗洛姆(E.Fromm)是 20世纪最著名的新精神 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 学家,是精神分析社会文 化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 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他 试图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 的理论结合起来。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一、人性观一、人性观 他坚持从人类生存的特殊状况来了解完整的 人格,超越了人受本能和生物性支配的论断。 他对人性持积极态度,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能主动

8、发挥潜能,与 他人关系良好的性格,而这些可以由社会变 革达到。 人类本质的另一个方面是爱。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二、人类的需要二、人类的需要 生物性需要:人的本能生理性需要将我们与自然和动 物王国联系在一起。 非生物性需要:人类超然的智力又让我们脱离自然, 人有自我意识、理智和想象等独特的心理过程,通过 这些过程,我们探求生存的意义,创造自身的生存空 间。 人的非生物性需要都源于人的矛盾性: 人超越自然所获得的独立性和与他人、真我日益 疏远带来的孤独感之间的矛盾; 对生的眷恋和对死的恐惧之间的矛盾; 人要发挥自身潜能和人生苦短、无法完全自我实 现之间的矛盾。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

9、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一)关联的需要(一)关联的需要 l 人类与自然失去了联系,所以个体间要建立相 互关照、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的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感情可以满足人与外界合一,而又保 有完整独立感的要求,那就是爱。 l 爱的艺术包括真诚地关心和给予他人,客观正确地认 识他人的真实情感和愿望,尊重他人以自己的方式生 活的权利以及心怀对全人类的责任感,等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二)归根的需要(二)归根的需要(need for need for rootednessrootedness) l人类失去了自然的根,但还是需要有所归 依,需要归属于某些事物,这就是归根的 需要。 家

10、庭、氏族、民族、国家和宗教等等。 l 在寻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同一套规则,来 获取安全感和扎根于某处的踏实感。成人后还 过于依恋母亲,则易陷入病态。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三)超越的需要(三)超越的需要(need for need for transcendensstranscendenss) l由于人类天赋的理性和才智,不甘于 被动消极的角色,渴望超越动物的无 助境地,改变环境。 弗洛姆相信通过创造可以实现这一 切。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四)认同的需要(四)认同的需要(need for identity)need for identity)) l 人在脱离

11、自然和母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自我意识,人们需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 题,即认同的需要。 l 弗洛姆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活动,自己 的技能、成就、职业以及爱来确认自己,同 时也不丧失自身的独特性,从而获得“我就 是我”的认同。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五)方向架构和献身的需要(五)方向架构和献身的需要(need for need for a frame of orientation and devotiona frame of orientation and devotion) l 弗洛姆认为人生必须有意义感和方向,每个 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描绘自己 的位置,指引我

12、们的行为。 l 恋生狂:强调爱、竞争、生产、理智以及对 生活之爱。 l 恋尸狂:毁灭、权力、自恋、对死亡之爱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六)刺激和被刺激的需要(六)刺激和被刺激的需要(need for need for excitation and stimulationexcitation and stimulation) l 弗洛姆1973年提出的一种需要,推动一个努 力发展自己的刺激,具有社会动机的激励机 作用。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三、人格类型三、人格类型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13、 等 四、研究主题四、研究主题 (一)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1、逃避自由与积极的自由 巨大自由感的获得带给我们一些麻烦:自由=责任; 无能为力的现实 l 逃避的手段 l 诉诸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将自我融入外在的某人或某 物,以此获得单个自所缺乏的力量的倾向”。弗洛姆认为,权威 主义的性格是将寻求服从和寻求统治两者讽刺性地结合起来。 抛弃个性、对强者依附克服自卑感,对弱小者进行控制和压迫获得权 力感。 l 毁灭(破坏,destructiveness):生活中令人恐惧的情境,人们 试图通过毁坏来战胜它。 l 自动舒适装置/主动从众(automaton

14、 conformity):安全的职业和 生活方式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2、积极的自由 “个性化”过程:个人独具特色的存在 “别人期望我做什么”与“我想做什么” 弗洛姆把这种喜欢自己、并按自己真正本 性来行事的过程叫作“积极的自由”。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当我们对田园风光产生一种新鲜的、自发的感触 时,当我们从思考中看到真理的曙光时,在这 一刻,我们知道,自发行为可能是对人类生活 本身的某种认识。当我们停下来欣赏落日的美 丽时,当我们开始恋爱时,我们表达出了这种 内在的情感,爱是自发性的“永恒的成分”。 他在爱的艺术中,把爱解释为一个积极的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个性化感受得到发 展。 认识自己并成为自己乃是幸福的关键。认识自己并成为自己乃是幸福的关键。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等 (二)疏离感(isolation)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